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7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7篇读完一本好书后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书籍的兴趣和热情,促使我们更多地进行阅读,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书中描写和插画的赏析和评判,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三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深入探讨了教育与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善与优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指导。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揭示了教育在塑造个体心理特征方面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教育的良好与否对个体的心态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心理效应。
其中,正向强化是其中最为普遍且重要的心理效应之一。
教育环境中的正向强化,能够增强个体对于积极行为的动机和信心,激发个体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赞许和鼓励,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对于良好行为的积极性,推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
通过正向强化,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和积极性,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心理效应。
例如,负向强化是其中之一。
过度的批评和指责,能够使个体产生自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阻碍其个人发展。
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指责,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过度批评和惩罚,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我负面评价和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此外,书中还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其他心理效应,比如顺从效应、逆反效应等。
这些效应的存在,使人们对于教育的评价和选择必须更加客观和全面。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对于个体心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认知。
教育环境对于个体心理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利用教育资源和调动个体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教育中的正向效应,我们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教育者应该注重正向强化,通过赞誉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负向强化,减少对个体的过度批评和指责。
在教育中,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7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7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7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1古人云:“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则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便是“超限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很多,如教学中的心理超载现象(上课喜欢拖堂,作业布置过多或课堂认知超载等)以及批评教育和赏识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借此,我想着重聊聊如何规避批评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批评的“超限效应”时有发生。
批评学生时,我们老师和家长总是很心急,想要急切地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因此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最后使孩子极为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表扬,当孩子挨批时,可能内心已接受长辈们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其厌烦心理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
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跟我聊到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是父母总是在他面前翻旧账,父母总是看不到他的改变,最后他索性就不改变甚至变本加厉。
在批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度”,切忌大肆渲染,上纲上线。
我们要讲究“布白”的艺术,正如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即布白),密不透风”,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
适当地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我认为班主任在批评教育中应遵循三条原则:适度原则、及时原则、公正原则。
给予学生以适度的教育:一是批评“量刑”适度,做到既不能“量刑”太重(否则学生不服、逆反抵触),也不能“量刑”太轻,起不到教育作用。
二是选择合适的场合。
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批评场合,尽可能避人耳目,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前不久新闻报道一位家长和班主任在走廊上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一位男生,这位男生自尊心受挫转身翻过走廊栏杆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1记得以前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太过枯燥,学起来很吃力,但是手中的这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却用了一些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案例等方式将诸如以前学过的首因效应、德西效应、晕轮效应等概念介绍了心理学的规律,在读完每个故事的时候,在心中总会问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那么我应该如何处理呢?代序中“鱼就是鱼”这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鱼与蝌蚪生活在水中,后来,蝌蚪变成了青蛙,跑到陆地上看到了人、老虎、鸟等等,它回到水中告诉了鱼。
鱼按照青蛙的描述,就想象出女人就是有腿、有乳房的鱼;老虎就是有血盆大嘴的鱼;鸟就是有翅膀的鱼。
就是说,鱼是按照已有的知识在认知新事物。
鱼就是鱼的故事,其实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观察外部世界。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忘记“鱼就是鱼”这一真理,每个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在我们做到因材施教之前,首先做到的是知道我们的对象是一帮孩子们,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东西总是不能遂人心愿,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假定下教学,而忽视了他们也只是在他们的假定下教学。
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现状,特别对于我们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书中的“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倾向于将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背景就像幕布一样,使最前部的显眼的图形突出来。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最近,我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一书。
此书把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下面主要谈谈我感触最深的两个效应。
一、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没有捐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孩子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阅读需要积淀与理解,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想做好教育工作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科学的、理性的方法。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耿婵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着生气与希望,但是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需要的是我们给以温暖、信心的呵护。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
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里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里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相关的情况、经历加以介绍,使听众形成“认同感”。
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利用“自己人效应”,可以让你的听众感到亲切,激发他们的共鸣,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愿意听,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你,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真的会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太过活泼好动,总是在队伍中打闹喧哗,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会难以完成。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小学生有英雄情结,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8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8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1大学里学习心理学,还记得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揭示发展规律的科学。
所以在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之前,觉得此书肯定是关于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的,提不起兴趣。
可是读起来发现书中的个个小故事似乎很多都是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缩影,上个月我阅读了前40页,里面的超限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了我继续阅读的欲望,这个月我阅读了思维定势,小步子,大目标—连锁塑造,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心灵再一次被震撼,我将这些原理与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收获颇丰。
一、应用连锁塑造矫正孩子的行为习惯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涛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到自习课,他总爱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老师发现小涛在离开座位之前,一般能在座位上待5分钟。
