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间骨髓抑制与感染

合集下载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应定期 进行血液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
输血治疗
当患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输血治疗。通过输注 适量的血液成分,可以帮助患者补充缺失的血液成分,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03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
优化化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联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 适的化疗药物和剂量,以降低骨髓抑 制的风险。
在化疗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放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
避免过度治疗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化疗药物的用量和频率,以减轻骨髓 抑制的程度。
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评估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评估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乏力、头晕、感染、出血等表现,判断骨髓抑制的 严重程度。
02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处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升白细胞 药物、升血小板药物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骨髓功能。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
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等,以便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 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制定化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 地预测和预防骨髓抑制的发生。

化疗中的骨髓抑制问题

化疗中的骨髓抑制问题

正常。

而血小板比白细胞下降稍微缓慢,但是下降时迅速,在谷底停留很短的时间后迅速回升,也是到21-28天左右达到正常值。

白细胞下降规律可以看成U型,而血小板的规律是V形。

了解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限定了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为21-28天。

从理论上说我们化疗是要用最短的疗程,最密集的炮火来把肿瘤细胞消灭掉,但实际上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就是因为,化疗以后骨髓抑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需要21天,也有的需要28天。

对II度骨髓抑制的处理。

对二度骨髓抑制的处理是很矛盾的问题,对一度的大家知道,不处理也可以,但对三度、四度必须处理,而对二度是处理还是不处理,我们怎么才能掌握这个选择?我们要根据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来判断。

涉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早期发现。

认识到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以后,才能做到早期发现。

我们通常要求化疗以后每2到3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发现异常以后每天查血常规,及早的发现骨髓抑制,及早的处理。

四、骨髓抑制作用较明显的化疗药物在妇科肿瘤当中,引起骨髓抑制作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以下这些:烷化剂(CTX)、丝裂霉素、铂类(顺铂,卡铂)、紫杉醇(泰素、紫素)、VP16 (足叶乙甙)、托泊替康(和美新)。

实际上所有的化疗药物主要是作用在一些生长活跃的细胞,除了癌细胞生长活跃以外,人体内其他的某些细胞生长是比较活跃的,比如头发、消化道的黏膜、血液、指甲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化疗过程中这些药物的它的一些副反应主要体现在脱发、胃肠道反应,体现在皮肤黏膜的色素沉着等等。

实际上所有的化疗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

在我们常用的化疗药物当中,有以下这些药物需要注意。

首先是烷化剂,目前我们用的最多的是甲氨蝶呤,这是骨髓作用比较强的。

还有就是丝裂霉素,铂类药物。

顺铂的骨髓抑制不是很强,它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神经毒性、肾毒性。

卡铂的骨髓抑制作用比较强。

紫杉醇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它的骨髓抑制作用并不强。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化疗是治疗各种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损伤尤为明显。

因此,了解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有效治疗骨髓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之一。

诊断标准如下: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10⁹/L;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10⁹/L;3.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可能出现感染症状。

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也是化疗后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

诊断标准如下: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2.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3.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后,可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

三、血红蛋白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是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另一个常见反应。

诊断标准如下:1.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2.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后,可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

四、骨髓抑制分级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分为0-IV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0级:无骨髓抑制;2.I级:轻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低于正常值但无症状;3.II级:中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值并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4.III级:重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严重低于正常值并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IV级:危重度骨髓抑制,血象指标极低,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五、持续时间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严重的骨髓抑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需要密切观察和治疗。

当骨髓抑制达到III-IV级时,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六、合并症化疗后骨髓抑制常伴随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发热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Stop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
血小板 减少 的护理
减少活动
避免增加腹压
防止粘膜损伤
鼻出血的处理
颅内出血的观察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输注血小板 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 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
02
促红素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 的处理
何时用 如何用 何时停
When
对于3和4度必须使用。I度可以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是否3度以上历史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300ug/d 预防性: 150ug/d
How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 达上述标准较难,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 109/L 即可停用
*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 分级和处理
概述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
03
防止出血心不慌
04
提升粒系有讲究
05
抗菌药物谱要广
06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处理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处理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有研究表明,有病原学证据的患者中


肺炎:38% 败血症:35% 尿路感染:11% 皮肤及软组织:6% 其它:10%
FN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FN几率≥20%)


