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光纤技术参数

单模光纤技术参数
单模光纤技术参数

二.单模光纤技术参数

优于招标要求。其中G652A级光纤:

衰减1310:≤0.34 dB/km,1550:≤0.20dB/km,

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2~1322 nm

零色散的最大值为0.092 ps/(nm2km)

1288~1339nm色散系数最大值为3.4 ps/(nm2km) 1271~1360nm色散系数最大值为5.2 ps/(nm2km) 1550nm色散系数最大值为17 ps/(nm2km)

模场直径:1310:9.2±0.3μm 1550:8.1±0.5μm 包层直径: 125±0.8μm

芯/包层同心偏差: ≤0.4μm

包层不圆度: ≤0.9%

截止波长λcc: ≤1260 nm

测绘里面的四参数和七参数原理(精)

测绘里面的四参数和七参数原理 1. 两个不同的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转换时,通常使用四参数模型(数学方程组。在该模型中有四个未知参数,即: (1两个坐标平移量(△ X , △ Y ,即两个平面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之间的坐标差值; (2 平面坐标轴的旋转角度 A ,通过旋转一个角度,可以使两个坐标系的 X 和 Y 轴重合在一起。 (3尺度因子 K ,即两个坐标系内的同一段直线的长度比值,实现尺度的比例转换。通常 K 值几乎等于 1. 通常至少需要两个公共已知点,在两个不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四对 XY 坐标值,才能推算出这四个未知参数, 计算出了这四个参数, 就可以通过四参数方程组, 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一个点的 XY 坐标值转换为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 XY 坐标值。 2. 两个不同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转换时,通常使用七参数模型(数学方程组,在该模型中有七个未知参数,即: (1三个坐标平移量(△ X , △ Y , △ Z ,即两个空间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之间坐标差值; (2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 α, △ β, △ γ,通过按顺序旋转三个坐标轴指定角度, 可以使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的 XYZ 轴重合在一起。 (3尺度因子 K ,即两个空间坐标系内的同一段直线的长度比值,实现尺度的比例转换。通常 K 值几乎等于 1. 通常至少需要三个公共已知点, 在两个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六对 XYZ 坐标值, 才能推算出这七个未知参数, 计算出了这七个参数, 就可以通过七参数方程

组, 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一个点的 XYZ 坐标值转换为另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 XYZ 坐标值。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37-规范-常用方管尺寸表

国标方管规格表 常用规格: 方管 20*20*0.6-2.0 方管 130*130*3.0-12 方管 25*25*0.6-2.0 方管 140*140*3.0-12 方管 30*30*0.8-3.0 方管 150*150*3.0-12 方管 40*40*0.8*4.0 方管 160*160*4.0-12 方管 50*50*1.0*5.0 方管 180*180*4.0-12 方管 60*60*1.2-6.0 方管 200*200*4.0-14 方管 70*70*2.0-6.0 方管 220*200*4.0-16 方管 75*75*2.0-6.0 方管 250*250*6.0-16 方管 80*80*2.0-8.0 方管 280*280*6.0-16 方管 90*90*2.0-8.0 方管 300*300*6.0-16 方管 100*100*2.0-12 方管 350*350*8.0-16 方管 120*120*3.0-12 方管 400*400*8.0-16 方管 125*125*3.0-14 方管 450*450*10*20 焊接方管 焊接方管常用规格: 16×16×0.4~1.5 18×18×0.4~1.5 20×20×0.4~1.5 25×25×0.6~ 2.0 30×30×0.6~4.0 34×34×1.0~2.0 35×35×1.0~4.0 38×38×1.0~ 4.0 40×40×1.0~4.5 44×44×1.0~4.5 45×45×1.0~5.0 50×50×1.0~ 5.0 60×60×1.5~5.0 70×70×2.0~6.0 75×75×2.0~6.0 80×80×2.0~ 6.0 85×85×2.0~6.0 95×95×2.0~8.0 100×100×2.0~8.0 120×120×4.0~8.0 150×150×6.0~10.0 180×180×6.0~12.0 200×200×6.0~12.0 220×220×6.0~14.0 250×250×6.0~14.0 280×280×6.0~14.0 300×300×8.0~14.0 320×320×8.0~14.0 350×350×8.0~14.0 380×380×8.0~14.0 400×400×8.0~14.0 420×420×10.0~14.0 450×450×10.0~14.0 480×480×10.0~14.0 500×500×10.0~14.0

