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

合集下载

3-我的课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3-我的课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基本特点: (1)明确提出了军事三职能: 一是维护本阶级统治; 二是镇压奴隶反抗; 三是抵御外族入侵和对外扩张。
• 战争是维护奴隶制国家统治体制的工具。
A、维护阶级统治。方伯制和分封制,为调整组织内部的矛盾, 对诸侯实施征伐是奴隶主阶级最高统治者的特权。凡“失命 乱常、背德逆天”者,天子则“遍告诸侯,彰明有罪”,然后 征集其他诸侯的军队,会同天子的军队征伐有罪之国。
• 一、概述 (一)、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的四个历 史时期及概况(代表人物、兵法著作和基本 特点)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武经七书”简介
(一)、基本概念 • 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 识。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从奴隶社会至封 建社会(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的军事 理论。
“甲辰,帝其令雨?” “戍何弗雉王众(要不要派王师去戍守何地)”
• (3)“礼”、“刑”治军。礼—上下有序,刑—治众规范 约束统治阶级内部成员行为规范的叫礼,约束平民和 奴隶行为规范的叫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奴隶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军队渗透。
“礼”作为道德尺度,确立军队中的尊卑观念,上 下有序,规范军队内部关系; “刑”来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刑法条目具体,见于卜 辞的有刖刑、炮烙之刑和脯醢之刑等。 周代的刑罚条目更加完备,仅《尚书· 吕刑》记载的就 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刑,每一刑下细分条目。
• (2)、战略思想有比较系统的发展 a、谋略结合、战争与政治结合。

明确了战略方针,提出了周密的战略计划,内容包括战略形势判断,主要战略方向 的选定和战略手段的运用等,如“跨有荆益”的战略基地建设思想,联孙抗曹的外 交盟战思想,以及等待时机成熟从宛洛、秦川两个战略方向进攻的进军部署等等。

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

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ppt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开设军事理论课
• 法律依据: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
义务
• 、世界趋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
作,将其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 •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 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利于做好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
第四阶段 明至清前期的军事思想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与守旧并存的矛
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
• 一方面出现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
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
• 另一方面一些有识之士也从实践中总结出
了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概要
• 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 • 战争与政治 • 战争与经济 • 战争与主观指导 • 将帅修养 • 治军 • 战略战术 • 战争保障
• 要整体把握 • 学会创造性思维 • 做到融会贯通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 • 第二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 • 第三阶段 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军事思想 • 第四阶段 明至清前期的军事思想
第一阶段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概要
• 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
• 战争的起因。《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
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日内乱,五曰因饥”。
• 战争的性质。《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
二日强兵,三曰刚兵,四日暴兵,五日逆兵”。
• 战争的作用。《司马法》中指出,“是故杀人安
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 止战,虽战可也。”《尉缭子》则明确指出, “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ⅴ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

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著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ⅴ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ⅴ《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原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原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八项内容: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为宝治军如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1.将帅修养2.以治为胜3.教戒为先2.《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3.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于拥有五千年华夏悠久历史的中国而言,自古就涉及到了战斗,涉及到了军事,渐渐形成的军事思想为现代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工人化、机械化的战斗到信息化、科学化的战斗,都需要拥有军事思想的指挥。

何为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斗、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熟悉,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阅历总结和理论概括。

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军事思想可能不同。

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进展阶段也有区分。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思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始终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籍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进展水平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进展与成熟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今战斗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从古代兵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夏朝前期石器、木棒是主要的作战工具。

夏朝后期青铜器渐渐演替了那些最古老的作战工具。

可由于身披青铜盔甲、手执青铜武器,步行作战特别困难,所以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斗,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抵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

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峻管理。

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斗实践,人们已初步熟悉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实的唯物主义观念。

