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常正霞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从科研项目开始起步,科研活动应为学科建设的先导。没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一批高水准的科研成果,要想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校长首先要在认识上重视科学研究,从而建立保障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才能达到以科研促学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

一、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

1999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中科学研究占35%,而2004 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显示,国家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从事科研人员的结构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一所学校即使开设了新学科,如果不开展科学研究,这个学科将难以发展,更难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的一个特征,同时还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科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

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吸引优秀甚至是一流教师,这些教师反过来进一步支撑科研。其次,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研究生也只有参与科研,才能得到创造性实践的锻炼和培养,了解学科前沿的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产出创造性的成果,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

2.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大学都拥有几个或多个世界一流的学科。如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学、天文学、应用物理等。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办成世界一流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思想。世界各国大学的杰出学者,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由于他们卓越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成为学科建设的源泉,因此,离开科研,学科建设无从谈起。

3.科研有利于改善办学经费。大学靠什么获得巨额办学经费的?归根到底还是科研,科研经费可用于学校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的订阅、教师的学术交流、进修访学等。所以,凭借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大学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获得了巨大能量。科研经费的投入既显示了大学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使大学更加强大。

4. 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了2005年全球200强大学排行榜的评审准则主要是根据大学在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教师与学生比例、及是否对海外学生有吸引力,是否能吸引学术人才等。在我国学科建设评估指示体系中,一直都将“学术声誉”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说,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取利润,那么,大学的竞争主要为了获得声誉。所以有人认为:声誉一旦形成,就是高等院校独一无二的最大资源。声誉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代表社会的认可度。学术声誉与学术成就即科研水平密切相关。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学校,但由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因此,科研对于提高一所大学的学术声誉意义非同一般。

5.科研是形成学科群的有效途径。所谓学科群,是指以某一个或几个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为核心,围绕与其相近和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建立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互相依托的学科群体。学科发展到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后,具有了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才能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进行技术间、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形成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群体。

二、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1.争取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大学的科研活动首先强调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应主要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同时也包括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大工程的研究项目。在性质上,大学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它体观了学科前沿的研究水平,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总体看,我国目前处于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还不多,原始性创新成果更少,至今尚未有人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R&D研究与发展, 人员总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被《SCI》收录论文的总数世界排序位于十多位、且被引证率低。这些都说明

我国基础研究还缺乏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是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提高其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是突破口。

2.争取足够的科研经费。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似乎存在一个通用的模式,即政府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中,国家提供所占比重都是相当大的,如美国占73%,日本占60%,英国占80%,德国和瑞士都超过90%。美国的125 所研究型大学的R&D经费占全美3500余所高等学校经费总额的90% ,其中,50%的经费又集中投放到排名前25位的一流大学,且国家重点实验几乎都附设在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经费能得到优先保障,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来实现的。而中国基础研究在R&D中的经费比例非常低,仅为6%,这说明中国大学通过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争取科研经费的空间很大。

3. 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研究成果往往以论文、专著的形式发表。如何确定论文、专著的水平,一般惯例是,最终评定的论文水平要以被国内外有影响的文摘选摘的情况和被同行学者引用情况而定。美国有三大综合性文摘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权威文摘,这就是SCI、EI和ISTP。在国内,中国科学院情报所论文索引是我国的权威性收录文献,列入其收录的杂志都被国内各个大学定为最高刊物。国内外各种排名都将以上刊物收录论文数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专著的水平必须和研究成果密切相关,才能充分反映出研究水平。

4.要有高水平的鉴定成果和获奖成果。沈红在她《中国研究型大学形象》一文中指出,要严格研究型大学的成果评价,不能以各级各类出版物所出版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