化疗类型: 蒽环类 MMC、DTX、VP-16、GEMZAR、DDP、CBP、CTX、IFO、NVB 致骨髓抑制药物>2种 化疗达标准剂量85%以上 无预防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分级
分级
(NCI-CTC 3.0)
I 100-110
II 80-99
III 65-79
IV <65
血红蛋白 (g/L)
贫血

进行骨髓活检、肝肾功能等,纠正其它致贫血因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 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 可用于化疗导致贫血患者。 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达Hb>7g/L(Hct>21%)以提高 携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放疗疗效。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预防出血

防止出血发生,避免用力擤鼻、刷牙、剃须, 尽量减少创伤性操作,必要时可用药物推迟经期。 避免使用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 预防性应用止血药。


感谢上海市肿瘤医院化疗科 胡夕春 教授、王磊苹 教授
为幻灯片的制作做了大量的工作!
谢谢!
FN的危险因素
中危因素(FN几率10-20%)


肿瘤类型 小细胞肺癌 恶性淋巴瘤 乳腺癌 既往放化疗史 肾功能障碍:GFR<30,血清Cr升高,年龄>65岁, 肝功能障碍:BIL升高,AKP升高 其它:开放性伤口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及处理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及处理

化疗致骨髓克制的分级和办理一、定义骨髓克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降落。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经常需要不停增补。

为了达到实时增补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一定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 )、以及很多其余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此经常致使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骨髓克制是多半化疗药的常有毒性反响。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克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克制不单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成效,并且可能致使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恶性肿瘤患者也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自己,却可能因为骨髓克制致命。

所以,实时发现骨髓克制并赐予相应办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二、诊疗与鉴识诊疗骨髓克制往常发生在化疗后。

因粒细胞均匀生计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所以骨髓克制常最初表现为白细胞降落;血小板均匀生计时间约为5-7天,其降落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均匀生计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降落往常不显然。

多半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克制,往常有于化疗后1-3周,约连续2-4周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降落为主,可有伴血小板降落,少量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降落为主。

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来判断能否发生了骨髓克制。

三、骨髓克制的分度当前化疗后骨髓克制的分度采纳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响分度标准(表1)。

从前对红系克制的关注较少,原由在于贫血的办理相对简单并且奏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

但实质上贫血不单使患者的组织乏氧致使一般情况差,并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成效。

对粒系克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重点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简单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赐予干涉的指征。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引言化学治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也可能引发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

由于骨髓抑制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其进行分级和处理至关重要。

分级骨髓抑制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疲劳和贫血症状。

处理轻度骨髓抑制时,建议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鼓励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节,以维持营养平衡。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风险增加。

处理中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包括给予相应的药物支持治疗,如白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输注等。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表现为严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和出血。

处理重度骨髓抑制时,除了监测血象变化外,还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这可能包括住院治疗、抗生素治疗、输血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结论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对骨髓抑制进行准确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处理过程中,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并与医疗团队合作,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化疗期间如何预防骨髓抑制

化疗期间如何预防骨髓抑制

化疗期间如何预防骨髓抑制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血液细胞,从而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问题。

骨髓抑制不仅能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化疗的疗效和治疗进程。

因此,在化疗期间预防骨髓抑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预防骨髓抑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是预防骨髓抑制的重要一环。

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患者需要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饮食中应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瘦肉、蛋类等,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新鲜蔬菜水果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来源,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饮食中还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其次,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虽然在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疲倦和虚弱,但是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力和耐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锻炼可以选择适合个人状况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紧张和过度劳累,遵从医生的建议,确保身体状态良好。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预防骨髓抑制。

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有致病性的食品和环境。

此外,睡眠充足也是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患者还应该注意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化学品,如农药、重金属等,以免进一步损害骨髓功能。

在化疗期间,合理用药也是预防骨髓抑制的关键。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同时,患者应该按时补充化疗过程中可能丧失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如果化疗期间出现副作用,如剧烈头痛、高热等,患者应立即就医,遵从医生的指导,不可擅自停药或修改用药方案。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全面版)化疗引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概述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它可能会引发骨髓抑制,这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

