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材料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内涵直接、有效的途径。但如何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着、快乐着,是我校自2009年9月开始一直思考的问题和确立的终极目标。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中,我校主要围绕“学生习惯养成”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规范、养成、促进,形成学校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是我校研究的重点课题,但“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也是一直是我们在“学生习惯养成工作”中存在的困惑。2010年1月,市教研室对我校的习惯养成进行了指导,帮助我们确立了具体的“学生习惯序列养成”方案。从2010年1月起,我校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清二检三促四规范”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1、明确目标,做到“三清”。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由教导处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制订《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听、说、读、写”规范》和《学生学习习惯测评制度》。成立了教导处在内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教研组”;利用校会时间引领教师共同学习《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明确学期工作思路和重点;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规范》,并以“怎样才能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题,展开讨论,教师针对《规范》,严格要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清楚了养成教育的方向和措施,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加强监测,形成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一纸文件所能解决的。如何掌握学生养成动态,使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形成常规,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我校通过一年的研究与探索也逐渐形成了“常规检查、推门听课、评选激励、家校

联系”行之有效的方法。(1)常规检查:由教导处牵头,“学习习惯教研组”负责,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监测,对检查结果形成量化,每周五的“学习习惯教研活动”公布,记入班级考评。将每周检查的问题在教研组中研讨,形成策略,采取“小问题,小策略”的方法,每月集中汇总,将教研成果下发到级部,由级部负责实施,教导处不定期检查。功过捆绑式考评,促使级部、班级、班主任、学生形成常规。(2)推门听课: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主要在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者主要是教师。为检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导处采取了“推门听课”的方式,提前不预约,不通知,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量化,加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测力度,当堂反馈,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了师生言行举止。(3)评选激励:每班发5枚“习惯之星”奖章,每班成立“习惯监测小组”,配备一面“习惯养成优秀小组”小锦旗,每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共同评选;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获得“习惯之星”的次数选出“学校习惯之星”。通过评选,激励学生将“学习习惯养成”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自觉”去约束,去规范。(4)家校联系:每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由家长和同学填写,两项均为A的,学期末才能被评为“学校习惯之星”。

以上四项具体措施,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自觉、自律,形成了常规。

3、活动促进,提升内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营造“人人追求规范”的氛围,学校根据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确立序列习惯培养活动。按照“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每学期有提升”的总体目标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励了学生意识,提升了学生内涵、学校内涵。

围绕目标要求,我校本学期做了如下安排,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3月——4月:着重培养学生听和说的习惯。开学初,由教师对学生的听和说进行严格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纠正,树立榜样。每天夕会由班主任出题,学生开展2分钟的即兴演讲;开学

第三周由教导处组织开展学生“怎样才能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演讲比赛。

②4月——5月:着重培养学生“读”的良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将读的方式方法确定为“晨诵,午阅,暮思”。

晨诵:各级部确立经典诵读方案及内容,内容分为长期诵读内容(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等)和短期诵读内容(如唐诗宋词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等)。第一,每天7:50——8:00晨读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第二,利用班级黑板报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第三,学校把各班级长期诵读内容,统一为学生订做了经典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第四,举行诵读擂台赛,评选“优秀诵读班级”,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午阅:中午时间比较长,让学生自觉拿出2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读。第一,以自读课本为载体,教师提前安排好集中阅读那一篇文章,读完后班干部负责组织同学们集体交流。第二,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到班级,与同学共同分享。

暮思:为了解决学生回家后除了做作业,只能在电视中找乐趣的问题,学校进行了“家庭读书乐”活动,要求家长每天拿出30分钟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共同思考,建立了“亲子阅读记录”,加强学生体验。寄宿学生每天晚上从自主学习时间中拿出40分钟阅读,20分钟在记录中填写一天读书收获,教师当堂检验。

③5月——6月:着重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以学校设立的“以日记为载体的作文教学”为途径,继续深入和拓展作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借助实践基地推广观察日记,学校统一订符合实际的日记本,将观察日记定为每周必有的作业,让学生养成常规。每周每班级上交一篇优秀日记,由文学社负责审查,每月将优秀作品汇编于校报当中。

