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八年级 传统文化 教案(带教学反思)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古代文学知识介绍3. 第三课时:艺术知识介绍4. 第四课时:历史知识介绍5. 第五课时:哲学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单元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六、教学内容(续)6.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礼仪规范、传统手工艺等。
7.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政策支持等方面。
8.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9. 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如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
10. 传统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展望传统文化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学生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教学方法(续)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共10篇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备课教师:第1课《周易》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概括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的。
2.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从广度和时间一横一纵两个方面来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各个特点的思维模式;关注社会文化现象,联系自身生活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本文为阐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所列举的众多事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考一些文化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步骤:《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
《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4篇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精选4篇〔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开展,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八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份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化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学习经典文化,理解国学大师名言警句,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化意义。
学习写字和绘画的根本技能,欣赏范老师的书画作品。
理解中国文化开展史,体验古典文学的内涵和魅力。
学习篆刻的根本知识,亲自体验印章制作的过程,理解印章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才能,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1. 以传统文化教学为根底,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2. 组织亲身理论活动,让学生守住传统文化的坚守信念。
3. 以故事传承为手段,让学生深化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和深沉底蕴。
通过文献资料,我们要对每一门传统文化课程进展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针对不同的传统文化课程及学生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举例来说:在书法书画课程中,我们可以先介绍篆刻与印制知识,然后以写字为根底让学生体会书法技艺的困难和乐趣。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进展书写,并进展评比和学习。
在古文诵读课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几篇古文作为阅读素材,要求学生在体会古文意义的根底上,可以做到正确的背诵和理解。
在学生课外时间,我们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比方观看传统文化经典电影,并就电影主题进展深化讨论,或者组织诗歌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
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每个传统文化课程进展评价,如评分、手工制作等方式。
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也会定期对学生进展问卷调查,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方案,我们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这也是对我们老师教学程度和思想素质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传授中华文化的精华。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4. 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3-4周: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3. 第5-6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 第7-8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5. 第9-10周: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情景教学:教师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传统节日、习俗、艺术等。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场所,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 各个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传统文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0分钟)1.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照片,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并简单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
3.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引导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谈一谈对其的理解。
第二节:中国传统节日(20分钟)1. 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及庆祝方式。
2. 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传统节日照片,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春节的传统习俗(25分钟)1. 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包饺子、拜年等。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他们家乡的春节习俗。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春节传统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5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中国的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茶文化等,并解释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提议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习俗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名称: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2. 古代文化的演变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二章:儒家思想1.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2. 孟子的民本思想3.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第三章:道家哲学1. 老子的道德经2. 庄子的逍遥游3. 道家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第四章:佛教文化1.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2.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3. 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古代文学艺术1. 古代诗词的魅力2. 散文的发展历程3. 古代戏曲与小说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阐述其内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材2. 参考书籍:关于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及古代文学艺术的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网站、视频资料等4. 实践活动资源: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博物馆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九、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案_八年级_1-6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孚日学校王寿海《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中得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得文明成果,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得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基础教育得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与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得陶冶与智慧得启迪,对培养她们得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得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启蒙课程,就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得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得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得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得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得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得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得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得熏陶与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得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得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得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得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得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得基本内容与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得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得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实践领域,为她们得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得基础,逐步提高她们得人文素养。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性、地域性、时代性、多样性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节日、习俗、艺术、文学、建筑等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1.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与表现形式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1.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分享各自的见解1.