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诺贝尔得奖原因探析和作品分析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很大的影响。1945年原子弹爆 炸后日本投降,天皇以普通人的声音讲了话。这 给年轻的大江以极大的冲击。这在他的很多作品 里都投下了影子。大江凭着诗的想象力,创造了 使现实与神话紧密地凝缩在一起的想象的世界, 夸张地描写了现代人的形象。”
“他自己以为‘写东西是驱逐恶魔’。在他自 己创造的想象的世界里,他努力发掘个人的体验 ,成功地描绘出人类共同的追求。这在他成了残 疾儿的父亲之后的作品里有更充分的体现。”
一、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日本作家。1935年1月31日生于日本县爱媛县,幼年丧父 ,原本家道殷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曾进行农 地改革,受其影响,大江家开始败落。
大江自幼喜爱读书,儿时就已把村里阅览室的藏书全部通 读了一遍,无书可读之后,甚至通过邮局购买了陀思妥耶 夫斯基的《罪与罚》等书。小时候的博览群书,无疑为他 后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埋下的一粒种子。
父子共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光,1963年6月生于东京,因头盖骨异常 而接受外科手术。
以脑部异常的长子出生为素材,大江健三郎 发表了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1964), 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鸣。
长子有关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万延 元年的足球队》(1967)、《洪水淹没我的 灵魂》(1973)、《替补队员手记》 (1976)、短篇小说连作集《 《新人啊,醒 来吧》 (1983)和《静谧的生活》(1990) 等。
大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长篇小说《个人体验》。在这部小说中,他没采用日 本传统的“自我小说”(即“私小说”)那种琐事照录的手法,而是将生活经历进行巧妙的加工 与艺术处理。《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
1967年发表了著名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并以此获得第三届谷崎润一郎文学奖。此小 说将人类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虚幻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农村与城市、西方与东方……时 令景象迷离交错,故事情节荒诞离奇,很有些卡夫卡的色彩,反映了当代人对生活中种种离 经叛道的现象感到惶恐不安的情绪。作者无疑在小说中奇托了自己对现今社会发展的看法与 感受。 《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
1994年10月13日
大江健三郎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的消息传遍了世界。1994 年12月10日,他携妻儿赴斯 德哥尔摩,从瑞典国王手中 接受了这项世人瞩目的巨奖, 并发表了题为《我在暧昧的 日本》的讲演。他是继1913 年 印 度 的 泰 戈 尔 ( 18611941)、1968年日本的川端 康成(1899-1972)之后获此 殊荣的第三位亚洲作家。
1954年,大江健三郎19岁时考入东京大学,转而进入法文专业读书。但他从外地的农村一下 子来到东京,很不适应都市生活,也不喜欢周围那种恶俗的气氛,大学期间的生活一直很孤 独,故而曾一度接近学生运动。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
1957年,首次出道创作的小说《奇妙的工作》,是为响应《东京大学报)的有奖征文而写的 ,经评审委员、著名评论家荒正人的推荐,终于获奖。小说用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日本战败 后青年一代那种“无奈”的情绪,小说的情节及表现形式明显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著名评论家平野谦称赞大江的处女作是“富有现代性及艺术性的作品”。此句评语恰如其分 地归纳了大江小说的特点,从此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上开始引入瞩目。同年,他接连发表 了《死者的奢侈》、《他人之足》等佳作,作为一名学生作家,一时间声名鹊起,甚至被称 为“川端康成第二”。
亚洲:印度的泰戈尔是1913年获奖, 距今已有81年;日本的川端康成是 1968年获奖,也过了26个春秋。
大江健三郎听到获奖的消息后说: “我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日本现代文 学的完美,与安部公房等人相比, 我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是这些 现代作家中活着的也是最年轻的作 家。”
父子共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获奖的理由是: “大江自己强调是为了日本的读者而写作,他
父子共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说:“从某种角度上看,我 的儿子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和我同获 这个奖。不是通过他我获得了某种人生 体验,我就不能写出某些东西。”
“危机”──危险+机会。
所谓共生,就是相互依偎着生存下去。 如今大江光已是而立之年,他在一家福 利工厂工作。在家庭的培养下,他走上 了作曲家的道路──这个对正常人也是 高不可攀的圣殿。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节选)
“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人的 尊严等这些大江从萨特著述中获得的哲 学要素,贯穿作品的始终,形成大江文 学的一个特征。”
此话一语中的,拨开大江文学那斑驳陆 离的表象,挖掘出了隐匿其中的深沉的 底蕴。作为日本战后文学的旗手,大江 一直在注视周围不断异化着的世界,并 表现出极度的不安与绝望。
获奖的偶然与必然
大江健三郎本人表示“大吃一惊” 日本舆论界也感到很突然
中国读者以及新闻媒体:日本作家 为什么能两次获此殊荣?大江获奖 是偶然还是必然?
潜台词:偶然,太偶然了!他们能 够获奖主要是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也说不定是 瑞典文学院对非西方——东方文学 的恩赐……
诺贝尔文学奖的现状分析
1955年发表小说《饲养》,获得日本最高荣誉的纯文学奖——芥川奖,以此开始确立了他作 为新生代作家的地位,并成为这一派作家的有代表性的旗帜。
1963年是大江思想和创作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1964年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空中怪物》 和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围绕核威胁问题,他于1965年出版了随笔集《广岛札记》后, 又发表了《核时代的想象力》(1970)、《冲绳札记》(1970)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江仍紧紧抓住“个
人的体验”和“描绘现代人类的苦恼与困惑”
这两个主题进行创作,先后完成了对话录《遭 受原子弹爆炸后的人类》(1971)、长篇小说 《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73)、《新人啊, 醒来吧》(1983)、“最后的小说”《燃烧的 绿树》(1993),等。
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几部作品:由6封信组 成的《同时代的游戏》(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长篇小说《 致令人怀念年代的信》(1986)和《M/T与森 林的奇异故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