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感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经过笔者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一、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感受生活,认识事物。
有人说,如果能让学生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可以说作文教学完成一大半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一旦激发和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地写,刻苦地练,写作能力就能主动得到发展,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感悟。可以这么说:兴趣是
成功的向导,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紧张畏难情绪。进行体验与感悟的指导,正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让孩子一边无拘无束地进行情境体验,一边发展其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我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时就是根据孩子好动、好奇、好玩的个性,让他们放下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生活环境尽情欢乐,尽情观察,尽情交流。如:一阵西风刮过,操场上落叶飞扬,课堂上的孩子们,心忽地飞到了那里。我及时引导说:到操场上去,让我们尽兴地沐浴在落叶中尽情地感受秋之美吧。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像鸟儿们一样飞向操场各个角落,孩子们沉浸在秋色里已经渐渐进入表达层次,我就及时叫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想,这连平时不爱作文的孩子也表达的言之有物,方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剖析生活与世界。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缺陷,追求形式,束缚思想,反复仿写,压抑兴趣,缺乏创新,活动限制过度。孩子发挥不够,老师指挥过分,引导过头,要求太多,面面俱到,孩子无所适从,无法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不能产生个性化的语言,而总想怎么要去完成教师的任务。体验与感悟式作文以创新的形式,适合了孩子的好奇、求异心理,又善于变换角度,开拓思想,让孩子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真正投入生活体验情境,自主又自由地从观察到表达。如;我指导周记,没有指定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顺序,观察重点,仅仅告诉孩子们,你自己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怎么说怎么写,用自
己的语言,具体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这样完成周记的过程中,孩子尽情的去玩,尽兴去找。有的悄悄一个人来到小河边,感受小河的迷人,想象河水夏之清凉与秋之晶亮;有的三五成群爬上茶园,观察茶工的工作,展望家乡的未来和自己的明天……由此可见,外界环境的体验撞击了孩子的创作涌动的心灵,产生了表达需要,就用自己的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真情
实感,也就达到了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培养人,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写,还要教学生为谁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思想观写,如果我们脱离思想教育和儿童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这要求作文教学时,把握呈现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在为谁写和为什么写的过程中,端出写作动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确定“写什么”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在指导学生“怎么写”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交流。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赖言语活动来展示。俗语说“文如其人”,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千差万别,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也就不同,教师要以时代要求和创新观念,用“四有”人才的育人标准引导好孩子的感受,做到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个格,同
时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把育人作为重要任务。
一个孩子写了一篇名为《一件有趣的事》,其中有这样片断:夏天,下过一场暴雨的夜晚,我和哥哥每人打上一把电筒,走进一片漆黑的田野,踩上平软的田埂去捉青蛙。雨后的田野,蛙声成片,这些小家伙可真笨啦。这时,只要你用手电筒照着它,它就一动不动地蹲坐在田埂上,你尽管走上前,弯下腰,伸出手,张开掌,巴掌朝下,往它身上一拍。嗨!一只大青蛙就到手啦,那可是口中的美食呀!这段片段文句通顺,写得也很真实,很有孩子情趣,表达的思想却不够积极向上。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孩子,只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评分。孩子们思想活跃,各抒己见,经过热烈的争论,得到统一的意见,这种效果比教师“一言堂”好得多。如描写“落叶飞扬”片段时,我引导孩子在自己观察想象基础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孩子们个个语言丰富,各有个性。有的说”满天的落叶像成群结队回家的孩子,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有的说“粉红色的叶儿,菊黄色的叶儿,红褐色的叶儿,暗红色的叶儿,一片一片,从天而降,好似一封封饱含亲情的家书,在催小燕子早日返回”;还有的说:“那半空中飘落的落叶,就像从遥远的星球飞临地球的友好使者”……这样我充分利用“落叶飞扬”的景色,让孩子们自由又自主地把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张扬孩子的个性,发展其个性,完善其人格;同时又让孩子用自己丰富多彩的语言,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
悟,激发了人性中积极向上的情感,完成了育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