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应用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一次割草的用工 。
1. 4 用药时期
在药量 、液量相同的条件下 ,对不同优势植被用药的最佳时期显然是不同的 。在西江地
区 ,防火线化学除草最佳施药时期是 4~6 月 ,因此时被施药植物的根部易于腐烂 ,同时受药害
枯萎和腐烂的植物易于被雨水冲走 ,不会发生防火线反而变成引火线的现象 ;又因西江地区防
消灭深根性恶性杂草 ,施药的最佳时期应是该杂草正处于生长的旺盛期 ,因此时它有较大 的叶面积可接受药液 ,且又远未达到成熟期 ;同时有机质运输主要是向根部流动 ,供应根部生 长 。在广东 ,对多数植物而言 ,于 4~6 月施药灭除应是较理想的时期 。草甘膦到达根部后 ,主 要是抑制根尖细胞合成细胞分裂素的能力 ,因而实际上是抑制根尖细胞分裂形成新根的功能 , 故草甘膦能杀灭多年生深根性恶性杂草如狗牙根 、白茅 、马唐 、大芒等植物 。能达到斩草除根 的目的 ,也是草甘膦成为目前林业上化学除草之当家品种的原因 。
我省应用草甘膦最早的地方除当时的海南农垦系统外 ,林业部门应数省西江林业局属下 的各林场 ,以及省属龙眼洞林场 、韶关林场等 ;从生产环节看已从最初应用在苗圃的步道发展 到应用于大规模的幼林抚育 ,并从取得显著成绩的防火线维修向造林前整地以及避免“炼山” 发展 。因此从长远看是极有前途的一项技术 。
喷片孔径 ( mm)
0. 7 0. 9 1. 0 1. 3 1. 6
药液流量
(ml/ min)
240~260 340~360 440~530 580~630 680~730
时 ,用 大 孔 径 喷 片 ( 如 1. 6 mm) 、以 高 浓 度
(1. 0 %) 草甘膦 ,每丛喷药液 20~30 ml ,可达到 90 %以上的防效 。如掌握在春季施药还可省
— 27 —
较好地与植物的角质膜结合 ,有效地减少药液的表面张力 ,从而被植物所吸收 。 我国安阳林药厂首创生产的一种 30 %和 50 %草甘膦可溶性粉剂 ,据试用结果 ,它比普通
10 %草甘膦水剂药效高 ,杀灭杂草作用快 ,一般 3~4 天发挥作用 ,20 天后杂草即干枯死亡 。 同时由于它具有便于运输 ,适合林业上应用的特点 ,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 1. 2 剂 量
术和经验在防火线的维修工作中同样也得到了肯定 ,并写进了《西江林业局防火线维修化学除
草技术规程》中 。
但喷片孔径并不是越小越好 。实践证明孔
表 2 药液流量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径 1. 0 mm 的比 0. 7 mm 的药效要好些 ,因雾 滴太小时 ,易受风的影响而飘移 ,飘移会产生药 害 ,至少也会降低药效 。此外实践中有时也需 大孔径的喷雾 ,如对林地上的一些丛生状杂草 、 生物量较多的恶性杂草如大芒 、五节芒 、棕叶芦 等等 ,用常规的喷雾方法难以消灭 。需先用人 工割 1 次 ,待其萌发的新叶长高到 30~40 cm
易沾附在植物叶片表面 ,更容易发挥药效 ,从而达到省工省水的目的 。此外 ,大多数单子叶杂
草的叶片具垂直扩展生长的特性 ,对其防除时 ,缩小雾滴直径对提高药效将会有更加显著的影
响 。例如 ,用工农 - 16 型喷雾器 (装液量为每桶 16 kg) 在山上进行幼林抚育 ,用常规喷片 ,需 3
桶液量才能喷施 0. 067 hm2 ,工效太低 。据象牙山林场的经验 ,改用 0. 7~1. 0 mm 孔径喷片喷 施作业 ,每桶药液至少可喷 0. 10~0. 13 hm2 。一个工作日可喷 0. 27~0. 40 hm2 。这方面的技
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人对草甘膦的理化性质还缺乏较深入的认识 ,对草甘膦的杀草机理 知之甚少 ;同时由于林地植被的多样性 ,使除草效果差异较大 ,且化学除草需灵活应用 ,不能一 成不变 ,造成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障碍 。鉴于这些情况 ,本文基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观察 ,结 合草甘膦的理化性质及杀草机理 ,对应用草甘膦除草的各个环节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希望 将化学除草进一步推广到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中 。
