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MS-3型)

一、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

二、原材料检测

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

微表处集料检测技术指标

试验检测项目

集料规格

规范要求4.75~

9.5mm

2.36~

4.75mm

0~

2.36mm

合成

砂当量65.1 71.4 >65

表观密度 2.998 2.964 2.956 2.969 >2.6

备注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微表处所采用玄武石经采用水洗法进行级配检验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矿料的级配曲线。试验结果如下:

微表处集料级配

筛孔尺寸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标准级配100 70-90 45-70 28-50 19-34 12-25 7-18 5-15 合成级配99.8 76.5 54.9 40.2 27.5 17.2 10.6 5.3 配比(%)1#:2#:3#=25:30:45

备注

微表处MS-3

级配曲线图

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

乳化沥青检测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实测值沥青含量% ≥60 60 筛上剩余量% ≤0.1 0.08 标准粘度S 12-60 16

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 40-100 65 软化点℃≥53 57 溶解度% ≥97.5 99.3 延度cm ≥20 64.4

储存稳定性(1d)% ≤1 0.9 破乳速度——慢慢

微粒子电荷——阳离子+ +

细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

微表处生产用水为可饮用水,PH值7。

三、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

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成果

沥青乳液用量% 10 10.8 11.7 12.5 13.3 湿轮磨耗值g/m2864.3 667.8 501.8 364.3 298.2 轮碾压砂量g/m2304.6 385.9 422.8 500 605 乳液用量范围11.3%~12%

油石比范围 6.8%~7.2%

配合比比例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

四、结论

微表处配合比验证

沥青乳液用量% 11.7

湿轮磨耗值(1h/6d)g/m2489.3/753.6

轮碾压砂量g/m2381.8

油石比7.0

配合比比例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 试验结果表明,微表处设计配合比(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MS-3

筛孔9.5~4.75 4.75~2.36 2.36~0 填料合成下限上限中值9.5 99.2 100 100 99.8 100 100 100 4.75 10.2 96.6 100 76.5 70 90 80 2.36 2.2 37.5 95.8 54.9 45 70 58 1.18 24.9 72.7 40.2 28 50 39 0.6 17.5 49.3 27.4 19 34 27 0.3 11.7 30.3 17.1 12 25 19 0.15 7.8 18.2 10.5 7 18 13 0.075 3.9 8.9 5.2 5 15 10 配比25 30 45 100

试验:复核:签发人:

原材料检测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8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4.75~9.5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3 环境温度22℃仪器编号CJYQ-1、CJYQ-15 检测人检测日期

烘干试样质量M1(g)

1 2

0.075mm水筛余集料烘干质量M2(g)

0.075mm筛下质量M1-M2(g)

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重量

分计筛余百分率

(%)

累计筛余百分率

An(%)

通过百分率(%)

1 2 1 2 1 2 1 2 平均

筛底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细度模数Mx=(A0.15+A0.3+A1.18+A2.36+

A4.75)/100

备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表

(网篮法)

编号:C-A049 第页共页

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

公司质量检测中心

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9.5~4.75mm玄武石样品产地南京毛迪样品状况外观良好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6/集料307环境温度22℃仪器编号CJYQ-50

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样编号1# 2#

粗集料水中重m w(g)

粗集料表干质量m f(g)

粗集料烘干质量ma(g)

表观相对密度ra=ma÷(ma-mw)

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ra

表观密度(视密度) ρa=ra×ρt(g/cm3)

毛体积相对密度ra =ma÷(m f-m w)

毛体积相对密度平均值r A

毛体积密度ρa=r a×ρt(g/cm3)

表干相对密度rs=m f÷(m f-m w)

表干相对密度平均值r s

表干密度ρs=rs×ρt(g/cm3)

粗集料吸水率wx=(m f-m a)÷m a(%)

粗集料吸水率平均值w a (%)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6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2.36~4.75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4 环境温度22℃仪器编号CJYQ-1、CJYQ-15 检测人检测日期

烘干试样质量M1(g)

1 2

0.075mm水筛余集料烘干质量M2(g)

0.075mm筛下质量M1-M2(g)

1 2

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重量

分计筛余百分率

(%)

累计筛余百分率

An(%)

通过百分率(%)

1 2 1 2 1 2 1 2 平均

筛底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细度模数Mx=(A0.15+A0.3+A1.18+A2.36+

A4.75)/100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0 第页共页

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2.36~4.75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4环境温度22℃仪器编号CJYQ-2、CJYQ-4 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件编号试样

来源

烘干细集料

试样质量

m0(g)

