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发展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城市建设的进度和社会进步,笔者通过多年在园林行业的实践经验与见闻,亲身经历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本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
1. 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地方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建设所谓的“森林城市”,出现了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种大树古树等现象,偏离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 建设城市园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在我们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
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闲暇时间的增多,需要社会提供人们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场所,从近年节假日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现象,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
3. 园林城市应发挥的作用
(1)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在建造和管理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2)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园林绿化工程与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紧密结合,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标准,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提高人居环境、改变市容市貌,构建林园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层次丰富、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城市。
(3)弥补群众精神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已成为基本需求,精神生活需求逐渐被人们认识,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广场、绿地,进行爬山、打拳、舞剑、跑步、歌咏等晨练活动。
所以在园林设计和规划时,要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需求作为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增加体育公园、音乐公园、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主题公园的建设,同时要在小区、单位等地适当增加绿地和体育文化设施,便于就近活动。
(4)提高城市人文素质。
城市的公园和绿地,不仅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民素质,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热心,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4. 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1)勇于突破传统设计理念,创新现代园林模式。
中国传统园林,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
一是我们要放开眼界,注重平面绿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立体绿化,更好的增加景观群、扩大观赏面、提高覆盖率、改善生态性。
二是要突破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传统园林模式,增加现代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和标志物等要素,使建成的园林绿地保有古韵的同时体现时代气息,园林各组成要素浑然一体。
(2)发动群众参与园林建设,保护现有园林绿化。
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面向社会,逐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吸收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外商、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城市绿化项目。
同时,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应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绿地的养护,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建绿爱绿的行动。
(3)逐步向郊区农村拓展,构建城乡一体园林。
仅在城市中心
地区发展园林,不能根本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城市郊区、农村土地资源丰富,河道、水体纵横交错,园林绿化建设规模容易控制,建设成本较为低廉,树木成活率高,园林建设向郊区农村扩展势在必行。
5. 结束语
创建园林城市,形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园林建设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始终坚持节水、节地、节财的原则,走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