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的家庭教育

心教0901 1703090307 甘梦雅摘要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出现逆反,和父母冲突加剧,家庭教育面临新的关键期。家长必须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关键词青春期自我意识家庭亲子关系

青春期前后,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他们对权威挑战,主要表现为对成人权威的挑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儿童时期相比,由原来的服从、顺从和绝对的信任转变为拒绝服从、顺从和怀疑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对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种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方式,尤其适合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逆反心强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意识到孩子进入青春期,身心发生巨变,教育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逐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孩子的发展现状。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与矛盾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育,使他们难以适应而表现出一系列的在成年人或他们自己也难以理解的行为,如情绪起伏、学习成绩不稳定、行为叛逆、性躁动等。在这个阶段,他们由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1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

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2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二)青春期的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青春期的亲子冲突。然而,青春期的亲子冲突的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幼年的教育和日常的态度。在大多数家庭里,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少家长并未随着孩子的长大,注意到他渐渐增强的独立意识,不适时宜的家规并未与时俱进。不要一看到孩子出现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孩子会越轨;也不要盲目压制。那么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建立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内心

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特别是进入青春期,思想情感都更为丰富,非常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急功近利,反而起不到正向的效果。所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去找出隐藏的道理和正确的选择,更有利于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得到成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苛,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言传身教,和孩子共同成长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地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仍然保持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3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许多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