试样+水+容

量瓶总质量

m2(g)

水+容量

瓶总质量

m1(g)

水温修

正系数

aT

表观

密度

γa(kg/m3)

通过

平均值

γa(kg/m3)

结论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8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2.36~0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4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1、CJYQ-15 检测人检测日期

烘干试样质量M1(g)

1 2

0.075mm水筛余集料烘干质量M2(g)

0.075mm筛下质量M1-M2(g)

1 2

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重量

分计筛余百分率

(%)

累计筛余百分率

An(%)

通过百分率(%)

1 2 1 2 1 2 1 2 平均

筛底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细度模数Mx=(A0.15+A0.3+A1.18+A2.36+

A4.75)/100

备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0 第页共页

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2.36~0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4环境温度22.5℃仪器编号CJYQ-2、CJYQ-4 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件编号试样

来源

烘干细集料

试样质量

m0(g)

试样+水+容

量瓶总质量

m2(g)

水+容量

瓶总质量

m1(g)

水温修

正系数

aT

表观

密度

γa(kg/m3)

通过

平均值

γa(kg/m3)

结论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3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2.36~0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玄武石104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18、CJYQ-24 检测人检测日期

编号

测定含水量W (%)

计算湿样重

m1=120×(100+W)/100(g)

絮凝物和沉淀物的总高度h1

(mm)

沉淀物的高度h2(mm)

砂当量SEV=h2/h1(%)

砂当量平均值SEV (%)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

填表:复核:签发人: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3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G E42-2005

样品名称及型号玄武石(合成集料<4.75mm)样品来源南京毛迪样品状况颗粒状样品编号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18、CJYQ-24 检测人检测日期

编号

测定含水量W (%)

计算湿样重

m1=120×(100+W)/100(g)

絮凝物和沉淀物的总高度h1

(mm)

沉淀物的高度h2(mm)

砂当量SEV=h2/h1(%)

砂当量平均值SEV (%)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

填表:复核:签发人:

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69 第页共页试验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 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12、CJYQ-14CJYQ-13 检测人检测日期

沥青针入度试验记录

沥青名称试样编号

针杆总重100g温度及时间

试验次数 1 2 3

针入度值

平均针入度值

备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沥青软化点试验记录

沥青名称试样编号加热介质

试验次数 1 2

起始温度℃

升温速度℃/分

软化点温度℃

平均软化点℃

备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

沥青延度试验记录

沥青名称试样编号

试验温度℃延伸速度

试验次数 1 2 3

延伸值(cm)

平均延度(cm)

备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沥青溶解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71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 -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27、CJYQ-24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样编号

古氏坩埚

与玻璃纤

维滤纸总

质量m1(g)

锥形瓶

与玻璃

棒总质

量m2(g)

锥形瓶、

玻璃棒与

沥青总质

m3(g)

古氏坩埚、

玻璃纤维滤

纸与不溶物

总质量

m4(g)

锥形瓶、玻璃

棒与粘附总

质量

m5(g)

溶解度

(%)

平均值

(%)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0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 -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6℃仪器编号CJYQ-14、CJYQ-21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样编号

试样容器+玻璃棒总质量m1(g)

试样容器+玻璃棒+乳液总质量m2(g)

试样容器+玻璃棒+残留物总质量m3(g)

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P b(%)

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平均值P b(%)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结论

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1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 -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8℃仪器编号CJYQ-23、CJYQ-20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样编号

乳化沥青试样质量m (g)

滤筛及金属盘质量m1(g)

滤筛、金属盘与筛上残留物合计质量

M2(g)

筛上残留物含量P p (%)

筛上残留物含量平均值P p(%)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结论

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乳化沥青微离子电荷检测报告表

编号:C-A082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27、CJYQ-24检测人检测日期

样品编号

观测描述

结果电极+ 电极-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道路沥青标准粘度报告表

编号:C-A092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5℃仪器编号CJYQ-34、

检测人检测日期

编号

试验温度

(℃)

盛样管孔

经(mm)

乳液容量

(ml)

时间(s)粘度(s)平均值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填表:复核:签发人: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4 第页共页检测单位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技术依据JTJ -052-2000

样品名称及型号改性乳化沥青样品来源道路养护分公司样品状况乳液状(1d) 样品编号长路质检2008/乳化沥青137 环境温度28℃仪器编号CJYQ-22、CJYQ-15检测人检测日期

试验编号

蒸发皿质量+玻璃棒质量m(g)

试样沥青质量m1(g)

试样残留物质量m2(g)