7参数、5参数、4参数

参数问题一直是测量方面最大的问题,我简单的解释一下,首先说七参,就是两个空间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平移和缩放,这三步就会产生必须的七个参数,平移有三个变量Dx,Dy,DZ;旋转有三个变量,再加上一个尺度缩放,这样就可以把一个空间坐标系转变成需要的目标坐标系了,这就是七参的作用。如果说你要转换的坐标系XYZ三个方向上是重合的,那么我们仅通过平移就可以实现目标,平移只需要三个参数,并且现在的坐标比例大多数都是一致的,缩放比默认为一,这样就产生了三参数,三参就是七参的特例,旋转为零,尺度缩放为一。四参是应用在两个平面之间转换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说的有点乱,如果还是不明白可以给我留言。希望有帮助。 七参数是由一个坐标系统向另一个坐标系统转换所用参数,三个旋转参数RX、RY、RZ,三个平移参数DX、DY、DZ,一个尺度比参数K。在GPS应用中使用同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XYZ三个方向上重合且坐标比例一致,因此仅用三个平移参数DX、DY、DZ便可进行坐标转换,也称为三参数,另外,WGS84所用椭球与北京54、西安80所用椭球不一致,因此额外多出两个参数DA、DF,DA为两种坐标系统椭球长半轴差值,DF为两种坐标系统椭球扁率的差值,因此,在使用GPS将WGS84经纬度坐标转为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时,实际使用DA、DF、DX、DY、DZ,也称为五参数。 1.2 四参数 操作:设置→求转换参数(控制点坐标库) 四参数是同一个椭球内不同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的参数。在工程之星软件中的四参数指的是在投影设置下选定的椭球内 GPS 坐标系和施工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工程之星提供的四参数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工具/参数计算/计算四参数”来计算,另一种是用“控制点坐标库”计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参予计算的控制点原则上至少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控制点等级的高低和分布直接决定了四参数的控制范围。经验上四参数理想的控制范围一般都在 5-7 公里以内。 四参数的四个基本项分别是:X 平移、Y 平移、旋转角和比例。从参数来看,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常用方管规格表.(知识参考)

