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ICC新生儿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PICC新生儿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picc;新生儿;护理;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33-01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是从外周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置管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耐高渗等特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容易产生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8.7至2012.12月共为310例新生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0例新生儿,胎龄32-37周,平均胎龄34周;体重1.3-5kg,平均体重3.6kg。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人员准备成立picc标准化护理操作组,制作标准化操作卡,对穿刺方法、步骤、后期护理等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各项操作步骤、清楚各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2 穿刺选择理想的外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据报道贵要静脉的穿刺成功率是最高的[1]。
选择合适的导管,测量导管插入的长度。
严格无菌操作,消毒皮肤后,以15度-30度的穿刺角度直刺血管,穿刺成功后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2.3 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1 导管感染导管感染是picc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患儿共有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
预防的关键是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护理措施包括定时更换敷料、定时冲洗管道,密切观察,一旦患儿有感染的迹象应及早拔除导管并酌情应用抗生素,据报道导管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3.2 静脉炎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组患儿出现1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3.5%。
常见的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picc的静脉炎以机械性静脉炎为主。
预防措施包括:①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血管选择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主,穿刺时速度不宜过快,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②血管的粗细与导管的型号要适宜,采用比血管口径小的型号导管进行置管。
③避免患儿剧烈运动。
④发生静脉炎后应固定并抬高患肢,用硫酸镁湿热敷,也可加用tdp理疗,2-3天后大部分患儿可痊愈,如果不见好转要及时拔除导管,本组中有1例经上述处理后未见好转而拔管。
2.3.3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picc发生最多的并发症[2],本组患儿共发生发生导管堵塞52例,发生率为16%。
预防措施包括:①建议使用24小时输液泵输注液体,及时更换液体,使输液泵放置的地方要高于患儿平面,防止血液回流。
②正确的冲管与封管,输注大颗粒液体(如脂肪乳)、浓缩红细胞后要及时冲管,本院现应
用每6小时生理盐水3ml冲管,能有效减少堵管的发生。
封管时用肝素盐水边抽边推,保持正压。
2.3.4 导管异位导管异位的原因与血管走行的差异、送管不顺利、插管时体位不当有关,最常见的是异位是导管插至颈静脉。
本组病例导管异位发生为5例,发生率为1.6%。
预防措施:①尽可能选择较粗、直的右侧贵要静脉来进行穿刺。
②正确测量穿刺部位到上腔静脉的距离,确定导管的长度。
③穿刺体位:将患儿头偏向穿刺的一侧,下颌向肩膀靠拢,上肢向外侧展开。
④置管成功后用x 线定位观察导管头端的位置。
⑤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置管侧肢体有无渗液、肢体肿胀等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导管异位的发生。
2.3.5 导管破裂本组患儿发生导管断裂3例,发生率为1%。
导管断裂分为体内部分断裂和体外部分断裂,预防措施包括:①选用质量可靠的导管。
②固定导管要正确,外露部分与圆盘呈s型固定,从下往上轻柔揭开贴膜。
③冲管、封管时压力不宜过高。
3 小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输入药物和液体、血标本采集和静脉营养,避免了反复穿刺的工作量,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已经在nicu中广泛应用。
虽然有一些并发症的存在,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标准化培训、正确的护理操作、及时对各种情况的处理,能够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picc在nicu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日莲,胡峰霞,杨健美,等.picc置入困难原因及对策.山东医药,2007,42(25):102-103.
[2] 徐健蓉,蔡威,汤庆娅,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1):64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