试样蒸发残留物含量p

试样储存稳定性Ss=︱p上-p下︳(%)

试样储存稳定性平均值(%)

结论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填表:复核:签发人:

微表处

高速公路微表处施工 1. 材料准备及混合料试验 1.1石料 微表处细集料为当地优质玄武岩,规格0-3cm;微表处粗集料为临城产玄武岩,规格3-5cm,5-8cm;混合料砂当量大于65%。混合料级配符合MS-3型标准,见下表:

1.3水泥、盐酸等材料在当地采购,符合生产要求。 1.4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两层稀浆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满足下表要求 2 2.1设置安全作业区 按照高速公路安全施工规范放置安全标志后,安排专门安全员指挥过往车辆,在安全区内进行施工。根据施工情况,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当天施工当天放行。 2.2路面预处理 路面上的灰尘及杂物用强力吹风机一并清理干净,特别是油污也必须处理,必要时用水冲洗,以保证干净的路面便于粘结。 2.3摊铺微表处 2.3.1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为:石料:乳液:填料:外加水=100:10:1.8:7.5 2.3.2施工除按常规微表处摊铺外,特别应注意的是平整度和表观情况,纵向接缝是关键环节。 2.3.3摊铺 (1)微表处应按下列程序施工: a.施划导线,以保证摊铺车顺直行驶。有路缘石、车道线等作为参照物的,可不施划导线。 b.摊铺车摊铺稀浆混合料; c.手工修复局部施工缺陷; d.初期养护; e.开放交通。 (2)根据施工路段的路幅宽度,调整摊铺槽宽度,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数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宜使纵接缝位于车道线附近。 (3)将符合要求的各种材料装入摊铺车内。 (4)将装好料的摊铺车开至施工起点,对准控制线,放下摊铺槽,调整摊铺槽使其周边与原路面贴紧。(5)按生产配合比和现场矿料含水量情况,依次或同时按配比输出矿料、填料、水、添加剂和乳液,进行拌合。 (6)拌好的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并分布于摊铺槽适量时,开动摊铺车匀速前进,需要时可打开摊铺车下边的喷水管,喷水湿润路面。 (7)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基本一致。微表处施工时保持摊铺槽中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槽容积的1/2左右。 (8)混合料摊铺后的局部缺陷,应及时使用橡胶耙等工具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事:个别超粒径粗集料产生的纵向刮痕,横、纵向接缝等。 (9)当摊铺车内任何一种材料快用完时,应立即关闭所输送材料的控制开关,让搅拌器中的混合料搅拌完,并送如摊铺槽摊铺完后,摊铺车停止前进,提起摊铺槽,将摊铺车移出摊铺点,清洗摊铺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 工程第3标段 微表处 (K2914+385~K2920+080) 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3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三年月日

目录 一、微表处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3) 三、材料要求 (4) 四、车辙概述 (7) 五、微表处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8) 六、微表处摊铺 (12) 七、微表处施工工艺要求 (15) 八、施工后检测 (17) 九、施工安全 (18) 十、相关指标 (22)

一、微表处概况: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止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在国外,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迅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常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入手,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封层的固化时间加快,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牢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从此问世。美国、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这项技术。现在,微表处技术已被认为是修复车辙及其它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得到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区推广、发展。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按合理配比均匀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方法。因此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等特点,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已制订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W/C=,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微表处专项施工方案

2013年G109国道附线、S201省道孟家湾段微表处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复核: 宁夏公路管理局中卫分局石空养护中心 2013年7月25日