老师和小涛面谈了一次,告诉他如果他能连续5分钟都待在座位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而且时间要从上课开始,每隔5分钟他都有机会获得奖励,一周以后,老师告诉小涛他做得很好,现在要求小涛必须连续坐在座位上10分钟才能得到奖励,但是,这次的奖励要比以前更多。
又过一周后,老师告诉小涛连续坐在座位上15分钟才能得到奖励,而且他会更喜欢这次的奖励。
在这阶段中,小涛表现很好,在自习的30分钟内,小涛没有擅自离开座位一次。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班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颜铭辰,他的纪律特别差管不住自己,年级周通报下来每条几乎都有他的名字,早晨纪律差,课前准备差,桌洞物品摆放杂乱,作业抽查也有他不认真,中午自习和同桌说话等等,看到这样的通报全班同学笑了,他也很无奈的笑了,我也尝试将故事中老师对小涛的做法运用到颜铭辰同学身上,我说如果下周你上通报的次数能减半我不但不惩罚你还给你们小组加2分,结果你猜怎样,渐渐的,他的行为习惯有所改观,效果真的很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通用6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通用6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篇1)本学期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面的一条条教育效应让我读后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过程中,总能想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片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教育书籍。
现将我感受深刻的几条教育心理效应分享给大家。
一、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每个人都有一个接受心理打击的承受度,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起到反作用,那位牧师演讲的没完没了,一开始准备捐钱的马克.吐温最终选择从募捐箱里拿走了两元钱,这就是因为牧师不懂超限效应造成的。
这使我想到在以前学生犯了错误时自己的一贯做法,就是批评教育,孩子犯了错是要批评教育,但要将批评教育做到最好效果还得遵守超限效应,孩子在犯了错误时为了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他讲道理,给他讲这么做的危害,一开始孩子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时间长了,你总是重复以前说过的一些话,他就不耐烦了,随之产生厌烦的心理,对你说的话不以为然,充耳不闻,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超限效应,在教学中也一样要遵守这一效应,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每节课前半节孩子们都可以表现得很积极,可是如果我们在孩子感到疲倦的时候还继续讲下去,不去进行一些小游戏或者巧妙转变一下教学方式缓解孩子的厌倦情绪,他们就很难坚持到下课了,还有课堂上我们为了给孩子讲清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道理会絮絮叨叨的讲解很多,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有时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以后本学科的学习。
二、要想吃肉,必须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认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可以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活动,而不喜欢费时费力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甚于写作业,喜欢玩游戏甚于做家务,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了——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范文(汇编5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范文(汇编5篇)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范文第1篇本学期我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面的一条条教育效应让我读后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过程中,总能想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片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教育书籍。
现将我感受深刻的几条教育心理效应分享给大家。
一、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每个人都有一个接受心理打击的承受度,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起到反作用,那位牧师演讲的没完没了,一开始准备捐钱的马克.吐温最终选择从募捐箱里拿走了两元钱,这就是因为牧师不懂超限效应造成的。
这使我想到在以前学生犯了错误时自己的一贯做法,就是批评教育,孩子犯了错是要批评教育,但要将批评教育做到最好效果还得遵守超限效应,孩子在犯了错误时为了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他讲道理,给他讲这么做的危害,一开始孩子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时间长了,你总是重复以前说过的一些话,他就不耐烦了,随之产生厌烦的心理,对你说的话不以为然,充耳不闻,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超限效应,在教学中也一样要遵守这一效应,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每节课前半节孩子们都可以表现得很积极,可是如果我们在孩子感到疲倦的时候还继续讲下去,不去进行一些小游戏或者巧妙转变一下教学方式缓解孩子的厌倦情绪,他们就很难坚持到下课了,还有课堂上我们为了给孩子讲清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道理会絮絮叨叨的讲解很多,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有时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以后本学科的学习。
二、要想吃肉,必须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认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可以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活动,而不喜欢费时费力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甚于写作业,喜欢玩游戏甚于做家务,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了——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四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四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四篇,仅供大家参考《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主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由学校统一为每位教师所订的本学期阅读书籍之一。
从教多年,对教育中的规律及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与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研究都不深入,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仍然不够自如。
本书从简单的心理学概念和心理效应入手,引导教师在平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针对如何去做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告示等,易明白,易上手,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对自己有帮助,也很乐意地去读。
今天,就其中的第一部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一、如何充分发挥我们的记忆能力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多大——7±2法则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回忆出7个数字母,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
这个规律最早是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
2、超越7±2——“组块记忆法”短时记忆还只能容纳“7”个吗?例如“cooperation”听到这个序列很快就能明白这是一个单词,意思是“合作”,并能很好地回忆出来,这不是违背了短时记忆的“7±2”效应了吗?不是的,这恰恰是神奇“7±2”中存在的另一个奇特的现象。
因为短时记忆中信息单位“组块”本身具有神奇的弹性,一个字母是一个组块,一个由多个字母组成的字词也是一个组块,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小一些的单位联合成为熟悉的、较大的单位,而且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会对它产生影响。
例如“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块;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两个组块(认知、心理学);而对专业心理学学生、心理学家来说这5个字就只有一个组块。
但不论人们储存的组块是什么,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是一本涵盖广泛心理效应的书籍,其中涉及到的心理效应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心理效应在教
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这些心理效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和教学。
书中涉及的59个心理效应中,有些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了解到这些心理效应之后,我更加明白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这对于我在教学中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情绪和
行为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也让我对如何应用
这些心理效应在课堂上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划。
综合来说,读完《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让我对心理效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我会继续尝试运用书中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辅导和帮助学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读后感(3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读后感读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慨。
首先,书中提到了学习成绩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这让我深感到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在接受一种教育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期望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这让我想到了过去学习中的一些经历,有时在做某个任务时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信心。
而如果教师能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相信我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面对困难。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存在于教育中的“齐观影响效应”。
这指的是一位学生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这让我想到了班级里的集体行为,有时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带来负面效应。