此时,人们对于战斗的熟悉处于低级阶段,反映这一时期的军事理论文献有《尚书》、《军志》、《军政》。

虽然已消亡或存在只言片语,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作战指导的理性原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精选.doc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精选.doc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二、《孙子兵法》简介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 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古代军事思想的含义形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前清时期(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1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公元前 21 世纪-前 771 年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思想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主要军事文献:《军志》、《军政》周制五刑墨刑(黥 qing 面): 1000 条劓 yi 刑(割鼻): 1000 条剕fei 刑(断足): 500 条宫刑(去势): 300 条大辟(杀头): 300 条期而后至者大辟 300 条之一斩斩2 2 、春秋战国时期(成熟期)公元前 771 年-前 221 年频繁的战争实践和活跃的学术气氛,使许多代表封建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不断涌现。

军事论著比较全面、深刻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军事活动规律。

也标志着其已基本成熟。

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 年)。

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84 年,齐桓公派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

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

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长勺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图鲁鲁齐齐渤海济水水淄时水水汶水水水泗沂洙成成曲阜长勺临淄泰山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鲁长勺之战,既没有武王伐纣的气势,也没有宣王南征的规模,是一次诸侯之间规模不大的战争。

但它却在政略、战略和策略上体现了古代一些可贵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ppt课件

ppt课件
24
质量
春秋战国
普及
宋朝
数量
明清
ppt课件
25
(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2.战争与政治 3.战争与经济 4.战争与主观指导 5.将帅修养 6.治军 7.战略战术 8.战争保障
ppt课件
26
(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著作——
《武经七书》
《孙子》 《司马法》 《六韬》 《李卫公问对》
兵技术四大战门类 略思想成熟 * *宋 明集 茅《 元武 仪经 著兵七 军书 事 法》 百研为 科究 武 全学 书深教 式邃 材 《武备志》 *《中国兵军 书总事目理 》计 论宋形元明 成清体兵系 书1815种
ppt课件
21
质量
春秋战国
宋朝
ppt课件
22
利百代者唯养兵
ppt课件
23
利百代者唯养兵
史记
ppt课件
34



淮水
柏举

凤台
大 别山
江陵 楚 武 汉
ppt课件
35



淮水
柏举

凤台
大 别山
江陵 楚 武 汉
ppt课件
36


楚 柏


宛桐
汶 水 蔡 新蔡
举 之 战汉 作 战



清 发



大隧 大 别
冥阨 直辕




柏举

示 意
雍澨
小别
夏州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选自《孙子兵法·形篇》。古代所说善于打仗的人,是战胜容易 取胜的敌人。孙子提出了首攻目标的选择问题。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将帅精明能干,而君王对他的具体 指挥不横加干涉,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孙子认为在作战过程 中,将帅应拥有充分的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权力,有处置各种 战机的自由,从而发挥战地将帅的主观能动性。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 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 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 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 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中国古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思想
讲授人:杨术友
2019-9
一、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一、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及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 关于战争与国防基本问题军事及其相关的 高层次系统的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 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 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 阶级、国家和人物,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知道作战的地点,作战的日期,那 么就是千里行军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
无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 战者寡。 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我军在什么地方和敌人交战,让 敌人无法知道,那么敌人就会在许多地方防备我军的进攻。敌 人防备的地方多了,那么和我交战的敌人就少了。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军事理论古代军事思想PPT课件

军事理论古代军事思想PPT课件
佚名
14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 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 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 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 “孙吴”,著有《吴子》,《吴 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 法》。
15
公元前221-1840年 封建社会 特 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24
B·H·利德尔·哈特(英国军事理论家)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25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研究过这部天才的著作,越南战争就不会 是那种打法,伊朗人质的惨剧就不会出现, 我们就不会有朝鲜战争的失败,大英帝国 也不会解体;而且完全有可能,两次世界 大战会予以避免



沙特
41
第二篇 《作战》 速战速决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因粮于敌 卒善而养之
42
第三篇 《谋攻》
战争目的:“兵不顿而利可全”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而胜之
43
战而胜之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
1
2
3
4
5
6
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 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 识。
7
8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9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资料
⒈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⒉慎战思想。

