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二)

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二)
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二)

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二)

【复习目标】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最主要是处理好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关系。①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②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③应布置卫生防护带。

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4)逆城市化形成的原因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条件的改善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经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加强区域间联系;

环境: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

干扰和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释放人为热多,出现热岛效应;

改变原有水系,易发内涝;地下水位下降;

排放废弃物多,出现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②对人文环境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秩序混乱、

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耕地减少等

【巩固练习】

“宜居城市”的概念是1996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二次人居大会首次提出的。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国别差异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各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发达,⑤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⑥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是由逆城市化造成的

C.②⑦两国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畜牧业发达

D.③国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④国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

2宜居城市应该是()

①能与历史遗迹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②规模都很大,重工业发达,高楼密集③景观优美宜人、文化丰富厚重、城市交通便捷④填平城市中的湖泊,以增强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自净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

读“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12)。回答5~6题

5.(双选)关于图12叙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呈加快趋势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6.(双选)城市化带来影响可能为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B.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重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为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2)20年后该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

(3)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地。原因是什么?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总体状况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但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④⑤两国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⑥国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城市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而不是畜牧业。(2)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时,“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必要条件。同时宜居城市应该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景观、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答案(1)A(2)C

解析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

答案 C

解析P区域地价等级为四类,虽然交通便利,也在市中心,但是受铁路的影响,噪音较大,地价比周边地区低。

答案 D

23.BD 24.AC

解题指导第(1)题,影响地租的两大因素: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从整体来看,城市地租从中心向四周减少,在交通线会合处出现次高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并靠近铁路和河流。第(4)题,形成商业区最需要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等条件。第(5)题,A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应为低级住宅区;而D居民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靠近风景区,环境条件较好,应为高级住宅区。

答案(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3)在城市边缘地区,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4)C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

(5)D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A靠近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

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1)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大和危险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大都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 、煤烟、粉尘 B 、工业废水 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 、酸雨 A 、新加坡、北京、伦敦、东京 B 、新加坡、伦敦、伊斯 兰堡、北京 C 、华盛顿、东京、巴西利亚、莫斯科 D 、莫斯科、巴黎、华盛 顿、孟买 3、我国都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要紧缘故是 A 、人口素养不高 B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 、都市建设体会不足 D 、经济进展水平不高 4、从全然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都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是 A 、严格操纵大都市规模 B 、合理进展中等都市 C 、合理建设小都市 D 、主动建设新型乡镇 5 A 、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纽约、伦敦 B 、墨西哥城、纽约、 加尔各答、伦敦 C 、墨西哥城、加尔各答、纽约、伦敦 D 、伦敦、纽约、加尔 各答、墨西哥城 6、下列都市中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的是 ①巴西利亚 ②华盛顿 ③堪培拉 ④伊斯兰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的时期分不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① 都市人口比重 ① ② ③ 人口/百万

8、高级住宅区一样位于都市边缘,缘故是 A、那儿地价比较廉价 B、那儿环境条件比较好 C、都市中心不能够建住宅区 D、那儿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9、以下关于商业区的讲法错误的是 A、商业区占都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 B、从形状上看,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都市街道两侧 C、从地域分布上看,商业区一样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10、都市合理规划最要紧的目的是 A、为保证都市居民居住更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约都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都市土地又爱护都市环境 11、下列有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市地域结构的进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封建社会,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B、进入工业社会后,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C、以后都市的地域结构的进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 D、“花园都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外围为居住区和工业区 12、工业区在都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A、它是都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点 B、工业区持续向市中心迁移 C、在建筑质量上显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趋向于沿要紧交通干线分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15题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 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13、有关我国人口进展的推测,正确的是 A、如果连续实行打算生育,劳动者数量就会严峻不足 B、按目前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会连续下降 C、我国人口死亡率会逐年下降 D、人口老龄化会逐步减缓 14、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劳动者数量不足,我国在现时期应该临时不实行打算生育 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 C、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操纵在什么水平上,是由国家政策和法令决定的 D、人口的进展对社会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15、人口如果进展过快,带来的社会后果是 A、劳动力充足 B、促进经济进展 C、人丁兴盛,促进生活水平提升 D、阻碍社会安定和生活水平提升

