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一、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分层导学》第16课:分层应用•升级
补充与完善
A.以阵地战为主,力保解放区的每一寸土地
B.以运动战为主,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C.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D.每一场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意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
1.介绍大别山的战略地位,知道敌我力量发生的变化,时机成熟。(结合课本)
2.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伟大意义: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改错题(每题有一处错误,指出并改正)
6.既参加西安事变谈判,又参加1945年的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毛泽东。
5.1946年6月内战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公然撕毁协议,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中共采用运动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二、转战陕北
1.背景:敌人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转而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1947.3
2.转战陕北:中共中央的决定,主动撤出延安
3.主要战斗的胜利:青化砭、蟠龙镇和沙家店等(学生自主完成)
课题: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1课时第周(年月日)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比较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和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中共由战略防守到战略反攻的转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4.1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4.1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一课时《内战的爆发》。

一、学教依据1.课程标准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核心素养本课涉及的核心素养有: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空间感知、家国情怀。

要求学生能够在史料辨析的基础上,对抗战胜利前夕的局势、重庆谈判等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比较、说明,进而形成客观、正确的历史认识;能对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物对国共统治下的两种命运从事实和价值等方面做出评价或判断,最终逐步形成国家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

学生还应掌握史地综合分析战略变化的形势,综合运用空间感知素养与历史意识素养来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最终在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形成道路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3.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的不同建国主张、重庆谈判、内战爆发的过程等内容,承接十四年抗战,开启解放战争,是学生理解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变化的重要一个章节。

是学习解放战争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阶级本质,通过剖析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所带来的和平——内战、民主——独裁、光明——黑暗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素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情分析:因为考虑到本课内容在九年级已经上过,所以本节课选择在八年级授课,上课前我给学生补充了内战前的历史,让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和合作、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等基本历史事件及脉络有了一定的认知。

一方面学生经过课前的历史知识铺垫,对内战前的国际形势及国共两党的概况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基于八年级对历史的学习掌握了解读史料的基本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对重庆谈判这样的复杂情境的分析、评判能力比较欠缺,综合运用多则材料,从多维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情感上,受限于学生的个人经历,对坚定中共领导的道路自信和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素养有待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精选学习文档

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2)通过了解内战全面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有关史料及学生创作的情景再现,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的风险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2)通过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结合教科书的文字描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3)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4)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2)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斗争;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多媒体、视频资料分析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单元导言第一段)第4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抗日战争,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是?(生答第二次合作关系)哪一年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东师大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东师大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两种命运的决战”。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希望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兴趣,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了解,包括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战争史的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类型、战争的原因和战争的影响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事件感兴趣,尤其是战争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学习。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种命运的决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主题: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
2. 能够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人物在决战中的表现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
1.小说《红楼梦》
2.电影《星际迷航》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观看电影《星际迷航》片段,导入课程主题,引发学生对于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主体活动: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电影主人公在面临决战时的不同选择和其带来的命运。

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和观点。

3. 小说阅读: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命运和选择的片段,理解不同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造成这些命运走向的原因。

4. 横向对比:学生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星际迷航》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分析两种不同作品中人物的选择和最终命运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 小组讨论再深化:学生再次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两个作品中人物命运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选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评估活动:
6.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对于两个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比较和评价,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7. 个人写作:学生根据比较和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命运和选择的短文,包括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拓展活动:
8. 探究其他作品: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作品,探究其中人物的选择和命运。

教学时长:3-4个课时
希望这个教案设计对你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教案指导,请随时提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四单元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四单元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2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知道重庆谈判及内战爆发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图片、史料、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辩证地眼光看待历史现象,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新设计3新设计4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前面抗日战争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解放战争的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

同时平时通过电视电影对一些重要的人物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比较浓厚。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1、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设问:这两张图片大家熟悉吗?它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学生观察、回忆并回答复习旧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史料出示2、出示史料(读者来信)依据史料:抗战结束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急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

通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3【讲授】史料出示3、出示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和漫画设问:为什么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材料和漫画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活动4【活动】辩论4、想一想,辨一辨作为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学生思考,辩论通过选择性的设问,引领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活动5【活动】自主学习5、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了解重庆谈判的人物,时间、谈判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6【讲授】提问6、易错点睛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这场谈判毫无意义。

这种说法正确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并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

活动7【讲授】表格出示7、出示内战爆发的地图和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格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否对内战做出初步的预测,并阐述你的理由。

5.16.9《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5.16.9《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19课内战烽火(一)教学目标Ⅰ.知识与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Ⅱ.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三)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综述法。

3.图示法。

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五)教具准备(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5.16.2《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5.16.2《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19课内战烽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重庆谈判”。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重庆谈判[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A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的“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等内容,使学生感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可采用计算机投影或播放录像中共“七大”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时的国内局势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C 讲授新课:一、重庆谈判:1.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2)你想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从而认识到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2.蒋介石耍出政治欺骗手法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3.中共采取政治反击赴重庆谈判。

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资料,教师在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提出问题:(1)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3)他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5)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3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1教学目标通过史料对比,学生能描述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能说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