分级根据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级别:级别一: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可能会出现以下可逆的症状:- 乏力- 疲劳- 无力- 轻微的贫血级别二: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明显下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明显的乏力和疲劳-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在此级别下,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血液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级别三: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的血象指标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以下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的贫血-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易引发出血- 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患者在此级别下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处理针对不同级别的骨髓抑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级别一处理-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力活动- 监测血象指标,以确保没有进一步的恶化-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给予患者一些血液增强剂或支持治疗级别二处理- 密切监测血象指标,确保及时发现任何恶化- 如果血象指标持续下降,需要考虑调整化疗方案或减少剂量- 采取必要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避免继发感染-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输血或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来帮助恢复造血功能级别三处理- 紧急采取救治措施,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等- 考虑暂停或中止化疗,直到患者的血象指标恢复到安全水平-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重新制定治疗计划- 如有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进一步治疗结论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需要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象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
表l 示 。 所
的 剂 量 限 制 性 反应 为骨 髓 抑 制 , 现 为 白细 胞 减 少 , 小 板 减 少 表 血 等, 易并 发 口腔 、 呼 吸 道 及 全 身 各部 位 感 染 等 , 重 者 甚 至 危及 上 严 病 人的生 命 。 使病人 安全 度过骨 髓抑 制期 , 为 当血 液 中 白 细 胞
肝癌 l例 , 5 食管 癌 8 , 例 其他 5 。 t例 接 受 化 疗 。 对 照 组 为2 0 例 15 其 05 年1 月至2 0 年 1 06 月的 住 院 病人 , 是 经检 查 确 诊 的肿 瘤患 者 共 1 5 均 7
2 2 加 强 病 区管 理 .
注 意 空 气流 通 , 内 禁 止 吸烟 ; 天 早 晚 开窗 通 风 , 室 每 保持 空 气
化 学 治 疗 ( 疗 ) 治 疗 肿 瘤 的 主 要 方法 之 一 。 疗 的 最 常 见 化 是 化
对症 处 理 、 理 干 预 , 染得 到控 制 , 周 血 常 规 恢 复 正 常 。 对 护 感 外 与 照组 的 患 者发 生 的院 内 感染 率 相 比有 了 明 显的 下 降 。 <00 ) ( P .1如
新 鲜 , 光 充足 , 助 于 患 者 心 情 舒 畅 ; 意 常 规 的 日常 消 毒 工 阳 有 注 作 : 天 对 房 间进 行 紫 外线 消 毒 2 ,0 n 次 , 面 、 窗及 桌 椅 每 次 3 mi/ 地 门
每 天 用 “4 消 毒液 擦 拭 2 , 8” 次 减少 患 者 外 源性 感 染 机 会 ; 护 人 员 医 进 入 病 房 要 着 装 整 洁 , 口罩 、 子 。 行 操 作 前 , 用 六 步 洗 手 戴 帽 进 要 法 彻 底洗 手 , 有报 道 由于 医 护 人 员的 手 传 播 细 菌而 造 成 的 医 院 感 染 约 占3 % 卫生 性 洗手 可 清 除皮 肤 表面 8 % 的一 过性 细 菌 , 0[ 。 0 因 此 要 注 意 严 格 执 行 各 项 无 菌 技 术 操 作 , 好 保 护 性 隔 离 。 格 控 做 严 制探视 人员, 减少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 以

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后IV 骨髓抑制合并伤寒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后IV 骨髓抑制合并伤寒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后IV 骨髓抑制合并伤寒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摘要】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不仅可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而骨髓抑制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根据WHO骨髓抑制标准,IV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为:白细胞(0~1.0)×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109/L。

骨髓抑制期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严重的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关键词】化疗;IV度骨髓抑制;伤寒;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173-02据文献报道,4%~12%的治疗相关性死亡与IV骨髓抑制有关。

本科2018年10月18日收入1例化疗3程后IV骨髓抑制,治疗期间合并伤寒、多重耐药菌感染,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治疗期,现报告如下。

1.病情介绍患者,女,47岁,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8年10月11日予R-CDOP(美罗华600mg+环磷酰胺1000mg+长春新碱2mg+多柔比星50mg)方案程化疗,化疗后1周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

10~18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0.05×109/L,血红蛋白73g/,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26×109/L。

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查T40.0℃,P110次/min,R22次/min,BP106/59mmHg,身高164cm,体重58kg,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验血报告提示,患者属于IV骨髓抑制。

入院后,予降温,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2.护理2.1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现存的、潜在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知识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所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类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类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类标准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指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而导致的血液系统并发症。

骨髓抑制通常根据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来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根据白细胞计数分类:
轻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但高于3.0 × 10^9/L。

中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低于3.0 × 10^9/L,但高于1.0 × 10^9/L。

重度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低于1.0 × 10^9/L。

2. 根据血小板计数分类:
轻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但高于50 × 10^9/L。

