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现代中学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
因此,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
(一)母语激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为学生在默写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而头痛。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
每天我都会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或进行成语故事赛讲。
这些活动每天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由于坚持不懈,效果是特别显著的。
首先,它让学生对令他们头痛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错字率大幅度的降低。
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他们所了解的字词中,他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字产生一种崇拜感,这也就间接地帮助了他们对文言的理解。
再次,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的。
因此,
利用母语激趣,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从而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二)魅力激趣。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魅力是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
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
”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因此,我始终认为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三)文本激趣。
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
这方面的知识。
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刻苦学习,更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这门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
这就是感情共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
让课堂教学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2)在课堂中利用多种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对学生在心理上进行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利课堂用提问、教具、图画、投影、音乐、表演、游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在设置情境的时候知、情、意并重,把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一定程度的再现,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对学生在心理上进行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效率,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3)创设情境,唤起美感。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从而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使学生打心眼里爱上语文。
由于我校学生是农村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积累较少。
因此有些老师就认为农村学生由于基础的原因。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们虽然有些方面条件不太好,但是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学生能够真正的贴近自然。
作为中学生,他们已经对生活有了一定的思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引导他们走出课堂细心感受自然的伟大、和谐。
我经常让他们走进大自然,在观察自然并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了源源不绝的写作灵感。
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语文产生巨大的兴趣。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了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