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时数据的锅炉尾部受热面清洁因子算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数据聚类的锅炉受热面吹灰对再热减温水量相关性研究

基于数据聚类的锅炉受热面吹灰对再热减温水量相关性研究

基于数据聚类的锅炉受热面吹灰对再热减温水量相关性研究钱虹;宋亮;陈纲;马浩【摘要】针对锅炉优化吹灰策略制定的需要,通过研究吹灰对受热面吸热量与再热减温水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旨在为优化吹灰指导提供依据.基于生产数据进行层次聚类法处理,用聚类后的有效数据计算吹灰前后受热面工质的吸热量,再通过滑动平均算法对吸热量和再热减温水进行数据平滑处理,使吸热量数据和再热减温水大小具有单一关系,利用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表征吹灰对两者的影响程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热面吹灰与再热减温水的相关系数不同.因此通过各受热面相关性系数比较,可对受热面吹灰序列的优化即吹灰策略的制定进行指导.%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making sootblow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sootblowing effect on the heat absorption and reheating and cooling water quantity of the heating surface was carried out,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optimization of sootblowing guidance.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at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at absorption of the working surface of the heating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soot blowing with the effective data after clustering, and then through the sliding average algorithm for heat absorption and reheat desuperheating water data for smoothing, so that the heat absorption data and the size of reheat desuperheating water has a single relationship, And thei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sootblowing on them was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oot-blowing and reheat desuperheating water in different heating surfaces aredifferent.Therefore, by compar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heating surface, we can guide the optimization of soot-blowing sequence of the heating surface, that is, the soot-blowing strategy.【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受热面吹灰;再热减温水;数据聚类;相关性【作者】钱虹;宋亮;陈纲;马浩【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上海 200942;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上海 2009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燃煤电站锅炉煤粉燃烧过程中,受热面积灰结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吹灰是解决受热面积灰结渣问题的主要途径[1]。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处理分析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处理分析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处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04-28T11:35:56.227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3期作者:张贵军[导读] 在对我国某一生物质电厂的直燃锅炉设备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设备尾部受热面存在严重的灰渣沉积情况。

张贵军上海电气(濉溪)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235126摘要:在对我国某一生物质电厂的直燃锅炉设备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设备尾部受热面存在严重的灰渣沉积情况。

根据电厂生物质原料的应用特性,结合设备的运行现状,对设备受热面沉积问题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

这项沉积问题的发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进行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燃料特性不变,选用正确的燃烧方式,受热面一定会出现沉积问题。

要想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做好设备的性能优化,还要对烟道结构进行改进。

本文就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处理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处理;分析探讨在进行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燃料的影响,各个受热面容易出现结渣等问题,会对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近几年发电项目的不断增多,对锅炉设备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保证设备能够始终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需要对受热面积灰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可以使用添加剂或对燃料进行清洗,防止这项问题的发生。

但因为相关技术在应用时,运行成本比较高,并未对其进行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1]。

一、锅炉设备尾部受热面积灰问题分析(一)积灰现状在对积灰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对我国某一生物质电厂,锅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这一锅炉设备的受热面按照烟气流向进行了相应的设置。

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积灰问题主要发生在中温过热器的烟气进口区域。

一般锅炉设备持续运行24小时之后,这个区域就会出现严重结渣等问题,并且造成下部烟道的堵塞。

在对设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省煤器管采用了顺列的布置形式,各个管道的节距比较小。

基于清洁因子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检测

基于清洁因子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检测

l z st e mo y a c e u l r m fc n e t e t u f e o a yn d wo k n o d t n,e tb i e o - ay e h r d n mi q i b u o o v cin h a ig s r c n v r i g la r i g c n i o ii o n a o i sa l h sc r s r s o d n h r d n mi e u l r m a c l t n mo e n l a co n a r so t y a c r g lt n t r ・ e p n i g t e mo y a c q i b u c u a i d la d ce n f t ra d c ri u n mi e u ai c i・ ii l o a e d o o t ia c o d n e u t n c n my p l y, h c f c iey g i e s l w n n e e i e e t l w n p c la c r ig t s c r y a d e o o o i o i c w ih e f t l d sa h b o i ga d d tr n sb s b o i g o — e v u m
第3 3卷
第1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龙 江 电力
2 1 年 2月 01
基 于清 洁 因子 的锅 炉 对 流 受热 面 灰 污 检 测
沈 继忱 , 孙会 凯 , 军峰 邓
( 东北 电 力 大 学 自动 化 工程 学 院 , 吉林 吉 林 12 1 ) 3 0 2