专项技术方案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施工前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明确分工、定人定岗、落实责任,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一、微表处施工前准备工作 包括施工现场勘测,施工环境调查,拟定具体的技术质量管理措施及办法。 1.1对原路面的准备 1)原路面必须有充足的结构强度。原路面整体结构强度不足的,不应采取微表处;原路面局部结构强度不足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补强。 2)当原路面15mm以下的车辙可直接进行微表处处理,同时为了避免隐患,在微表处处理之前应对裂缝灌缝和坑槽修补路表坑槽、凹陷等病害。 3)微表处理段的全部表面,采用机械清扫,事先将所有的松动的材料、泥块以及其他障碍性的物质加以清除。 4)原路面的拥包等隆起型病害应事先进行处理。 1.2材料的准备 为了保证实际所用的材料及材料的配比与实验室相符,在施工前进行评估。 微表处矿料级配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JTJ052-2000)规定执行。 1)矿料 a、矿料必须过筛,把超大粒径筛出去,以免超粒径石料给拌和、摊铺带来不利影响。 b、对筛后的矿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级配、砂当量、含水量、干容重等,检测的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与实验室的结果一致。尤其注意含水量的现场检测,因为矿料的含水量对矿料单位体积的质量影响很大。 c、注意矿料的堆放,矿料需堆放在经过铺装且洁净的地面上,这样能避免过筛和上料时混入泥土。 微表处所用粗、细集料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3标 段 微表处 (K2914+385~K2920+080) G205 3标段项目经理部月日 2 (3) 4 ..7 ..8 (12) 七、微表处施工工艺要求 (15) 八、施工后检测 (17) 九、施工安全 (18) 十、相关指标 (22) 一、微表处概况: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止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国外,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迅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常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入手,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封层的固化时间加快,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牢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从此问世。美国、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这项技术。现在,微表处技术已被认为是修复车辙及其它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得到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区推广、发展。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按合理配比均匀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方法。因此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等特点,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已制订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1、主要功能 防水功能。微表处封层透水系数低,在路面形成一个致密防水层,能够有效地阻止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防止路面由于水损害而产生破坏、病害。 抗滑功能。微表处封层的磨擦系数大,能够很好地提高路面的抗滑功能力。在自然气象条件差的天气下,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修复车辙功能。在面层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下,可修复车辙而无需碾压。如果采用多层摊铺工艺,微表处可以在不使用铣刨的情况下,填补深达38mm的车辙,而且十分稳定,也不会使面层产生塑性变形。 预养护功能。微表处封层的使用寿命3-5年,并且由于微表处封层的防水、抗老化功能,在新修路面上铺设一层微表处,能够有效地处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MS-3型) 一、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 二、原材料检测 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 到矿料的级配曲线。试验结果如下: 微表处集料级配

微表处MS-3级配曲线图 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 检测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实测值沥青含量% ≥60 60 筛上剩余量% ≤0.1 0.08 标准粘度S 12-60 16 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 40-100 65 软化点℃≥53 57 溶解度% ≥97.5 99.3 延度cm ≥20 64.4 储存稳定性(1d)% ≤1 0.9 破乳速度——慢慢微粒子电荷——阳离子+ + 细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

三、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 四、结论 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指南.doc

微表处技术指南

1 术语 1.1微表处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 (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 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 1.4破乳时间 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 2.1(改性)乳化沥青 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2.2矿料 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 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

2.3填料 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 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 3.1一般规定 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 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

浅析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处理

浅析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处理 摘要:高速公路长期暴露在自然条件下,部分路段路面难免出现微裂缝、贫油等病害,使用功能不断降低,适时对沥青路面实施微表处提前做好预防性养护,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微表处施工。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优点节约投资 引言: 微表处是乳化沥青稀浆罩面的高级形式,它适用于重交通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和路面轻度车辙等的早期修护和新建路面的抗滑磨耗层,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是经聚合物改性的乳化沥青,本条线改性乳化沥青种类为BCR,其软化点大于等于53℃。因微表处厚度仅1cm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期望1cm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病害路段进行处理。 一、微表处的原材料选用及质量控制 微表处混合料是由合理配比的乳化沥青、改性剂、集料、水和填料等组成的,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性能。微表处混合料中,集料重量占到了混合料总重量的90%以上,而改性剂则是微表处区别于普通稀浆封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因此,集料和改性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 1、沥青的选择 改性乳化沥青根据高速公路路面的情况和要求,我们选用BCR改性乳化沥青,主要特点是可提高高温稳定性,提高与骨料的粘附性,提高路面的抗剥落性,具有很好的韧性及粘韧性等。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技术指标满足下表要求。微表处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2、填料—本混合料填料采用的P. 032.5水泥。 3、水——不得含有有害的可溶性盐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其它污染物,一般饮用水即可。某一种石料和乳化沥青,当外加水量为某一范围时,可以成为稳定的稀浆。机械作业时的外加水量,可以采取允许范围的中值。我们在施工中遇到了加水量过少,拌和时的和易性及均匀性都受影响,甚至拌不出稀浆。于是对稀封车的水路进行了改造以满足摊铺所需的和易性。有的施工单位片面地认为加水量增大有利于拌和摊铺,而对稀浆质量无多大影响,这是不正确的。 4、集料及矿料级配 集料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粗料起骨架作用,粗料过少将会造成粗细集料之间嵌

