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国防经济的演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国防经济的演进研究
作者:谢欣成吴益谦惠琛棋
来源:《商情》2018年第02期
【摘要】国防经济是国家军事作战变革和战备能源供应的核心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国防经济经理了探索、和平建设、曲折演进、服从国家整体规划、面向市场以及科学发展等不同阶段。过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国防积极的发展需要以国家安全为出发点,在国家安全基础上逐步推进国防经济建设步伐,以信息化作战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促进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融合战略,通过军民融合探索国防积极发展的新路。在国防经济发展模式上有所转变,倡导节约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中促进国防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国防经济演进发展国防信息化
国防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有其战略性和特殊性,是推进军事作战形态的基础,在历史发展轨迹下,当代中国国防从弱变强。在国家领导和各级军队的共同努力下,国防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渐走向独立和强盛。国防经济是衡量一国国防力量的重要基础。针对其发展和演进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国防经济建设的初步探索期(1949-1956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国防经济的初期目标。这一极端军事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期。在军备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国防工业发展的获得了长足进步。在抗美援朝战争经验基础上,我国国防经济和军事后勤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针对军备力量进行了政变,开始大规模裁军,并建立起新的军事领导结构,海陆空军队力量具备了发展雏形。同时,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形成,军事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1952年,国家军委制定并实施了国防工业“五年计划”战略,1953年,国防工业成为国家“一五”建设的重要项目。这一阶段国防预算制度也逐步形成,并逐渐扩大到全军范围。国家军备物资生产有所发展,在军工生产中不断拓展渠道,为后期现代军事后勤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相对和平时期的国防经济建设期(1956-1966年)
这一阶段国防经济进入平和发展其,国家针对国防建设比例进行了调整,军备预算有所压缩。国防经济人力资源获得了有效优化,国防科技发展持续完善,尤其是“两弹”的研发成功促进了国防经济的发展活力。这一阶段整体军费预算呈下降趋势,虽然六十年代之后国防预算有所增加,但是整体趋势较慢,长期保持国家整体财政投入的20%以内。国家军队规模大幅精简,实现了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体制,通过预备役建设减少军备支出,从而为军事装备
制造提供更充足的资金。这一时期中国国防经济虽然困难重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巨大压力,但是两弹研制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经济的发展实力。
三、国防经济的曲折发展期(1966-1978年)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政府提出全面做好战备准备的战略,国家将国防建设作为第一优先要素,国防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十年浩劫之后,国家针对国防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调整,改变了文革期间国防建设规模盲目扩大了趋势。虽然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但是一系列国防成就却令全世界瞩目,1967年,国家氢弹研制成功;1970年,人造卫星飞上太空,同年核动力潜艇试水成功;1977年,第一艘导弹驱逐舰试制成功。1978年。国防工业领域科技工作受到了国家空前重视,尤其是在国防经济人才培养中确定了鲜明的发展的方向,通过国家领导层的全面的协调,国防科研、国防经济生产均得到有序优化,建设步伐得以恢复。
四、服从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国防经济发展期(1978-1993年)
1978年之后,国家确立了全面发展经济的整体战略方针,国防经济积极顺应经济发展大局,实现了系列改革与调整,在国防开支方面有一定缩减,国防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国防工业进入全面改革其,军事后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军费规模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其应用能效的不断提高,从1979年-1994年。国防经费稳步收缩。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防工业实现了军民结合,并在“十六字”方针下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1985年之后,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建设总后指挥基地,从而构建起总部、军区、集团军为主体的三级国防经济储备供应管理体制。加速了三军联勤保障进程的加快。
五、面向战场与市场的国防经济创新期(1993-2003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而国防经济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在信息化军事发展中不断创新变革,在国防经济建设中引入市场经济元素,实现了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1998年,中央军委实施三军联勤这一新的保障体制;1999年,联勤体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2000年,这一新机制正式启动。从2001年开始,军事服务和人才培养逐渐引入社会化运行机制,国防经济建设再次迈上新台阶。
六、科学发展的国防经济新时期(2003年至今)
(一)实施“富国强军”战略,保持国防费持续增长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富国强军”以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战略,军人人才战略得到空前重视。在军事人才培养中不断加大力度。2003年,国家军委制定了军事人才工程战
略,重点培养军事指挥人员、军事参谋、军事科学家以及各类军事专家,进一步加大了士官队伍发展步伐。2004年,全军干部基本达到本科化培养标准,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年度招生人数超过万余名,其中军内博士培养点增加至511个,硕士学位点增加至1156个,构成了现代先进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08年,中央军委针对军队干部改革提出指导意见,构建起高校与军队教育的有序衔接,国民教育与军事教育实现了齐头并进,而且国内人才培养与国际培训实现了有序融合。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军干部当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人数占比为72,4%,研究生占比为12.3%,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着力提升装备信息化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军备建设也在积极适应新形势,建立起以科技进步为指导的现代化军事创新体系,在作战武器改革中从半机械转向全面机械化。进而升级到信息化作战武器的跨越式发展。在武器装备研发中突出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军民结合步伐的加快,走出了一条军民共建的发展新路。这一战略的设施促进了我国军事装备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信息化作战水平上得到了长足发展。最近几年,国家在高科技军事装备研发制造中不断升级,实现了信息化、机械化的协调发展,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武器装备设施,促进了系统配套发展能效。
(三)以军民融合作为国防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2004年,国防科工委提出军民结合发展国防经济的新思路,实现了军民建设的良好互动,在两者协调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倡自主创新,提高军事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加速了国防经济的开放化发展,建立起与军事科技发展、军事经济升级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坚持国防经济发展以人为本,重点实施人才战略,为国防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国防经济科学发展,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进一步体现出科技创新与公民共建对国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在国防经济发展中。军事后勤是其重要构成元素,也是保障现代化军队经济保障的核心枢纽。2005年,我国初步实现了传统后勤的本质转变,提出现代后勤的整体发展战略。2007年,这一战略构想正式通过全党意见。并面向全军下放现代后勤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在现代后勤建设中需要突出一体化建设特点,以社会化保障为主体。建立起全新的信息化保障手段,实现军事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转变。近年来,国防经济后勤发展发展能力不断加强,而且是在职能发展中有所完善,在军事行动中为国家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在赈灾救援、重大国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树立起崭新的国防经济新形象。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