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狄蒙娜与朱丽叶形象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NGSANG
··2010·
5《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两部著名
爱情悲剧,苔丝狄蒙娜与朱丽叶分别是这两部剧中的女主角,莎翁用自己的笔赋予了她们不朽的艺术魅力和神圣的灵魂,让后世为之惊叹,也为之惋惜。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
莎士比亚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是丰富的,本文旨在探求二者性格的特征和悲剧的形成原因,从而揭示两人在剧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独特的性格魅力
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温柔美丽,热情大胆,勇于追求爱情自
由。
当被推上与封建势力争斗的前台时,她们表现出极大的勇敢和机智聪明。
她们是莎翁笔下成功的人文主义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散发出独特的性格魅力,完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
《奥瑟罗》讲述了威尼斯城邦的军事统帅、摩尔人奥瑟罗同
爱妻苔丝狄蒙娜的悲剧。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苔丝狄蒙娜的一些性格特点。
第一,自主性。
婚前的苔丝狄蒙娜是一个温柔、胆小的美丽女孩,我们可以从她父亲的口中得知“一个素来胆小的女孩子,她的生性是那么幽娴贞静,甚至心里略微懂了一点感情,就会满脸羞愧”,“我们只要凭着情理判断,像她这样一个年轻貌美、娇生惯养的姑娘,……怎么会背着尊亲投奔到你这个丑恶的黑鬼的怀里?”[1]
苔丝狄蒙娜违背父亲的意愿“投奔到丑恶的黑鬼怀里”,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她心中有一种“英雄情结”,她被奥瑟罗的英雄行为所打动;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善良的苔丝狄蒙娜对奥瑟罗的敬佩、崇拜之情上升到了对他悲惨遭遇的同情。
当奥瑟罗讲到自己少年时代所遭逢的不幸时,苔丝狄蒙娜“往往
忍不住掉下泪来”,听完奥瑟罗的故事,她甚至“希望上天为她造下这样的男子”,她陷入爱的包围圈,最后通过暗示向奥瑟罗表明了心迹。
第二,叛逆性。
苔丝狄蒙娜与以其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做斗争,她不顾父亲的阻挠,嫁给奥瑟罗。
父亲勃拉班修愚昧落后,他前后五次咬定女儿是被“左道邪术”迷住了心窍,“我断定他一定曾经用烈性的药饵或是邪术炼成的毒剂麻醉了她的血液”[2]。
他不能理解女儿,他的父权封建思想和女儿的新思想已经无法交汇沟通,二者已经有了很大的代沟。
面对专横严厉的父亲,面对满朝文武,苔丝狄蒙娜无一丝畏惧,她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讲出对奥瑟罗的深情,“我因为爱这摩尔人,所以愿意和他过共同的生活”[3]。
勃拉班修和凯普莱特是封建父权制与官威的化身,父权就是父亲的权力,“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
仪式、
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女性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
”[4]
“女权主义者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支配群体通过控制言论来控制现实,他们剥夺了妇女的发言权,使她们长期处于沉默的状态。
妇女没有自己的话语,因而也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体验重新解释
这个世界。
因此,一个沉默的群体必然成为被埋没的群体。
”[5]
在当时社会中的广大妇女群体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语受控制的处境,而苔丝狄蒙娜作为先知先觉的女权主义者正是因为不甘于沉默和被埋没,才表现出自己追求爱情的勇敢和叛逆。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剧本叙述了一对死于家族世仇的情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故事。
朱丽叶是一个鄙弃家族传统,保卫自己纯真热烈情感的聪慧姑娘,她具有乐观愉快地人文主义
气质。
第一,朱丽叶是一个行为主动、热情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冲破旧道德锁链的新型女性。
她在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她首先表露出对罗密欧的爱慕,“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
名”[6]。
朱丽叶对爱情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在第二幕第五场戏中,
她在急切的心情中等待着罗密欧的消息,此时她的内心波浪起伏,
“恋爱的使者应当是思想,因为它比驱散山坡上的阴影的太阳光还要快十倍。
”她希望乳母的行动“会像球儿一样敏捷,我用一句话就可以把她抛到我心爱的情人那里,他也可以用一句
话把她抛回到我这里”,只可惜乳母“手脚滞钝,呼唤不灵,慢腾腾的没有一点精神”
,让她在焦急的等待中备受煎熬,通过她内心真实的表达,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朱丽叶的热情似火。
第二,朱丽叶的勇敢、坚强是她人格不朽的魅力。
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
只存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刻,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
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断地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力量”。
凯普莱特把朱丽叶强嫁给帕里斯伯爵是这出悲剧的导火索,
他在没有征求女儿意见的情况下,就擅自把女儿许配给帕里斯,
“我可以大胆替我的孩子做主,我想她一定会绝对服从我的意志;
是的,我对于这一点可以断定”[7]。
父亲的强权压制让朱丽叶手足无措,感到无助,但她并没有因此懈
怠、
放弃,而是选择了求助,“我要到神父那儿去向他求救;要是一切办法都已用尽,
我还有死这条路”,面对势力强大的父亲,她选择了不屈服的道路,
她决定用生命来捍卫爱情,这种决绝的态度表现了朱丽叶对爱情的忠贞。
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这足以表现朱丽叶的反叛性。
苔丝狄蒙娜与朱丽叶形象比较
王华
摘要《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两部著名的爱情悲剧,这两部剧中的女主角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被刻画地栩栩如生,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她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她们的奋斗与抗争,弱点与瑕疵再现了当时生活的矛盾及时代的特征。
关键词性格特点苔丝狄蒙娜朱丽叶共性个性文学艺术
252--
CANGSANG
二、凄美的爱情悲剧
