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
1999年8月30日
谢谢大会主席的热情介绍。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 中国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观状及发展前景" 。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于1993年1月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从那一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化合物专利,并且将不再允许任何仿制受专利权保护的药物。但是统计资料表明,当时中国合成药品的97%为仿制药品。
对于象中国这样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民医疗保健所需要的医药品如何才能得到保障呢?如这张幻灯片所示,当时人们提出了种种设想。
例如:生产其他国家已经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从国外进口药品或购买国外专利许可证等;并特别提到发展和使用传统中药制剂。
众所周知,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繁衍昌盛、绵延不断,靠的就是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质量监控亟待改进,特别是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一般西方人难以理解,成为中药产品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新药研究与开发成为当今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这张幻灯片说明大陆政府从公布实行化合物专利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和激励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措施,诸如;成立国家新药研究领导小组;成立新药研究常务专家委β会;向国外派出代表团或邀请国外从事新药研究及管理的专家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以便学习发达国家进行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经验;制定一系列旨在保护
知识产权和发明的政策和法令;以及激励研究人β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奖励政策等等。由于迄今仅有五年时间,这些措施一时还难以取得巨大成效。
这里展示了中国的天然药物资源情况。在中国,天然药物有中药、草药、民族药物及民间药、地方习惯用药等。而且,中药多不单用,绝大多数是按照一定的组方规律配伍应用,构成复方(或方剂),传到近邻日本,则称为“汉方药”。同样的药材,由于组方配伍不同,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实际上。这也就构成了不同的药物。这一点可以说是中药最大的特点。如这张幻灯片所示,现在有据可查的中药总数有6000余种(实际常用中药仅300余种),但由之构成的中药复方(方剂)数量则大约是它的十倍。
中药及方剂的入药方式有饮片、提取物及有效单体等等。饮片是中医传统的药用方式,局限于医院或家庭应用,特点是容易贯彻辨证论治、因病因人而异的中医哲学思想,但不宜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提取物及其制剂多为工业化生产方式。经过简单加工提取而成,适宜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工艺过程不特别复杂,但质量监控难度较大。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会成为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如国内外市场目前应用的各种银杏叶制剂以及大陆目前十分畅销、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药品等;至于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如吗啡、阿托品、长春新碱类等,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现代药物的范畴,成了所谓的“西药”。特点是均为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工艺难度较大,但质量监控均有保障。
这是由 Otto Sticher教授提出的用以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新药的基本设想。显然,新药的研究开发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天然植物资源的药用历史背景,采用一些有效的活性筛选体系,对天然资源进行活性筛选。这种筛选可以是有选择性的靶向筛选,也可以是随机筛选,以便得到植物活性提取物
(active plant extract)或者总活性部位(total active principles)。然后,进行工艺、质量监控和标准化,并进行药效、毒性、临床试验。由此研究开发出的新药曲当于中国国内的二类新药)可以用作植物疗法(phytotherapy)。典型实例如:国际市场目前十分畅销的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剂,以及大陆地区十分畅销的“地奥心血康”药品等。
另外,也可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从活性提取物出发,进一步采用生物活性跟踪分离方法(bioactivity一guided isolation)追踪分离到活性成分单体并测定其结构。所得到的活性成分单体进行进一步的药效、毒性、质量监控研究之后,或直接开发成新药,或进行结构修饰后开发成新药,或只作为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s)进行结构改造后制成新药。这样做成的新药可以用作药物疗法(pharmacotherapy)。典型实例如:morphine、taxol等。当然,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从天然资源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新的活性化合物。没有新的活性化合物,新药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呢?这里简单概括了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来说,从已有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中药出发去寻找新的活性成分将会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在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时,灵敏、可靠、微量的生物活性筛选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稻瘟霉孢子及菌丝变形基础上的活性测试体系,用于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筛选追踪抗癌、抗真菌活性成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该筛选体系最初由日本东京大学分子细胞生物研究所岩崎成夫教授等建立,用于从微生物二次代谢产物中寻找抗癌及抗真菌活性成分。这是稻瘟霉孢子经过16小时培养后的正常生长情况。这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vincristin、rhizoxin、ansamytosin等三种
已知的抗癌活性化合物后引起孢子及菌丝变形的情况。我们首次将该活性筛选体系应用于中药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首先,我们对247种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或民间报道用于抗癌治疗的药材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其中10种药材具有较强的活性。随后,对其中活性最强的三种中药或民间药进行了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
这是中药粉背萆解(Dioscorea collettii var.hypoglauca的根茎)乙醇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孢子及菌丝变形的情况,结果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粉背萆解收载于中国药典1985.1990和1995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采用稻瘟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从该药材中共分离得到14种活性成分。经现代光谱解析技术并配合经典的化学方法,我们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两种为新的结构,6种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这是上述活性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经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采用的人癌9个瘤系共60个瘤株进行筛选,其中7个化合物通过了体外活性筛选试验(in vitro),5个化合物经NCI生物活性评价委β会的严格评审后,建议进一步进行体内6个实体瘤共12个瘤株的活性测试(in vivo),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以上实例提示,在中国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时,应当充分注意利用中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但这里,研究工作的思路事实上与西方没有什么差别,中药或民间药也只是作为普通的植物材料对待,谈不上真正借鉴中医药学的独特理论和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下面,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如何借鉴中医药学理论进行活性化合物研究的体会。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由心脑血管障碍引起的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研究防治此类新药一直是我们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按照中医理论,心脑血管疾病均由所谓“血瘀”所引起。如这张幻灯片所示,所谓“血瘀”症的意思是:血液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