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和施 工方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五章: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第一节:施工工艺流程 厚路面检测→修补原路面病害→封闭交通管制,清扫路面→放样放线→骨料、填料、水、改性乳化沥青、按要求比例拌和→摊铺微表处→修补修边早期养护→开放交通 第二节:施工方法 一、施工前准备 一、对厚路面的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原路面及其基层是承重层,应能随荷载的作用,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残余变形,也不允许产生剪切和弯拉破坏。其要求可参照《公路设计规范》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5—94) (2)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厚路面的整体水稳定和热稳定性是否良好,是保证施工后路面稳定性的基本因素,因为微表处施工后,对路面的稳定性发改变很小,但稀浆封层几乎不具有结构抗应变能力,因此为了保证路面质量,对原路面必须提出稳定性要求(即先行对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 (3)表面平整、密实、清洁 微表处治的封层只起调整表面平整度的作用,当原路面不太平整时,由于封层本身的厚度和施工方法所限,希望公通过它就能达到相当高的平整度要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些大的拥抱、坑槽等,应根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修补,达到基本平整度。同样,原路面必须密实、清洁。原路表面是否封层能否与原路黏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保证原路面的清洁。

(二)路面的准备 在施工前路面应进行彻底的清扫,去除路面上所有松散材料、污物、植物其他有害物。如用水冲洗,则不能在裂缝的路面上进行以水侵入裂缝内。 厚路面6mm以上的裂缝和坑槽,拥抱等缺陷应事先进行修补处理。修补时不应有凸起物,否则在刮平器作用下填充物会撕裂而留下刮痕,应将旧的裂缝填充物全产平或使它低于路面。 高温天气下或路面比较干燥时应摊铺前以喷水雾的方式预湿路面,以改善封层材料与原路面的黏结,水雾的用量应根椐气温、湿度和路面的干燥程度来调节,以不能流水为准。 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喷洒粘层油。如路面干燥,有集料暴露、剥落松散、严重磨光、油膜或用于水泥混你凝土路面,则可以考虑喷洒油层。乳化沥青应与封层所用乳化沥青一致。 (三)机器的标定 在施工前应对封层的各种材料的计量系统进行标定,以保证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料源有改变则必须重新进行标定工作。 (四)交通管制 刚摊铺的微表处封层,必须有一段养护成型期,在养护成型期内,应严禁车辆和行人进入。 (五)气候的要求 ISSA规定,在路面或空气温度达到10并且下降时,不允许进行微表处施工,但是在路面或空气温度达到7并且技续上升时,允许进行微表处施工。 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报告 1.1配合比设计 为确保微表处施工的顺利进行,依据设计要求采用ES-Ⅱ型级配,其具体的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为: 1.1.1材料的选择: 1.1.1.1、级配矿料 1.1.1.1.1级配矿料要求 矿料的级配和质量与封层的耐久性、耐磨性、抗滑性等使用性能均有密切关系。其级配组成应符合《微表外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2006)》中关于微表处的要求且所用集料应表面洁净、质地坚硬、耐磨、扁平细长颗料小于15%;所用细集料应不含泥土和有机杂质,砂当量大于60%,亚甲蓝值符合规定要求(<10ml)。此次施工拟选用遂平华泰石料厂产玄武岩石料,其各项检测指标如下: 表1:玄武岩检测结果 1.1.1.1.2矿料级配及含水率曲线 此次施工拟选用的玄武岩3#(3-5)、4#(0-3)料及级配料的筛分结果见下表: 2 玄武岩3#料的筛分结果 表

表3玄武岩4#料的筛分结果 表4 合成骨料级配数据及曲线 表5继配矿料的含水率曲线图 1-1-1-3矿料的配合与运输 本次施工为避免较大粒径破坏路面,使用前首先将集料进行了过筛处理,以去除大粒径, 以上集料按要求进行严格的相关检测,然后将粗、细集料按比例掺配并充分搅拌,经筛分达到相关级配要求后,将级配料装车用于路面施工。 1.1.1.2改性乳化沥青 为保证公路路面的力学性能及微表处的质量,采用壳牌ss-3改性乳化沥青经采样检测合格后,用油灌车运至施工现场备用,其检测指标如下:

表6:壳牌改性乳化沥青检测表 本次施工采用普通硅酸盐325#水泥作为填料。 1.1.1.4添加剂及水 本次施工选用维实伟克产MQK-1M作为添加剂,用量根据现场气候调整。施工中用水为消防用水。 1.1.2配合比的设计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解决乳化沥青与集料相容性的问题。对于冷拌和的封层系统,材料成分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封层系统都是独立的,任何单一成分的变化都会改变整个混合料的系统,且这种改变对于混合料系统的路用性能是有害的。所以,考虑到工程所处的气候环境为多雨的现实情况并结合封层的施工目的,在配合比设计中着重考虑了防水性能,同时注意了路面的抗剪切及抗水侵害的能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各项检测项目及实测值如下: 1.1. 2.1拌和试验 用于测定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及成浆状态,为了更好的贴近工程实际,考虑到当地的极限气温,进行了高温拌和试验,环境温度为40摄氏度,湿度为80%。 表7:拌和试验结果 1.1. 2.2粘聚力试验 粘聚力试验用于确定混合料的初凝与开放交通时间,由于在同样的系统配比中环境温度对粘聚力值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此次粘聚力试验的温度为22o C士3o C,相对湿度40%士5%,以考查低温时系统的粘聚力值。 表8:粘聚力试验结果

微表处施工工艺

微表处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微表处前应该进行以下的准备工作。 1、摊铺机标准 微表处摊铺机采用的是体积计量方式,而经混合料设计得出的是各组分材料的质量比例,因此需要 对摊铺机进行标定。摊铺机标定结果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混合料实际油石比是否与设计油石比相符。 2、路面的清扫 为了保证微表处层与原路面的良好黏结,要求原路面清洁。原路面上的松散材料、泥 、杂草、油污 和其他杂物都会影响微表处与原路面的黏结,造成脱皮现象。 路面的清洁方法有很多种,国内常用的是用扫帚清扫,国外也有用水清洁或用鼓风机吹 方法。用水 清洗时应待裂缝干燥后再进行微表处。施工时,应采用适当方法将路面上的 登井、阀门箱、跌水式进 水口及其他公用设施遮住,免受微表处材料的污染;不允许有集料 粒留在路面上。 3、放样画线 为了保证微表处沿路线方向摊铺,有时候需要根据路幅宽度、摊铺槽宽度,在保证摊铺次 为整数的 条件下沿摊铺方向画出控制线。 不过,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施工企业一般不做放样 线.而是直接以车道线、 路缘石等为参照,摊铺方向可以保证。 4、交通管制 施工过程的交通管制十分重要,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和机具安全;另一方面也可 3 止车辆驶入 未成型的微表处层,影响路表美观。
二、微表处的摊铺步骤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微表处混合料的摊铺。 (1)将摊铺机开至施工起点处,调整好摊铺槽的宽度、摊铺厚度和拱度。 (2)再次确认各材料的设定准确无误。 (3)开动发动机,使拌和器和摊铺槽的螺旋分料器首先转动起来。 (4)打开各个材料的控制开关,使各组成材料几乎同时进人到拌和器中(BRENING 公司 的 S-HY8000 型摊铺机可以控制各材料的出料顺序) ;应有一名施工人员用铁锹将最初排出的材料接走,倒入旁边的 废料车中。 (5)调节螺旋分料器的转动方向,使稀浆混合料均匀地分布到摊铺槽中。当材料充满摊铺槽 1/2 左右 深度时,操作手示意驾驶员开动摊铺机,以 1.5-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摊铺的速度变应保证摊铺槽 内混合料体积占摊铺槽体积的 1/2 左右,保证分料器能搅拌到混合料。 (6)对于摊铺后路面的局部缺陷,应及时人工找补。手工作业可以使用橡胶拖把或者铁锹等工具,但 不得使用扫帚。 (7)应时刻注意各组成材料的使用情况,当任何一种材料接近用完时,应立即关闭各材料的输出,待 摊铺槽中的混合料全部摊出到路面上后,摊铺机停止前进。 (8)施工人员应立即将施工末段 1-2m 范围内的材料立即清除,倒入废料车中。 (9)用高压水枪清洗摊铺槽,然后卸下摊铺槽,摊铺机开至料场装料。
三、接缝处理
微表处的横向接缝应做成对接接缝,施施工步骤为: (1)用油毡将前一施工段末端 0.5-1m 覆盖,保证油毡末端与微表处材料层边缘平齐。 〔2〕将摊铺机后退,使摊铺槽后缘落在油毡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微表处技术指南设计

微表处技术指南 1 总则 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铺筑的微表处应该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为统一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确保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0.2微表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法规。 1.0.3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良好,原有病害已经得到有效处理。 1.0.5微表处严禁用作路面补强层。 2 术语 2.1.1 微表处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 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2.1.2乳化沥青(asphalt emulsion) 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乳交融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RS)、中裂(MS)、慢裂(SS)三种。按电荷性能又可分

