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是怎么说话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人是怎么说话的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B140602

组员:B14060207 吴湘萍;B14060208 宋颖:

B14060209 陈智敏;

指导老师:熊玉文

2014年12月9号

南京人是怎么说话的

前言:语言是在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了。我们很好奇人类是如何创造了语言?更好奇人类是怎样说出的?而现在我们更是要具体地探索南京人是如何说话的!

一、南京话的历史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Nankinese),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

在东晋以前,南京是属于吴文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这是通过考古发现的),所以当时南京地区使用的是吴语。到晋朝五胡乱华后,汉族京师从中原南迁到南京,南京开始成为中华汉文化的中心。定都南京以后,中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在以后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中原雅语和南京地区的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并为其后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南朝梁时学者顾野王着《玉篇》整理京师“金陵雅音”,即为中原洛阳雅音南下后与南京吴语的结合体。

自东晋起,南京的“金陵雅音”以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当时汉人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专门编著了语言类的法规--《切韵》,规定“音系”采用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合体,因以定都南京的南朝为正统汉族政权而以“金陵士音”为重。(意思是:隋朝时期是把南京话当作国语的,当时南京叫金陵)

唐朝编著了语言类的法规--《唐韵》,沿用了隋朝的《切韵》;宋朝编著语言类的法规--《广韵》,沿袭了隋朝《切韵》和唐朝《唐韵》的做法。(意思是唐朝仍然沿用隋朝的做法,宋朝沿用唐朝的做法,都是把南京话作为国语的)明朝成立后,鉴于中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已经不是纯正的汉文化了,而南京一直以来是纯正汉文化的聚集地,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这便是通行中国古代直至近代的“南京官

话”。所以,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代汉族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所以,明朝以前,中国的国语是“金陵雅音”,明朝开始,中国的国语是“南京官话”。

明永乐年间从南京迁都北京以后,北京官话也逐渐产生,作为国语正音的官话分为南北两支。明代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在整个明代,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通行范围小,地位低。

清朝定都北京,南京官话仍然是清代官场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主流官话。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到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北京官话的影响逐渐超过南京官话,最终在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确立国语。作为汉语官方标准语达1500多年的南京官话在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就是南京话的历史发展历程。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南京人说话是会有一层文化韵味的存在。

二、南京话在文学的体现

在《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对白: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矼了他的牙。”乍一看可能没什么,仔细一品就觉得很有意思。“妈妈”是指贾琏的乳娘,王熙凤是该称[ma1·ma]还是[ma3·ma],意思就大不一样了。“没的”,我们现在常写作“么的”,很常用的南京话,表示“没有”。“矼”[gang1]意思是“硌了硬东西”,至今我们也在用这个写法,却不知道这个字是曹雪芹首创的。(注:“矼”本是去声,南京话中变为平调,故用1标注。)

如此看来,王熙凤是个地道的南京媳妇,说得一口标准的南京话。不仅如此,就连书中描写凤姐动作的时候,曹雪芹也不自觉地用上南京方言:(王熙凤)将转过了一重山坡,……

直到今天,南京话里面也常说“将才”来表示“刚才”,而“将”自然是“刚刚、正好”的意思。从此可以看出,南京人讲的南京话是很有文化底蕴的方言,用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中也只会为其增色,也就不存在什么语言本身的污秽之处。

三、南京话的语法

1、先来说说南京话中的儿化韵

很多人觉得儿化韵是北京话的特色,那都是跟南京学的,而且只学了半桶水。也有很多人觉得南京话一加儿化音就不标准了,所以故意不用,这也让很多方言词汇流失了。例如:

—今天、明天、昨天。用南京话怎么说?(今个儿、明个儿、昨个儿)

—碗、碟、盆。用南京话怎么说?(碗儿、碟儿、盆儿)

南京话的儿化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下“儿”在词的结尾。这里面还有两种更细致的划分。其一,儿是韵母的一部分。碗儿[wanr2],是在碗的发音后面加一个儿化,这个儿化是跟在[an]这个韵母后面的(吃掉了韵母的韵尾)。南京话中说“一点点”,会说[yi der],就是这样的情况。现在很多南京人为了回避“一点儿”这个词中的儿化音,更常使用“一滴个”这个词汇,我想说,这两个用法本身不存在对错,都是很标准的南京话,也很符合南京话发展的趋势,即“个化”和“儿化”平分秋色。其二,儿不是韵母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儿是重音,词也不是单音节,而是双音节。最常见的例子是“娃儿”[wa2 er1]。更加经典的例子可能就略显粗俗了,“屁儿”[pi1 er2]这个词并不是表达“屁”的意思,这个“儿”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使得整个词具有的“屁股、屁眼”等区别于“屁”的意思。不得不多说一句,这一用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儿”字本身具有的固定的含义,“对儿”“斜儿”“屁儿”中的“儿”都是“眼儿”的简化。第二种情况下“儿”在词的中间。作为韵母一部分存在的居中儿化已经随着南京话的发展逐渐消亡了;更为典型的是名词带有居中的儿化音,且这里的儿音是重读的。比如,南京人早餐非常喜欢吃的“蒸儿糕”,炒菜非常喜欢用的“瓢儿菜”“茭儿菜”。

当然,儿化音在南京话里的用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常说一个东西没意思,会说“没儿味儿”[mer2 wer1];说“等毕业了”,会说“忙儿毕业了”[mer2]就怎么怎么样。

2、南京话的语助词

南京话最著名的语助词恐怕是“啊”了,因为这个“啊”字不仅能放在句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