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继承发扬民族医药学
• 民族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蒙医、 维医、傣医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北瑶、朝 鲜、哈萨克、白等民族也都各界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在治疗 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不少独到的经验。 • 新中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地区,在恢复发展民族医药方面 都做了不少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医疗所,有的在综 合医院内设立了民族医科(室),普遍举办了学习班、进修 班,或在卫生学校中设立民族医班,培训民族医药人员。内 蒙、西藏、新疆还先后开办了民族医学院校,培养民族医师。 各少数民族地区还搜集、整理、出版了一些民族医药书籍。 内蒙、西藏、新疆还组织力量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蒙医分卷)(藏医分卷)、(维医分卷)。
• 1983年,卫生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 民族医药工作的意见》,1984年,两部委又联合 召开首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强调要从以下方面 加强民族医药工作:(1)提高发展民族医药工作 重要意义的认识;(2)加强民族医疗机构的建设,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民族医药工作队伍;(3)加强 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提高工作;(4)积极解 决民族医用药问题。近几年来,民族医药发展较 快,目前全国已有民族医药人员10442人,民族 医医院121所,高等民族医药院校3所,民族医药 研究机构15所,共获得民族医药科研成果283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了4个民族药制药中心。
• (二)中医药教育工作
• 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是继承发挥中医药遗产,发展中医药事业 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 • 1、采取传统的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这一方式分两种层次, 一是普及型的,即一般中医药师傅带徒。这一方式目前已不太适应中 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只在部分农村还在进行。一种是提高型的,主 要是为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培养新一代的名中医师,名 中药师,即名师带高徒。1990年6月,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联合作出《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的决定》,就是采取这种师承办法,从全国范围内选出500名有 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指导教师每人配备1、2名 理论和实际均有一定基础的中年助手为继承人,以三年为期,制定计 划,签定协议,严格考核,以师承方式继承。第一批学员已学习期满, 正式出师。
• (三)中医药科研工作 • 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发 展医药科学的关键措施。1955年卫生部在北京成立了中医 研究院(1985年后改称中国中医研究院),开始了有组织、 有计划的中医研究工作。其他一些省市也相继建立了一些 中医研究机构,一些中医药院校和中医医院,也根据本身 条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 几十年来,中医药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 中医药学科从建国初期的几个发展到21个,有6个列入国 家重点学科。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科研成果,从1978年 到1994年共获得部局级科技进步奖励500余项,国际奖励 20余项,还原青蒿素被评为1992年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之 一;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及针刺麻醉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 平;人工牛黄、人工合成麝香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冬虫 夏草深层发酵,甘草的人工种植,为资源利用开辟了新的 途径;全国资源普查的成功,为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及中西结合治 疗多脏器衰竭、急腹症等理论和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中 医医史文献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是当代中医医院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一管理方式正在全国中医医院逐步展开。 • 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就是从全国选出100余所不同层次和 典型的中医医院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几年努力,使之达到 中医医院同级甲等或以上水平,成为中医特色突出,临床 疗效显著,队伍结构合理,医院功能健全,管理水平高, 群众信誉好,名符其实的先进中医医院。1991年选出121 所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单位。1993年开始分批验收,合格 均授予“示范中医医院”证书和标牌。 • 为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和中医急症工作,卫生部先后发出了 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和中医急症工作的意见。要求从机构建 设、人才培养和开展学术交流以搞好中医急症用药的生产, 供应和调制等方面进行加强。“8.5”以来,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决定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 和优势,体现中医药在国内外本领域学术领先水平的中医 专科(专病)医疗中心、急症医疗中心、中药制剂和剂型 改革基地,使医疗、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形成学术发展 的“龙头”。目前,已有31个中心和基地建设单位,并正 在发挥“龙头”作用。
• 二、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成就:
•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的历程,但在党 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排除多种干扰,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中医 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工作中持位和作用,越来 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医药统一管理体制已经确立并不断完善,中医的 医疗、教学科研机构不断扩大充实,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工作取得了 明显的进展,中医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绩。截至1994年底,全国已有中医医院2552所,床位23万张, 高等中医药院和民族医药院校3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中医药研 究机构77所,中药生产企业910余家,中药经营企业3万余个,完成 中药产值165亿元,中药销售总值224.6亿元。全国中医药人员已逾百 万。基本形成了布局相对合理,学科方类比较齐全,人员素质不断提 高的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和规模生产的新兴中药企业及复盖全国 的中药经营网络。
• 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我国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医疗、教 学和技术合作关系,中药贸易已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 区。世界卫生在我国建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已为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000多名针灸人员。1987年以 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气功学会先后在我国成立, 这是最早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第一届主席的两个 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2000年从享有卫生保健” 的目标,积极向世界各国介绍和推广中医药,并已建议各 国对43种疾病采用针灸疗法。到我国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 生中学习中医药药的占第一位,我国派出的专家学者中, 中医药方面也是很受欢迎的。中医药正迈出国门,走向世 界。
