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防治和纠正基层“微腐败”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防治和纠正基层“微腐败”的调查和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习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基层“微腐败”主要表现形式

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基层“微腐败”主要有以下表现和新动向:

一是损公肥私,贪占公家财物。有的面上不用公款搞接待,暗里却在变相开支搞私客公待;有的不敢明目张胆赚外快,私下却将报废器材、米面粮油变卖获利;有的不敢再公车私用,却常让单位司机驾驶私家车为自己搞服务,甚至还私车公养。

二是交换利益,私下勾兑手中权力。有的基层领导互相搞“非组织性默契”,你在你的权限内照顾我的关系,我在我的管辖内关照你的关系;有的部门之间搞“资源”私相授受,你为我晋级评奖指路搭桥,我为你报销费用提供方便;有的基层领导对机关管钱管物的岗位人员格外“关爱”,双方心照不宣、投桃报李。

三是弄虚作假,变着花样虚报冒领。有的借组织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时机,搞搭车报销;有的假借采购物资器材等,虚开发票套取现金、多报冒领相关补助;有的考虑到固定资产不好作假,就“吃硒鼓”“吃光盘”“吃打印纸”等耗材。

四是借鸡生蛋,挖空心思谋取私利。有的把个人需求当作单位困难向上级或私企老板要钱要物,甚至贪占私分钱物;有的以买房买车手头紧为由,向企业单位长期借钱,实际用于投资理财。

五是庸俗交往,请客送礼现象没有完全绝迹。公款吃喝、大吃大喝少了,但“小圈子”内的请吃吃请还偷偷摸摸在组织,违规喝酒问题时有发生;大包小包直接送礼的少了,“换个马甲行走于市”,过年过节利用网购送货上门、通过微信发送红包。

六是处事不公,在敏感事务上搞亲疏有别、迁就照顾。有的基层干部喜欢“看人下菜”,在敏感问题上对关系人、身边人关照有加,甚至犯了错误也搞法外施恩,认为只要不碰“高压线”,搞点变通无关紧要;有的当“老好人”,拿单位资源送人情等。

二、基层“微腐败”形成原因分析

基层“微腐败”既有过去雾霾环境的影响,也有正风反腐压力传导不够的原因。

一是思想站位不够高。对于“大老虎”的危害,人们已形成共识,但对于“微腐败”的侵蚀危害,认识不到位,有的当成一般性的问题看淡了、看小了,没有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抓落实,个别人“身子进入十九大,脑子仍停留在十八大前”,还没有同腐败分子流毒影响彻底划清界限。

二是界限把握不够准。一些“微腐败”现象打着“工作需要”的幌子、披着“礼尚往来”的外衣,游走于纪律规矩的边界,为抱有侥幸心理、自我要求不严的人留了“后门”,“过去大家都这么干”“我都是为了工作”等看似正当的理由,其实是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使然。

三是制度约束不够严。对一些变异的、新生的“微腐败”现象,缺乏明确的、详细的、严肃的约束机制,纪律规矩的自由裁量空间比较大,为个别人钻空子、打擦边球留出了余地。

四是末端监管不够实。“微腐败”介于作风问题和腐败行为之间,大多是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常常因“区区小事”不去较真碰硬,致使小问题蔓延发展。

三、防治基层“微腐败”的建议

基层“微腐败”直接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感受真切,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人心向背、团结稳定影响最直接,必须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一要筑牢“防火墙”。要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自觉立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引领,引导党员干部经常自省修身,打扫思想灰尘,进行“党性体检”;要丰富廉政教育“大课堂”,采取“送纪下基层、服务为群众”、上级领导给下级领导写廉政书信、开展“学廉、讲廉、考廉”系列活动、编发党风党纪廉政漫画等多种渠道,增强廉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要用好案例警示“清醒剂”,组织干部群众收看警示教育片,将上级通报的、本级发现纠治的、群众举报查实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通报相关单位,通过以案明理、以案释纪、以案说法,引导大家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

二要切断“生长源”。着力把制度建齐全,对于普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尤其是新形势、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新表现,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把好的做法、成型的经验固化下来,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制度体系;着力把制度编细密,着眼防止“牛栏关猫”,以增强可操作性为重点,细化完善过于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