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4 作业布置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掌握传统文化的弘扬方法与途径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弘扬方法:教育、媒体、公益活动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案例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案例引入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题2.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弘扬的方法2.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中弘扬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建议2.3.4 分享:分享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2.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学校和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计划第三章:传统文化的节日与习俗3.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节日与习俗掌握节日与习俗的起源、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的习俗:饮食、服饰、婚丧、节日庆典等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具体的传统节日,引发学生对节日与习俗的兴趣3.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节日与习俗的起源、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3.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节日与习俗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3.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节日与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3.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与习俗的认识3.4 作业布置第四章:传统文化的艺术与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与文学掌握艺术与文学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的文学:诗词、小说、戏曲等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艺术或文学案例,引发学生对艺术与文学的兴趣4.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艺术与文学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艺术与文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4.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艺术与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4.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与文学的认识4.4 作业布置第五章: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园林5.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园林掌握建筑与园林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5.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建筑:宫殿、寺庙、民居、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园林:山水、花草、建筑布局等5.3 教学步骤5.3.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建筑或园林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与园林的兴趣5.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园林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5.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建筑与园林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5.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建筑与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5.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筑与园林的认识5.4 作业布置第十章: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10.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社会和谐、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与融合10.3 教学步骤10.3.1 引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0.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10.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10.3.4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经验10.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现代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10.4 作业布置第十一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振兴11.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重要性掌握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基本方法11.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危机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方法:法律保护、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等国内外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成功案例11.3 教学步骤11.3.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案例,引发学生对保护与振兴的兴趣11.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11.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保护与振兴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实践11.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社区或学校中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活动11.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振兴中来1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调查并报告一个本地或校内的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项目,分析其效果和意义第十二章: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12.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掌握传统文化国际交流的基本形式与途径1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增进了解、促进友好、展示文化软实力等传统文化国际交流的形式: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艺术交流等传统文化国际交流的途径:政府间合作、民间组织、教育机构等12.3 教学步骤12.3.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国际交流案例,引发学生对国际交流的兴趣12.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形式与途径12.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国际交流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交流的实践12.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推广本国的传统文化12.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中来12.4 作业布置第十三章: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13.1 教学目标展望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探讨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13.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现代化、全球化等作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和机遇13.3 教学步骤13.3.1 引入:通过展望传统文化未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13.3.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3.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为青少年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13.3.4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期望13.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13.4 作业布置第十四章: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1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14.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的类型:手工制作、表演艺术、传统游戏等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意义:增强文化体验、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文化传承14.3 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八年级传统文化为主题,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传承与弘扬、节日与习俗、艺术与文学、建筑与园林、当代价值、保护与振兴、国际交流、未来展望以及实践活动等十五个章节。
(全)八年级 传统文化 教案(带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教案初三第1课人格品位授课内容:以《论语·庸也》《孔子家语》为例,如何修炼高尚品德。
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何做一个品味高尚的人。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入境生趣好的孩子们在一起,攀比的不是梳妆打扮,吃喝玩乐,而是成绩,大家暗中较劲,你追我赶,看了就叫人舒心。
且不要说恶友,即使交上一个不对路的朋友,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初中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这种年龄的孩子尤其有逆反心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审美观点、生活情趣,不同处世原则,不同学习态度的朋友,便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是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交友的重要。
俗话说:“鱼有鱼伙,虾有虾伴。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就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十分重视交友的选择。
孟母三迁接芳邻,是重视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是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朗读选文,自学生疑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二次备课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注释】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佚:同“逸”。
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2. 中国古代艺术:书法、绘画、瓷器等。
3. 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佛家等。
4.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5. 中国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 第二课时:唐诗、宋词、元曲欣赏3. 第三课时:中国古代艺术鉴赏4. 第四课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5. 第五课时: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
4.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6.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等。
7. 中国古代历史: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等。
8. 中国传统建筑:宫殿、寺庙、园林等。
9.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旗袍、戏服等。