要: 对电厂锅炉对流受热面稳定工况下热力平衡关 系进行计算 , 用表 征其积灰程 度的清 洁因子建 立对流受热 面

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智能燃气吹灰

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智能燃气吹灰

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智能燃气吹灰
陈东升;王龙;仇慎杰
【期刊名称】《热力发电》
【年(卷),期】2017(046)001
【摘要】为提高电站锅炉吹灰效率,本文首先建立了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污染率监测模型,并采用某300 MW机组现场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智能燃气脉冲吹灰系统,依据污染率模型计算结果,给出吹灰决策判断,并由可编程控制器完成燃气脉冲吹灰装置的控制,从而实现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的准确高效智能化吹灰.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陈东升;王龙;仇慎杰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学院,吉林吉林132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9.6
【相关文献】
1.考虑锅炉受热面烟温变化的吹灰系统优化 [J], 张子敬;佐双吉;郭建民;汪建文
2.燃气脉冲吹灰在燃煤锅炉尾部烟道吹灰中的应用 [J], 张国平
3.燃煤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防磨措施的试验研究 [J], 聂剑平;雷兆团;叶冰
4.优化锅炉受热面吹灰方式维护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J], 丁培兴
5.优化锅炉受热面吹灰方式维护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J], 杨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锅炉受热面灰污率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锅炉受热面灰污率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锅炉受热面灰污率
周晓韡;陈宏伟;吴国兴;徐卫;花桥建;董瑞信
【期刊名称】《能源与节能》
【年(卷),期】2022()3
【摘要】为准确测量火电厂中的锅炉灰污率,采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预测的软测量技术,利用增压回归器算法建立了模型,对锅炉低过灰污率、高过灰污率及省煤器灰污率进行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的拟合,并利用这些预测模型对锅炉受热面灰污率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模型能对低过灰污率、高过灰污率、省煤器灰污率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对后续灰污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周晓韡;陈宏伟;吴国兴;徐卫;花桥建;董瑞信
【作者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山东上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7
【相关文献】
1.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站锅炉受热面灰污增长预测模型的研究
2.基于神经网络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研究
3.大型火电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试验研究
4.基于清洁因子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检测
5.660 MW锅炉受热面灰污监测及智能吹灰系统实践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燃煤机组受热面清洁状态预测

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燃煤机组受热面清洁状态预测

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燃煤机组受热面清洁状态预测李强;史元浩;曾建潮;陈晓龙【摘要】随着节能减排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家十分重视火电厂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研究.针对目前锅炉受热面吹灰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以污染率(FF)表征受热面清洁状态对锅炉受热面传热的影响,建立了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受热面清洁状态预测模型,实现对受热面清洁状态的预测.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和Elman动态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首先根据输入、输出参数个数确定Elman神经网络结构,然后利用PSO优化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将优化后的最优权值、阈值赋给Elman神经网络作为初始值进行网络训练,建立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受热面清洁状态预测模型.通过具体实例仿真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较满意的预测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9(052)005【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智能发电;受热面;清洁状态;PSO-Elman;预测【作者】李强;史元浩;曾建潮;陈晓龙【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0 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燃煤电厂的节能尤为重要。

锅炉是燃煤电厂的关键设备之一。

电站锅炉燃烧过程不可避免产生灰渣,附着在受热面上形成积灰结渣,使得传热效率下降,烟道阻力提高,如果对此不加以控制,将会降低炉效、增加煤耗,影响锅炉的经济运行,受热面吹灰蕴含的巨大的节能潜力,一直是国内外电力行业高度重视的关键技术。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燃煤锅炉受热面的灰污沉积情况监测和吹灰过程优化进行了研究[1-2]。

文献[3]通过建立受热面的污染监测模型,对受热面的污染状况进行在线监测,主要对炉膛的出口烟温和排烟温度进行监测,并将其作为吹灰报警的上下限;文献[4]基于热量平衡与传热计算原理开发的在线监测系统,同时采用实际传热系数与理想传热系数的比值作为清洁因子,监测各个受热面的污染情况。