《规范》的建立,检查的落实,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自觉意

识”,学生、教师、学校都在“规范”中悄悄变化着、成长着、快乐着。

二、规划、落实、提升,加强学生实践体验

“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步形成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特色”是我校的工作重点,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指导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教授实践方法为主”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各年级段的特点,采用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目前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1名,3——5年级每周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培训,任课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学校探索出了“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

四、课程规划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就我市综合实践课的开课情况而言,虽都在“规范办学”的指导下开了综合实践课,但对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及保障并未深入研究。并且就“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工作”这一永久课题,缺乏研究深度。这就给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挑战,需要学校根据这一课程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规划. (一)重新审查、补充,健全学校管理组织和制度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市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校对照指导意见,针对学校实践将建立健全学校综合实践管理组织和制度。

1、首先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学校各科室负责人作为组员全员参

与、实行一体化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还成立了活动指导小组、理论研究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理论、实践、后勤等方面保驾护航,为一线教师开展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配备专门人员,明确了具体职责。要求其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在内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案,并带领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指导教师搞好课程实施。我校并按规定设置年轻的骨干教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任教师,并负责主题的设立、开发和实施。

2、学校对所建立的综合实践规章制度重新进行审查和补充,对于虚拟的,不切实际的坚决取缔,从学校总的计划入手,按照总的活动安排,建立确实所需,并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学校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体制系统领导下,将建立起以下一些规章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活动方面的制度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档案建设方面的制度

◆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方面的制度

◆教师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

◆社会资源利用方面的制度

…………

学校将通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

(二)全面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

学校要想真正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全面规划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并对本校的课程特色定位。方案是学校对课程实施的周密考虑、详细策划,对学校的课程实施起到“导航”的作用。因此,我校分层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三类计划互相衔接,便于操作,易于督导。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动向,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及计划的确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要,通过教研及网上交流等方法确立年级及班级活动计划,使之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与学校计划环环紧扣,明确活动方向。

3、将根据时代要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在全面调查和评估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和统筹搭配各种课程资源,使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持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4、对涉及课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如师资配备、课程实施的要求、课时的使用、课程评价等做出相应的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

(三)加快落实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

学科课程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阵地恰恰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学校将利用一月的时间初步建立自己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将根据学科需求及学校已有资源建立“杏之苑”“生态园”“蔬菜园”“水静园”等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二是利用周边资源开展共

建活动,在蛇窝泊镇红旗岭的万亩生态苹果园、蛇窝泊苹果交易市场、蛇窝养老院等场所等定点挂牌成立学校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就是对指导教师的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成果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管理。以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研究、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所有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加强过程管理将做到:

1、学期初,要强化计划管理,督促和指导教师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资源的要求,为保证学期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所做出的活动安排。内容确定为: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的总体活动目标,地域课程资源的实施安排,课时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校内、校外相应课程资源的准备等等。要求教师在制定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时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规范,该有的内容都应该有,不应缺项。第二是质量高,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点,符合学校的课程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长。第三是有特色,无论是在活动的内容设计上,还是在活动的形式设计上,都应努力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自身的特长,并有鲜明的时代性。学期中,要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这是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教师执行计划的情况,是不是按照计划的要求认真实施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教师的课程实施质量,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基本的课程实施规律。除了上级教研部门做的一些培训外,主要要依托校本培训这条主渠道,通过校本的系列培训强化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实施水平。将培训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主要抓手之一,开

展系列的理论培训、以课代训、以活动代训等有效的培训形式。并将邀请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员张晓琳老师从理论到实践对专任教师进行系列的培训;继续深化小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并着手准备申报“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的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学期末,将加强课程实施成果的评价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督促教师全面总结本学期的课程实施工作,对照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进行自我评价;组织教师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和反思,促进学校课程计划以及课程资源的修改和完善;收集和整理比较典型的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材料,以备研讨之用;组织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工作,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2、主题管理。(1)活动主题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可分以下内容:主题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支持资源、技术指导、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制定好主题活动计划,在主题活动计划中首先要明确该主题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比较细化的可操作性目标,包括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对活动的实施步骤要有大致的安排。(2)活动主题的实施要求:①活动主题注重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可以有以下几种来源:可以由教师提供一个较大的研究主题,然后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较小的课题独立、或者组成小组进行研究。②活动主题探究注重做到“小”、“少”、“短”。由于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到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自控力、安全性、持续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选题时要注重“小、少、短”,这里所说的“小”,主要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小,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要小。如:有一个小组提出要研究《小学生压岁钱的来源

