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年减低一次 +1D/次
仍旧偏斜 年
最佳视力屈光度
•调节性内斜视伴近视
• 较少见
• 配镜原则
– 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
间歇性外斜视
➢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 ➢正位视和斜视的时间随年龄变化 ➢疲劳时容易出现斜视 ➢斜视度变异大 ➢强光下喜闭上一只眼 ➢常合并AV征
知觉性外斜
➢先发生视力 差,后出现 斜视
记忆要点 ➢ 斜肌的上下方位颠倒 ➢ 向鼻侧是内旋 向颞侧是外旋 ➢ 直肌的主要作用是对应方位的转动 斜肌是旋转 ➢ 左眼和右眼呈镜像对应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 动眼神经 内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和下斜肌 ➢ 滑车神经 上斜肌 ➢ 外展神经 外直肌
双眼单视功能
➢物体在两眼上分别成像,经大脑皮层融合为单一 的有立体感的影像. ➢分类
➢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 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在向不同方向 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均相等。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 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 分类根据偏斜的方向 : 内斜和外斜 (上斜视少见)
共同性斜视分类 2.共同性外斜视 ➢先天性外斜视
同时知觉 融合功能 立体视
双眼单视的条件
➢两眼视野重合 ➢两眼视力相近 ➢正常的视网膜对应 ➢眼球运动正常 ➢健全的融合功能
基础 门当户对 共同语言 和谐 脑麻痹,脑缺氧
斜视
定义:中枢管治失调,眼外肌失衡,视轴分离, 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斜视的检查(二)
➢遮盖试验:交替遮盖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法 ➢同视机检查法 ➢歪头试验 ➢复视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遮盖去遮盖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目的
➢ 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 获得正常眼位
方法
➢ 矫正屈光不正 遵循斜视配镜原则 坚持正确佩戴 合理的调整度数
➢ 治疗弱视 ➢ 正位视训练 ➢ 手术治疗 斜视角已稳定
斜视的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眼的选择 ➢手术量的选择
斜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坚持戴镜 ➢视觉训练 ➢双眼单视训练
A-V征
➢ A征:上﹑下斜视角相差≥10△ ➢ V征:上﹑下斜视角相差≥15△
外斜A征
外斜V征
内斜A征
内斜V征
共同性斜视的 诊断与治疗
中山视觉中心
正位眼
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时,即使 融合功能受到干扰,如遮挡一眼,眼球仍 能维持功能性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眼外肌种类
➢水平肌 内直肌 外直肌 ➢垂直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斜肌 上斜肌 下斜肌
眼外肌的主要作用
➢内直肌 外直肌 内转和外转 ➢上直肌 下直肌 上转和下转 ➢上斜肌 内旋 ➢下斜肌 外旋
3.其他 ➢周期性内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微斜(单眼固视综合征)
知觉性内斜视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斜视分类法(1996年)
斜视的危害性
➢ 破坏已有的双眼单视功能. ➢ 造成视力低下 ➢造成健眼受伤的几率增加 ➢ 影响美容 ➢ 心理\生理的影响
斜视的检查(一)
➢病史 ➢视力检查 ➢眼部检查 ➢屈光检查
隐性→显性→矫正或过矫→调节力减弱→调节性复合不再引起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伴低、中度远视
• 足度矫正或过矫 • 逐步调整降低度数
调节性内斜视伴高度远视
+5.00~6.00D
逐 渐 递 增 法
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矫正至正位

早期1个月, 3个月复诊一次
仍旧偏斜
每半年增加一次 +0.50~1.50D/次
足度或近足度
➢间歇性外斜视
1.共同性内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 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非调节性内斜视
集合过强型 分开不足型 基本型
➢ 继发性内斜视
内斜矫正不足和外斜过矫
分开过强 集合不足型 基本型 类似分开过强型
➢继发性外斜视
外斜矫正不足和内斜手术过矫 知觉性外斜视
验光注意事项
➢ 内斜视者 ➢ 阿托品眼膏 ➢ 环戊通
➢ 记录散瞳前后的眼位 ➢ 瞳距的测量 ➢ 斜视手术前需验光
内斜视者配镜原则
➢足度配镜 ➢逐渐递增 ➢散光优先
治疗:验光配镜
重复
散瞳检影 远视完全矫正后1~2个月
≥ +2.00D 戴镜矫正
远视较初次程度更高
内斜视程度减少
复重次多
增加屈光度 过矫+0.5~1.00D
非手术治疗后仍偏斜 交替性注视患儿
先天性内斜视
➢发生于生后6个月以内 ➢生理性远视 ➢高度远视者少见 ➢AC/A正常 ➢看远、近斜视度相仿 ➢交替性注视 ➢多伴有DVD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的治疗
➢早期手术干预有助于恢复双眼单视 ➢手术需要多次进行 ➢肉毒杆菌毒素的使用
后天性内斜视
➢生后6个月以后出现眼位偏斜 ➢调节性集合过强引起 ➢分为完全调节性, 部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