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与罪恶的奴隶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 与罪恶的奴隶贸易
肇庆学院10 级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班王亚辉42 号
糖,在现代看来似乎是在平常不过的日常消费品。
然而在17 世纪时,加勒比海产出的蔗糖,却是英国自王室至贵族餐桌上最昂贵最时尚的用品。
在此之前的年代,砂糖这种昂贵的东西只在药店里出售,并被认为能医治从眼科到胸科的许多疾病。
在英国,只有王室、贵族才能在没病的时候享用砂糖。
因此,蔗糖变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随着世界贸易的开展,糖逐渐进入平常百姓之家,也正是由糖开始,揭开了一场长达几百年之久的一种罪恶的商业贸易的序幕。
西敏司在她的《甜与权力》中,揭示出糖作为第一种世界性商品,“满足广泛的、也许可以说是人类普世的对甜味的偏好,这其实是在欧洲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和经济动力开始改变世界时,依照欧洲的口味标准而被确立的。
”从15 世纪以来,它便连接着欧洲和许多殖民地区。
确实,不管现在看来糖是多么平平无奇,在15至18 世纪的三四百年间,它却是欧洲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
因为糖无论是作为王室贵族身份象征的珍贵品,还是平民日常所需的消费品,糖本身就被赋予了较强的政治色彩和巨大经济色彩。
欧洲人是直到11 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时,才第一次知道蔗糖,当时他们将甘蔗这种从未见过的奇怪庄稼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
但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环境,因此,只有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才能设法满足欧洲市场对糖的需求。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外的圣多美岛发展出大规模种植园,这最终被证明是大西洋历史的里程碑——欧洲人第一次在那么遥远的地方生产供欧洲市场消费的商品,且黑人奴隶劳动与制糖业的关系在此得以牢固确立。
最初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在其所属的殖民地上强迫土著居民进行蔗糖生产,但由于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大陆带来的新病毒使土著居民大量死亡,造成土著劳动力短缺。
因为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殖民者便转而开始使用来自非洲的人作为劳动力。
欧洲殖民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加勒比海地区斥重金种植甘蔗,生产蔗糖这一世界性商品。
因此,黑人奴隶贸易不可避免的与蔗糖一
开始就联系在一起。
1745年,10岁的黑孩子厄奎亚诺©( 1745—1797)被吓坏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
这么响的枪声,一群持抢的男人,乒乒乓乓地放枪抢人,他就在这阵突如其来的枪声中成了小俘虏。
接着就与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一起,从海岸被塞到了船上。
对被运往加勒比海蔗糖生产殖民地的非洲人来说,最悲惨是从非洲出发横跨大西
洋的航行经历。
黑人们尽可能满满当当地塞进船里,连饮用水都没有准备。
在航行途中,不断有人出现脱水症状,或是由于染上传染病而死亡。
还有不少由于也看不见非洲大陆,心生不安,于是自尽。
黑人们被带到加勒比海地区,在拍卖市场上被卖到不同的奴隶主的种植园里。
但不用说,那里有的是非洲所没有的疾病,等待他们的是新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无穷无尽的苛刻的劳作。
在好不容易登上了加勒比地区的黑人中,好几成都死于这一“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
至死他们不知道是谁这样大胆地在自己的家乡劫持了他,他当时还不知道有奴隶贩子
这个词。
从16世纪到19世纪,被欧洲人跨越大西洋运至加勒比和西印度群岛及美国南部的黑人,据推算至少也有几千万人以上,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都疯狂地加入这一非人道的商业贸易。
奴隶贩子是由欧洲、非洲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生出来的一个“品种”。