和使用》,教师可帮助他们缩小探究范围,改为《××小学学生压岁钱的来源与使用》,这样就可行多了。“少”主要指小学生研究的问题要少,要适量,不宜贪多。如果学生研究的课题过多,就会使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浮于表面,蜻蜓点水,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短”是指小学生开展某一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宜拖得太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与自制力都不能持久,所以课题的研究时间尽量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内完成。如果时间过长,研究就会半途而废。

3、活动小组的管理。学生自愿或随机分组,组成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一项活动。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又能使每个成员得到锻炼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小组活动最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1)小组人员的确定: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由4-6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小组民主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等。在组织活动小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小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对于没有组合起来的少数学生,教师要适当地提出建议,但应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前提。(2)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小组长的管理,及时听取组长的汇报,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的情况。一般来说,他的职责主要有如下几条:①小组长主要负责团结全组同学并带领大家积极投入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少任务。②小组长一般由学生民主推荐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能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对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组员的管理负有责任。③在教师指导下,带领小组制定讲师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④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本组人员各自的责任。⑤及时组织召开小组会,讨论活动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⑥按照填写各种活动量表,详细纪录每次活动情况,并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活动实施情况。⑦经常组织小组成员于其他小组交流,取长补短。(3)对学生参与的管理

加强对学生参与的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尤其是研究性学生的开展,从开题、实施、开题都是学生在自主、自由、自觉状态下进行的。尊重学生本身的选择,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是研究性学生课题本身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借口外出访谈迟归或玩耍、中途退出、袖手旁观等,这些问题对课题研究与学生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为此,将从两方面加强对学生参与的管理。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参与进行考勤;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互动的反馈,这样,既不妨碍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对一些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做到预防。

4、档案管理。学生活动档案的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是过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活动方案记录表、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实验记录表、访谈表、外出活动申报表、小组成员考勤表等。二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我校将继续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这些记录着学生成长足迹的材料,既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感觉,又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

5、安全管理。(1)上网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网上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但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许多学生上网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无疑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上网加强管理,自觉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2)外出管理:自主研究性学习强调开放、强调自主、强调过程,需要学生走出学校,自主地开展一些实验、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更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学生外出时,指导老师事先一定要预测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采取一系列对学生的监控措施:如委派或选举有责任心的同学做访谈小组长;学生小组外出活动必须三人以上;在征得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同意后,活动小组要填写外出申请单和外出访谈表;每次活动后,学生小组要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写明外出时间以及返校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填写家校联系单,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尤其是节假日;每次访谈结束后,学生要到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处销假。

6、活动结果的管理。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而言有文字和实物两大类。文字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建议书等;实物类包括实物模型、有关图片等。

(四)加强沟通,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同于一般的分科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学校里,许多实践活动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展开的,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理解、支持和参与。如果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可能就会落空。因此,为了保证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与社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能深刻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参与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实践中,我们将一方面通过社会

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组织和形式,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求得思想观念上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提供社区服务、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共同构筑学生社会实践和家庭实践的良好环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讲,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社会生活经验较少、自制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管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关键了。

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指导,突出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将根据具体规划,深入实施,以“学校管理”为核心,使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特色化之路。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享受欢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欢乐童年是每个孩子进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进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株洲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欢乐学习七彩日子”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欢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纳咨询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咨询卷1200份,回收咨询卷1185份。 一、妨碍孩子身心欢乐的要紧因素 经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妨碍孩子身心欢乐的要紧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惟独2.3%的学生表示别喜欢。当咨询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谈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普通,也惟独13.6%的学生说别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咨询: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惟独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依然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进展有着别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妨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吵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经过调查,市妇联能够看出孩子们事实上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受每次考试都会特别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受很开心,惟独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别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依然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叹的语言、观赏的眼光中寻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欢乐的重要妨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特别棒。在咨询到你最想把心中的隐秘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情愿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事实上并别像不少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络,在咨询到你是否觉得在上比在现实日子中更欢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能够看出,当孩子周围有脚够多的亲热朋友时,他们更情愿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欢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舞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别重要,你身边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妨碍对孩子的成长是别可小视的,孩子们怎么寻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同时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难道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故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事实上也想学,但别情愿被逼着学,他们希翼自我进展,别同意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如此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凡、享乐日子。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别愉快的。随着日子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挑选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觉,37.7%学生别情愿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惟独30%的挑选情愿。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隐秘时,36.6%的学生挑选了放在内心,谁也别说,7.98%的学生希翼在络游戏中去找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疑惑怎么安排闲暇时刻,更多的时候是挑选看电视。 针对如今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株洲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妈妈经常问我喜不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上学快不快乐?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我很快乐!” 我们学校非常漂亮,我们班级更是美丽。学校为了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我们开了很多我们喜欢的专题课程,每次开课前老师都会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我选择的是周二中午的舞蹈。我还喜欢每周二的校本课程中的专题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老师还给我们发了一本《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里的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读《三字经》知天下