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

《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⒊备战思想。

其意就是未雨绸缪。

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战思想。

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军事战略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在数千年历史演化的长河中,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民族融合、科技水平以及文化心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互相交织、彼此矛盾运动,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军事文化资源。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总称,它包括了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对于战争、军事组织、军事指挥、兵法、战术等方面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刻的理论内涵,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战争观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战争观念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上。

古代军事家们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古代军事家们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的发生。

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先发制人”,即在敌人未做好准备之前,主动出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二、兵法思想。

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军事组织、军事指挥、兵器装备、军队训练等方面的理论。

古代军事家们在兵法思想上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即在治国和用兵的过程中,要遵循正义和奇谋的原则。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战争技术。

在战争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了兵器装备、战争工程、战争术等内容。

古代军事家们在战争技术上提出了“兵贵神速”、“兵贵利器”等原则,强调了速度和武器装备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还总结了大量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战争术和战术原则,如“声东击西”、“虚实相生”等。

四、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到战国末期的《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再到秦汉时期的《六韬》、《三略》,这些兵书不仅总结了当时的战争经验,而且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天的军事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1
军事思想 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 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 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2、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春秋战国
3、《孙子兵法》中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2)知已知彼,百战不 殆的战争指导思想;(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5)朴素的唯 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思想。 4、《孙子兵法》的影响? (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2)《孙子兵法》在国外久负盛名; (3)《孙子兵法》在许多社会领域也有着广泛影响。

复旦大学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课堂PPT)

复旦大学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课堂PPT)

.
18
基本特点: (1)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化
兵书数量多、门类全,共 1815种,占中国古代兵书的70%。
.
19
(2)开办武学,设立武举, 发展军事教育。
(3)积极防御,远程奔袭, 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发 展:
.
20
守中有攻,积极防御思想 (岳家军大破金兵);
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思想 (元:成吉思汗);
.
2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 发展的四个历史 时期及概况:
1、初步形成时期——公元前 21—前8世纪(夏、商、西周)
主要著作:《军志》、《军政》
.
3
基本特点:
(1)明确提出了军事三职 能:一是维护本阶级统治;二 是镇压奴隶反抗;三是抵御外 族入侵和对外扩张。
.
4
(2)天命论的战争观:
“天行罚”、“胜败乃由天
吴,“十年面壁,潜心著书”,成兵
书13篇,由伍子胥推荐见吴王阖闾
(公元前512年),吴王授予将,开始
其军事生涯。
.
29
(二)《吴子兵法》(战国:吴起)
魏国人(公元前440—381 年),政治家、军事家。
六部分:图国、料敌、治 兵、论将、应变、励士。
.
30
(三)《司马法》(战国: 司马穰苴rangju)
(3)将帅主要任务不是亲 自冲杀,而是组织指挥的理论。
.
24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 主要内容:
1、关于战争性质和战争胜 负因素的理论
“义战,不义之战”;“五事七 计”
.
25
2、关于战争谋略和战法的理论 “谋攻为上”、“不战而胜”、 “出奇制胜”;“协同作 战”、“战略防御”、“重 兵戌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综述

