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也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更加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学习古诗词呢?本人认为,可以从理解意象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何谓古诗词的意象呢?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古诗词理解意象
一、由熟悉的古诗词引入对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
其实,古诗词的学习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正是学习诗词的基础。
李白的《静夜思》应该是一首妇孺皆知的思乡五绝。
几乎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第一首学的古诗就是它。
在要讲到与月亮这个意象相关的古诗词时,我最喜欢用它来引入。
因为学生对它印象最深刻,一提起来就有了成就感。
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
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
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
由熟悉的从心里记住的古诗来引入,能够把学生的精神吸引过来,就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古诗词的意象,必先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创作者的心境。
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熟悉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杜牧《泊秦谁》创作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心中只有国家和其他的百姓。
就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
找出上阙的意象有“明月”、“雀”、“清风”、“蝉”、“稻花香”、“蛙声”,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夏夜幽美的景色:皎洁明月,微微清风,幽幽稻香,乌雀飞啼,蝉鸣高挂,蛙声一片,展示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与淳朴农民的深厚友谊。
看到亲如手足的农民兄弟温饱有了盼头,这位伟大的词人也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喜悦,用比较轻快笔调写了这首词。
意象,是融合了作家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
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而创作者所处的境况不同,同一个意象也有着不同的内涵。
如“酒”,诗仙李白是时刻也离不开酒的。
没有酒,就没有他那被万古传的诗篇。
在他的诗歌中,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个也是跟李白一生的际遇息息相关的。
在他的《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自己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哪怕是眼前对着的美酒佳肴也没有胃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这两首诗中,酒被李白赋予的是消愁的内涵。
而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酒是离别时最好的代言物。
代表着友情、祝福和思念。
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代表的又是另一种和谐的氛围。
..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运用已有的对诗词的感知和生活经验等,结合对诗人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发挥想象,努力走进创作者的心中,更有助于对意象涵义的理解。
三、注意积累惯用意象并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累。
1、曾经照耀过李白的那一轮明月,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
很多诗人词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
(课堂请同学来说说)
2、为何月亮会引人思乡?(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
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
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同一轮圆月照耀着游子同时也照耀着故乡和亲人。
不禁引人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
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3、可见,“月”因为有这样一些公认的特点,才成为众多诗人笔下思乡怀人的意象。
这种在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意象叫做惯用意象。
4、除了“月”之外,还有“柳”。
如果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留意一下,会发现:“柳”出现在送别诗中的频率奇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用“柳”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因为“柳”与“留”谐音;北朝乐府有《折杨柳》的曲调,表达惜别怀远之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且杨柳随风摇摆之态令人生依依惜别之情。
5、在古诗词中象“月”、“柳”这样的惯用意象不少。
(请同学说说。
)见到落花流水就感叹时光流逝,看到大雁南飞便心思故乡,这几乎成了诗人共有的情怀。
如果我们在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那无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在自己的习作中才能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可以从上面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