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贺州处于湘、粤、桂三省的结合部,有着“粤港奥后花园”的美誉,东与广东省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永州市相连,自古以来就是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贺州是广西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在全市两百一十万人口中就有近八十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全市60%以上的人口会讲客家话,客家话是贺州除了普通话以外的通用语言。
以贺州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客家人口超过3000万人。
贺州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十分浓郁,客家传统民居(围屋)不仅数量多而且平面布局形式各异;客家婚嫁、山歌、节庆、服装等习俗历史源流十分久远,民风古朴。
源于华夏正统又吸收贺州其它族群文化元素且具有贺州特色的客家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广泛应用流传,这在各地客家人聚居区都是不多见的,多元客家文化是贺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
长期以来,偏于桂东一隅的贺州被人调侃为“省尾”,这座被“边缘化”的“边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纵有地处湘、粤、桂“三省通衢”的“独家优势”,却一直缺乏一张可以“吆喝”的名片,让世界闻到贺州这坛“深巷美酒”的独特芬芳。
而纵观广西,南宁因民歌节而一炮打响,钦北防因北部湾而风生水起,贵港梧州因西江而风起云涌……我们的“邻居”都因为打准了一张张牌,从而赚足了眼球,聚拢了人气,赢得了政策,汇聚了一种城市发展之“势”,迎来了喷薄而出的大发展。
年轻的贺州意识到,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我们需要打好一张牌,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名片!而贺州客家文化作为这里最
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贺州不仅有多彩多姿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以及众多的客家文化精品,还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和我国唯一的客家生态博物馆。
“打好客家牌,下好客家棋,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贺州的发展满盘皆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始了打造客家文化的探索。
于是,2005年,贺州市承办了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
活动期间,贺州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浓郁淳朴的客家风情、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典雅别致的客家民居和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让来自东盟10国及中(港、澳、台)、日、韩的客属嘉宾们深深沉醉,在嘉宾的欣然赞许和口耳相传中,一时间,贺州“客家”声名鹊起!迎来开门红的贺州趁势而上,又接连举办了一系列打造客家文化活动,将“客家”这张名片越擦越亮!贺州日报、贺州电视台开办客家专题栏目和《贺州客家》等客家研究成果的出版,见证了贺州坚守客家文化的脚步;贺州原创客家流行音乐十大金曲评选和一系列夺得全国大奖的客家艺术精品,奏响了贺州挖掘客家文化的旋律;在中国——东盟客家丽人大赛、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中,贺州“客家妹”在聚光灯下款款前行的倩影,更象征着“贺州客家”走向世界的脚步。
随着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客家文化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和影响着这座城市,让贺州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客家之城”。
与此同时,贺州打造客家文化精品也佳绩频传:客家山歌剧《卖桃》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客家民族舞蹈《贺州鼓神》获全国第五届民间艺术节金奖;
《板鞋抢亲》获特别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中播出;本地原创客家歌曲《月光光》在被香港电视剧《酒是故乡醇》采用为主题曲后,更是在全世界的客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客家人寄托思乡之情的佳作……贺州,因客家文化而走向世界;客家文化,因贺州而得到弘扬。
面对着一潭被激活的春水,贺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客家牌不仅打对了,而且还要打得更精彩!2007年,贺州再次举办客家文化盛会——桂台客属联谊会,并首次提出了构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实验区”的战略构想。
2010年12月2日以“亲情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2010年桂台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2日在广西贺州开幕,来自两岸的客家同胞在此汇聚一堂,共叙乡谊,共商发展大计。
2010年春,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发展规划》将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为桂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首选地、广西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先行区、桂台经贸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重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客家文化,已成为贺州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张名副其实的闪亮‘名片’。
”市委书记彭晓春说。
贺州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客家文化旅游,使贺州的客家文化在广西独树一帜,形成了来贺州赏客家歌舞、品客家菜、看客家屋的旅游热潮。
短短几年,贺州,就因客家文化而跻身广西发展战略,也让贺州客家文化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长足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的经营过程中,市场化能力至关重要。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充分