常用方管规格表 焊接方管 序号品名材质规格(长*宽*厚度) 1 方管Q235/Q345 600*600*(8.0-30) 2 方管Q235/Q345 550*550*(8.0-25) 3 方管Q235/Q345 500*500*(8.0-25) 4 方管Q235/Q34 5 450*450*(8.0-20) 5 方管Q235/Q345 420*420*(8.0-20) 6 方管Q235/Q345 400*400*(8.0-20) 7 方管Q235/Q345 380*380*(6.0-20) 8 方管Q235/Q345 350*350*(6.0-20) 9 方管Q235/Q345 320*320*(6.0-20) 10 方管Q235/Q345 300*300*(6.0-16) 11 方管Q235/Q345 280*280*(8.0-16) 12 方管Q235/Q345 250*250*(6.0-16) 13 方管Q235/Q345 220*220*(3.75-14) 14 方管Q235/Q345 200*200*(3.75-14) 15 方管Q235/Q345 180*180*(5.0-12) 16 方管Q235/Q345 160*160*(3.0-12) 17 方管Q235/Q345 150*150*(3.0-12) 18 方管Q235/Q345 140*140*(3.75-12) 19 方管Q235/Q345 130*130*(3.0-12) 20 方管Q235/Q345 120*120*(3.0-12) 21 方管Q235/Q345 100*100*(2.0-12) 22 方管Q235/Q345 90*90*(3.0-6.0) 23 方管Q235/Q345 80*80*(1.5-8.0) 24 方管Q235/Q345 75*75*(2.0-6.0) 25 方管Q235/Q345 70*70*(2.0-6.0) 26 方管Q235/Q345 60*60*(1.2-6.0) 27 方管Q235/Q345 50*50*(1.0-5.0) 28 方管Q235/Q345 40*40*(0.8-4.5) 30 方管Q235/Q345 35*35*(0.8-3.0) 31 方管Q235/Q345 30*30*(0.8-3.0) 32 方管Q235/Q345 25*25*(0.8-2.5) 33 方管Q235/Q345 20*20*(0.8-2.5) 34 方管Q235/Q345 19*19*(0.8-1.5) 35 方管Q235/Q345 15*15*(0.5-1.5) 36 方管Q235/Q345 13*13*(0.6-1.0)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对比分析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区别 1、多模光纤是光纤通信最原始的技术,这一技术是人类首次实现通过光纤来进行通信的一项革命性的突破。 2、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激光器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长距离、大信息量通信的迫切需求,人们又寻找到了更好的光纤通信技术----单模光纤通信。 3、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多模光纤通信固有的很多局限性愈发显得突出: ①、多模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LED),光频谱宽、光波不纯净、光传输色散大、传输距离小。1000M bit/s带宽传输,可靠距离为255米(m)。100M bit/s带宽传输,可靠距离为2公里(km)。 ②、因多模发光器件固有的局限性和多模光纤已有的光学特性限制,多模光纤通信的带宽最大为1000M bit/s。 4、单模光纤通信突破了多模光纤通信的局限: ①、单模光纤通信的带宽大,通常可传100G bit/s以上。实际使用一般分为155M bit/s、 1.25G bit/s、 2.5G bit/s、10G bit/s。 ②、单模发光器件为激光器,光频谱窄、光波纯净、光传输色散小,传输距离远。单模激光器又分为FP、DFB、CWDM三种。FP激光器通常可传输60公里(km),DFB和CWDM 激光器通常可传输100公里(km)。 5、数字式光端机采用视频无压缩传输技术,以保证高质量的视频信号实时无延迟传输并确保图像的高清晰度及色彩纯正。这种传输方式信息数据量很大,4路以上视频的光端机均

采用1.25G bit/s以上的数据流传输。8路视频的数据流高达1.5G bit/s。 因多模光纤最大带宽仅为1G bit/s,如果采用多模光纤传输,势必造成信息丢失、视频图像出现大量雪花甚至白斑、数据控制失常。 另一个致命的因素就是传输距离的限制,多模光纤1G bit/s带宽的传输距离理论上是255米(m),如果考虑到光链路损耗,实际距离还要小几十米。 6、从单模光纤通信技术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多模光纤通信方式的淘汰。目前用多模光纤传输的已经很少了,只是因为市场的惯性而延续至今,对光纤通信这一行业的人来说,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应该本照着对用户负责,对用户长远需求负责的精神提出合理建议 根据传输点模数的不同,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所谓"模"是指以一定角速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单模光纤采用固体激光器做光源,多模光纤则采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多模光纤允许多束光在光纤中同时传播,从而形成模分散(因为每一个“模”光进入光纤的角度不同它们到达另一端点的时间也不同,这种特征称为模分散。),模分散技术限制了多模光纤的带宽和距离,因此,多模光纤的芯线粗,传输速度低、距离短,整体的传输性能差,但其成本比较低,一般用于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相邻的环境下。单模光纤只能允许一束光传播,所以单模光纤没有模分散特性,因而,单模光纤的纤芯相应较细,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但因其需要激光源,成本较高。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中光信号通过多个通路传播;通常建议在距离不到英里时应用。 多模光纤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有效距离大约是5英里。可用跟离还受发射/接收装置的类型和质量影响; 光源越强、接收机越灵敏,距离越远。研究表明,多模光纤的带宽大约为4000Mb/s。 制造的单模光纤是为了消除脉冲展宽。由于纤芯尺寸很小(7-9微米),因此消除了光线的跳跃。在1310和 1550nm波长使用聚焦激光源。这些激光直接照射进微小的纤芯、并传播到接收机,没有明显的跳跃。如果可以把多模比作猎怆,能够同时把许多弹丸装人枪筒,那么单模就是步枪,单一光线就像一颗子弹。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的纤芯较细,使光线能够直接发射到中心。建议距离较长时采用。 另外,单模信号的距离损失比多模的小。在头3000英尺的距离下,多模光纤可能损失其LED光信号强度的50%,而单模在同样距离下只损失其激光信号的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综合布线中如何选择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详细]

