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教育部国培计划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2010-10-29 9:40:18 本站原创游道全【字体:大中小】

心存感激

十二月,是寒流横行的季节,来自全省各市地州的95名历史教师汇聚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习生活。远离家乡是漫长的思念,但这难得的充电日子却让我们感到时间如水。

我们知道,教育部耗巨资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重大举措。肩负“取得真经”的重任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深深的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为期半月的学习中,我们细心品尝了四川师范大学给我们安排的“营养大餐”。面对久盼的甘露,我们贪婪;面对真经的洗礼,我们虔诚;面对远航的灯塔,我们极目。师德培训深深地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如春风吹绿我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名师指点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各个方面存在的差距……

这次学习,我们听了十几场学术报告,观摩了十节展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他们成功的轨迹,领悟了他们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已将我们洗染。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锲而不舍的追求,敏锐的眼光描绘了新世纪的教育蓝图,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宏大无垠的教育世界,校本培训、终身学习、案例教学、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使我眼花缭乱,使我一心向往,使我明白教育原来如此神圣、如此美丽,教师原来接受的、传播的都是一片阳光,教师的确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事的原来是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一项伟大的事业!为此我应该有一颗感激的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即将不惑之年的我,有机会来参加国家级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领导的关怀,同事的信任和无限的希冀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而努力,必须衷心地对所有人说声:“谢谢你们!”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对青年教师的爱。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领悟什么叫广博,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以前我知道教师的工作象洋葱,只要你一片一片的剥开,总有一片会让你流泪不止;现在我已明白:教师的工作也象水仙,在那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经过一冬,你所收获的必定是那沁人的幽香!

沐浴阳光

冬日,是一个思考的季节,而那沉甸甸的思考却必须接受严冬的考验,经过一个“蝉变”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升华。而事业上的“高原现象”里,我所希冀的是冬日里的那一片暖阳。

2009年12月18日至26日,我们的希冀已经灿然实现,十余天的学习中:名师讲座、专家报告、名校丰采就是那秋日的暖阳。这些日子里,我在“高原”上沐浴阳光,我在微风里沉浸春意,我的心田已然一片绿意。

姜树林副厅长、高林远书记、曹芳贵处长、李志全院长、王晓焰书记、王川院长、陈辉教授的语重心长,强调要求,让我深知不易,要转换角色、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龚奇柱教授、吴建华教授、王川教授、任世江教授、陈辉教授、冯一下教授、潘树林教授、朱汉国教授、陈静亦老师的学术讲座让我的专业知识再次提高,深知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刻不容缓;李丹老师、高增平老师、喻敏老师、郭子其老师的指点,再谈历史教学的方法论,让我大开眼界;颜文贤老师、易圣鹏老师、曾宪琳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再领略名师风采,他山之石,可心攻玉,观摩听课,让我反思自己,不断提高,争取进步。

十余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含义,这秋日的暖阳留给我的还有向着目标的“奔跑”和更多的思考。

感悟教育

美国作家佛格森有一句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十余天的学习,使我对这句话已有了较深的理解。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在秋日的阳光下,我不停的吮吸着,消化着,反思着……我的心已无法抗拒的被那阳光照亮、温暖、点燃,一股气流由内而外推开了那桎梏很久的门。

我们先后到了成都市棕北中学、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考察,我们从教师身上不仅体会了他们的那份执著和艰辛,更看到了从事教育的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和幸福。

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应深刻的理解“为人师表”的真实含义,作为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应“以理想主义的态度去要求自己,但决不能以理想主义的标准去苛求学生”,作为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适应观念的更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问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知识和信息将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社会变革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必须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指导人的则是教育思想。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及时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我认为思想观念上应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不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不能进行创新,但如果过分强调继承,就会妨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不会进步。以前我国教育注重了知识传授、注重演绎、忽视归纳,考试以知识内容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所以,我们的学生有基础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而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演说能力差的特点。这与时代要求是不符合的。因此顺应素质教育潮流,坚决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大纲和课程标准精神,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二.转变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是智商,80%归功于其他因素,主要是情商(EQ)。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大量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成功15%是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往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更应重视在人成功中占主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对学生以下心理素质进行培养:①能自我反省,自我发展;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③有坚强的毅力,耐受挫折,善于使心理平衡;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有多元意识和包容的大度;⑤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调整的时代,知识经济的过程也是经济人性化的过程,所以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做人”。韩愈在《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就把教会“做人”放在首位。魏书生也强调“育人重于教书”。所以现在已有许多学校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以前教育忽视“做人”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在美国有许多学生道德品质败坏,导致校园枪杀、吸毒、未婚早孕等问题泛滥,在我国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人处世差等也暴露出来。现在把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做人教育则重点强调要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①加强人文教育;②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制,使“教书育人”成为教育者的共识;③教会学生自我约束;④加强社会实践;⑤宣传先进人物,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⑥改革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转变以现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对新时期教育观的转变深有感触,作为时代主旋律的素质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整体发展,更多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一千多年的考试制度,导致了一个认识的倾向,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人才,取得成功,从而导致“死读书,读死书”,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们一直过分强调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向学生灌知识,而不是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过去我们一直以把学生教得不能(实际是不会、不敢)提问为目的,而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善于思考和提问,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的一种扼杀。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名人学生时代“分数”都不高,如童第周、爱迪生、牛顿、邱吉尔等,却干出了不凡的业绩。而那种小时被认为是“笨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大诗人华兹华斯、音乐家舒伯特、政治家罗斯福、作家安徒生、哲学家黑格尔、发明家瓦特、军事家拿破仑等,甚至20世纪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擅长考试或者说未反映出超人的智慧。中国《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小时“神童”,大时却平庸。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分数”说明什么?以上列举的名人小时候到底得到了什么使他们获得成功?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决定人成功主要因素是智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还有情商(EQ),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大脑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因此我们已不难理解那些从小平常的名人何以成功,因为他们小时候播下一颗更优良的种子,更协调的获得了人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处理好了获得“双基”、大脑开发、人的个性发展(或者说EQ的培养)的关系;而小时聪明的方仲永却只得到了“双基”。

人其实就好比一棵小树,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需合理分配,才能健康成长。如果过分重视“双基”,就好比树木成长只有阳光、空气和水中的一个条件,最终会枯萎。我们既应看到“双基”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意义的“大脑开发”和“个性培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处理好阳光、空气和水的关系。也就是不要只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现在”,而应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转变以结果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过程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因为“分数”(知识)并不能说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