事;解《弟子规》做懂礼人;品《千字文》赏奇文章。”每堂课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解书中的内容和故事,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其实,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些内容的书了。妈妈给我买的第一本传统文化的书是带图的《三字经》,听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给我将这些书中的故事,教我诵读文字。我已经会背很多,在《三字经》一书中,我学会的第一句的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因为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小道理,比如,要尊师长,爱自己的父母。妈妈经常说我上学后懂事了,会孝敬父母了,也很尊敬老师,爱帮助同学,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好孩子。妈妈经常说:“有女儿真好!” 记得一年级暑假的一天,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妈妈病倒了,躺在床上很难受,我带来一盆水把毛巾弄湿,搭在妈妈的额头,因为妈妈就是这样给姥姥这样弄的,还拿来一个闹钟定好时间,跟妈妈说:“铃一响,就是时间到,我就会给您换一下毛巾的。”我还给妈妈倒了一杯水,然后给妈妈按摩腿。妈妈高兴地说:“有女儿真好,我的病都快好了。” 在学校我非常尊敬我的老师,每天我都会很有礼貌地见到老师问好,去老师的办公室都会轻声喊报告,有一次我的班主任魏老师头痛,我们都抢着给老师按摩,魏老师可开心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与法同行,快乐成长》。 谈到法律,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庄严的法庭,严肃的法官,因而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揭开“法律”神秘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法律早已似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一直与我们同行着,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知道是什么保障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汽车安然有序地度过吗?是交通法规。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饮食安全吗?是国家的食品安全法。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能够快乐入学,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求学的权力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们的生活安定美好,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所有的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我们,法律不仅就在我们身边,而

且每天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古人云“国有常法,虽危不乱”。正是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变得和谐,变得有序,变得幸福安康。 法律不仅守护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是维护我们权利的有力武器。最近,同学家新买的橱柜出了点问题,打开门就是一条小裂缝。妈妈向商家反映了这一情况,谁知商家并不承认。于是想到了平时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让妈妈找出了发票等收据,尝试拨通了12315,投诉了商家。没想到,通过12315的协调,商家竟然答应换新的了。这件事也教会了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要遵纪守法。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自习课纪律开始。都能够做到严格自律。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快点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古人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千万不要因小错而酿成终生大错,成为社会的罪人啊!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更要力促自己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法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法律又似一位导师,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法律更如一位朋友,时刻伴随我们左右。法律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一直和我们相伴相随,呵护我们成长。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东厦小学戴奕虹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科教学任务,刚开始接手这个班,便发现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特别让人头疼。如:生活习惯特别邋遢,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刚上了两节课,衣服就变得邋邋遢遢,红领巾更是戴的歪七歪八,书包更是胡子头发一把抓,书、作业本、试卷堆在一起,小手总是脏兮兮的,早上妈妈刚梳好的头发,玩了一个上午就乱蓬蓬的,也不懂得梳理。学习习惯也是一团糟,铅笔、尺子满地扔、桌子椅子乱涂乱画,写完的作业本也是胡乱堆放,导致要交作业时总找不到本子,或找不到书本,这些都是父母在家事事替孩子包办,造成孩子不懂得自理。而同学之间相处时,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斤斤计较,别人不小心碰到就找老师、父母告状。分析原因就是现在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围着小皇帝、小公主转,长辈一味迁就造成现在许多孩子养成刁蛮任性、行为乖张、自私自利、受不了各种约束、没有尊老爱幼的、不懂礼让的意识,各种行为习惯亟待纠正,而作为老师刚处理完这件,马上又有一件等待处理,往往刚教育过,孩子转身又重犯,每天疲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比上几节课还累,因此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 在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后,我沉思能否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翻阅传统文化读本的《弟子规》时,发现这正是一本特别适合当下孩子阅读的道德规范读本。《弟子规》已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地传统读物。当今,诵读《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有莫大益处。可以说,《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因此,我便有意识地将《弟子规》引入孩子日常学习,引导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诵读,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但《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的形式让孩子们极易上口,并熟读成诵,当然学会背诵对孩子的行为纠正还是没起到作用,还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其含义,才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生诵读时,我会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当孩子在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信地绽放在学校的大花园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探索。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很久之前我听了一名外籍教师的一节课,课上的大概环节已经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整堂课几乎是老师的赞扬贯穿始终的,甚至学生回答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老师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整节课老师总在说着“你太棒了!”,孩子们听了特别开心。回忆起我的课堂,这样的话并不多。我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只是简单的“好”、“很好”等。我们也许总在强调课堂上的效率,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讲课上。可是我们忽略的是学生更需要鼓励,需要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对他们的认可。

