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艳婷唐世琪郭功兵等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
[关键词] 男性;骨密度;T值;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34-0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骨基质和骨矿成分等比例的不断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骨质多孔、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骨质疏松症患者例数已达900多万[2],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患者还会急剧增多。已有研究证明,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3],这是由于在我国男性骨质疏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将1410例男性腰椎骨密度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的健康男性1140人,年龄20~79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20~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1410名男性第1~4腰椎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骨密度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骨质疏松诊断标准[4],骨量正常为T值>-1.0,即测量骨密度不低于正常同性别年轻人均值的1个标准差;低骨量为-2.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服从正态分布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进行转化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骨密度比较采用t检验,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性各年龄段腰椎骨密度T值
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
2.2 男性各年龄段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病情况
男性低骨量发病率与年龄无明显关系(P > 0.05),男性60岁以前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P < 0.05)。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渐进过程,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劳累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骨折等症状。有研究表明,人体骨量与成长时期的峰值骨密切相关,峰值骨量越高,骨量储备越高,抗骨质疏松的潜力越高[5]。本调查发现,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
综上所述,男性骨密度在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青少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群。本研究发现男性各年龄段低骨量减少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就要求男性在峰值过后就应通过加强运动、调节饮食,或通过理疗、中、西医药物治疗等手段,延缓减慢骨量的丢失,自我保健是预防骨量丢失的重要一环。骨量的减少是一个渐进过程,一旦发展成骨质疏松将是不可逆的,男性6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对中老年男性开展骨质疏松知识普及教育和防护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3、降钙素和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科锐.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30(17):191-192.
[2] 李声云,邓爱平,李新文.深圳市人群骨密度检测及骨质疏松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118-120.
[3] Melton LJ,Atkinson EJ,O'Connor MK,et al. Bone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 men [J]. Bone Miner Res,1998,13(12):1915-1923.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creening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R]. Geneva:WHO,1994.
[5] Miller KK. Mechanisms by which nutritional disorders cause reduced bone mass in adults [J]. Women's Health,2003,12(2):145-150.
[6] Karabulut O,Tuncer MC,Karabulut Z,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graphic feature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men [J]. Folia Morphol(Warsz),2010,69(3):170-176.
[7] 陈巧聪,楼慧玲,彭程,等.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5):620-622.
[8] 杨春菊,张铼缨,吴远.深圳市居民4 123人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7):7338-7340.
[9] 曾玉红,张斌,丘红,等.西安市区一般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的调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5):4449-4450.
[10] 伍贤平,廖二元,刘忠厚.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骨密参考值及相互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1-21,36.
[11] 张萌萌,李亚刚,刘颖,等.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7):534-537.
[12] 吴立兵,刘刚,李伏燕,等.鄂西北正常人骨密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6):432-434.
[13] 张智海,王亮,刘忠厚,等.北京深圳西藏三地人群骨折风险因子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1):1-8.
[14] 柏海平,张绍岩,胡小婧.不同年龄段人体骨密度变化与运动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4):2737-2740.
[15] 詹志伟,崔志辉,王熙然,等.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98-500.
[16] 张颖,裴育,齐云.男性骨密度测量中不同部位骨质疏松和检出率差异的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45-47.
(收稿日期:2013-05-13 本文编辑: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