综合布线中如何选择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文章摘要】光纤按光在其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或62.5μ米,包层外径125μ米,表示为50/125μ米或62.5/125μ米.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米,包层外径125μ米,表示为8.3/125μ米. 1、光纤分类 光纤按光在其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或62.5μ米,包层外径125μ米,表示为50/125μ米或62.5/125μ米.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米,包层外径125μ米,表示为8.3/125μ米. 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850n米、长波1310n米和1550n米.光纤损耗一般是随波长增加而减小,850n米的损耗一般为2.5dB/千米,1.31μ米的损耗一般为0.35dB/千米,1.55μ米的损耗一般为0.20dB/千米,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1.65μ米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由于OHˉ(水峰)的吸收作用,900~1300n米和1340n米~1520n米范围内都有损耗高峰,这两个范围未能充分利用. 2、多模光缆 多模光纤(米ulti 米ode Fiber) -芯较粗(50或62.5μ米),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如下表,为多模光缆的带宽的比较: 提到万兆多模光缆,需要作些说明,光纤系统在传输光信号时,离不开光收发器和光纤.因传统多模光纤只能支持万兆传输几十米,为配合万兆应用而采用的新型光收发器,ISO/IEC 11801制定了新的多模光纤标准等级,即O米3类别,并在2002年9月正式颁布.O米3光纤对LED和激光两种带宽模式都进行了优化,同时需经严格的D米D测试认证.采用新标准的光纤布线系统能够在多模方式下至少支持万兆传输至300米,而在单模方式下能够达到10 公里以上(1550n米更可支持40公里传输).

ArcGis中三参数和七参数转换

在ArcGIS Desktop中进行三参数或七参数精确投影转换ArcGIS中定义的投影转换方法,在对数据的空间信息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往往不能适用,有比较明显的偏差。在项目的前期数据准备工作中,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三参数或七参数投影转换。下面介绍两种办法来在ArcGIS Desktop中进行这种转换。方法1:在ArcMap 中进行动态转换(On the fly) 假设原投影坐标系统为Xian80坐标系统,本例选择为系统预设的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 1980 GK Zone 20投影,中央经线为117度,要转换成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20N。在ArcMap中加载了图层之后,打开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显示当前的投影坐标系统为Xian 1980 GK Zone 20,在下面的选择坐标系统框中选择Beijing 1954 GK Zone 20N,在右边有一个按钮为Transformations...

点击打开一个投影转换对话框,可以在对话框中看到Convert from和Into表明了我们想从什么坐标系统转换到什么坐标系统。

在下方的using下拉框右边,点击New...,新建一个投影转换公式,在Method下拉框中可以选择一系列转换方法,其中有一些是三参数的,有一些是七参数的,然后在参数表中输入各个转换参数。 输入完毕以后,点击OK,回到之前的投影转换对话框,再点击OK,就完成了对当前地图的动态投影转换。这时还没有对图层文件本身的投影进行转换,要转换图层文件本身的投影,再使用数据导出,导出时选择投影为当前地图的投影即可。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区别