他们做着多头生意: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再卖到英国利物浦码头那些开往加勒比海的船上,由船主出面卖给在海外建种植园的欧洲人;把在加勒比海开种植园和制糖厂发了财的欧洲人的糖转手倒回欧洲;船上载的枪支可以卖给非洲的有钱人,并换取奴隶。
这样一船跑几头,哪头都有生意做。
奴隶贸易和砂糖贸易成了孪生子。
这种跨界欧美非的“三角贸易”,在18世纪第一次把三大洲连在了一起。
三角贸易中欧洲实现了巨额的盈利,港口以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奴隶贸易和砂糖贸易,这两项获利颇丰。
奴隶贸易中出现过黑人的叛乱和传染病的流行,带来一些损失,但只要成功就可以获得两倍于本钱的利润。
大多数蔗糖商人住在英国,成为英国地上流阶级,亦即所谓的绅士阶级。
有①
《厄奎亚诺自传》;厄奎亚诺被视为英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他十岁被
奴隶贩子卖到美洲,后辗转来到英国,遇到一位有废奴倾向的主人,教他学会英文。
1776年,厄奎亚诺获得自由;1789年,完成自传,在伦敦出版,对推动废除奴隶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关于18世纪奴隶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人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正式因为经营努力和蔗糖贸易的商人拥有
雄厚的财力,与他们为伍的国会议员一度有过四十多人,因此英国的政治几乎跟着
他们在转。
川北稔记录过这样一个传说②:有一些靠蔗糖牟利、成为大富翁的种植主过着堪比与国王比肩的奢靡生活。
乔治三世是个强势人物,他在18世纪下半叶缔
造了一个强化王权的时代,然而当他在路上看见擦身而过的种植园富豪的马车时,带着饱受刺激的表情向同车的首相兴师问罪:“彼得,关税是怎么搞的!关税!”
除此之外,三角贸易还带来咖啡的饮用和茶一样需要放糖。
所以糖逐渐从上层社会流入中产阶层的生活,再进入百姓之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吃糖大国”。
棉花,在交易黑奴的英国利物浦口岸,把棉花卸下来。
这些棉花被运到不远处的曼彻斯特,使这座城市成为英国的棉纺织基地,另一场产业革命在此时此地滥觞。
法国也是如此三角贸易为南特和波尔多等城市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但是三角贸易对非洲产生的是悲惨的影响,奴隶贸易带走了大量的人口,其中以正值盛年的青年人为主,非洲社会的发展力量大为削弱。
被捕猎而沦为奴隶者的痛楚以及他们的亲人朋友和她们的后代子孙的悲哀是不可尽言的。
正如西敏司在《甜与权力》中写道“在新大陆,种植园最早创立于16世纪早期,工人主
要是非洲的奴隶。
世事变幻,但30年前当我第一次去波多黎各时,他们却还在那里,那些奴隶的后代,也在那里;一一后来我知道,在有些地方也看到,还有来自葡萄牙、爪哇、中国、印度的契约劳工的后代,以及其他一些祖先曾被带到这片地区从事甘蔗的种植、收割和榨汁工作的人种③”。
在非洲这种专职猎捕黑人,并将它们卖给欧洲国家以牟利,但是他们从事的所谓的商业活动仅限于买卖黑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这也是非洲各国直到现在仍然处于“落后” 状态的一个历史原因。
18、19世纪以后,由于非洲劳动力的短缺,欧洲人把他们的眼光转向了东
著,郑渠译岀,版社:百花文艺岀版社2007年8月《砂糖世界史》:(日)川北稔
《甜与权力》;(美)西敏司著,王超朱健刚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亚、东南亚的劳工。
荷兰总督Jan Coen的后人发现了他生前留下的一篇没能实现的备忘录:他想把中国人移到荷属印度去,因为那里需要大量的移民,“在全世界上能为我们办事的人,没有哪一个超过中国人。
最好趁着这一次季候风,派出舰队,至V中国沿岸去掳掠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越多越好④。
”(季羡林《中华蔗糖史》)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吃苦耐劳的黄种人,不仅巩固了美洲殖民地上的甘蔗产量,还为殖民者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开辟新的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厂。
欧洲的蔗糖承载着被灭绝的加勒比人和非洲黑人的汗水和血泪,作为人人喜欢
的一种世界商品从欧洲运送世界各地。
可以说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甘与苦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中华蔗糖史》;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