不同 ,因而其对草甘膦的吸收规律也不同 。草甘膦经植物角质膜和气孔吸收后 ,其主要的运输
形式是经韧皮部的有机物运输 。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慢 ,而且可四面八方地向根部 、正在生
长中的幼叶幼芽运输 ,而更多的是向成熟的叶部运输 。至于如何分配 ,则与一年中该植物所处
的生长发育阶段有极大关系 。当杂草处于幼嫩期 ,植物吸收草甘膦后是以随有机质流的向上
但是植物世界是多样的 ,秋冬之际有些植物根部能贮藏大量的淀粉和糖分 ,如白茅 ;有些 植物能形成某种氨基酸 ,如棕叶芦根部能积累酪氨酸 。据 J aworski 1972 年的报导 ,认为芳香 类氨基酸能和糖分一样对草甘膦起拮抗作用 。白茅在春季时大量萌生 ,至夏季时旺盛生长使 其生物量大大增加 ,结果大量消耗了体内积累的糖分 ,故此时施药对其防除效果最佳 。董兴国 对海南白茅根茎含糖量的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论断 。一年中白茅根茎中含糖量最高有两个 时期 ,即 2~3 月和 11~1 月 ,根茎含糖量均 > 110 mg/ ml 。4~10 月含糖量均 < 100 mg/ ml 水 平 。我们对棕叶芦根茎内酪氨酸水平进行的初步测试发现 ,一年中 2~4 月 、10~1 月 ,棕叶芦 根茎内酪氨酸水平最高 ,均 > 1. 0μmol/ g 干重的水平 ,5~9 月含量均 < 0. 8μmol/ g 干重 。
对以上三类杂草防治的有效剂量 ,可控制在每公顷 750 g 、2 250 g 及 1 500 g 的范围内 。 影响不同的植物需不同的用药剂量的因子 ,首先是植物地上 、地下部分的生物量 ,即单位 鲜重或干重所分配到的草甘膦药量 。显然生物量大的需药量就多 ;其次是决定于不同种植物 的生物学特性之差异 。比如在幼林抚育中常观察到具有膨大地下球茎的山菅兰就具有较强的 抗草甘膦的能力 。而芦苇在受药后第 5 周其植株会全部烂死 ,但在第 7 至第 8 周又可从根部 发出新草 ,说明其根部含某种拮抗草甘膦的物质 ,因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 1. 3 液 量 实践中往往错误地认为单位叶面积上所喷药液的液量越大越好 ,故操作时往往对所要消 灭的植物喷施过量的药液 。其实植物是通过角质膜 ,主要是通过气孔对药液进行吸收 ,而草甘 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从理论上讲并不需要将整株植物淋透 ,只要大部分叶片被喷上药 液就足够了 。 草甘膦在相同剂量下 ,兑不同的水量其防治效果见表 1 。由表 1 可见 ,草甘膦药效的发挥 不是随液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同死亡率的前提下 ,较少的液量也可达到最佳的防除效果 ;较高 浓度雾滴的药效显著大于多个低浓度雾滴的药效 。即说明喷施草甘膦并不需要完全覆盖植 物 ,而适当减少液量 ,增加浓度是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 。
0. 13
80
43
注 :4~5 片叶期喷药 ;30 天后查干枯率 ;90 天后查死亡率 。
但减少液量后往往不能喷完所规定的面积 ,生产中可改用较小孔径的喷片喷药 。因喷雾 — 28 —
器在压力一定时 ,药液流量与孔径大小成正相关 (见表 2) 。由表 2 可见 ,孔径变小后每分钟的
药液流量就明显下降 ,如 1. 3 mm 孔径喷片改为 0. 7 mm 孔径喷片 ,其流量就下降 58. 7 %。同
传导为主 ,从而使幼叶 、幼芽受害 ,表现为施药后杂草很快死亡 。但因其根部受药少 ,若属根系
发达 、深根性的恶性杂草 ,则很可能经一段时期后会“死灰复燃”重新萌发 。叶片受草甘膦影响
的生理表现是细胞失水 ,气孔关闭 ,CO2 的吸收减少 ,以及叶绿素的形成受抑制 ,最终导致光合
— 29 —
作用无法运转 ,从而使植物饥饿而死 。其典型症状是受害植物萎蔫 、变黄 、枯萎死亡 。当杂草 处于成熟期 ,植物吸收草甘膦后主要随有机质流大量向花或幼果方向流动 ,向根部的传导仍然 较少 ,故深根性的杂草仍然难于死亡 。
表 1 不同液量草甘膦对白茅的防效
药 量 (有效剂量 g/ hm2)
液 量 ( kg/ hm2)
浓 度 ( %)
茎叶干枯率 ( %)
根茎死亡率 ( %)
2400
150
1. 6
95
79
2400
300
0. 8
97
80
2400
600
0. 4
90
73
2400
1200
0. 2
85