中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低于50 × 10^9/L,但高于20 × 10^9/L。

重度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低于20 × 10^9/L。

3. 根据红细胞计数分类:
低红细胞计数,可能出现贫血症状,需要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来进一步评估。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需要进行的治疗来综合评估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出现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意义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意义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意义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时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我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值共102例,同时选取化疗后未发生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感染患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与非细菌感染组(52例),按照易感程度分为低危感染组(27例)与高危感染组(75例)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非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危险程度对于降钙素原无影响。

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合并感染时判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标签:降钙素原;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儿童急性白血病在小儿肿瘤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

近期随着化疗以及联合骨髓移植的开展,儿童疾病白血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化疗期间易合并骨髓抑制,此时极易发生感染,这是威胁这类儿童长期生存的最大不利因素之一。

对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上一大挑战,严重感染不但延误化疗时机同时感染不易控制可危及生命。

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细菌感染早期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早期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而早期诊断明确对于临床用药有很大帮助,不但可以及早干预治疗患儿,而且有助于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急性白血病已达完全缓解儿童化疗期间感染为病例组,共收集102例感染患儿,同时未感染白血病化疗儿童50例,门诊正常儿童50例。

纳入研究组标准:①化疗达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儿;②所有研究血样于住院8h内,应用静脉药物治疗前采集;③对于化疗中合并感染的患儿在发热6h内,应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样;④年龄在1岁6个月~14岁。

本实验根据国际免疫减弱宿主协会(ICHS)中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癌症患者发热事件中不明原因发热(FUO)定义[1]以及临床记录感染的定义[2,3]拟定感染诊断标准如下。

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护理对策

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护理对策
1 3 结果 .
员在 为 白血 病 病 人 处 置 时 必 须 严 格 洗 手 和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技 术 操 作。 见 , 可 采取 合 理 的 、 效 的 防 冶感 染 的 护 理措 施 是 关 系到 白血 有 病患 者 化 疗 度过 骨 髓 抑 制期 的 关键 。
8 mg d 强 的松6 rg d 。 0 / 、 0 / )化疗 后 均出现 骨髓 抑 制 , 血细 胞减 少 , a 全
无 菌技 术 是 预 防 医 院 内 感染 的一 项 重 要 护 理 操作 , 有很 强 具 的 科 学 性 , 否 防止 、 制 感 染的 扩 散 , 往 取 决 干 无菌 技 术 的执 能 控 往
化 的饮食 , 高 自身免疫功 能 。 提 保持床 单位清洁 , 干燥。 注意 个人卫生 ,
保持皮 肤清洁 。 持空气新鲜 、 保 环境 清洁 、 安静 , 度适宜 , 内每 日用 温 室
人 机 共 存 消 毒机 消毒 两 次 , 次 1 每 天2 开 窗 开 门 通 风 , 次 每 h, 次 每
规 化 验 及 骨髓 穿 刺 , 骨 髓 象 分 析 明 确 诊 断 。 经 1 2 方法 .
首 次治 疗 方 案 : 急性 非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主 要 是M A方 案( 米拖 蒽 醌 1 mgX3 , 0 d 阿糖 胞苷 2 0 7 )急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主要 0 mg d , 是 VMC 方 案 ( 春 新 碱 1 / 、 拖 蒽 醌 1 mgX3 、 磷 酰 胺 P 长 mg d 米 0 d环
2 3 严 格 无 菌技 术 操作 .
我 院 自2 0 年 l 月至2 0 年 5 08 0 0 9 月共 收治 急性 白血 病患 者2 例 , 8 男1 例 女 1例 , 6 2 男女 之 比4 3 年 龄 l ~7 岁 , 均4 岁 。 :, 4 3 平 4 急性 非 淋 巴细胞 白血 病 2 例 , 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8 , 有 病 例均 做 血 常 0 急 例 所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学治疗
化疗药物均可导致骨髓抑制
如盐酸吉西他滨、卡铂、 丝裂霉素血小板下降为主
定期复查血常规,每周1-2次
常见于化疗后1-3周,持续2-4周可逐渐恢复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平均生存时间 约5-7天
生存时间最短, 约6-8小时
平均生存时间 为120天
晚、轻

