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阅读训练之议论文阅读
(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
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
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
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
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
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
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
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
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
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
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
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
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
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
使我们的认识提高,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
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要使读书成为纯粹一件风雅乐事,就应当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优雅而闲适的读书。
B.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是当今许多人读书的真正原因。。
C.作者同意黄山谷的观点,认为读书可以摆脱俗气,使人优雅,。
D.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16.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
(2).请结合②③段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4分)
(二)敬重文字传承文化周天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
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
当属文字。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一
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更以自造的“火星文”炫酷,乱用成语竟然成为一种娱乐时尚,
语言文字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
动,表意鲜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
合一的萧索意绪。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
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
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
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错别字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把一个个汉字变得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
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
性而献出宝贵生命。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
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
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
石。试想,没有这样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
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
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本文针对现实生活中乱用成语及错别字等语言文字问题,呼吁我们要敬重汉字,传
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B.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民族历史和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在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
中,汉字是最应当敬重的。
C.目前乱用成语成为一种娱乐时尚,不少人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我
们中学生应当恪守文德。
D.汉字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形、音、义系统,而且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
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分)
(1)第四段提到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观点有什么作用?(3分)
(2)结合《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三)三思而行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
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
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
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
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
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
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
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
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
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
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
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
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
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⑥所以,我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季羡林谈人生》15.整体阅读,最后一段划横线的部分应该填写以下的哪个观点?()(3分)
A.季文子的“三思而行”。
B.人们要求诸葛恪的“每事必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