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25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形成于人的活动过程之中。物质交换与物质交往过程。 第二,实现于人的活动过程之中。
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第三,表现形式是依社会历史条件而变化的。
历史规律是以人的历史性活动为基础的,随着人类历史 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在现代历史哲学中,否定历史规律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 现形式。
其一,以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 其二,以历史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 其三,以历史意识的主观性或特殊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
在上述对历史规律的种种否定中,包含着两个实质性的方面: 一是通过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来否认历史规律; 二是通过区分自然和历史,进而通过区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 来否认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是精神在时间中自身 发展的过程。历史是精神自我发展的历程,也 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识的过程。历史的目标就是 精神的充分发展和充分的自我意识。这个充分 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由意识,它是宇宙发展 的顶点。自由不是任意妄为,而是按照理性的 标准行动。因此,历史就是我们的理性潜能逐 渐实现为自由的过程,历史是一个理性自由的 故事。 黑格尔并非不知道历史的横暴和非理性。他从 不幻想历史是一个光明美好的过程。但他认为 历史外在的非理性不能否定它内在的理性目标。 相反,历史中的非理性对于实现宇宙理性的最 终目标是必要的。世界精神就是狡猾地利用了 “世界历史个人”的非理性动机实现它的理性 目标。一切历史的偶然性最终都可以在理性的 必然性中得到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 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 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 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 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 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 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 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 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 史的一般进程。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 要素。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 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 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 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人的活动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人的主体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性,二、选择性,三、创造性。
旧唯物史观------唯心主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 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 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 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 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 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 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 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黑格尔以一种绝对唯心主义的方式,肯定了历史发 展的普遍规律。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决定人们 思想动机的是物质利益或经济关系。
维柯
维柯力图说明人类如何从神的时代,经过英雄时代, 进入人的时代。这三个时代各有相应的不同的心理、 性格、宗教、语言、诗、政治和法律。但他一方面 认为“真理即事实”,“人类的真理是人在知的过 程中所组合和造作出来的”,神和宗教都是由人凭 想象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又把神看作世界秩序 的最终建立者,把人性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本原,并 把宗教看作文化发展的动力,显得有点矛盾和不科 学。关于如何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维柯强调语 言学与哲学结合的研究原则。
第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首要前提。 第二,由新的需要引起的再生产:需要层次。 第三,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的繁衍。
派生的规定:意识也是现实人的规定:意识决定于生活。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前提,使得从物质方面来揭示社会历 史运动的本质、过程和动力成为可能,使得在此基础上唯 物主义地描述人类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的发展成为可 能。
物质利益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不断提 高生产力的直接动因。
物质利益是促使人们变革同生产力不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
对 立
物质利益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 态方面彼此联合或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一、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并强调以下两个基本要点: 第一,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其内在规律。 第二,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实践主体 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这种规律归根到底是 “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三、历史规律的特点 历史规律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正如我们在另一个地方曾经 说过的: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 日蚀、月蚀、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 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 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物质利益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首先,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历
史、不断提高生产力的直接动因。 其次,物质利益是促使人们变革同生产力
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 最后,物质利益是人们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
形态方面彼此联合或彼此斗争的经济根源。
按照三分法:神的时代,法律是神法,政 治是神政,语言是口头的宗教语言或者说 是象形语言;英雄的时代,法律是强力, 政治是贵族政治,语言是英雄的语言如徽 章等;人的时代,法律是人道法,政治是 人道政体,语言是俗语。神的时代和英雄 的时代,都是野蛮的时代,只有到了人的 时代,才算进入了文明的人道的时代。
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 人民群众的 活动。
——《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一、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
1、何谓现实的人:
1)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既定的 历史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
2)有意识的人。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现实的人是从现实的生产以及与之相应的现实社会关系获 得具体规定的,其主要有三方面(自然关系+社会关系):
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
劳动是快活的根源。生命在于运动。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於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 计划来不及完成。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 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 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 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二、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现实的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但是不能因此将历 史看作为具有目的性的。
历史唯心主义:在根本上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停留 在“目的”或“意识”等精神动力的层面,而没有进一步探寻并发现社 会历史深处的物质动因,所以,它在对历史乃至整个世界做“目的论” 解释的同时,最终把历史完全归结为意识活动。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 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 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 成果。
历史哲学:最早使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是法国哲学家伏尔 泰,176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伏尔泰认为,历史研究不 应该只是堆积历史事实,它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理解高度。
德国犹太裔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在其著作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 学前提》中就历史唯物主义的神学前提展 开了论述。洛维特指出:正如马克思认为 意识形态的历史在经济条件中有与其自我 表白不一致的“隐秘历史”,历史唯物主 义的真正内涵也无法从马克思的自我表白 中获得。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乃 是先知主义的精神——根植于马克思自己 的存在及其种族之中的弥赛亚主义。在洛 维特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进程的阐 释反映了犹太教—基督教解释历史的普遍 图式,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用经济学 语言包装的朝向终极目标前进的救赎史。
一、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
人的活动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选择性
wenku.baidu.com主观能 动性
主动性
创造性
唯物史观:在人类历史活动过程中,人的主体能 动性的发挥始终受特定历史条件制约的。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是指人们在其中展开目的性活动 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总和。大体说来,它包括自然条 件、社会条件和精神条件。
(一)自然环境:物质前提。它包括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 置上的自然存在物,也包括由于人类世代劳作而形成的人 化自然。
(二)社会条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等诸多方面,其中起支配
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因而也是人类活动 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立统一的基础,以及人们建立政治上层建筑 和意识形态的全部活动的基础。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
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 “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 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 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 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三) 既有的意识形态、特定的文化传统以及一般的知识状况。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二、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 人类历史活动是否存在规律,是历史观中的重大 问题。承认历史活动中存在规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 段:
一、“近代历史哲学之父”维柯最早表达了人类历史具 有普遍规律性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