不明显
化学治疗
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原 因
D
放射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
恶性肿瘤因素
营养
E
癌细胞直接或间接侵犯进入骨髓组织,并与正常造血组织竞争营养及生长空间,破坏造血系统。
营养和热量不足,淋巴细胞减少
T细胞与B细胞功能受到影响降低杀菌力
叶酸、维生素B12或铁质不足
放疗借助高能量的射线破坏造血干细胞可引起骨髓功能不足
高剂量或全身性放射治疗将彻底破坏骨髓组织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2

侵入性操作时迅速、准确,拔针后延长按压 时间至15分钟,观察有无渗血、皮下青紫现 象、出血点或瘀斑。
避免长时间扎止血带,避免以弹拉方式松 止血带而引起局部皮肤出血。
勤剪指甲,避免自行抓伤皮肤。
鼻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室内湿度50%-60%
干燥时

指导
少量出血
出血不止

薄荷油滴鼻或抗生 素软膏、液体石蜡轻 轻涂抹鼻腔 3-4次/日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
刘金芳
2022 - 2023
教学内容
Catalogue
骨髓抑制的定义
O1
骨髓抑制的症状及治疗原则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原因及分度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护理

·科研论著·急性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护理贾秀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例&’化疗致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组"$#例和*组+,(例,&组给予整体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感染率、痊愈率进行对比。