《孙子兵法》
作者简介:孙武,字长卿, 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人,具体生卒年 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据推断,约与孔子同时代 人。他的祖先是陈国人, 因政治避难逃到齐国。
孙武一生
奔吴隐居,静观时变; 问对教战,崭露头角; 西破强楚,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中国军事思想
主讲:郑小鑫
一、军事思想概念
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级性 3、实践性 5、创造性
2、时代性 4、继承性
中国军事思想划分
中国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
中国现代 军事思想
《九变篇》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译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 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严阵以待;不要寄 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有强大 的实力,使敌人不敢来进攻。
治军理论 1)将帅选用 2)军队管理
将帅选用
①重视将帅的作用、地位
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带局部 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研究的任务。
用兵理论
战略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充分准备,未战先胜 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 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
知彼知己,全局筹划
《谋攻篇》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1、战 争 观 2、治军理论 3、用兵理论
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
《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军理论
将帅修养: 智(多谋善断)、信(赏罚有信)、 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 严(明法审令)
治军理论
以治为胜:把严明军纪作为治军的重要原则 吴起指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 止,鼓之不进,虽有自力,何益有用。”
教诫为先:加强军队训练,作为治军的一个重 要方面
《吴子》说:“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 便,故用兵之法,教诫为先。”
者,不能遗孙子。” 孙中山:“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
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 国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称孙武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
国内外影响
在美国:普遍开展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将 其列为将军们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其它著名军事 院校如西点军校、国防指挥参谋学院等均将《孙子 兵法》列为必修课;海湾战争中,美军人手一册 《孙子兵法》,闲暇时就学习。
樊篱,开始“用兵使诈”
发展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秦、两汉、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
战争特点: 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
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 —舟师水军 兵书:汉初出现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 公问对》等,是传世的重要著作。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器装备方面: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 是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到了商代以后逐渐以车 兵为主,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 军事理论文献:《尚书》《易经》《诗经》 专门军事文献(西周):《军志》《军政》
主要内容
①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 ③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 ④战争指挥上,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步的配合
《孙子兵法》
作者简介:孙武,字长卿, 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惠民)人,具体生卒年 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据推断,约与孔子同时代 人。他的祖先是陈国人, 因政治避难逃到齐国。
孙武一生
奔吴隐居,静观时变; 问对教战,崭露头角; 西破强楚,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固有的缺陷:轻视技术,消极防御、不思进取,忽
视经济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战争的性质和作用:资源的掠夺、地位巩固 战争指导思想:
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力争主动、 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奇正互变、 兵贵其和、先戒为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奔吴隐居,静观时变
孙武因齐国的“四姓之乱”,为了躲避迫害, 同时也为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和实现人生伟 大抱负,孙武携妻子帛女,千里迢迢到了吴 国
在那里过着一种自耕农的生活,在耕种之余, 总结整理写成了传世之作——《孙子兵法》
结识了吴国重臣伍子胥
问对教战,崭露头角
吴王阖闾
吴王要孙武以宫女演示军队训练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公元前2070年——1840年)夏朝至鸦片战争期 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 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 100多部,被选人百科全书的有39部。
体系化时期
(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宋、元、 清(前期)
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 冷、热兵器时代。
兵书: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 (北宋)
《武经七书》(宋神宗元丰年间): 《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 《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成熟时期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 期
战争特点: 一是从战争形态上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
激烈、频繁,用兵的数量增多,战争的时间延长; 二是从军事技术看,铁兵器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 军事筑城开始兴起,攻守用的器械增多,如云梯等。
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 法》《尉缭子》《六韬》等
西破强楚,显名诸侯
公元前511年攻克楚国舒城 公元前510年攻克楚国六安、潜山 公元前508年攻克楚国巢城 公元前506年攻克楚国都城郢 公元前504年两次重创楚军 公元前494年打败越军 公元前484年战胜齐国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苏州孙武 苑
苏州孙武塑像
国内外影响
曹操:“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 茅元仪:“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
城池
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大变革 ②战争比较频繁,提供丰富的实践源泉 ③文化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④各个诸侯国重视和提倡
主要内容
①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 ②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军理论 ③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强调慎战,强
调用和平、外交手段,强调政治上的胜利 ④注意以谋取胜的谋略思想,突破“仁义用兵”的
在法国:1772年在巴黎出版了《孙子兵法》法译 本,拿破仑经常在作战间隙研读《孙子兵法》
主要内容

用火九 间攻地 篇篇篇 第第第 十十十
地 形 篇 第 十
行九 军变 篇篇 第第 九八
军 争 篇 第 七
虚势 实篇 篇第 第五 六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孙子兵法》简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形成时期 成熟时期 发展时期 体系化时期
形成时期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 战争特点:
中国军事思想
主讲:郑小鑫
一、军事思想概念
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级性 3、实践性 5、创造性
2、时代性 4、继承性
中国军事思想划分
中国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
中国现代 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 军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