教师要及时发现、引导和纠正这种行为,通过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去塑造良好的集体行为。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相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理的引导和塑造。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期望和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也要关注班级集体的行为影响,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奖励,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行为。
只有学生们在积极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才能更好地发展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读后感(二)读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心理效应对教育的影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心理效应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践中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首先,书中指出了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效应。
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态度对学生的情绪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过于严厉或冷漠的态度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和消极情绪,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篇1暑假中,我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儒德编写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整本书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领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个教育心理学规律,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试验、鲜活的案例介绍了曾让人感到抽象枯燥心理学知识,很有可读性,一时竟舍不得放下,一篇篇文章读下来,常常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曾经见到过很多孩子背诵诗歌或课文时吞吞吐吐很不流畅的样子,当时,我们一定批评过孩子,说孩子你怎么这样懒惰,不去认真背诵,回想一下我们可曾教过他们一些记忆的有效方法呢?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一味要求孩子自己去背诵,并没有教给他们方法,使有些孩子花了很多的时间还是没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完成背诵的任务。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记忆有系列位置效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提高记忆力是有方法的。
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
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
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中在找练习本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和玩耍中度过。
背诵课文、单词变换开始位置,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每一节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超载,考虑7+2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这些就是好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我们要把这些方法教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样的,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让我也有很深的感触。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要能有效必须要首先尊重规律,善用规律。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一书后收获颇多,里面谈到的教育心理效应让我眼前一亮,所谓的“效应”,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效应,一般情况下,有类似的环境和刺激,机会产生预期的效应变化,营造相对应的氛围和条件能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能让我们的教育省心省力。
对其中两个效应印象最深,分享如下:一、增减效应“增减效应”的核心概念是“减少指责,把赞美送给学生”,“增减效应”认为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持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持续减少的人,因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时很多潜能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这样,“美”的东西就会越赞越多、越赞越美。
让赞美成为兴奋剂: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并所以一蹶不振;也会因为一次表扬、赞美而走向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会使这终身难忘,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记得在一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时,一位老先生说过:“教师的一句话能够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能够摧毁一个天才。
”“增减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赏识、激励、赞美学生如果说被尊重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那么被赏识则是学生的更高心理需求。
赏识学生就是对学生身上的长处予以肯定、予以赞美。
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美时,学生会所以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在这种鼓舞下,力求做得更好、更完美。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
”教师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可开发学生的“金矿”,提升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实用的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
实用的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篇1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
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习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
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
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
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
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
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
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
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实用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
实用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实用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实用的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3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书体会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读书体会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这个寒假我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第四卷《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下面就从阅读中摘取几个心理效应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大家共读一下。
1、门槛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与弗雷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招牌放在庭院内。
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
结果前者超过半数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20%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近3倍。
心理学认为,人的每个意志行动都有行动的最初目标,在许多场合下,由于人的动机是复杂的,人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目标的比较、权衡和选择,在相同情况下,那些简单容易的目标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人们总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人们也会继续下去。
上述心理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差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素质和学习基础等方面都低于一般水平。
转化差生,也要像弗里得曼一样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应贯彻小步子、低台阶、勤帮助、多照应”的原则,注意梯子”依某的地方要正确、间距不宜太大、太陡,做到扶一扶梯子”,托一托人。
2、系列位置效应在记忆实践中,存在列在表中最前面的几个字比中间的字易于记住的倾向。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
心理效应有多少个读《教师不可不知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心理效应有多少个读《教师不可不知教育心理效应》有感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耿婵婵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着生气与希望,但是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需要的是我们给以温暖、信心的呵护。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
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里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里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相关的情况、经历加以介绍,使听众形成“认同感”。
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利用“自己人效应”,可以让你的听众感到亲切,激发他们的共鸣,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愿意听,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你,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真的会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太过活泼好动,总是在队伍中打闹喧哗,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会难以完成。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小学生有英雄情结,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
