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氏孤儿》反思电影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赵氏孤儿》反思电影与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中2010年的尾声近了,各档贺岁片也争相亮相,《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大笑江湖》、《赵氏孤儿》,部部都是阵容强大,耗斥巨资,周润发、葛优、赵本山、范冰冰等各路大牌齐齐亮相,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取舍。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陈凯歌导演曾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而质量由何而来?陈凯歌在一次对话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电影要发展,每走几步,就要回头看看,反思一下。方向是主要的,速度是次要的。”很明显,其回头之意无疑就是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方向看齐。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了其深厚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体现智慧与信仰的精神和思想,例如儒家学说、老子哲学、《周易》思想、《孙子兵法》;也可以是体现创造力的建筑与符号,例如充满诗意的汉字、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以及威严的长城和紫禁城;也可以是充满美感的艺术,如飞舞的书法、千古绝唱的唐诗、无声而庄严的兵马俑、韵味独特的京剧;还可以是体现民俗与风情的中国美食、东方服饰、少林功夫、智慧围棋……其实这一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多年来,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一直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视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着开掘和运用,并呈现一批内容有含量、形式有创意的精品佳作。

但是在影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如何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在满怀期待地观看了《赵氏孤儿》后,我再一次怀疑传统文化在如今的中国,或许迟早将被商品经济及自由思潮所冲散。试问当今中国电影界,有几个导演想努力,但架不住商业利益的诱惑?而张艺谋和陈凯歌等拍的那几部古装大片,其实质也正是对自己和传统文化的背叛!之后的新生代导演,更难主动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他们又怎能弘扬传统文化呢?就陈凯歌而言,当年的《无极》正是由于价值内核的缺失使其遭遇滑铁卢。缺乏核心价值,偏重视觉包装,强调感官震撼,在光鲜的外表下价值内核荡然无存,在经历了《无

极》的惨剧之后,《梅兰芳》则被众专家称赞为“电影美学追求、商业片的观众趣味满足在此实现融汇”,是一部将商业与艺术文化结合得到位的作品。紧接着的《赵氏孤儿》,陈凯歌当然也不敢怠慢,电影的每个场面甚至每个细节都精心安排,演员们的演技也极为精湛,对人物性格的诠释十分到位。

影片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程茵的经历为线索,从小人物入手来诠释传统的、流传多年的老故事,角度独特,较有新鲜感。整部电影从画面、演技上来看,确实不错,只可惜陈凯歌非要打着传统的旗号,却将传统的故事大加删改,弄得面目全非,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情感,都有些不近情理。《赵氏孤儿》在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地位,不用我来赘述。有人把它称作中国的《哈姆雷特》,王国维认为此剧“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说的都是它作为经典的价值。但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让我非常失望。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一知半解,使得陈凯歌对《赵氏孤儿》的改编,完全破坏了这个悲剧;或者说,陈凯歌就没有读懂过这个悲剧。

剧中,大将屠岸贾虽然弑君、灭赵氏满门,却对新君关爱有加,对干儿子——赵氏孤儿也呵护备至,明显将这一反面人物美化了。而《史记》和元剧本里,屠岸贾都是个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但晋灵公是被大臣赵穿所杀,甚至有传闻他系赵盾所杀,他并没有弑君。赵氏家族是受屠岸贾陷害,由晋侯下令满门抄斩,并非屠岸贾亲手所杀。陈凯歌既然要美化屠岸贾,为何又给他加上弑君的罪名?屠岸贾杀害了晋灵公,为何又对幼君疼爱有加?这些情节不仅篡改了历史,误导观众,而且改得有些不合乎情理甚至自相矛盾。

另外,《史记》和元剧本中,都说赵孤是程婴与公孙杵臼随便找了个婴儿替代他交给屠岸贾的。

而影片中却将之改为是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换取赵孤,程婴的愚忠也显得有点怪异,不知庄姬夫人是哪一点感动了程婴,让他如此愚忠,以至于情愿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换取赵孤。如果陈凯歌是以为用亲生儿子更感人,以渲染程婴的忠心,那为何他又不遵守庄姬夫人的遗言:“不要说出赵孤的真实身份,让他过平民的生活”,为何不忠心到底,而是利用赵孤来替自己死去的妻儿报仇?既然要报仇又何必用自己的儿子来换他?元剧本《赵氏孤儿大报仇》中赵朔去世时留下遗言,希望赵孤能健康长大并为赵家报仇雪恨。陈凯歌却偏偏

将这段删除,换为庄姬夫人让赵孤过平凡生活的遗嘱,这使程婴的愚忠与其报仇雪恨的私心自相矛盾。

改编古代经典,至少应对经典中奉行的价值核心有基本的理解和认同,如果按照现代价值随意篡改经典中的核心故事,这种改编等于在制造文化笑话。当我看到片尾葛优扮演的程婴,白色长衫上洇着鲜血,在大街上摇摇晃晃向前走,而15岁的赵孤手足无措地跟在后面时,我知道,《赵氏孤儿》离一出大悲剧背道而驰了。

可以说陈凯歌在试图将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传统历史剧改写成一个爱与复仇纠结的现代人文故事,试图借传统的旧瓶来装现代文化的新酒。在一个以冤报冤、有仇必报为价值观的传统国度里,却以现代的思想观念来替换,显然是以今衡古,缺乏历史主义的思维。比如对赵孤个体生命的尊重,而不是把他作为一个复仇工具看待,按照这个逻辑发展,干脆放弃复仇好了,完全颠覆原型的结局,但是这样的大是大非陈凯歌不敢触犯,赵孤无法逃脱复仇的宿命。片中几处“这都是命”的感叹,显然是有感而发。

影片中的漏洞和矛盾,又何止是陈凯歌的呢?又何止是电影的呢?传统文化中的忠义土壤因为社会制度的变革早已不再,轻生死重然诺的朋友之义也被这个全世界最拜金的国度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等现代价值又是我们传统文化所缺失的。陈大导演非得要这么改写历史,当然处处捉襟见肘,费力不讨好。

虽然电影毕竟是文艺作品,不可能要求它完全还原历史,电影剧本可以对原著进行删改,但万万不能随意乱改,甚至改得自相矛盾,简直令人无法接受。连陈凯歌自己也承认,观众还是更希望看到有质量的电影,千万不要低估观众的鉴赏力。不可否认电影的娱乐功能,但要保持电影可持续发展,仅有娱乐功能显然不够,还必须具有传统文化内涵。观众看电影固然是为了休闲放松,但更重要的是,看电影是一种审美需求、精神需求。一部电影如果没有精神内核、文化价值,就无法打动观众,就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但是不论是那种传统文化的表现都必须以史为据。无论是亚洲电影、欧洲电影,还是美洲电影,真正成为传世经典的,还是那些表现了史实,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深深打动观众的影片。如果只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却随意更改历史,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