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5年,抵制美货。 以两月为期,如美国不允将苛例删改而强我 续约,则我华人当合全国誓不运销美货,以 为抵制。 ——5.10上海商会决议 张謇致袁世凯:华人同声抵制,遍各行省, 此等国民知识、文明竞争,五年前所不敢望。
1905年 美货进口总值 7592万两 1906年 美货进口总值 4444万两 1907年 美货进口总值 3690万两
3、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4、组建革命政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 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已经具备了成立全国性革命政 党的条件:
1、进步知识分子组党的要求日益迫切 2、一批革命团体的出现,为全国性革命 政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孙中山已 经开始着眼于建立一个具有较广泛社会基础 和更明确政治纲领的政党
这是中国 历史上第 一步具有 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 法典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 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 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 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 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 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 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 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在世界民族解 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中华革命党的建立
4、护国运动的爆发
5、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为什么 会失败?
从根本上说
从主观上说
反革命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首先,袁世凯于武昌起义前,就已形成了自己的 政治和军事势力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驻远东的舰队纷纷驶向汉口, 向革命党人示威 第三,混入革命政权的立宪派、旧官僚也是反对 民主共和的重要力量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专制制度,打倒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 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失去了政治优势。 第二,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 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 的解放。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对华资本输出空前严重
外资和中外合资厂矿数虽少,但是平 均资本较大——758477元,而华资企 业仅为219104元,大型厂矿差距更大 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有不少特大型 企业,资本甚至高达13986000,竞争 力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列强对华采取“保全主义”的政策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 窃取辛亥革命胜利 果实?
窃国原因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势力 对清:威逼利诱, 迫使清帝退位 对革命派:迫使 孙中山让位
立宪派等的拥护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 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 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 的深渊。孙中山本人沉痛地说过,当 时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 败比前清尤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 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一)挽救共和国的努力及其受挫
1、宋教仁“组阁”的失败 宋教仁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2 年冬到1913年初春举行的国会两院 选举中,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获得 压倒性胜利。随后从长沙到武汉, 一路东下,发表演说,批评袁世凯 宪政理想,准备北上。被刺杀于上 海火车站。
2、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五色旗:红、黄、蓝、白、黑分别象征 中国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
特点:破旧立新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各省代表在武昌 集会,于1911年12月通过《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28日临 时参议院在南京正式成立,临时参议院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案,其中最重要的 是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 时间:1905-1907年间 · 阵地:《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 要阵地 · 主战场: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 范围: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 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如何评价这次论战?
经过这场大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 派和改良派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 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于是纷 纷脱离改良派,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同时,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 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 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 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 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 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 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 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 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局,清 政府不得不实行“新政”, 以期苟延残喘。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 宣布“新政”
废除科举制: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 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 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 颁发各种教科书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 《民报》发刊词 中,孙中山将同 盟会政治纲领概 括为三民主义。
前提
核心
补充和发展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 传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阵地,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 良派为阻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 在思想界的权威地位,极力驳斥同盟会提 出的革命纲领。对此,革命派予以坚决回 击。
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迫于中华民族抗争 精神的震撼;列强之间矛盾冲突、相互制约 而形成的均势;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庚子事变后,“内尔宫廷,外尔疆吏,下至 微员末秩, 皆莫不以敬礼外人为宗旨。
保全主义的实质
日俄战争
2、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3、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1)收回铁路、矿山利权的斗争 (2)各种抗捐抗税的民变风起云涌 (3)抢米风潮遍布各地 (4)会党纷纷起义 (5)工人罢工
杨念群: 科举制被废除是中国的一大悲剧
1905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 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 臣分赴欧美日本等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
1906 预备仿行立宪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 设责任内阁
“皇族内阁”
裁撤旧设内阁及 军机处,成立由 十三名国务大臣 组成的新内阁。 满洲贵族9人, 汉族官僚4人, 而满洲贵族中皇 族占5人,以皇 族为中心组成的 内阁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 日—1925年3月12日)
组织准备——兴中会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 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 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 泛传播。
2、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革命思想的期 刊译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 度的终结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 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
与前面所学的太平天国、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相比,1911 年在我国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一 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 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把握辛亥革命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当时进行 革命的必要性,深刻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 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解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方案及其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和了解国情, 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 四、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 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 生活下去。 ——列宁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 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 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 给帝国主义。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 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武昌起义的爆发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 基础和骨干力量
1、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日益壮大,革命党阶级基础更加深厚。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 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些人接受了西方教育,因而具有了与封建士 大夫完全不同的特点。他们观察世界的世界观 是进化观;在价值取向上,他们以美、法革命 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 他们眼界表开阔,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们之中 大多数人社会地位较低,因此,现实生活中的 一切,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愤慨和不满。正因为 有这些特点,使他们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中首先 觉悟的成分。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建立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
从20世纪初年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12月,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 醴起义。 1907年、1908年,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 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 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光 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 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 孙中山等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 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 革命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