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 2.1.3添加剂(additive) 为了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和试剂。 2.1.4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 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2.1.5稠度(consistency) 稠度是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微表处混合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合料一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可以通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 2.1.6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 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明显感到搅拌困难时的时间。 2.1.7破乳时间 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1.8初凝时间(set time) 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 1.2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9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 time) 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2.0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10湿轮磨耗值(wet track abrasion loss)

沥青微表处理方案

引言 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路面不断老化,病害增加,使用功能不断降低。适时对沥青路面实施微表处,实践证明是一项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微表处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道路养护新技术,能使原路面焕然一新,形成新的结构层,具有防水、耐磨、抗滑、恢复外观的功能,同时可修复原路面的多种病害,如网裂、车辙、泛油等,且可在常温下作业,施工季节长,摊铺后能迅速开放交通,对道路通行影响小。研究和总结微表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早期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认识不足,习惯于在路面出现损坏后才开始进行维护修理。实践证明,采用适当的配套措施、选择合理的养护手段,加强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是保持路面状况良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必要前提。

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因微表处厚度仅l cm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期望1 cm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微表处的合理适用范围,不能什么样的病害路段都用微表处进行处理。拟实施微表处的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 (1)原路面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为保证微表处实施效果,就要求拟进行微表处的路段道路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应首先进行补强处理。应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础上选择沥青层挖补、基层翻修甚至路基土的换填等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以济枣公路为例,在实施微表处前对拟实施路段根据路面病害情况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发现部分路段的基层强度不足。据此,对出现严重病害路段进行局部铣刨并加铺沥青面层,然后再在病害处理后的路面上实施微表处。截止2007年底,该路段微表处使用效果良好。 (2)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龟裂、网裂等病害必须事先进行修补、灌缝处理。试验证明,原路面上宽度大于5 mm的未处理裂缝、坑槽、龟裂、网裂、严重车辙、拥包、波浪等沥青路面病害,在通车l~2个月左右便会反射到表面上。(3)当桥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装时,若路面湿度较大情况下实施微表处工程,因微表处具有封水效果,会将沥青面层的水分封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加速桥面混凝土的破损。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基于现行微表处配合比设计对微表处路段在施工中、施工后发生病害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将飞散试验引入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微表处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微表处;配合比设计;飞散试验;质量损失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033x(2012)07—0062—03 0 引言 微表处乳化沥青混合料既不同于一般的沥青混凝土,又与稀浆封层混合料有一定的差别;其优良的路面特性需要通过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来实现。世界各国沿用多年的图解法和中国采用的现行方法在确定沥青用量方面尽管有诸多缺陷,但其具备经济、简单、可行、方便的优点、因此,在中国微表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仍应借鉴传统思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同时,为了弥补现行方法存在的不足,需要增加新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补充。本文提出引入飞散试验进行微表处混合料设计的新方法。 1 现行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微表处工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对沥青用量的确定一般采用《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的建议,而这些建议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iss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1.1图解法存在的问题 现行《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油石比的确定方法是对初选的3个左右的混合料配方分别变化不同的沥青用量(沥青用量一般在6.0%~8.5%之间),按要求重复试验,并分别将不同沥青用量的1h湿轮磨耗值及砂粘附量绘制成如图1的关系曲线。以1h湿轮磨耗值接近要求的沥青用量作为最小沥青用量pbmin,砂粘附量接近要求的沥青用量作为最大沥青用量pbmax,得出沥青用量的可选择范围pbmin~pbmax。 在采用图解法设计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混合料成型困难。图解法中必须变化4~5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样,由于微表处混合料敏感性强,当油石比变化时,改性乳化沥青的用量随之变化,导致混合料的拌和状态出现明显变化。油石比过小,混合料可能很快破乳,成型困难;油石比过大,混合料过稀,跑浆严重。 (2)由于微表处混合料有6d湿轮磨耗的要求,因此,如果采用图解法,应该有1h湿轮磨耗、6d湿轮磨耗、粘附砂量3条曲线,而不是现在的2条曲线。图解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在通常情况下是由粘附砂量一个指标确定的,是单指标的设计方法。 (3)由图解法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往往偏大。只有当试样表面泛油严重,形成油膜时,粘附砂量才可能超过538kg·m—2,由该用油