人口与城市专题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14-2018年)

人口与城市专题选择题14-18年真题汇编 (2014全国1卷10-1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2题。 1.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2014全国1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3—4题 3.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0 (2015全国1卷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5~7题。

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8全国1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9.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2018全国2卷4-5)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 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10.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 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 C.东南部D.西南部 11.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2012年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 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鼓励生育,外来移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型) (问题:过快增长;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政策:计划生育。)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符合三个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3)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及自然灾害等,人民不得不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2013 高三地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 要点串讲 ②对迁入地的影响

A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B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③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状况 3.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②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掌握以下四个城市相关要点 1.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称之为微观因素。下面以武汉市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提升卷(20210210162152)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44分) (2017 ?皖东联考)读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 1 ?下列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递减 B. 0?14岁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较慢 C. 15?64岁人口比例1964?1982年增加较快 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最快 2. 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过快B .劳动力不足 C.文化素质偏低D .人口老龄化 (2017 ?陇西联考)读韩国1980?2005年不同年龄段生育率变化图,完成 每小题4分, 1?2题。 3?4题。 人口尅堆(万人1 人口 人口意截.414岁人.63岁且上人(万人) 口比例(%》口比M(%)

3. 此期间该国()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 影响贵州、湖南 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展夜均寒 (2017 ?成都二诊)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 7?9题。 7?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 A. 东部B .东南部 A. 各年龄段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C. 生育高峰年龄段发生明显变化 D .有推迟生育的趋势 4. 该国生育率变化将导致( A. 总人口数量减少 B .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C.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 .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201 7 ?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 图。读图完成5?6题。 ?- 7 6- ' FJrr K 常噸 £末 河 帕和- 江唏M "1O tffl r * -■a ?ir 宁 5. 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届我沟少 昼参夜少 居少夜直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 考点归纳 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 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 <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 <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作为我国东西部分的分界线,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特别是沿海地区更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西部地区虽地域广阔(占我国面积55%)但人口稀少(占全国人口的4%)。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们总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地区进行生产活动。<2>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也不同,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不同。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专题六人口和城市 考点一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 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 (2)B

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 (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

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步达纲练习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 步达纲练习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步达纲练习,希望你喜欢。 1.目前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环境因素 B.次生环境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2.下列属于可致病的原生环境因素是() A.喀斯特地形 B.环境中碘缺乏 C.交通噪声 D.生物性污染物 3.被动吸烟者因烟雾致病是() A.原生环境因素影响 B.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影响 C.次生环境因素化学影响 D.次生环境因素生物影响 4.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废墟上戳洞下种,这说明()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5.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婴儿死亡率、出生时预期寿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婴儿死亡率(%) 出生时预期寿命 发达国家 9930 1.6 73 美国 16400 1.05

75 日本 11330 0.55 77 发展中国家 660 9.0 59 印度 250 10.1 55 材料2 据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__,这说明人口身体素质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2)我国到2019年前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__________。 (3)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必修二:人口、城市与环境

练习题 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2题。 1.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2.今后,山东省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②养老负担重③适龄儿童入学困难④人力资源数量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3~4题 3.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4.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 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读图完成5~6题。 5.在图B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 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 A.坦桑尼亚 B.肯尼亚 C.加拿大 D.阿富汗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 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 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7~8题。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浙江选考)201X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五) 一、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 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口)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历史时期不同, 制约因素也不一 定相同(不确定), 故具有不确定 性;但在具体时 期,制约因素相 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 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 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 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 人口(最佳人口) 一 个 合 理 值 发 展 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 关性表现 (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 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019年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五)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 (五) 、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人 口容量nn蛭济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 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个 警 戒 值 人口 合理容量4 遨、 利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 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 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 口) 个 合 理 值 环境 承载力 环 亍 人口規摸 邙济规绘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一-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个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警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戒 的限制性因素值 历史时期不同,制 约因素也不一定相 同(不确定),故 具有不确定性;但 在具体时期,制约 因素相对不变的情 况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具 有相对确定性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一低一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 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一低一低”型 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一高一低”型T“高一低一高”型T“低一低一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 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学(4.6.2)--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