电站锅炉智能吹灰优化系统

电站锅炉智能吹灰优化系统

2024/4/8
5
需要 “污染面积灰可视化 和智能吹灰指导〞
1.监测受热面的污染状况,对各受热面的污染量 化,并实现可视化;
2.在量化的根底上,改变原吹灰模式,按需吹灰; 3.提高锅炉整体性能; 4.减小受热面的磨损。
2024/4/8
6
二、积灰特性:灰污如何形成的?
煤产生的不可燃固体剩余物 称为灰渣。
煤粉炉冷灰斗排出的固态燃 烧剩余物称为渣,烟气带出 的固态燃烧剩余物称为灰。
灰分含量的上下决定了灰渣 生成量的大小。
煤在燃烧过程中所有可燃物 完全燃烧,煤中的矿物质发 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 反响后所剩余的残渣。
600MW锅炉即使所用煤的 灰分仅为15%,有700t/d 的煤灰产生。
2024/4/8
2024/4/8
36
五、监测模型验证试验
锅炉是一个复杂的非线形系统,各受热 面换热状况之间关联密切、相互藕合, 各锅炉运行状况差异较大,即使是相同 型号的锅炉,表现的积灰特性差异也较
大。对于模型辨识,需要大量的现场实 践工作。
2024/4/8
37
试验类型
1、各受热面积灰模型辨识:屏式过 热器,二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 一级过热器,省煤器,空气过热 器;
利用受热面烟气流动阻力〔进出口烟气 压差〕的变化来反映锅炉运行中对流受 热面的积灰严重程度 :受热面沾污、积 灰,出口烟温提高,且烟气流通截面变 窄,烟速增加,受热面管壁粗糙
Pz12w2
sj
2P
(wF)2
烟气流量不变积灰增多烟道截面变窄 烟速增加受热面压降会变大.
2024/4/8
26
受热面污染监测原理2
从省煤器出口倒推得到炉膛出口烟温, 可求得炉膛平均热有效系数 pj

一种实时测量锅炉排烟热损失的方法

一种实时测量锅炉排烟热损失的方法

较大 , 并不 能够准 确地 计算 出锅炉 的排烟 热 损失 。
2 实 时 测量 方 法
针对排 烟 热损 失 的计算 误差 问题 , 本 文提 出了一
种新 的测 量方 法 , 该方法 通 过测 量锅 炉 的入炉 冷 空气 温度、 进 风量 、 排 烟温 度 、 烟气 中 o 含量 、 C O含量 及 C O: 含量等 数据 来计算 排烟 热损 失 。 该方法 无 需分析 锅炉 的燃料 种 类 、 无 需考 虑 锅 炉排 烟 管 道 的漏 风 情 况, 并 且所 测 得 的各 数 据 均是 准 确 数值 , 没 有 使用 估 算量 , 因此 , 本方 法 所测 得 的锅 炉排 烟 热 损 失 是准 确
Ke y w or ds : b o i l e r ; h e a t l o s s e s ;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0 引 言
排烟 热 损 失 是 因为 锅 炉 排 出 的烟 气 焓 高于 入 炉 冷 空气 进 入锅 炉 的焓 , 所造 成 的热 量损 失 。它 是现 代
t i me ,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t a i o n f o t h e me t h o d c a n b e c o m p l e t e d b y t h e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b o i l e r o p e r t a i o n , t h e r e b y g r e tl a y r e d u c i n g t h e w o r k l o a d f o t h e b o i l e r mo n i t o r i n g .

科技成果——基于大数据的锅炉智能燃烧优化专家系统

科技成果——基于大数据的锅炉智能燃烧优化专家系统

科技成果——基于大数据的锅炉智能燃烧优化专家系统适用领域燃煤发电企业,300MW、600MW、1000MW机组均适用该产品成果简介该系统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及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能根据锅炉的负荷和煤质工况对燃烧运行参数进行在线优化,系统建立各操作变量(如:氧量定值偏置、燃烬风门开度、二次风门开度、给煤机偏置等)到优化各变量(如:飞灰含碳量、空预器出口温度、SCR 入口NOx浓度、CO浓度、过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省煤器出口烟温等)的非线性动态模型。

系统采用多目标预测控制方法,直接对经济性指标(锅炉效率)、NOx排放,以及动态性能指标(过热汽温偏差、再热汽温偏差)进行优化,同时考虑机组负荷和主汽压力等可测扰动、煤质变化等不可测扰动,以及SCR运行成本等因素,最终获得控制量,实现闭环、动态燃烧优化。

实现锅炉燃烧系统闭环优化控制,可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烟气NOx排放,同时可降低的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锅炉燃烧系统的整体自动化运行水平如下图所示,在每个控制周期,首先根据负荷和其他输入参数计算当前时刻锅炉效率和NOx的预测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进而根据预测偏差的大小判断模型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启动在线更新策略对模型进行更新;之后通过反馈校正环节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校准;最后送入非线性滚动优化环节,通过在线求解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氧量定值、燃烬风门开度、二次风门开度和给煤量偏置等相应的控制变量并输出,达到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目的,实现燃煤锅炉的经济环保运行。