光纤的类型 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中,模内色散是比特率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其比较稳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增加一段一定长度的“色散补偿单模光纤”来补偿色散。零色散补偿光纤就是使用一段有很大负色散系数的光纤,来补偿在1550nm处具有较高色散的光纤。使得光纤在1550nm 附近的色散很小或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光纤在1550nm处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在单模光纤中,另一种色散现象是偏振模色散(PMD),由于PMD是不稳定的,因而不能进行补偿。 2.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中,模式色散与模内色散是影响带宽的主要因素。PCVD工艺能够很好地控制折射率分布曲线,给出优秀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对渐变型多模光纤(GIMM),可限制模式色散而得到高的模式带宽。 全系统带宽达到一定程度时,同样也受到模内色散的制约,尤其在850nm处,多模光纤的模内色散非常大。一些国际标准给出的多模光纤在850nm处的色散系数为-120ps/(nm·km),而PCVD多模光纤的色散值介于-95~-110 ps/(nm·km)。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者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光纤使用注意! 光纤跳线两端的光模块的收发波长必须一致,也就是说光纤的两端必须是相同波长的光模块,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光模块的颜色要一致。 一般的情况下,短波光模块使用多模光纤(橙色的光纤),长波光模块使用单模光纤(黄色光纤),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光纤在使用中不要过度弯曲和绕环,这样会增加光在传输过程的衰减。 光纤跳线使用后一定要用保护套将光纤接头保护起来,灰尘和油污会损害光纤的耦合。 为什么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用的频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单模光纤? 一般来说,多模光纤要比单模光纤来的便宜。如果对传输距离或传送数据的速率要求不严格,那么,多模光纤在大多情况下都可以表现得很好。单模光纤虽然成本高,但是具有散射小的特点,可以应用在长距离传输或者需要高速数据速率的场合。有些应用是需要单模光纤的。 多模光缆 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 -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提到万兆多模光缆,需要作些说明,光纤系统在传输光信号时,离不开光收发器和光纤。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已知七参数输入方法

已知七参数输入方法 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要求我们利用已知的七参数进行测量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在仪器中输入七参数。 1、在主菜单屏幕上选择管理: 七参数:使用严格3D 经典方法产生转换的参数. 该方法使用GPS 测量点(WGS84 椭球 )的直角坐标,并将这些坐标与地 方坐标的直角坐标相比较.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用来将坐标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中平移量,旋转量和尺度因子.经典 3D 转换方法可确定最多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和1个尺度因子). 2、选择坐标系: 3、新建一个坐标系:

4、在名称行里输入一个坐标系统的名字: 5、将光标移至转换一行,点击回车键: 6、点击F2新建:

7、在概要界面输入一个七参数名称,然后点击参数: 8、输入已知的七参数,(也有输入四参数的,即不输旋转参数): 9、在更多界面下选择莫洛金斯基或布沙-沃尔夫,一般选择后者,然后保存: Molodensky-Badekas ——莫洛金斯基 一种转换模型,其旋转原点是系统A 中公共点的重心. Bursa-Wolf ——布沙-沃尔夫 对系统A 来说,旋转原点为笛卡儿坐标系统原点的转换模型.

10、选择做好参数的转换文件,继续: 11、将光标移至椭球行,回车: 在大地测量中,除非特别定义,椭球是 指椭圆绕短半轴旋转形成的数学图形 (有时也称回转椭球体),两个量定义一 个椭球,它们是长半轴的长度; 扁率 f. The Flattening is one of the quantities to specify an ellipsoid. f = (a-b)/a = 1 - sqrt(1-e2) where: a ... semi-major axis b ... semi-minor axis e ... eccentricity 12、选择要用的椭球(西安-80或北京-54) 如果没有需要的椭球,请点击 SHIFT键,在点击F5键即可调 阅所有椭球 13、将光标移至投影行,回车,然后新建,选择横轴莫卡托,然后输入投影参数,保存: 假定东坐标:为避免坐标出现负值,我 国将坐标原点东坐标规定为500,000 米。 中央子午线:定义地图投影经度的中央 线。是使用在地图投影中的带常数。 带宽:投影带的宽度。 注意:投影参数一定要在开始工作前落 实清楚,否则将影响投影后坐标。