结果:&组感染-.例,感染率%)/(0,痊愈##例,痊愈率,(/"0;*组感染+)#例,感染率,"/)0,痊愈(.例,痊愈率#$/%0。

两组化疗后感染率、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

结论:整体护理可明显降低感染率,提高痊愈率,从而缩短骨髓抑制期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4-")#("$$-)$)4$$$+4$"!"#$%&’()#*+,-).%*&.$/%.01+&*2)##+/3*-#*$$%+&)$$+(%).*3/%.0%&,*(.%+&#*$"4.%&’,#+2(0*2+.0*#)-5%&.0*.#*).2*&. +,)(".*4*"6*2%)#$%&$’4()*+(,*-$.%/01//*2*134$+2-%15+$6*78$9:,4$+2-%1;)%+-1+2"##$$%,0)$+%)!!!"#$%&’$!56789:;<8:=>8?@A>B8C8:D>EF>G HIBF;HJ9KB8G>B:D8@K:;8H:F L;:D6>H8CKBB>L E8@B8FF;>H KFF>9;K:8E L;:D;HG89:;>H B8FIA:;HJ GB>C9D8C>:D8BK@M;H:D8:B8K:C8H:>G K9I:8A8IN8C;K/O8:D>EF:=DB88DIHEB8E KHE H;H8:M G;<8@K:;8H:FL;:D6>H8CKBB>L E8@B8FF;>H L8B8E;<;E8E;H:>JB>I@&(+P"$#)KHE JB>I@*(+P+,()/Q>A;F:;9HIBF;HJ9KB8LKF:KN8H;H JB>I@&LD;A8B>I:;H8HIBF;HJ9KB8LKF:KN8H;H JB>I@*KHE:D89>C@KB;F>H>G;HG89:;>H BK:8KHE9IB8BK:8LKF CKE868R:L88H:D8"JB>I@F/28FIA:F:SH JB>I@&,;HG89:;>H>99IBB8E;H-.9KF8F KHE;HG89:;>H BK:8LKF%)/(0;##@K:;8H:F L8B89IB8E KHE9IB8BK:8LKF,(/"0/SHG89:;>H DK@@8H:>+)#@K:;8H:F KHE(.LKF9IB8E;H JB>I@*,:D8;HG89:;>H BK:8KHE9IB8BK:8L8B8,"/)0KHE#$/%0/=D8B8LKF F;JH;G;9KH:E;GG8B8H98;H:D89>C@KB;F>H>G;HG89:;>H BK:8KHE9IB8BK:868:L88H:D8"JB>I@F(!1$"$))/T>H9AIF;>H:Q>A;F:;9HIBF;HJ9KB89KH>6<;>IFAM E89B8KF8;HG89:;>H BK:8KHE;H9B8KF89IB8BK:8,:D8B8R6M:D8@8B;>E>G6>H8CKBB>L E8@B8FF;>H9KH68FD>B:8H KHE@K:;8H:U F B89><8BM9KH68F@88E8E I@/()*+,%-#!&9I:8A8IN8C;K;TD8C>:D8BK@M;*>H8CKBB>L E8@B8FF;>H;SHG89:;>H;VIBF;HJ!!"$$.年+月W"$$#年)月,我院对"$#例急性白血病(&’)化疗致骨髓抑制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生存/生活质量 CSFs(G-CSFs1级)g 考虑使用CSFi 不使用CSFs
控制症状/生活质量 CSFsi 考虑使用CSFsi 不使用CSFs
CSF =集落刺激因子
aNCCN
髓细胞生长因子指南参考成人患者的文献制定。
f化疗药物剂量及给药时间、放疗及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在导致接受上述治疗
b生长因子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参见NCCN骨髓增生异常
FN: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ECOG:东部合作肿瘤 LDH:乳酸脱氢酶
中性粒细胞减少
少病史 •已存在下列原因引起的中
性粒细胞减少
-广泛骨髓抑制化疗 -盆腔或大范围骨髓放疗
FN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Silber JH, et al. J Clin Oncol. 1993;16:2392-2400 Scott S. AM J Heath Syst Pharm. 2002;59(15 suppl 4):S16-S19 Ozer H, et al. J Clin Oncol. 2000;18;3558-3585 Crivellari D, et al. J Clin Oncol. 2000;1412-1422
n详细信息见讨论。Tbo-filgrastim和Pegfilgrastim只有预防性使用被研究过。Filgrastim、filgrastim-sndz和sargramostim可
治疗性使用,起始剂量均应按照髓细胞生长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预防和治疗以及维持计划治疗剂量应用(MGF-E)的指 导,并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终止用药。 o尚没有临床研究证实filgrastim在接受pegfilgrastim预防的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的治疗作用。然而, pegfilgrastim的 药代 动力学数据证实其在粒缺时仍具有高浓度,并建议额外给予CSF并不能获益。 注:除特殊说明所有推荐等级为2A 临床试验:NCCN相信临床试验是所有癌症患者的最佳管理方式,应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黑色素瘤 急性淋巴系白血病 • 达卡巴嗪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达卡巴嗪、顺铂、长春花碱)(晚期,转移性的, • ALL诱导化疗方案(见NCCN ALL指南) 17 或复发) 膀胱癌 • 达卡巴嗪为基础,联合IL-2、α 干扰素(达卡巴嗪、顺铂、长春花碱、IL-2、 • MVAC(甲氨喋呤、长春花碱、多柔比星、顺铂)(新辅助性的,辅助 α 干扰素)(晚期,转移性的,或复发)17 1 性的,转移性的) 卵巢癌 乳腺癌 • 拓扑替康18 2 • 多西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转移性的或复发的) • 紫杉醇19 • 剂量密集AC→T*(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辅助的) 3 • 多西他赛20 • 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辅助的) 4 肉瘤 食管癌和胃癌 • MAID(美斯纳、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21 5 • 多西他赛 /顺铂/氟尿嘧啶 • 多柔比星22 霍奇金淋巴瘤 • 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23 • BEACOPP † (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小细胞肺癌 甲基苄肼、泼尼松 ) 6 • 拓扑替康24 肾癌 睾丸癌 • 多柔比星/吉西他滨7 • VeIP(长春花碱、异环磷酰胺、顺铂)25 非霍奇金淋巴瘤 • VIP(依托泊甙、异环磷酰胺、顺铂) 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甙)(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 • BEP(博来霉素、依托泊甙、顺铂)26,27 8 细胞淋巴瘤,2线) • TIP(紫杉醇,异环磷酰胺、顺铂)28 • RICE *(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甙)9 • CHOP-14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10,11 • MINE(美斯纳、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和依托泊甙)(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2线,难治性) 12 • DHAP(地塞米松、顺铂、阿糖胞苷)(外周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 * 总的来说,剂量密集化疗方案需要生长因子支持的治疗。 B细胞淋巴瘤,2线) 13 • ESHAP(依托泊甙、甲基泼尼松龙、顺铂、阿糖胞苷)(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2线,复发)14 • 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 MGF-A 松+利妥昔单抗)15,16 1-4
• 放化疗可致黏膜免疫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的 正常菌群即可侵入
粒细胞减少被公认为癌症患者化疗 期间并发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
• 表皮、黏膜及黏膜纤毛的破坏和使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调易致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并发感染 • 早期没有症状和体征,发热 是一个早期非特异性标志 • 约50%~60% 发热患者 确诊性或隐匿性感染
化疗期间骨髓抑制与感染
概述
• 感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 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最主要危险 因素
• 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 嘌呤类似物或单克隆抗体治疗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同样具有较 高的感染风险
感染性并发症的宿主易感因素
• 某些恶性肿瘤本身伴有内在性免疫缺陷,如急慢性白血 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 实体肿瘤可能因解剖因素而增加患者的感染易感性
G, Ropka ME. Cancer Nurs, 2005;28:167-
FN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 化疗后,患者有回家期望;
• 化疗后,患者可能感觉并不良好; • 但他们有发热; • 迫切需要有与医生沟通; • 必要时,需返院:
— 接受测试 — 留院观察
— 需使用抗生素
— 中断化疗或减量 — 降低生活质量 — 增加致死风险
MGF-3
• 化疗方案在危险评估中仅占一个因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危险因素见MGF-B)。 • 这份表并不全面,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或治疗方案具有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高度风险。 • 确切的风险包括:药物、剂量和治疗情况(如初治患者还是既往重度治疗过的患者)(见MGF-1)。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高度风险(>20%)的疾病及化疗方案举例
成人实体瘤和 非髓细胞恶性 疾病患者化疗 后中性粒细胞 减少性发热危 险评估b
疾病 化疗方案d ► 高剂量治疗 ► 剂量密集治疗 ► 标准剂量治疗 患者危险因素d 治疗目的 (治愈性或姑息性)
治愈/辅助f (>20%) 中等 (10-20%) 低 (<10%) 高e CSFs(G-CSFs1级)g 考虑使用CSF 不使用CSFsh
k发热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抗生素治疗推荐,见NCCN肿瘤相关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 l m见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可能指针(MGF-D)
细胞<1000/mcl,但预计在随后的48小时后将下降至≤500/mcl。见 NCCN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治疗中是否应用CSF尚存在争议。见讨论中详述。Fra bibliotek二级预防
考 虑 降 低化 疗 剂 量 或改变化疗方案
考 虑 应 用 CSFs ( 见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 热 危 险 评 估 MGF-1 ) 在后续的每 个疗程 重复评估
c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定义为:单次口表体温≥38.3℃或≥38.0℃持续1h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500/mcl或
中性粒细胞<1000/mcl,但预计在随后的48小时后将下降至≤500/mcl。见 NCCN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j剂量限制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指的是最低细胞计数或治疗的天数否则可能影响化疗的计划剂量。
患 者 接 pegfilgrastim 预防性治疗