通过表扬和赞美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赞美是一门艺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当我们因为孩子们的进步而赞美他们时,孩子们就会有种被肯定的喜悦,并且他们会爱上这种感觉,为了再次得到这种赞扬而努力。但赞美也需要有度,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够了。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是每个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一次学校安排任务办手抄报。我就决定给她一次展示机会,经过她的努力,她办的手抄报终于展出在学校的展示板上。当她看到后飞奔着跑过来告诉我这个消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开心。这时,我突然觉得他们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更需要被认可、被表扬。班会时我表扬了她,而她挂在脸上的笑容再一次证明了赞美有多么重要。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尝试,在教学中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也许孩子们美丽的明天正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二、巧给学生“戴高帽” 这里的“戴高帽”当然不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专长等美好的方面夸大,并且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起到鼓励、鞭策作用。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得知小学部的一个最难管理的学生分到了我的班,主任都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给他戴了一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也让他成为我们班一个最优秀的班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2013-01-06 15:21:47) ▼ 标签: 分类:教学探索 杂谈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学校王泽钦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授课时间:一学年 教材:整合、自编 授课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

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二、国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文学素养为基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为目标。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二)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形成浓厚的以“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的读书、学习、活动氛围,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的基本修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从小做有教养的人。努力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在没有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 (三)分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康家集初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现就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我校学本期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我校设立了第二课堂。并且把书法设立在了里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二、我校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红歌比赛。 我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举办“建党节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激发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 2.开展“感恩祖国”文艺汇演。 国庆节,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助力临洮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提升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 感。 3.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比赛。 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4.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打造品牌和亮点,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开展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5.“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9月10日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我校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学期来,我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篇一:小学生演讲稿: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小学生演讲稿: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我们面对困难,应该怎么办当我读完《健康成长》这本书,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在我成长的经历中,也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就比如那次随爸爸他们一起去爬鹰子洞。我一到瀑布下就傻了眼:这么高的洞,怎么爬得上去随我们一同去的两个小朋友,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轻快地爬进了第一个洞口。爸爸在一旁鼓励我说:“小雨,你也快爬啊!”我呆呆地望着那几个盘旋在山腰的山洞,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么高的洞,旁边还没有扶栏,真恐怖啊! 爸爸在一旁继续鼓励我说:“爬呀,别怕。我也和你一起爬上去!”我只好硬着头皮钻进了最低的那个洞口。洞里黑乎乎的,怪吓人的。我连忙退到爸爸身后,紧紧地抓住了爸爸的衣袖,好像里面埋伏着许多老鹰,一等我进去就会飞过来啄我。爸爸转过身来对我说:“既然来了就不能害怕。”说着就把我推到了前面。我没办法,只好往黑压压的洞里走。

