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阅读答案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备作业)-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4)
专题二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纶.巾(lún)樯.橹(qiánɡ)卷.起(juǎn)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樯.橹(lú)C.还酹.(lèi) 狼狈.(bèi) 沧.桑(cānɡ)吟啸.(xiào)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华发.(f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C.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3.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4.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把店名起得怪怪的,如把理发店称为“发新社”、“高等发院”,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新闻报道的生命,一是真实,二是及时。
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随时深入生活,如果事情已成明日..黄花..,再作报道往往就失去了新闻的意义。
C.最近包头中院审结的万里大造林案,罪犯诈骗所得资金之巨,受骗人群范围之广,案件影响之大,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靓(liàng)B.缀(zhuì)C.间(jiān)D.穹(qióng)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巧夺天工B.传习C.独竖一帜D.绚丽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D.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B.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
C.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的全部内容。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3)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4)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4分)5.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6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3)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分)参考答案:
4.(3 分)B (比喻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5.(3 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
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②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舫③。
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②凭:请,劳烦。
③觞:酒杯。
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定风波》含答案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
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
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2)亦不尽择.(资料一·乙)(3)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4)诸人并惧.(资料四)9.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B.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C.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D.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北京四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测验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四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测验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3分)秋意正浓,老师让同学们以“秋”为主题进行跨学科学习。
你所在的小组积累了以下三则材料,现请你一起修改文字稿。
材料一“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秋分时节,蝉鸣渐止,银杏新黄,光阴对折,天地平分一场秋色。
何为秋“分”?一曰:昼夜平分。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各12小时。
二曰:秋季平分【甲】按农历来讲,立秋为秋季开始,霜降为秋季结束,秋分在中间。
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这标志着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fáng()寒气侵入。
由于天气干zào( ),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和水洼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还是收获稻谷、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时期。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乙】秋分时很多传统民俗,也都饱含期盼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意思,如祭月、竖蛋、送《秋牛图》等。
注:①凉蟾(chán):指秋月。
1.小组成员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确定加点字的注音,你认为以下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hóu妨躁héB.hòu妨躁kūC.hóu防燥kūD.hòu防燥hé2.在【甲】【乙】两处补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
【乙】。
”B.【甲】。
【乙】”。
C.【甲】,【乙】。
”D.【甲】,【乙】”。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
古人认为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通过增加食物(特别是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身体脂肪储备,可以弥补夏季的消耗和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2021年《难得淡定》阅读答案
2021年《难得淡定》阅读答案2021年《难得淡定》阅读答案1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
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
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
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
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
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
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
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
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
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
20__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
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申: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申答曰;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
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
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
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
2024届重庆市名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重庆市名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
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
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
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
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
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
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
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
高二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前导语诗,是抒情的产物,古人云:“诗言志”“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
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体悟,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苏轼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开始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他“以诗为词”,借用诗这种处在文学正宗地位的优势文体,驾轻就熟地开发出当时被讥为艳科和末技的“词”的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辛弃疾继承了东坡词的这一作风,进一步创造性地融会了散文、辞赋入词,更加丰富了这一题材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可谓无意不入,无事不言。
岳飞,作为爱国英雄名垂史册,他一生戎马生涯,写词很少,一曲《满江红》把苏辛的豪放词演绎成“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激烈壮怀。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人生的阳刚之气。
学习本课,要欣赏即事感怀词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还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定风波一、词人名片才情豪放之人生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