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读完孙媛教授编著的《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一书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应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所思所想,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辅导,因材施教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下面就书中提到的两个对我影响较大的心理效应发表几点自己的感想:(一)情绪效应“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方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这个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死神即将来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昨天你告诉我你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确实准备按昨天告诉你的那样做了,只带走100个人。
可是恐惧和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恐惧和焦虑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样的作用,而温暖的微笑可以化解心中的坚冰,这就是情绪效应。
一些教师经常会因个人私事或学生所做的坏事、气人事,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殊不知,教师一番倾盆大雨、酣畅淋漓的训斥,固然把压在自己心头的怨气、愤恨都发泄出去了,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而学生呢,从看到教师那张阴沉的脸起,就知大事不妙,胆战心惊了,而此时更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只能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扼杀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活泼好动、心理不成熟的学生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
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耿婵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着生气与希望,但是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需要的是我们给以温暖、信心的呵护。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
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里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
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里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相关的情况、经历加以介绍,使听众形成“认同感”。
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利用“自己人效应”,可以让你的听众感到亲切,激发他们的共鸣,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愿意听,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你,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真的会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太过活泼好动,总是在队伍中打闹喧哗,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会
难以完成。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小学生有英雄情结,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在一年级的学生认知中,也许教师是可怕的,也许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所以师生之间存在着距离。
教师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
因此,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喜欢自己,那么,学生会认真地听你讲话,也会对教师教的课产生兴趣。
在体育课上,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跑步、游戏、比赛,我也经常会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起跑步,一起做游戏。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比赛拍球,教师的表现,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你,更会争相着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就会更加认真的了参与练习;在游戏中,我经常加入学生小组一起活动,学生会由于教师的加入而更加积极地展示自己。
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及时地赞美学生,会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老师是跟我们一样的,老师也喜欢跟我们一起玩游戏,并感受
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呵护。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耿婵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着生气与希望,但是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需要的是我们给以温暖、信心的呵护。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
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里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
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里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相关的情况、经历加以介绍,使听众形成“认同感”。
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利用“自己人效应”,可以让你的听众感到亲切,激发他们的共鸣,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愿意听,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你,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真的会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太过活泼好动,总是在队伍中打闹喧哗,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会
难以完成。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小学生有英雄情结,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在一年级的学生认知中,也许教师是可怕的,也许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所以师生之间存在着距离。
教师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
因此,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喜欢自己,那么,学生会认真地听你讲话,也会对教师教的课产生兴趣。
在体育课上,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跑步、游戏、比赛,我也经常会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起跑步,一起做游戏。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比赛拍球,教师的表现,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你,更会争相着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就会更加认真的了参与练习;在游戏中,我经常加入学生小组一起活动,学生会由于教师的加入而更加积极地展示自己。
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及时地赞美学生,会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老师是跟我们一样的,老师也喜欢跟我们一起玩游戏,并感受
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呵护。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有感
耿婵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充满着生气与希望,但是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需要的是我们给以温暖、信心的呵护。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时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进行演说。
那时蓄养黑奴的恶霸们平时对废奴主义者就非常仇恨,当然对林肯到此做反对奴隶制的演说恨之入骨,并发誓只要他来就置他于死地。
演说之前,林肯说:南伊里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
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里诺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林肯根据听众的情况,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相关的情况、经历加以介绍,使听众形成“认同感”。
他的话竟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大声喝彩,据说还有打算与他作对的听众成了他的好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利用“自己人效应”,可以让你的听众感到亲切,激发他们的共鸣,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愿意听,能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要让学生接受你,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你,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真的会让我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太过活泼好动,总是在队伍中打闹喧哗,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会
难以完成。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且小学生有英雄情结,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在一年级的学生认知中,也许教师是可怕的,也许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所以师生之间存在着距离。
教师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
因此,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喜欢自己,那么,学生会认真地听你讲话,也会对教师教的课产生兴趣。
在体育课上,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跑步、游戏、比赛,我也经常会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起跑步,一起做游戏。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比赛拍球,教师的表现,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可你,更会争相着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就会更加认真的了参与练习;在游戏中,我经常加入学生小组一起活动,学生会由于教师的加入而更加积极地展示自己。
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及时地赞美学生,会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老师是跟我们一样的,老师也喜欢跟我们一起玩游戏,并感受
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