这时候听见上面的小朋友在喊:“后面的大姐姐快上来呀,这里的风景美着呢!” 我一听,忘记了害怕,随着洞逐渐变大,从前面射进了一缕阳光,我高兴得手脚并用朝洞口爬去。刚爬到洞口的平台上,才发现山边高耸的古树被我踩在脚下,我一怔,竟吓得坐在平台的石头上,起不来了。这时,越是不想看见的东西偏偏往我眼前钻:高大的亭子一下子变得那么矮小,我的胆量仿佛一下子也变小了。越是不想听见的声音偏偏往我耳里送:“大姐姐,你怎么爬得那么慢啊,还没有我们爬得快呢!”我心里又气愤又害怕,眼泪竟不听话地流了出来。这时,爸爸拿出照相机,“咔”的一声把我的哭相拍了下来。我一下抢过 相机大吼一声:“拍什么拍,不就是爬几个小小的鹰子洞吗”爸爸说:“好啊,你爬上去我就不拍了。” 我一抹手,擦干眼泪,从洞口的平台上站了起来,抓着头顶的石块朝上面的洞口爬去。一边爬还一边想:要是没有这么多老鹰在这里安家,我也就不用爬啊!哪料我手一下没抓紧,整个身子从上个洞口的边缘又滑了下来,幸好爸爸在我身后,一把扶住我,我一下子又坐在了原来摔跤的石头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说什么也不能再爬这鹰子洞了,就让那小弟弟们去笑吧! 爸爸赶忙蹲到我身旁,拿出照相机在我眼前又晃了晃,

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2:18.7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卞京京 [导读] 小学音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是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应该关注的话题。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卞京京 论文摘要: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让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音乐这朵绚丽芬芳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 关键词: 小学音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是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应该关注的话题。实施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特定的教学精神。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显示出一些放任与表面化,出现名不副实,神形相悖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整个过程的设计显得很完美,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每个环节都匆匆带过。教师心中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本身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能说是表面化的情景教学。 一、让音乐成为小学生快乐的源泉 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也让音乐成为小学生幸福的开始。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指间是很难流出这些千古绝唱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音乐无不证明了音乐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可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激发孩子对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在相对逼真的视觉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下点燃情感的火花,获得音乐美的体验。为此,我们要情真意切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二、重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老师要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形成音乐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由于地域文化及演唱者情感投入的不同,产生的美感也就有了差异。因此,多听原版歌曲,让学生感受原汁音乐更能打动学生心灵,心灵触动了,才会感受到歌曲中的美。 三、让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中国民歌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大批的民歌作品,其中许多作品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深受人民的喜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语言的不同,民歌风格就会不同。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几首同为《茉莉花》的歌曲,请你来辨别他们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开门见山的导入将悬念带给学生。聆听音乐中学生入神的感受着。“这首有东北二人传的感觉豪爽奔放,那首清新淡雅如水墨画,感觉像江苏的《茉莉花》;这首叙述性强的是河北《茉莉花》。”学生在聆听中对比、感受着。这些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民歌,及民歌中浓浓的乡音、乡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感受到的音乐是迷人的音乐,它给予人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音乐教学中能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乘着歌声的翅膀自由飞翔,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和魅力所在。 四、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德育教学 小学要重视德育教学,我们要利用音乐这一学科优势进行道德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紧紧结合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使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之间做到有效渗透、相互促进。要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必须注意探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方式,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歌词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道德得到提升。因此,歌曲新授时,教师必须先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继而在教学过程中方能恰当地引领学生探寻作品的情感内涵、深刻寓意等。可进行提问式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老师用这样的语气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合适吗?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1.故事导入。欣赏教学《草原英雄小姐妹》时,通过给学生讲述那个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让学生用心倾听乐曲中琵琶的铮铮铿锵声,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草原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惧危险的高尚品德。为在音乐教育中更好地渗透道德教育,我们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使学生在音乐中的陪伴下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让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音乐这朵绚丽芬芳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开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课题总结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课题总结 江源镇学校孙明霞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以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以研究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我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萍专门上了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研究特色,强调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教学文案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背景介绍: 中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无奈之选。他们文化知识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多学生在初高中就是学校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能否掌握与和能否顺利就业。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 [行为表现]: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一届都会遇到那么几位“调皮捣蛋”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家庭教育缺失。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音乐专业班上有一位名叫俞馨茹(化名)的女生,很有缘,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学校舞蹈队的队员,歌也唱得很好。因此,我建议她转报音乐专业。她中等个子,性格活泼,个性张扬,情感丰富、待人豪爽,不拘小节,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如若单是和她交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根本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在入校一个多月后,专业课也学得很好,专业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我也感到很欣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化妆,脸涂得很白,把眉毛画得上翘,感觉很另类。我还教育了她几次,她也能认真接受,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后来发现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令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情况:上课旁若无人地聊天,睡觉,玩手机;有反映她上课喜欢钻到课桌下面吃东西的;有反映她脾气暴躁和同学、任课老师吵架的。有一天,班主任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叫家长,我看到她居然和班主任吼,对年迈的奶奶大喊大叫地吵架,话语中没有一丝尊重,当时我就制止了她。再到后来,我没收了她在琴房充电的手