《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善良、贤淑,为了爱情敢于面对世俗权势的偏见,敢于同异族的奥瑟罗秘密结婚,可是婚后的苔丝狄蒙娜却没有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由早期的主动进取发展到后期的被动顺从,“他也可以这样责备我,因为我是一个该受管教的孩子”,她对奥瑟罗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态度,非但未能感化奥瑟罗,反而被看作是“做贼心虚”,更激起了奥瑟罗的猜疑和妒恨,最后被奥瑟罗扼死。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为名门闺秀的朱丽叶,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她是一个循规蹈矩、唯命是从的贤淑少女。
在舞会上,她与罗密欧一见钟情,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8],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断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但家族的世仇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
我们透视《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性人物凄苦、哀婉的爱情遭际,通过分析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会使我们加深理解文本中的不同女性形象的复杂而独特的性格特点。
“女权主义者尖锐地指出,父权制的性别系统总是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而不利于女性的个人发展。
”[9]虽然苔丝狄蒙娜能够认清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对世俗做了一定的反抗,但她面对男性的强势时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不敢反抗男性的行动。
她把丈夫看成是生命的支柱,埋没了人格的平等,造成了爱情的悲剧。
在当时父权制的压抑下,朱丽叶勇敢地和封建家族做斗争,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的“男性气质”[10],像刚强、积极进取这些品质将不会被当时的社会所容纳,最终会香消玉殒。
女权主义者所极力倡导的女性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在这些女性身上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依附男性和受男性控制的命运。
莎士比亚这两部爱情悲剧中的女性无论怎样大胆、勇敢和叛逆,她们最终都未走出国家、父权、夫权的圈子和男性的控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最终成为家族恩仇的殉葬品;《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成了奸诈邪恶的牺牲品。
三、深挚的人文主义情怀
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都是人文主义的正面人物形象。
她们出身高贵,品质善良,有着高尚的灵魂,都努力追求爱情幸福和个性解放。
苔丝狄蒙娜的父亲勃拉班修是贵族元老院中的元老,但她却爱上了身份卑微的摩尔人奥瑟罗,在公堂上她敢于反驳严厉的父亲,并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的行动可以代我向世人宣告,我因为爱这摩尔人,所以我愿意和他过共同的生活,我的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的德性所征服;我先认识那颗心,然后认识他那奇伟的仪表;我已经把我的灵魂和命运一起呈献给他了。
”[11]她没有种族偏见,敢于冲破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这一举动无疑是人文主义思想向封建礼教、道德观的挑战。
朱丽叶美丽纯情,热情大胆,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女性形象。
她在舞会上一见倾心地爱上了仇家之子罗密欧,虽然预感到“昨天的仇敌,今天的情人,这场恋爱怕要种下祸根”,但熊熊的爱情之火和人文主义的理想,使她无视封建阶级视为珍宝的贵族爵徽和姓氏,抛弃贵族小姐的羞涩,而在月夜向罗密欧抒发了肺腑之情。
当罗密欧向她倾吐爱情,并指着月亮发誓爱她的时候,朱丽叶马上激动地说:“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
”这番话不仅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深沉爱情,而且焕发出不信月亮而信自己所爱的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在父母逼她下嫁帕里斯伯爵时,朱丽叶不惧父亲的威严和母亲的责怪,公开反抗说:“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一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
”这里,朱丽叶提出了爱情是婚姻的前提这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念。
为了忠于爱情,朱丽叶勇敢地拔出匕首自杀殉情,这种宁死不向封建道德屈服的结尾,证明朱丽叶不仅是一个忠贞的妻子,而且是一个维护自己的爱情自由、争取个性解放的新时代女性。
四、结语
通过对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的形象比较,以及对二者独特性格魅力的揭示,凄美的爱情悲剧的分析和她们人文主义情怀的阐述,我们对以上内容做出综述如下:
封建社会是男性统治的天下,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努力冲破这种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并让它成为现实,这是一种进步,但最终她们还是无法逃脱父权和夫权制的牢笼,她们的反抗力量太小了,是无法与整个男性社会抗衡的,她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和独立,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今天的女性,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表现出自信独立的一面,努力实现各自的理想,面对男性强势时不再显得无能为力。
今天的女权主义者不像苔丝狄蒙娜和朱丽叶那样,依附于男性,并受男性的控制,她们一直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以拥有和男性同样的权利,抵制歧视女性,自己掌握自己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莎士比亚成功地刻画了《奥瑟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两位女主角,通过二者的形象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凄苦、哀婉的爱情遭际,她们的奋斗与抗争,弱点与瑕疵,虽然二者的性格经历了不同的转变过程,但她们最终的命运是一样的,为了爱情付出了生命。
这两位女性温柔美丽,大胆热情,她们勇敢的行为和在追求爱情和真理时表现出的叛逆,都是她们人格不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2][3][6][7][8][11]朱生豪.莎士比亚经典悲剧[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
[4][5]A·里奇.生来是女人[M].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9][10]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王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孟云丽)
文学艺术
253
--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