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导论》第一章共89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HOW TO DO) 太复杂,几乎没有与之完全符合的网络
事实上的标准:TCP/IP(因特网的骨干协议)
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OSI参考模型的简化(4层)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单机
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 分散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1950’s,产生的原因:
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数据) 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
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特征:终端(Terminal)共享主机(Host)的软 硬件资源
单台主机: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
多台终端:执行用户交互(一般终端没
有处理能力只是一种计算机的输入、输
出设备 )
T
(终端集中器/终端服务器)
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
通信线路
T
HOST
T
T
TS
T
T
T
例子:飞机订票系统
分布式拓扑结构的网络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ARPANET的基本设计思想—分组交换子网
分组交换由Donald Davies和保罗·巴兰在 1960年代早期发明,是他们最重要的创新。
分组交换技术也称包交换,是将用户传 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 一个分组,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 一种技术。
与前苏联的军事竞赛需要一个“可生存系统”,专 门用于传输军事命令和控制信息。
电话交换网比较脆弱,不符合“可生存系统”的要 求,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通信网络解决方案。
Paul Baran提出通信网络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的奠基人
Paul Baran
分布式拓扑结构的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分
散控制,即使整个网络中的某个局部出现故障,也不 会影响全网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C H
H
C
C
通信子网
H
H
资源子网
演变阶段2
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
私有→社会公用
公用数据通信网
T
T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X.25
HOST
优点
T
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
公用数据
T
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通信网
兼容性好
T HOST
HOST T
TT
TT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20世纪50年代初,出于美国军方的需要,研制 SAGE系统。
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
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
技术垄断:竞争
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
国际标准(ISO 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commended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 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7 个层次
对分组交换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Donald Davies
数据交换的发展
数据交换经历了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分组交换子网结构原理示意图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ARPANET的发展过程 推出Telnet应用
1969.12 4个节点的实验网络开始运行
1972 节点数增加到40个
特征
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 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
T
T
HOST
T
通信线路
T
HOST
HOST
T
T
T
TTT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演变阶段1
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由 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完成
CCP:处理主机之间通信任务 的专用计算机
T
T
HOST
CCP
出现第一个电子 邮件应用程序
1975 节点数增加到100多个,正式运行
1975 节点数增加到100多个,正式运行
1983年分为ARPANET和MILNET
ARPANET 之父Larry Roberts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ARPANET对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
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概念 研究并实现了分组交换方法 完善了层次型网络体系结构的模型与协议体系 开始了TCP/IP模型、协议与网络互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
1、概述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2、网络传输介质及物理层设备 3、常见网络硬件 4、网络通信协议-物理层与传输层 5、Internet接入Internet服务 6、网络常用命令和网络检测 7、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概述 8、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 9、网络发展新技术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内容 1.1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 1.2计算机网络定义与组成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类 1.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三代网络):
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计算机-终端”系统
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
4. Internet时代 以TCP/IP协议簇为标准,广泛的互联
CCP
T
T
T
TT
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
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

T
T
TT
HOST
CCP
T
HOST
T
CCP 通信子网
CCP
T
T
HOST
T
两层网络的概念结构
H
在通信子网上可有 多个资源子网,共 享通信子网的服务
HOST(航空公司总部) Terminals(订票点) 通信线路(电话线路)
缺点
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 线路利用率低 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改进
终端集中器(近/远距) 前端处理机(Front-End Processor, FEP),将通信任务从主机中
分离出来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
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 结构的标准化的原动力
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最终目的仍是资源共享
标准化的时机?
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 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
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