(完整版)常用钢管规格型号一览表.docx

常用钢管规格型号一览表 序规格壁厚每米理论重量 通常长度号通经外径( mm)(mm )( kg) 1、热轧无缝钢管 1DN40433 2.89 2 DN505734 3603 4.22 4 DN6573 3.56 576 3.5 6.269 米 /根或6DN8089 3.57.3810 米 /根7DN100108410.26 8DN125133412.73 9DN150159 4.517.15 10DN200219631.52 11DN250273745.92 12DN300325862.54 2、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 1DN15 ( 1/2”)21.3 2.75 1.26 2DN20(3/4 ”)26.8 2.75 1.63 3DN25(1 ”)33.5 3.25 2.42 4DN32(1-1/4 ”)42.3 3.25 3.13 5DN40(1-1/2 ”)48 3.5 3.84 6DN50(2 ”)60 3.5 4.88 6 米 /根7DN65(2-1/2 ”)75.5 3.75 6.64 8DN80(3 ”)88.548.34 9DN100(4 ”)114410.85 10DN125(5 ”)140 4.515.04 11DN150(6 ”)165 4.517.81 3、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1DN200219632.03 2DN250273640.01 3DN300325647.54 4DN350377655.4 5DN400426662.65 6DN4504808104.5212 米 /根7DN5005298115.62 8DN6006308137.81 9DN70072010175.6 10DN80082010200.26 11DN90092010224.92 12DN1000102010249.58 备注 括号内的表示英制通经

RTK坐标转换中四参数法与七参数法精度比较

2006年第5期(第24卷262期)东北水利水电67[文章编号]1002--0624(2006)05一0067一02 RTK坐标转换中四参数法与七参数法精度比较 茹树青t,吉长东z,王宏宇, (1.阜新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阜新12300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 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河道站,辽宁阜新123100;) [摘要]文章探讨了P.TK坐标转换中的参数法和七参数法的原理,并对观测的平面坐标进行了精度 的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四参数;七参数;IkTK;坐标转换 [中图分类号]P204 随着GPSrZTK技术的出现,其以精度高、速度快和不存在误差累积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坐标转换是R.TK技术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一般采用布尔萨(Bursa)七参数模型,本文在研究布尔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四参数模型。GPS接收机一般是利用三个以上的重合点的两套坐标值通过七参数(或三参数)和四参数来实现坐标转换。在常用的GPS接收机中Ashtechz—x采用的是四参数模型。而Trimble5700采用的则是七参数模型。 本文利用Ashtechz—x和Trimble5700双频GPS接收机(均是4台套(1+3),水平方向标称精度均是10mm+lppm),采用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完成了某工程GPS测量工作。用两种型号的GPSIkTK.对135个图根点分别独立观测2次,并用GTS一6全站仪(标称精度为2”,3mm+2ppm),采用全站仪导线的方法,按I级导线要求,对上述点中的50个点进行检测(抽检比例为37%),总结出在该地区,只有2个已知点的情况下,四参数法要优于七参数法。 1七参数模型 设x压和xa分别为地面网点和GPS网点的 [文献标识码]B 参心和地心坐标向量。由布尔萨(Bursa)模型可知: X压=AX+(1+南)R(8:)尺(s,)R(8;)x伍(1)式中x口=(x赝,Y口,磊),Xa.=(Xa,Y盘,玩),△x=(AX,AY,△z)为平移参数矩阵;k为尺度变化参数:旋转参数矩阵为 FCOSs.sine,0] R(乞)。J-sine,co嗡0I, 【-001j ~P000。5i1吩], R(岛)2lI, [sine,0COSSyj r100] R(&)=10COS,fix—sirle,l Lo—sine,co沾,j 通常将AX,AY,△z,k,8:,岛,吼称为坐标系问的转换参数。为了简化计算,当k,£,占,,8,为微小量时,忽略其间的互乘项,且COS8—1,sirls—s。则上述模型变为: 【收稿日期】2005—12—12 【作者简介】茹树青(1965一),男,辽宁阜新市人。工程师,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卦、,七+‘l,k+XyZ△△△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