技术指标提高锅炉效率0.3%-2%。

典型案例应用单位: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项目概况:黔西电厂3号机组,机组容量300MW ,燃烧优化采用南京归图科技公司的燃烧优化专家控制系统,基于燃烧调整试验结果和DCS 系统历史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锅炉燃烧优化模型,基于在线煤质辨识和飞灰在线监测技术,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通过对容量风、二次风、三次风、燃尽风优化配比,控制最佳过剩空气系数,降低飞灰含碳量和排烟温度,实现提高炉效的目的。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B题)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B题)

%
(1-2b)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由于烟气中残留有诸如 CO ,H 2 ,CH 4 等可燃气体成分而 未释放出燃烧热就随烟气排出所造成的热损失。 气体不完全燃烧产物为 CO , H 2 , CH 4 等可燃气体,则其热损失应为烟气中各可燃 气体体积与它们的体积发热量乘积的总和。 题中说明过量空气系数对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影响较小,故可视为常数处理。所 以,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与过量空气系数没有直接关系,故可以假设化学不完全燃烧 热损失 q3 为一常数,即: q3 K (1-3) 5.1.4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4 的计算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由于进入炉膛的燃料中, 有一部分没有参与燃烧或未燃尽 而被排出炉外引起的热损失。论其实质,是包含在灰渣(包括灰渣、漏煤、烟道灰、 飞 灰以及溢流灰、冷灰渣等)中的未燃尽的碳造成的热量的损失。对层燃炉而言,主要由 灰渣、漏煤、和飞灰三项组成。 在实际中因为漏煤的含量相对较少所以本文不考虑漏煤的量,对于运行中的锅炉, 分别收集它的每小时的灰渣和飞灰的质量 Ghz 和 G fh (kg/h) ,同时分析出它们所含可燃 物质的质量百分数 Chz 和 C fh (%)和可燃烧的发热量 Qhz 和 Q fh (kJ/kg)则灰渣和飞灰损
q2 q3 q4 q5 q6 I py
Qgy Qr H Wy Ghz G fh ahz a fh ahz
y
py hz
Ay (c ) hz
hz gl
5.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1 问题一:确定锅炉运行的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5.1.1 问题的分析 因为 q 2 q3 q 4 先减少后增加,有一个最小值,与此最小值对应的空气系数称为最 佳过量空气系数。 所以首先要求出 q2 、q3 和 q4 的表达式。 然后求得 q 2 q3 q 4 的表达式, 在对这个表达式进行求导,让导数等于 0 这就是最佳过量空气系数。 5.1.2 排烟热损失 q2 的计算 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烟气离开锅炉排入大气时,烟气温度比进入锅炉的空气 温度要高得多,排烟所带走的热量损失简称为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可按如下公式计算[3]: (1-1) Q2 I py pyVk0 (ct ) amb kJ / kg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实时数据的锅炉尾部受热面清洁因子算法研究
摘要:基于热平衡原理,采用DCS监测系统实时运行数据,针对具体低温受热面,进行了清洁因子算法流程的设计,并描绘出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分析比较了清洁因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针对空气流量监测不准、低温受热面结构交错布置、测点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了以烟气挡板处烟温为基础,整体处理尾部烟道受热面热平衡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清洁因子;在线监测;算法设计
前言
从现有研究看,目前对于炉膛受热面的积灰监测主要采用高温热流计,尾部烟道内受热面的积灰监测主要采用烟气-工质热平衡法计算,计算数据采用锅炉实时监测数据。

尤其是对锅炉尾部受热面的积灰计算,要求锅炉负荷必须保持稳定,这和实际运行时有很大的差异,实际运行时锅炉负荷往往是变化的,而锅炉负荷对积灰特性的计算影响较大,根据变负荷下的实时监测数据计算的清洁因子并不能准确反映受热面的真实积灰状态。

另外,现有的积灰特性计算方法研究,由于缺乏烟气侧温度数据,采用了由工质吸热量,基于烟气-工质热平衡方法,来解算烟气温度,再进行清洁因子计算的方法(如图1所示),解算流程是:空预热器-省煤器-低过-低再-高再-高过。