• 2、举办高中等中医药院校,培养新的中医药人员。1956 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各办了一所 中医学院,培养中医师。其后,各地相继办了一批中医学 院。中医学院学制一般为5年,重点中医学院学制6年。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上海、言短所中医学院校 举办七年制本科和双学士学位。中医药专科从50年代后期 开始举办,学制3年。中等中医药学院从50年代中期开始 举办,学制3年。 • 3、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开始主要是举办西医学习中医 班进行培养。1978年后,除继续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外,有的院校还招收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目前我国已培 养了中西医结合人员5万多人,中西医结合博士76人,硕 士1109人,并涌现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专家。 • 4、举办继续教育和函大、夜大、自学考试、岗位培训等 成人教育,培养提高在职中医药人员。
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
• 首先来回顾一下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变化:
• “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 健康。”(1949) •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0第一届卫生会议) • 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1952第二届全国 卫生会议) •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 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共同点就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特别强调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 中西医结合科研,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独创,它是 在西医学习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由于中西医 学互相渗透,取长补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已建立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28所,在基层上还 建立了一些专科专病。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已有 17所,并获得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中西 医结合学会有3万多名会员。
• 农村中医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探索农村中医工作政策、模式和管理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99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分 期分批建立农村中医工作试点县。试点周期一般 为5年。经过5年的努力,要求达到:由点到面逐 步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 服务网络,达到农村中医医疗服务分布合理、功 能健全、中医预防保健、康复与医疗配套,人才 培养适应事业发展,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医 疗、预防、保健的要求。目前已有32个县正在进 行试点,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 (一)中医医疗工作: • 中医医疗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医医院进行的。另有少数中医门诊部 和极少数中医个体开业。中医医院始建于50年代中期,到1960年, 已有中医医院339所,病床14199张,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 医医院一般都规模小,人员少,经费不足,设备简陋,特别是办院方 向不很明确,没有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为了总结经验,加强中医医 院工作,1982年,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会议, 重点解决了办院方向问题。明确要求,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药特色, 并将其作为一切中医机构的根本方向。为适应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 要求逐步实现县县都有中医医院,少数民族地区设民族医医院。 • 中医药特色最根本的是体现在要遵循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并努力 发掘中医药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医院在诊断、治疗、护理、用药、 人员构成、管理方法上,都要以中医药为主,并积极吸收和采用现代 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互相配合,提高医疗效果。
• 三、中医工作开展情况 • • 新中国的中医工作,建国初到80年代中由卫生部主管。 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责管理中医工 作,在此基础上,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将中医中药统一管理起来。这种管理体制更加符合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 展。现就几项主要中医工作的开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中医政策的基本精神
• 中医政策是我国卫生工作中一项重要方针政策。它的核心内容是继承 与发展传统医药,其目的是发展医药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医政策是以毛泽东关于中医药 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为指导,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中 医政策在建国后至八十年代,概括为“团结中西医”,九十年代概括 为“中西医并重”。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中医政策包括以下基本要 点:(一)团结中西医,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 “中西医并重”;(二)努力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 (三)团结和依靠中医,发展和提高中医,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 (四)坚持中西医结合,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五)保持特色, 发挥优势,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逐步实现中医 中药现代化;(六)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 并为其发展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七)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 发展中药事业;(八)坚持中医中药结合,医药并重,促进中医中药 同步发展与振兴。
• 目前,我国中医药教育,由传统的师承教育发展 到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格局, 改变了单一化的中医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多形式、 多层次、多学科、专业方类基本齐全的办学体系, 本科专业已达17个,已有中专、大专、本科、专 科、七年制、双学位、硕士、博士、博士后等教 育层次,同时发展了中医药传统教育,多种形式, 多种渠道的在职岗位技术培训,以及中医药函授、 夜大、自学考试等成人学历教育,编写中医药规 划教材38篇。40多年来,中医药院校教育共培养 了大中专毕业生8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2500人,西学中8000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