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基础梳理】

活动一:背诵一、二、三时间3分钟后,脱稿完成督查试题第1、2题。4分钟

一、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存在问题:就业、就学、就医困难;对资源环境压力大。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过慢,出现人口老龄化。存在问题:劳力、国防兵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迁移原因是城市(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

收入高;农村(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多。

2.对迁入地影响:有利——缓解劳力短缺矛盾,扩大优势产业经济效益;推动城市化进程,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间科技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社会治安;加重环境压力;交通拥挤;住房、就医、就学、就业困难

3.对迁出地影响:有利——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

不利——青壮年与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影响人口环境容量三要素:资源、科技、生活文化消费(资源是最主要因素)和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人口环境容量越大)

如:(1)一个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往往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2)清朝时人口为4.3亿,当时有学者惊呼“人多之害”,而今不但养活13亿人,且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影响中国人口容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活动二:背诵四3分种,脱稿完成督查试题第3、4、5题5分钟。

四、城市

(一)城市区位

1.影响城市形成区位因素:(1)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便利,方便人流与物流集散;取水方便;农副产品丰富);河流入海口(海运河运便利;淡水和农副产品丰富;);铁路公路过河点(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2)交通枢纽——郑州;(3)矿产资源开发——大庆;(4)旅游发展——桂林;(5)科技——班加罗尔;(6)政治——巴西利亚2.城市或聚落形态与分布

(1)形态:平原多呈团块状,规模大;山区或丘陵地区多呈分散式(条带和组团),规模小。(2)分布:南方地区多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北方地区多沿大道分布,呈团块状

3.城市功能区:

(1)住宅区面积最大,占城市空间40%-60%,中高级住宅多分布在地势高、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外围,低级住宅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商业区布局原则:市场最优——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交通最优——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地价低,交通便捷

(3)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地价低、环境容量大、交通便利(经济与环境因素)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总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主要标志);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化表现:人口与非农产业向城镇积聚,农业用地变为非农用地的过程

3.城市化的进程分为:初期阶段(<30%)、加速阶段(30%—70%)、后期阶段(>70%),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6%,为城市加速阶段

4.城市化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出现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出现问题是——出现了交通拥挤,地价上升,住房紧张,就业、就医、就学困难,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2)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市中心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有:

(1)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改变下垫面性质,生物多样性减少;释放人为热多,出现热岛效应;改变原有水系,易发内涝;排放废弃物多,出现环境污染

(2)对人文地理环境影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自主训练】(1-6题为单项选择题,7-8题为双项选择题,9-10题为综合题)读“2012年春节期间深圳大街‘空城’一角景观图”,完成1~2题。

1.造成深圳大街2012年春节期间出现空城的主要原因

A.逆城市化现象 B.长假外出人少

C.城市功能分区 D.迁移人口回乡

2.目前影响深圳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的机械增长

读“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完成3~4题。

( )3.从图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

A.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B.人口已出现老龄化

C.城市化速度较1983年前慢D.东部人口占比不断下降

( )4.缓解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措施是

A.大量劳务输出B.控制中小城镇的发展

C.东部人口大量向西移动D.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5—6题。

( )5.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类似于上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 )6.图中①、②、③、④数字依次代表的功能区合理的是

A.化工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高新园区、机械工业园区

B.高新园区、化工园区、机械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

C.现代农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化工园区、高新园区

D.机械工业园区、高新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化工园区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7~8题。

()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B.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C.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B.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C.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D.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材料二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负担系数。它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是: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

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15~64周

岁人口。抚养比又分为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

比: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

÷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儿童抚养比=

(0~4岁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总抚养比=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材料三中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

(1)人口学家认为人口红利期是指总抚养比

不断下降的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

红利期约持续年,将在年结束。

(2)据材料三,分析1965年之后人口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3)据图分析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征。

(4)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的研究,某地理兴趣小组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观点一: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那个观点,试参考图中信息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