然而,对于300MW机组的锅炉来说,省煤器、低过和低再布置在同一个尾部烟道内部,而且低过的受热面和低再受热面管束交错重叠布置,很难明确区分烟气进口和出口,以及烟气量,更不用说计算烟气侧进出口温度了。

本文研究者曾经采用上面的解算顺序,进行了尾部受热面积灰特性计算,发现根本无法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特性变化规律。

图1 传统清洁因子计算流程图
1彭城电厂300MW燃煤锅炉DCS系统测点分布
本文研究的具体对象是彭城电厂一台1025t/h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锅炉。

型式是: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燃烧器布置于炉膛四周、切圆燃烧、尾部双烟道结构、采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平衡通风、半露天岛式布置。

计算数据来自某日DCS运行参数数据库,该日锅炉负荷较为稳定,中间有一次吹灰操作,符合本文研究条件。

该电站锅炉DCS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在各监测位置有两个测点,同时记录两组数据。

本文数据采集的方法是:每隔30秒采集一次数据,以五分钟内的平均值为一次记录值。

计算中,每个时间点的参数值,为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该电厂DCS系统测点在尾部烟道的分布情况为:
1.烟气温度测点。

中隔墙上部两侧(即前转向室和后转向室),低过出口(即省煤器入口),省煤器出口,低再出口,烟气挡板处,共六处烟温测点。

2.工质热工参数测点。

汽包,再热器喷水减温器前(即低再出口),过热器1#喷水减温器前(即低过出口),低再事故喷水器后(即低再入口),省煤器入口,共五处工质热工参数测点。

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图中:●为水或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测点,共5处;▲为烟气温度测点,共6处。

图2 锅炉尾部烟道DCS系统测点分布
2基于电厂DCS系统的锅炉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模型
现代锅炉DCS系统在锅炉尾部对流受热面中的监测点比较全面,很容易实现在线监测。

首先通过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先计算出烟气在中隔墙两侧的分流比例,然后再采用热平衡法,根据受热面进、出口烟气或工质的参数,以及锅炉本体的结构尺寸,就可以计算出受热面的热流密度。

通过其他的软件和设备将热流密度直接展示在监测屏幕,就可以实时获取受热面灰污状况。

清洁因子作为表征受热面积灰程度的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在线监测燃煤锅炉受热面灰污状态的研究领域[1],本文也采取CF监测形式。

式中:λ均烟温下的烟气的导热系数;管子直径;烟气流速,;,q为单位时间通过的流量,;烟气运动粘度系数;普朗特准则数,,为烟气动力粘度系数,为烟气定压比容,λ为烟气的导热系数;管子沿烟气流程排数的修正系数;管簇横向与纵向管节距修正系数;
式中:蒸汽的流量;受热面积;、蒸汽进入受热面的出、进口焓;
3各对流受热面清洁因子计算流程及变化曲线
各对流受热面清洁因子计算中,理想传热系数的计算基本不变,但实际传热系数的计算流程因各受热面测点位置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上述传统清洁因子计算流程已不适用。

本文根据不同受热面已知参数,分别设计了实际传热系数计算流程。

3.1省煤器
省煤器清洁因子计算中,首先要确定中隔墙两侧烟气流量。

本文采用低温再热器出口、省煤器出口以及烟气挡板处烟温分布确定中隔墙两侧烟气流量,即:
式中:、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处烟气流量比例;、、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出口、烟气挡板处烟气焓值。

有相关论文采用省煤器出口、低温再热器出口以及空气预热器进口的烟焓,计算中隔墙两侧烟气流量,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在下面篇章将做具体分析。

根据DCS测点分布,本文的已知条件是进出、口烟温,进口水温为给水温度,出口水温未知,因此,必须根据热平衡原理先计算出出口水焓,才能得到出口水温,进而完成下面的计算。

具体流程见下图:
图3 省煤器实际传热系数计算流程图图4 省煤器清洁因子变化曲线
计算中,省煤器侧烟道内烟气流量较小,清洁因子计算受其他因素变化较大,因此在锅炉有吹灰动作时,清洁因子变化较为剧烈,个别数据失真。

但总体来看,清洁因子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出省煤器受热面积灰状况,清洁因子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在锅炉吹灰完成时,又有较大增加,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3.2低温过热器
蒸汽在低过进口处没有温度、压力测点,采用汽包出口时蒸汽参数。

出口蒸汽温度为1号喷水减温器前的温度,出口烟温为省煤器进口烟温。

计算中,不采用低过进口烟温测点数据(后转向室烟温),具体流程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