第六节 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 (看是否有新的案件)!!! 城市环境的好坏与城市人口之间的关系密切且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此列举两个有代表性的分析案例。 案例一 阿比让:非洲城市生活的生动描述 科特迪瓦的阿比让,虽然最初是一个浅滩上的小小村庄,但自从法国人将它选作为联接 大西洋沿岸与尼日尔多条铁路的交汇点以来,于1891年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在20世纪的许多年里,这座城市篷勃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不过,由于地区的经济下滑,阿比让的繁荣已逐渐消失。目前,城市正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城市贫困和环境状况恶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阿比让不是非洲中心城市的代表。在这个大陆上,大多数的城区都不过是个大乡村。1995年估计阿比让有280万人口,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第三个最大的城市。不像非洲的许多城市仅主要有一些中心市场,而阿比让有相当大的工业基地。此外,科特迪瓦也因它的政治稳定而受益。独立以后,菲利克斯.霍福伊特.波伊革纳(Felix Houghouet Boigney)统治这个国家的第一个33年,仅于1993年下台将政权交给了科南.贝德(Konan Bedie)。他的政权同那些由于国内战争进入第三个十年的安哥拉和由于种族冲突而分裂的卢旺达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过,另一方面,阿比让又是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出现城市危机的突出代表。阿比让的 问题反映了那些完全不同的城市,如肯尼亚的内罗毕、赞比亚的卢萨卡、扎伊尔的金萨沙以及塞内加尔的达喀尔。这些城市都面临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服务设施如供水和卫生设施破损、城市环境质量退化、爱滋病流行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紧张。由于地区的贫困现象不断扩大,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难于处理。 非洲城市危机的部分原因,应归咎于地区的宏观经济效能很差。科特迪瓦在1975-1979年之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为9.2%;1980年增长率下降成负值;在1986-1993年之间,以平均1%的速度继续下降。在1985-1988年之间,阿比让家庭的平均收入下降25%。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使这一趋势变得更加严重。这种不利的影响,城市居民大于乡村的居民。 尽管有经济危机,可是阿比让仍然同许多其他的非洲城市一样,继续以显著速度在扩大。蔓延非洲大陆的迅速城市化,似乎不可能立刻降低速度。在乡村和城市地区的出生率仍然很高。在阿比让的扩大中,移民也起了显著的作用。根据198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阿比让人口的37%是在国外出生的。同前几十年12%的增长率相比,目前已下降到5%。但每天仍然要增加400个城市居民。当殖民中心和商业区的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郊区的人口增长最快。 人口迅速增长已远远超过了政府提供城市服务的能力,不能获得自来水的人数,从1988年的80万增加到1993年的100万,大约占总数的38%。约30%的人口有下水道,55%的人口有厕所和化粪坑。大多数的废水都排到城市区污染非常严重的池塘里。在处理之前,城市的、工业的和危险的废物都混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清洁工现场工作的危险。 生活质量的恶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的影响,例如,1978年以来全城的婴儿死亡率显著地增加。在阿比让,十分贫穷的人生活环境最坏。在贫民区儿童的死亡率比富裕地区高五倍。 城市卫生的基础设施也被忽视。尽管阿比让在这个国家中拥有最多的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但是每1万个居民只有2个医生和5个护理人员。医药和保健费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昂贵。由于面临爱滋病的威胁,对保健工作的需要,就变得更为紧迫。在阿比让估计有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