让学生在书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书中快乐成长 前几天,我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个讲座,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辽宁省一所城市的中学老师向主管部门抱怨这几年的初中生素质普遍差。于是教育局对全市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全市前十五名的学生都来自同一个班级。于是领导带着佩服和好奇去采访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很谦虚,她是这么说的:“我不会教书,但是在我教他们的这六年里,我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让学生大量看课外书,二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听完这个事例后,我沉思了许久许久,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学生,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认识的字不多,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讲故事或者是给学生读课外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一般是能吸引孩子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 每次讲故事时,我都发现孩子的眼睛最清澈,注意力最集中。讲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小朋友,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如果你想和老师讲的一样好听,那就要多看课外书呀!因为老师的故事都是通过看课外书知道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看课外书的欲望了。 其实还有一种好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就是在班级里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因为各种兴趣和爱好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讲故事比赛,每周五下午的班队课就是讲故事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不管你讲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你敢讲就得分,我班多数同学,看课外书已经成了他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了。再如:演讲比赛,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读优美的文章或动听的故事,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爱读书的兴趣,并及时给他们带上“高帽子”:“真好,比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还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真聪明,悟性真好,比上次读得棒极了。”“读得好,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二、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够,还要给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氛围下读书。我专门在教室的橱柜里放置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适合三年级学生读的课外书,给他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读书。现在,班上大部分同学不仅养成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习惯,而且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氛围。 三、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家乡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家乡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作文一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作文二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学校就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学校就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每一个学生都欢天喜地,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校园里,每一位教师都快乐幸福的过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这里没有学生不喜欢上学,这里也没有教师不喜欢工作。学生和教师的脸上会告诉你,学校就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好学校让所有人都有家的感觉。家是什么样?家里都是充满爱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充满了亲情,彼此把对方当做亲人,彼此把对方当做一本书去用心的读,喜欢走进对方的心灵,彼此也喜欢倾诉与倾听,这里的爱是建立在彼此平等,彼此读懂基础上的真爱,彼此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爱别人,同时也得到自己喜欢的方式的真爱。因此好学校是处处充满亲情的家园。 一、好学校 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好学校是能够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发展的学校。它应该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学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处处充满亲情的家园,放飞理想的田园,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要让每一朵花都绽放,我们必须要按照他们的习性提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不热爱教师,不热爱学生的校长能够搞好教育,校长必须把教育当做事业去追求,把教育当做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好学校必须有学生喜欢的课堂。这个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课堂,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的课堂,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快乐健康成长的过程,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奠基石,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还是素质的课堂,更是生命成长的课堂。供给他们需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所以学校就应该成为让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设这样的学校呢? 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应该体现三个面向,面向人性,面向生命,面向发展。要有科学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要体现三个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要有学校的核心文化,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5412035.html,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作者:王正芬 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01期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越来 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愈发突出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在初中语文,使新世纪出生的一代更好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01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优秀的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还能促进学生的德育、美德,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辩证选取的原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文化的精髓也存在很多种糟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文化都渗透进去,需要我们有选择的进行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是文学研究专家,其在阅读古代优秀文化作品时,不应该跟专家一样。就古代读的那些书,对现代学生来说,不必要全部都阅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取简单、容易理解,且富含深刻含义的内容进行教学,反而能够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与时俱进的原则。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含的某些因素和我们现代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因此,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我国的时代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现代教育领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形式。 3.因地制宜的原则。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资源,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所依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具备更多的针对性。通过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保证学生的接收和消化吸收能力,并能够将传统文化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气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深入浅出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发育特点,在进行渗透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传统文化中内容较为晦涩的应该不要融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