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不同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6349886.html, 不同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艳婷唐世琪郭功兵等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 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 [关键词] 男性;骨密度;T值;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34-0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骨基质和骨矿成分等比例的不断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骨质多孔、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骨质疏松症患者例数已达900多万[2],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患者还会急剧增多。已有研究证明,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3],这是由于在我国男性骨质疏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 究将1410例男性腰椎骨密度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的健康男性1140人,年龄20~79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20~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1410名男性第1~4腰椎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骨密度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骨质疏松诊断标准[4],骨量正常为T值>-1.0,即测量骨密度不低于正常同性别年轻人均值的1个标准差;低骨量为-2.5 1.3 统计学方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变化特点临床

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变化特点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体骨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4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年龄>50岁)进行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测定椎体包括l2-l4椎体,以bmd值为标准,研究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椎体bmd与非病变椎体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中病变节段椎体bmd值高于紧邻的非病变节段(p50) for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lumbar vertebral bone mineral density determination, including l2-l4,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bmd and non-disease lumbar bmd,as vertebral bodies bmd value for the standard,results: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bmd is higher than non-disease lumbar bmd in 40 patients (p0.05)。见表2。分别对病变组与相邻组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病变组与相邻组椎体bmd值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结果见表3。 表1 年龄及其腰椎各段平均bmd间的比较 年龄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各段平均bmd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l2、l3、l4 各椎体bmd值比较 表3 病变组与相邻组进行配对t检验 3 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