54
2400
1800
如要达到相同的防治效果 ,显然不同的植物种类需要不同的剂量 。根据对草甘膦的反应 情况 ,一般可以将杂草分为以下几类 。
(1) 敏感类杂草 : 如蔓生莠竹 、淡竹叶 、皱叶狗尾 、狗尾 、马唐 、雀稗 、圆果雀稗 、两耳草 、千 金子 、李氏禾 、看麦娘 、野古草 、鹧鸪草 、鸭嘴草 、纤毛鸭嘴草 、胜红蓟 、一点红 、蒲公英等 。
关键词 草甘膦 化学除草 理论与实践问题
草甘膦 (glyphosate) 属有机膦类除草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是 1972 年由美国孟山都 ( Monsanto) 公司所开发 , 由于具优良的特性很快便被推广应用 ,曾被誉为除草剂在 70 年代的一大突破 。
我国在 80 年代初开始引进草甘膦生产线 ,至 1985 年的不完全统计 ,在林业 、果园的除草 面积达到了 300 万 hm2 。到 1995 年则至少达 666. 7 万 hm2 。
火线上的杂草多为鸭嘴草 、野古草 、鹧鸪草 、马唐 、千金子 、雀稗 、狗尾草及皱叶狗尾草等为主 ,
除芒箕 、岗松 、山芝麻 、算盘子 、黑面神 、桃金娘等灌木难以防除外 ,一般 4~6 月施药是完全适
合的 。但棕叶芦以 5~9 月防除最佳 。据董兴国的经验 ,白茅以 8~10 月防除最佳 。
选定用药的最佳时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同种植物在一年的不同时期中所处的生理状况
时 ,孔径变小后雾滴会变细 ,在相同液量的条件下就增加了喷雾的覆盖面积 。而且 ,粗大的雾 滴 (1. 3 mm 孔径喷片的雾滴直径一般 > 250μm) 本身重量大 ,容易从叶面堕落到土壤中 ,使药 效反而差些 。若改用孔径 0. 7 mm 的喷片则雾滴直径明显变小 ,一般只有 150~200μm ,更容
(2) 抗性类杂草 : 如白茅 、狗牙根 、狼尾草 、大芒 、五节芒 、棕叶芦 、狗脊 、里白 、乌毛蕨 、鲸 口蕨 、野牡丹 、三桠苦 、九节木 、岗松 、黄牛木 、白背桐等 。
(3) 普通类杂草 : 一般指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严格地 讲 ,草甘膦对于木本植物和竹类 ,其作用力是有限的 。
1 影响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因子
1. 1 剂 型 草甘膦纯品是几乎不溶于水的 ,生产厂家多用碱类将之中和为某种盐类 。在剂型上有水
剂和粉剂之分 ,水剂中又有钠盐 、铵盐 、二甲胺盐和异丙胺盐等区别 。市场上常见的有 10 %硫 酸胺盐水剂“草甘膦”、41 %异丙胺盐“农达”和 50 %可溶性粉剂草甘膦等 3 种 。实践证明在相 同剂量条件下它们的杀草谱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 ,异丙胺盐草甘膦能杀死部分蕨类植物 ,如 里白 、狗脊 、幼嫩乌毛蕨等 。其机理是因为有机胺与草甘膦所形成的盐 ,具有较强的亲酯性 ,能
综上所述说明 ,在喷药时期的选择上 ,除了考虑工作方便以外 ,还需考虑被喷植物的生物 学特性这一重要的因素 。相信随着更多的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 ,今后化学除草工作会更有把 握地进行 。 1. 5 气候因子
草甘膦的传导属韧皮部输导型 ,它在植物体内的传导速度是较慢的 。而另一些除草剂如 威尔柏 、西玛津 、阿特拉津 、阔叶净则属于木质部输导型 ,药液随水流流动 ,故其传导速度比前 者快许多倍 。草甘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喷施后 6~8 h 最怕遇上下雨 ,也就是说最能影响其 药效的气象因子就是天气状况 。
广东林业科技 1998 年第 14 卷第 3 期
草甘膦应用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徐声杰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 510642)
黎桂潮 李锦权 苏永新 黄 恩
(西江林业局)
摘要 草甘膦是目前林业上化学除草药物的主要当家品种 ,以其杀草谱广 、高效安全及价 格低廉而得到林业工作者的广泛应用 。文章基于多年的应用经验 ,并从理论的角度对草甘膦 的应用技术进行较全面的总结 ,目的是希望将化学除草进一步推广到全省林业生产各个环节 中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