10. 中国民间传说与神话:传说人物、神话故事等。
七、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和优势。
2. 时间线梳理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3. 图像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中国传统建筑和服饰,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4. 故事讲述法:讲述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2. 第七课时:中国古代历史概述3. 第八课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4. 第九课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5. 第十课时:中国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
《传统文化》教课方案(八年级)安丘市员工子弟初二《传统文化》教课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建累积的文明成就,是中华民族悠长历史的目睹,它广博精湛,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异传统文化经典,认识历史名人、名胜遗迹、科技发明、艺术创建(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风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小孩人品的陶冶和智慧的启示,对培育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骄傲感都有不行忽略的作用。
一、教材剖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小孩进行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教育的启发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拥有以下基本特点:1.模范性本课程依据少年小孩的认知规律,选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拥有踊跃意义的模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经过优异传统文化的熏陶滋润,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兴趣性本课程切近少年小孩生活,着重兴趣培育,教材的表现形式应切合少年小孩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争生动开朗、丰富多彩,使少年小孩感觉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 启发性教课内容、教课形式应切合学生年本课程着重对少年小孩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表现启发性。
4. 开放性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波及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应充足利用课内外各样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讲堂,进行观光旅行、检查接见、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觉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广博精湛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长、内涵丰富。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觉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广博精湛。
2.逐渐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培育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感情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确立坚固的基础,逐渐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主题: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3.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4.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思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第二课时: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3. 第三课时: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4. 第四课时: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 第五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代表作品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成绩: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四篇)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1、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课从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着手,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知识,树立情感,培养能力,是新课改中生活化的体现。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不要过多的点评,只归纳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之间能有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线索清晰,条理分明。
在中外文化交融的今天,通过学生课内外的学习,以“阳西传统文化”为线索,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开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二)一堂好课它应该是有缺陷的,完美就失去了提高的机会,本次公开课的不足主要有如下:一是因为自己生病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在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可以加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丰富课堂。
二是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把握还不够,造成最后课堂延迟了下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反映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有时学生生成的知识应该及时给予点评。
三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还不够特出,在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环节由于课件的演示出了问题,所以没有办法按设计一样达到完美的结局。
最后,感谢陈月强、林淑庄、曾新桓、吴彰龙和郭伟文等科组的各位老师,正是有他们坚持听我试讲和不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才使本节课顺利完成,应该说本节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属于大家共同努力的公开课。
传统文化课堂反思(三)由于课文内容是讲传统文化的,所以经过科组尤其是备课组的帮助,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可以正视传统文化,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摒弃糟粕。
正如当天《东莞日报》的叶珊记者采访时说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艺术中国画、书法、京剧、民间艺术等代表性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
3.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
4. 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性哲学流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
5. 第五章:中国古代民俗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考试内容,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八年级传统文化》教科书,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
2. 辅助读物:推荐相关的辅助读物,如经典文学作品、艺术史书籍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文化网站、在线视频等,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和信息。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古代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和了解。
7. 第七章: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城池等代表性建筑的特点和建造技艺。
8. 第八章:中国古代宗教道教、佛教、儒家、基督教等代表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9. 第九章: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文学艺术作品、思想观念的变迁。
传统文化教案初中八年级
传统文化教案初中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成语、历史人物、典故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散文等,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等,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2. 中国历史人物:讲述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事迹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通过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4.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介绍我国的节日习俗、民间故事、传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如书写诗词、表演历史剧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古典诗词开场,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氛围。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如诗词、历史人物、成语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中的热点问题,如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如书写诗词、表演历史剧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书写的诗词、表演的历史剧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1-10课
《传统文化》教案(八年级)安丘市职工子弟初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得历史遗产在现实中得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得文明成果,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得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基础教育得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与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得陶冶与智慧得启迪,对培养她们得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得作用。
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启蒙课程,就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得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得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得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得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得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得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得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得熏陶与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得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得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得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得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得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得基本内容与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得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得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实践领域,为她们得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得基础,逐步提高她们得人文素养。