2.研读地图,自学课文,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

3.通过研讨问题,明确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2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2.难点: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本课主要问题A. 对比开战一年来国统区、解放区的不同社会面貌(政治、经济等),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

B. “挺进大别山”的概况、作用、意义。

C. 了解战略决战时机、过程和结果,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活动2【活动】2.分析开战一年来国统区、解放区的不同社会面貌(政治、经济等),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

国统区(黑暗腐败 )解放区(欣欣向荣)军事进攻受挫,损兵折将双方力量对比明显变化,解放军总兵力增加,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经济企业倒闭、物价飞涨、生活恶化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政治腐败统治: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掠夺人民财产发动内战、孤立无援国统区人民“三反”斗争农民拥护共产党政权,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增强了解放军的实力。

影响经济崩溃统治危机结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活动3【活动】3. “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1947年6月人物: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作用:大别山战略地位重要,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活动4【活动】4. 三大战役——标志:政治:民主政权得到广大爱国人士支持经济:土改,经济状况改善,后方巩固军事:敌我力量变化逐渐有利于我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解放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北的中原和华东地区歼敌人数47万多52万多55万多战役地点锦州、黑山沈阳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北平碾庄、陈官庄、双堆集敌军起义地点长春北平(北京)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片国土解放、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活动5【活动】5.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政治: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团结了各界爱国民众;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过程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决战过程及其战略意义。
解决办法:
1.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可以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例题4: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解放军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如参加民兵、担任向导、提供情报等;他们还积极参与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小组讨论法:在讲解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解放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价值观。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在讲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变化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国共两党领导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在线工具:在课堂实践中,我将利用在线工具,如互动讨论区、历史地图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交流讨论。通过在线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媒体,我将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四单元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四单元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

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3.1.2学时重点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3.1.3学时难点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3.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假设2:和平、谈判…………活动3【讲授】谈判桌上的较量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叙述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课型:复习课三、教学过程(一)时政导入 2018年两会召开(二)考点解读解放战争的前因后果、过程(重要事件)、结果、影响、人民群众的作用(三)学生自主梳理师生交流(四)中考题练手【2014温州】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2015金华】“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015丽水】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右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

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B.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2016丽水】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②渡江战役③三大战役④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2015丽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之间占据主动。

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3分)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等。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上四单元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上四单元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七大提出的与国民党不同的建国主张。

2.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与主要内容、结果。

3.知道内战爆发的标志,并能结合相关史实了解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

4、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2[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1、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提出问题:(1)重庆谈判主要是谈什么问题?
引导并指出:国共两党的分歧在于: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

2【活动】2、学习新课:
(一)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

(1)组织学生阅读P102内容并思考: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江西省会昌实验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第17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江西省会昌实验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第17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方案一、内容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二、教学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比较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归纳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抗战胜利后,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共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初基。

知道解放战争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三、教学要点1、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

2、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出示关于日本投降的新闻播报和图片,提问:抗战胜利后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吗?为什么?你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还会爆发战争吗?为什么?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过程:1、出示本课的内容标准和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预习课本,并思考题以下问题:(1)抗战结束后内战为什么没有立即爆发?(2)蒋介石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中共既然知道蒋介石是“假和平”,为什么毛泽东还要去重庆?(3)你认为重庆谈判有没有价值?为什么?(4)、全面内战的爆发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对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怎样看待?3、设置情境情境一:播放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

情境二:出示1945年8月蒋介石写给毛泽东的电报。

情境三:蒋介石1945年5月在重庆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情境四:毛泽东1945年8月25日在陕北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4.1 两种命运的决战

4.1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述法学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历史地图册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幻灯片展示抗战时期城市废墟、逃难人群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

作为老百姓,你会想过………的生活。

生:平安、安定、稳定、没有战争的生活。

师:结束战争,平安生活,这是所有人民共同的愿望,但是对于中国的命运,两个不同的党派各有打算。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第一、二段,看一看它们各自是何打算?(生默读)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师: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分别会将中国带入怎样的道路呢?生(齐):共产党的态度会使中国前途光明,而国民党的态度会重新将中国引入黑暗。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两种命运的决战》廉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通过延安精神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学习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再次深刻体会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

新课导入想象导入(多媒体显示抗日战争中人民流离失所图)设身处地:假如你生活在抗战期间,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现在胜利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和平。

但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两种命运的决战】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和欣欣向荣的抗日根据地(多媒体显示)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本p.120的“阅读卡”,然后提问国共两党今后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提问: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而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光明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而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因此是光明的命运)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这两种命运的选择?(多媒体显示)历史AB剧:你觉得谁的主张更符合老百姓的愿望A国民党 B共产党我们来看看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再来选择(多媒体显示)鲜明的对比请学生阅读材料如下,结合课本p.120—121来列举两党在政治经济人民生活上的不同材料一国民党统治区称蒋介石集团为“五子登科”(指抢车子、房子、金子等)、“三阳(洋)开泰”(指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4.1《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4.1《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备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初基。