其书、画均称大家,善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诗、文、词皆独步一时。
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生著述宏富,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二、诗词故事师生妙对苏轼同欧阳修一样注意发现和提携文学新人。
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33分)(一)选择题(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情境中,加点字的字音..的一项是()..和字形..完全正确端午刚过,夏至将至。
初夏之校园①静谧.(mì)悠然,万物并秀。
我们如百卉之初绽,精神焕发,踌躇满志,踏入考场,迎接挑战;我们如朝阳之喷薄,胸有成竹,浏览试卷,仔细②斟灼..(zhēng zuó),③酝酿.(liàng)答案;我们如泰山之沉稳,心无④旁鹜.(wù),完成试卷,精益求精,书写灿烂。
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A.①B.②C.③D.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②斟灼(zhēng zuó)——斟酌(zhēn zhuó);C.③酝酿(liàng)——niàng;D.④旁鹜——旁骛;故选A。
2.下列情境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业绩。
广安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蓥山青峰绵延,奇石嶙峋,登临绝顶,令人①心旷神怡.......,令人③叹为观....;天意谷洞中天河,悬泉飞瀑,②巧夺天工止.;小平故里兰白菊黄,松青柏翠,静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中外游客④络绎不绝....,广安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A.①B.②C.③D.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序文中“不觉”,表明词人知道紧张狼狈于事无补,所以淡然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
B.“穿林打叶声”从听觉角度描绘雨骤风急,“莫听”则写出词人不为风雨所动洒脱。
C.“料峭”与“微冷”,突出词人现实感受到的寒意,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D.“山头斜照却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赋予山头斜阳人的动作和情态。
2.词中的“谁怕”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两个词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C2.①《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谁怕”侧重于表达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脱。
②《登飞来峰》为王安石三十岁时所作。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不畏”侧重于表达王安石在追求政治理想过程中对困难和阻碍的勇敢面对。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 含答案
定风波[资料助读]◎释标题选自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定风波”,词牌名,属于唐教坊曲名,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双调,六十二字。
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词人从黄州去沙湖途中遇小雨,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词人却写出这一曲佳篇。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我们由此可看出其才思之敏捷,思维之活跃。
◎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明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天,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精要赏析]◎赏形象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满江红写怀[资料助读]◎释标题满江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
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常用。
双调,九十三字。
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达了岳飞以收复失去的祖国山河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知作者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
孝宗时恢复名誉,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明背景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来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精要赏析]◎赏形象1.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两句看,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联系背景事件及“雪”“灭”等词考虑。
苏轼《定风波》阅读及答案
苏轼《定风波》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定风波》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②吟啸:吟咏啸歌。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案:(1)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2)(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若认为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练习二:(1)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
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3分)(2)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蓑烟雨任平生》阅读答案
①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
徘徊于夜色迷茫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只有坦然面对,才能有精彩、快意的人生。
②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没有放大痛苦,坦然面对,最后书写精彩人生者比比皆是。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死后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
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③其实,翻开史册,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郁郁而终者也不乏其人。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因亡国而感到痛苦万分,为了保持气节,他们不吃西周的粮食,采薇而食,终饿死南山,人皆称其有节有义,我独见其固执顽冥,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可谓年轻有为,但因遭群臣忌恨而被贬,后为梁怀王太傅,又为梁怀王坠马而死歉疚痛苦,33岁抑郁而亡……由此看出,
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胸战胜痛苦,他们的人生也会展现精彩的一面。
④今天,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值得慰藉心灵。
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沈克泉、沈昌健这对“油菜花父子”,当他们遭遇乡人嘲笑、自筹资金用尽时,依然能坦然面对,完成了高产量的油菜种子的改良和培育,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虽知自己收入微薄,却依然能送给顾客亲切的问候与微笑。
无论严寒酷暑清洁工都坚守岗位,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人们创造优美的环境……这都让我们感到亲切温暖,他们生活中有着多少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但是他们依然坦然面对,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长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⑤朋友,不要让挫折蒙蔽双眼,不要让痛苦充塞心灵,“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你我共勉。
(原文有删改)
20.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意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不只受到诸侯、政客、小人的排挤和迫害,还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嘲弄和误解,但他能坦然面对,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创立了儒家学说。
B.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又患上肾病,而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调试好心态,用坚强和毅力,创作出著名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C.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毕业后,毅然回到西藏家乡任教,以无私的精神,把知识传给学生,用爱温暖藏区的孩子。
D.海伦·凯勒以平和的心态、顽强的毅力承受生理缺陷造成的巨大痛苦,完成了大学教育,并成为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21.在第②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本段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3分)
答:
2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④段的论证过程。
(3分)
首先,从正面;其次,;然后,。
参考答案:
20.C(共2分)
21.示例:
正因为他们能以平和的心态,正视遭遇的挫折与痛苦,不但没有被打倒,最终还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不朽传奇。
(共3分。
能对事例进行恰当分析使之证明本段观点即可)
22.示例:
(首先,从正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没有放大痛苦,坦然面对,最终为社会作出贡献
(其次,)从反面论述遭遇挫折时,放大痛苦,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然后,)论述平凡的人们坦然面对挫折与痛苦,展现生命的坚强与美丽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