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反思导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与价值观念。
在初中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当前的传统文化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 传承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
2. 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1. 传统文化教学容易流于形式化
2. 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手段
3. 文化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三、优化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1. 整合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2. 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3. 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体验
4.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素养
四、优秀案例分析
1. 经典诗词赏析课的设计与实施
2. 传统节日的文化体验活动
五、评估与改进
1. 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2.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进行调整
3. 持续改进,优化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反思和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和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中学教育中焕发新的光彩。
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强。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进行反思。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涵盖道德、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式落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3. 资源配置不足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资源配置不足,如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欠缺。
4.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传统文化实践教学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实际操作中,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拓宽资源渠道。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课行孝由敬教学目标:1、理解“行孝由敬”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行孝由敬”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行孝由敬”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行孝由敬”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納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
最高是“尊亲”,即尊重父母,顺乎其心。
也就是不仅要做到物质上赡养,还要做到精神上安悬使其愉快、顺心。
其次是“弗辱”,即自己的行为不使父母感到屈辱,不让父母难堪,不给父母丢脸。
最次是“能养”,即让父母得到衣食上的温饱,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
孝不在物质而在心力,孝是行动,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严寒酷署,打个电话回家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逢年过节,回家给父母述说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这都是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
让我们记住,“婉容”来自“愉色”,“愉色”来自“和气”,“和气”来自“深爱”,“深爱”才是孝的根本。
二、新课教学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语译:現在人们把能瞻养父母就当作是“孝”。
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
如果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2、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放,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痕,祭则致其严。
《孝经・纪孝行章》注释:①居:平时。
语译: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很悲裏,察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
3、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祭义》注释:①婉:柔顺。
语译: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的气象;有温和的气象,必定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必定有柔顺的容颜。
4、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语译: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因自己的过失让父母受到羞每,最下等的就是仅仅从物质上赡养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教案初三第1课人格品位授课内容:以《论语·庸也》《孔子家语》为例,如何修炼高尚品德。
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何做一个品味高尚的人。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入境生趣好的孩子们在一起,攀比的不是梳妆打扮,吃喝玩乐,而是成绩,大家暗中较劲,你追我赶,看了就叫人舒心。
且不要说恶友,即使交上一个不对路的朋友,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初中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这种年龄的孩子尤其有逆反心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审美观点、生活情趣,不同处世原则,不同学习态度的朋友,便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是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交友的重要。
俗话说:“鱼有鱼伙,虾有虾伴。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就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十分重视交友的选择。
孟母三迁接芳邻,是重视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是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朗读选文,自学生疑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二次备课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注释】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佚:同“逸”。
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人生不可无友,交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问学的快乐。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不能与忠信不好的人交朋友。
交友的快乐,择友的慎重,孔子都已反复告诫。
本章又告诫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帮助你成就仁德,直者能正言直谏,“以友辅仁”,谅,诚信。
诚信的朋友是你的依靠,谅者能忠信不欺,“信则人任焉”。
见闻广博的朋友,讨论学问帮助你获取知识和智慧,多闻者能识政治之要,“以文会友”。
朱熹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便辟”,便,偏也;辟,偏也。
偏爱,偏嗜,偏好,凡事偏颇,不公正,不正直,不能修身者。
《大学》说:“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亩之硕。
”因亲爱而偏私,因贱恶而偏恶,因畏敬而偏敬,因同情而偏怜,因傲慢而偏激,一言以蔽之,“便辟”之谓善柔善于柔媚,谄媚,阿谀逢承,巴结讨好,向则不若,前则谩之。
“工于媚悦而不谅”。
“便佞”,便言,巧言,便佞但能品辩,非有学问,与多闻相反,“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
”2、人生须有快乐,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养成自己的快乐观呢?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去寻找快乐。
可越过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
一位农夫告诉他:“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着这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当然不快乐!于是富翁用钱财接济穷人,慈悲为怀。
人生的快乐在于懂得选择与放弃,如果总是抓住一些无谓的东西,只会是负担。
只要你心无挂碍,心胸豁达,有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共同研讨,反思学习我们应怎样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乐道人之善”,喜欢讲人家的好处,优点。
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点,也很难做到的,有正反面,暂时不去讨论它。
一般人喜欢批评人家的坏处,是普遍的现象,尤其中国民族性,喜欢对人问长问短,像调查户口一样,太关心人,很多外国来的同学就不习惯,觉得你在妨碍他的自由。
这有一个故事,有个法国学生,我曾经问他,在法国是不是有许多女孩子,被劫持到中东卖作女奴?他说确实有这种事,每年都有很多女孩子被卖到中东去,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他们晚上在街上走,后面常会突然跑出一个人,将女孩一掳就抢走了。
我问他这情形如被别人看见怎么办,他说:老师这句话问对了,我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所不喜欢的事,现在很习惯:中国人在街头讲话多站片刻,就有第三者围拢来打听是什么事,一只死老鼠会有一大堆人围着看,西方人没有这一套,各走各的路,你们两人打架是你们的自由,与别人无关,所以女孩子被抢走,是他们两人的事,别人不知道这两人干什么,根本不管就走了。
我再问他:你们的治安人员呢?他说,过去中国有句成语,什么“天下乌鸦……”。
我笑了不接他的下文。
这是真实的事,我们讲到中国人这许多习惯,人与人之间一碰到就谈论别人,这就是乐道人之恶,这就要讲到以前我们必读的两本书,一本是《太上感应篇》,一本是《文昌帝君阴文》,这两本书,中国过去读书人,为了功名,第一要隐恶扬善。
朋友有错误,要关起门来劝,在外面总是替人掩盖丑恶的事,这是道德。
但是只是过去争取功名的教条,人的习惯并不是这样,而是喜欢道人之恶。
所以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
尤其朋友之间,谁无短处?但要多讲别人的长处,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作到。
是必要的修养。
一个成功的人物,在修养上自有他的长处,就是现在数十年来,看到各界成功的朋友,都各有他们的长处。
所以这一节提出道人之善,是真正的好处。
引导实践,修养身心孔子曰:“乐多贤友”,你是否以交了贤明朋友为快乐?读读房龙著的《与世界伟人谈心》,谈谈你是否经常与古往今来的高尚的人谈心?第2课:希圣希贤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胜任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孟子先贤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孟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感受人格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孟子》。
第3课齐鲁圣贤教学目的:1、了解齐鲁文化名人,感受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
2、感受名人魅力,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伟人的神采:板书:至圣先师孔子(出示孔子图)二、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1、课件出示:你从课文、课外了解到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先结合书、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可结合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投影片)三、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
孔子的成就确实在中国古古代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被推祟为“至圣先师”。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汇报调查情况:2、交流一些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及有关孔庙、孔府等资料。
3、讨论: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1)“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