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 1微表处的概念 1.1微表处技术的出现 微表处是由稀浆封层发展而来,稀浆封层用于路面工程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德国。20世纪40年代,稀浆封层技术首先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得到应用,1955年加里福尼亚州Fresno沥青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稀浆封层摊铺车,从而实现了稀浆封层的机械化施工。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公路工作者为了用稀浆封层解决路面车辙问题,开始对稀浆封层混合料进行改良,使用聚合物改性的快凝、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微表处车辙填充技术诞生,随后,微表处混合料也开始用于整幅路面的罩面。 1.2微表处的概念 国际稀浆封层协会(ISSA)对微表处的定义为:微表处(Micro-surfacing)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通过专门施工设备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1]。 2微表处技术特点 2.1微表处的优点 2.1.1施工速度快,封闭交通时间短。由于使用改性乳化沥青增加了粘结力,使路面快速稳定和坚固,一般施工2h后可通车,对交通影响小;采用机械施工,施工速度快。连续式稀浆封层机1天内能摊铺500t微表处混合料,折合为一条10.6km长的标准车道[2]。 2.1.2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有较大的构造深度,可以明显的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改善原有路面裂缝状况并延长路面寿命。与传统沥青薄罩面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防水性。 2.1.3可以在常温下施工,甚至可以在夜间或在不防碍交通的情况下施工。不需要加热设备,能耗低,不释放有毒物质,对环境影响小。 2.1.4可以填补车辙,恢复路表的平整度。微表处还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厚的铺层(或双层微表处),用于填充不规则的路面。 2.1.5微表处成型快,工期短,施工季节长。 2.1.6养护成本相对较低,根据美国VSS公司的施工经验, 铺设厚度为1.9~3.8cm的热拌和沥青摊铺的成本是微表处成本的3~4倍。 2.2微表处的适用范围 2.2.1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微表处层较薄,可用于改善路面表面功能,而不能用于道路补强。原路面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进行补强处理。 2.2.2原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微表处施工后,对路面的稳定性改善很小,且微表处层几乎不具有结构抗应变能力,因此要求原路面整体的水稳性和热稳性良好,以保证施工后路面稳定性。 2.2.3原路面表面平整、密实。微表处只起调整表面平整度的作用,当路面表面的不平整度太大时,微表处由于它本身的厚度和施工方法所限,希望仅通过它就能达到相当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些大的拥包、坑槽等,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修补,达到平整。同样,原路表面必须密实。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水泥稳定碎石层在路面面层与路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路面工程的工作量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为此设计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的如跳子、松散、裂缝等主要病害的分析,业内许多专家对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剂量、细集料的掺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的确定、混合料延迟时间的控制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下文通过总结福建省内福宁、京福、泉三等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及注意事项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1 原材料试验 1.1 水泥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应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其中初终凝时间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用水泥的主要控制指标,由于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水泥试验室及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1.2 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集料应进行的试验项目有:颗粒分析(级配)、碎石的压碎值、集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等。碎石中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试验,规范中没有要求,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补充规定进行。另外,规范中对单粒级集料含泥量(<0.075mm 颗粒含量)虽未做要求,但通过该项试验可以确定按一定比例合成后的混合料矿料中 <0.075mm颗粒的含量是否超标。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 2.1 级配组成设计 根据各种规格集料的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集料的掺配比例组合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各种材料的比例应尽可能与碎石场生产的不同规格材料的比例协调,避免造成施工中某一规格的集料数量不足,而另一规格的集料又有大量的剩余。当混合料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超标时,细集料(<4.75mm)部分可考虑采用石屑与洁净的天然砂掺合使用,以降低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表1所列为京福福州段FB2标下湖路段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铺筑的水泥稳定层试验段的比较情况,对应的水泥剂量为3.0%,比较得出,细集料30%石屑获得的7天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但细集料采用10%石屑+20%闽江砂,养生7天和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最佳。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MS—3型) 一、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 二、原材料检测 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 到矿料的级配曲线。试验结果如下: 微表处集料级配

微表处MS—3级配曲线图 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 检测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实测值沥青含量%≥6060筛上剩余量%≤0。10.08标准粘度S12-6016 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40—10065软化点℃≥5357溶解度%≥97.599。3延度cm≥2064.4 储存稳定性(1d)%≤10.9破乳速度——慢慢微粒子电荷-—阳离子++细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

三、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 四、结论 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 100:11。7:6:2.5)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MS-3 筛孔9.5~4.754。75~2.36 2.36~0填料合成下限上限中值9。599.2 10010099。8100100100 4。7510。2 96.6 10076.5709080 2.36 2.2 37。5 95。8 54.9457058 1。1824。9 72.7 40.2285039 0.617。5 49.3 27。4193427 0。311.7 30。3 17.1122519 0。157.8 18.2 10.571813 0。075 3.9 8。9 5.251510 配比253045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