〔2〕中共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存处境还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根底和物质根底,与国统区形成先鲜明比照。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4〕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二、教学要点重点:重庆谈判、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解放战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重庆谈判引导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抗战刚刚完毕,蒋介石为什么阴谋发动内战?〔2〕蒋介石既然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3〕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

〔4〕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5〕重庆谈判有何意义?〔6〕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答复以下问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的?〔3〕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4〕陕北解放区是怎样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5〕解放区军民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本目设置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答复:〔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本目内容如下问题进展教学:〔1〕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进展战略反攻的条件有哪些?〔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区?〔3〕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4〕三路大军是怎样挺进中原的?〔5〕从地图上找出大别山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6〕你能否用图示法,描述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战略态势?五、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答复以下问题进展讨论:〔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展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2、辽沈战役〔1〕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2〕借助地图讲述辽沈战役经过,穿插提问: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3〕提问: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3、淮海战役〔1〕提问: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2〕借助地图讲述淮海战役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一、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特别突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待人民愿望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将要学到的国民党发动内战后的节节失败对应。

中共代表人民的愿望,是一条光明的前途;而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背离人民的愿望,是一条黑暗的前途。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问:这两条道路的选择与两个核心人物紧密相连,当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分别是谁?学生答:蒋介石、毛泽东。

2、蒋介石无意和平,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为什么?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作好战争的准备;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3、自主学习: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弹,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谈判?什么时间由哪里到达重庆?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毛泽东去重庆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争和平,揭骗局。

探究:反正最后还是要和蒋介石打仗,毛泽东去重庆和不去重庆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中共不派代表去重庆,或者毛泽东本人不亲赴重庆会有什么社会反响?学生讨论:假如不去谈判的话,就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提供了一个借口;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威信;毛泽东胆小;会认为共产党或毛泽东也不想和平;总之:如果不去,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政治上的主动。

所以毛泽东本人勇往直前地去了。

用柳亚子说的就是“弥天大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毛泽东去重庆时的一幅画面“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在机坪前的留影”(P106)。

引用文章《挥手之间》中对毛泽东这个挥手动作的描写:“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

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师:同学们试着自己做一下毛泽东的这个挥手之间的动作,亲身感受一下,毛泽东当时心里会怎么想?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生:毛泽东为了国家的安危与希望,勇敢地去了;毛泽东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够争取到国内和平。

;毛泽东非常勇敢,明知是一个陷阱,但还是要去,勇气可嘉。

师总结:很好。

尤其是毛泽东“用力一挥”细节描写,更是体现了毛泽东那种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

识图: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4、国共谈判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经过43天的谈判,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又叫《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

5、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双方于1946年1月在重庆还召开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些重的决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猜测一下,蒋介石会落实《双十协定》的内容和政协决议吗?蒋介石的确不会实践他的诺言。

在他准备得比较充他之后,他将《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撕毁,向中原解决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二、内战爆发按照战争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战略决战”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自主学习防御阶段和反攻阶段的有关内容。

同时把看书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过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解决。

1、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1)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2)内战初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的策略是: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军有生力量(3)1947年3月开始(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中共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原因: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取得胜利的战役: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采用的战术是:蘑菇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2、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6月标志性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标志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看完书后交流。

难点突破:战略反攻阶段有一个典型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这一个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呢?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出击。

于是派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出发,越过陇海线和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心脏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已经临近南京。

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

所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标志性意义是是为了战略反攻。

挺进大别山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以此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对国民党形成了包围之势,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

合作探讨:为什么蒋介石的兵力那么多,还得到了美国的帮助,却被势力较弱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呢?也就是说内战初期,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是取得了节节胜利?学生讨论后明确:共产党方面:中共的战略战术比较正确;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勇敢作战;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国民党方面:国民党统治腐败;国民党进行的战争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不得人心;国民党军队力量分散,士兵不团结作战。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总结巩固】我们一起梳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注意各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我们一起朗读《沁园春·雪》第二部分,共同感受毛泽东激情澎湃的豪情壮志。

(齐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节课学习的风流人物真是不少,一起数一数。

师生: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师: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

【真题训练】1、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是( A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英国2、以下人物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是( D )A.毛泽东 B.王若飞 C.叶剑英 D.周恩来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商讨国家大计”的主要目的是( A )A.争取时间,以部署内战 B.屈从美国停止内战的外来压力C.顺应人民意愿,争取和平民主 D.企图借机诱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4、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是为了( D )A.参加政治协商会议B.签订停战协定 C.改组国民党D.为了争取国内和平5、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那么,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C )A.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C.签订了《双十协定》 D.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6、识读下图(图参见教材P106第一幅插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人物是。

这是他在年的摄影。

(2)这张照片反映了他应的邀请,离开飞赴时的情景。

他此行的目的是。

7、材料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由延安抵达重庆,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工人、学生、市民等各界人士称颂毛泽东的大智大勇。

请回答:(1)上述史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国共两党举行这一历史事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是如此。

)8、阅读下列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发了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摘自《人民解放战争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谈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针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国共产党做出什么决定?为什么?9、材料:“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判断此诗的作者。

(毛泽东)(2)诗中称赞的“彭大将军”是谁?(彭德怀)(3)列举“彭大将军”分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指挥的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