过 无感染相关并发 症危险因素m 有感染相关并发 症危险因素m
不再应用CSFso 不应用CSFs
患者未接受过CSF 预防性治疗
考虑使用CSFs n
c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定义为:单次口表体温≥38.3℃或≥38.0℃持续1h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500/mcl或中性粒
综合征指南。生长因子应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时,参见NCCN急 性髓细胞白血病指南。 c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定义为:单次口表体温≥38.3℃或≥38.0℃持 续1h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定义为:中性粒细胞<500/mcl或中性 粒 细胞<1000/mcl,但预计在随后的48小时后将下降至≤500/mcl。 见 NCCN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d在明确患者危险分类时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因素包括化 疗方案类型(参见MGF- A)和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在刚刚结束的 上 一次疗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症,且没有降低剂量强度的计 划 (参见MGF-B)。 e参见生长因子毒性危险(MGF-C)。
• 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
肺和皮肤
10%~20%并发血行感染,主要的
感染部位: 消化道(即口、咽、食管、大小肠、直肠)、鼻窦、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感染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重度/ 危及生命
ANC* x 109/L
LLN** Grade 1
1.5 Grade 2
患者发生白血病和MDS风险轻度升高的模式关系目前正在研究中(详细 内容参见讨论部分。) g有1级证据表明G-CSF能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风险、住院时间和 治疗过程中静脉抗生素使用。有2A级证据表明G-CSF能够减少治疗过程 中感染相关死亡率(详细内容见讨论部分)。 h仅在患者存在高风险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相关严重医疗后果包括死 亡时考虑CSFs应用。 i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是否应用CSF有困难,同时需要医师与患者进行仔细的 讨论。如果患者的危险因素确定为危险性为10-20%,CSF的应用是合适 的。但是如果风险仅仅由于化疗方案本身,应该考虑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 选用骨髓抑制程度较轻的化疗或减低剂量的化疗。
FN与死亡率相关
按时足剂量化疗可提高NHL患者生存率
有FN风险的患者需注意卫生措施
• 须充分认识到FN的危险; • 在家须进行必要的卫生措施以降低危险; • 防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