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1-06-02T14:56:33.57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丽萍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合理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唐丽萍(武胜县烈面镇小学四川广安 638400)
【摘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学生的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合理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主体性创新精神兴趣民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3-027-0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见,写作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有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苦于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里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写作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首先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天长日久地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对一个好的词语、一句通顺的话都给予表扬、夸奖。这样必定会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是难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
其次,要少写命题作文。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学习写作文,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学生感到可怕,困难重重,并渐渐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减少了对作文的头晕要求,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组织了一次活动--"吹泡泡"。活动后,我让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学生拟出了许多题目,如"吹泡泡"、"美丽的泡泡"、"泡泡的乐园"、"有趣的游戏"、"快乐的一课"……
我没有规定统一的题目,而是让学生选自己最想写的题目写,只是建议:
想写"吹泡泡"的同学,就着重写吹泡泡的过程;
想写"美丽的泡泡"、"泡泡的乐园"的同学,就多写写泡泡的美,满教室泡泡的场面;
想写"有趣的游戏"、"快乐的一课"的同学,就抓吹泡泡时同学间的嬉戏、快乐的感受来写。
这样,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让他们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日常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国情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此外,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在读的过程中收集妙词佳句。有了丰富的感知和积累,在写作中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三)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老师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同时,要追求个性化,还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这种想象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让他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写作也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写作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前,教师要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写一次游戏。我在写这次作文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了一节游戏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做完后,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说一说自己玩的什么游戏?是怎样玩的?玩后有什么感想?由于学生们都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