挖掘文化产品内涵,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才能真正搞活文化产业市场,提高贺州文化产业对市里经济的贡献,与市民形成文化价值观的共鸣,是文化产品顺畅流通,扩大消费,强占更大市场份额的良好方式,也是突显文化产业地位、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客观原因,贺州客家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一、风景独好,但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迅猛,但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客家旅游文化资源的低水平开发,景区道路状况差,宾馆酒店档次不高,接待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三、文化深厚,但需进一步挖掘提升,体现客家文化的旅游商品少,能提供给游客欣赏客家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多;四、本土客家人对本身客家文化的研究者和保护者还不多;五、用于发展客家文化的财政还是很有限;六、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客家文化在与其它文化融合和互补中,慢慢被现在化,很多客家传统有被遗失的危险。
两岸学者9月4日齐聚广西贺州共同探讨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专家建言: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胜地,推动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共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介绍,为了传承客家文化,促进广西特别是贺州客家文化也台湾客家文化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促进两地经贸往来,将贺州打造成为国际性的客家文化旅游中心。
市委提
出了创办“桂台客家文化旅游贺州实验区”的设想。
实验区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大旅游经济开发区,三大品牌。
一个中心即贺州市城区客家文化旅游中心,两大开发区即姑婆山旅游经济开发区、黄姚古镇旅游经济开发区;三大品牌即客家文化旅游品牌、现代农业(自然山水)休闲度假品牌、历史古城镇旅游品牌。
实验区建设的重点是打造“一村两城三园”和“三节一论坛”,一村:即桂台客家生态旅游村;二城:一是桂台客家美食城,二是桂台客家影视城客家影视城总部选址在黄姚古镇景区,同时在江氏客家围屋、临贺故城、姑婆山等具有客家建筑及浓厚客家人文风情的地点分设影视拍摄基地;三园:一是桂台客属创业园,二是桂台客家生态农业观光园,三是桂台客家民居生态园;三节一论坛:即“桂台客家旅游文化节、桂台客家美食文化节、桂台客家山歌节和桂台客家文化(广西·贺州)研讨会”。
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丘昌泰认为,贺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成为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的交汇地带,具有丰厚的文化资产,可以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优势。
要开创客家文化产业,就必须要结合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客家文化、温泉资源、能源基础五种核心优势,塑造贺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价值,充分运用观光营销的管理工具,如举办贺州风情节,将贺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四绝”(国家公园的生态、黄姚古镇的历史、
客家乡亲的风情、美丽肌肤的温泉)价值品牌向海内外乡亲推销出去。
对于贺州提出的“桂台客家文化旅游贺州实验区”的设想,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专家江金波表示赞同。
他说:“客家文化旅游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市场契合点问题,而这也是客家文化旅游诸种问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因此,发现市场并将客家传统文化演化为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就成为撬动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关键。
”
同时江金波指出,文化旅游的实践开发,需要以生动而具象景观吸引游客,至少应以通俗讲解让游客听得明白。
为了体现精品化和特色发展思路,贺州实验区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需要赋予客家文化新的内涵,吸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质素,在民族文化的比较中体现自身的特色,加深游客的印象。
除了在客家饮食、歌舞等增强旅游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之外,更要从“住在围屋”入手,精心组织旅游活动。
让游客深入围屋住在围屋,在参观传统客家乡土食品的制作过程同时,尝试自己亲自参与客家食品制作或者其他生产劳动,以感悟客家文化生态原貌。
同时,文化旅游是旅游类型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发展绝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与其他旅游(如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发展密切结合携手做大旅游市场
贺州地处三省通衢客家文化荟萃
2010-07-19 09:34 文章来源:贺州日报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经济日报记者张义宫/台北报导】
贺州是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的一座美丽新兴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有“三省通衢”之称,也成为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这里住着80多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近40%,是广西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客家人在贺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大部分是明末清初开始从广东、江西、福建客家地区陆续迁入,在贺州落户生根。
贺州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表示,客家民居是贺州客家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它既承袭广东客家民居的传统风格,又融合贺州本地土著建筑的特色,主要分为府第式、围龙屋、四点金、锁头屋、四方桶、棋盘围等建筑样式。
位于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的“江氏祖屋”,是贺州客家建筑的代表作。
这座建于乾隆末年的客家围屋,占地20亩,有九个大厅18个天井,
共99间房,至今还居住着30多户人家共200多人。
逢年过节,贺州客家人还有“逢菜必酿”的习惯,豆腐酿、蒜酿、蛋酿,林林总总有上百个花样。
无论在酒店,还是农家,每一道菜酿都是一种时尚、一首歌谣,贺州客家人以其特有的菜酿方式,酿出他们的苦乐年华和甘甜岁月。
为使客家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贺州本着传承、保护和发展并重的原则,2007年建成全国首个客家生态博物馆。
这里不仅是广西收藏客家文物最多、记录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全的场所,并逐渐成为贺州客家人对下一代进行客家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为了将贺州客家文化的保存和发扬带向更为宽广的新里程,贺州积极参加海内外各种客家联谊活动,先后成功举办2005年东协客属恳亲大会和2007年桂台客属联谊会,以此促进贺州与海内外客家地区的交流联系,不断提升贺州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