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爱情主题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的爱情主题发言提纲

首先从写作背景上看,白居易元和元年任县蔚,与陈鸿、王质夫游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谈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后王质夫提议“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可见这首诗是为了记叙一段爱情故事,其主题自然是反映爱情。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专宠杨玉环。如果说佳丽三千是荒淫的话,那么在一身则反映了唐玄宗在美女如云的环境下对爱情的专一。所以不能因为深爱一个人,我们就讽喻他荒淫吴国,这是对爱情的不尊重。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佳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很多人借此批判唐玄宗,可是如果从爱情的角度去看,这是不公平的,与相爱的人终日在一起有错么?我们要将爱情与荒淫的概念加以区分,不能混为一谈。荒淫:过分贪恋女色,纵情享乐。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在诗歌之中,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了。池苑花鸟依旧归,如花之人却不在身边,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景物的灿烂与思念的痛苦是相等的。此时的他不再是君王,可是爱情依然在,思念依然在没有变,更加强烈,这样的专一是不可说成荒淫的。

从上面这样的几段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唐玄宗形象,对爱情专一。

“忽闻海上有仙山,尚在虚无票面间。”“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在这里,诗人借鉴了民间传说,将杨贵妃写成了仙山上的美貌仙女,试问,如果是讽喻,会有这样的比法么,会有这么多的笔墨么,从这里,杨贵妃死后成仙,以至后面梦中相见,这是对杨贵妃这样一位痴情女子的称颂,如果是祸国殃民,导致祸国殃民的对象会是这样的结局么,显然,在这里是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是对于悲惨爱情故事的美好结局的假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是广为传颂的名篇,宛转动人,缠绵悠长。我们对它的理解,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歌颂爱情的美好。诗的结尾是对诗的主旨的凝炼与升华,在结尾处我们也最容易看到诗作所要反映的主旨,比翼鸟与连理枝的故事是爱情的悲剧,但是对于爱情本身而言却是伟大的,同时天长地久是美好的期愿,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即为标题中所说长恨。

对于诗歌主题的解释和反映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诗歌的题目,长恨歌,对长恨的理解,尤其是对恨的理解,思念悔恨,何以思念悔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自此之后,与杨贵妃便不能在相伴左右,而只能朝思暮想,所以悔恨的是当初对国事的疏忽,导致小人专权,朝纲大乱。国势衰微,安史之乱,最后在马嵬坡不得不被迫做出那样的决定的悔恨,与此同时是无穷无尽的思念。长恨,恨有情人不能在一起,恨世人对爱情的误解。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真挚感人的,安史之乱的产生其实是与这段爱情没有直接关系,有考证史诗,唐玄宗对音律的痴迷,而杨贵妃则是与他兴趣相同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白居易在历史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歌颂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对他们那种因为特俗时代原因而迫使生死离别表达了同情和伤感。

故事情节,李杨会和,专宠贵妃,相爱甜蜜欢愉,,我反对这是对荒淫的讽喻,这只是他们爱情悲剧的一个原因,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是被淡化了的,而在这段情节中,突出的部分是李杨的生死相别,在这段故事情节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爱情的悲剧,之后玄宗回到长安,物是人非,睹物思人,相思之情荡气回肠,最后些玄宗求助方式,寻觅贵妃魂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贵妃的孤寂与对往日爱情生活的追忆,从贵妃的角度来说明李杨之间的爱情的忠贞。

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我更加坚信这样的爱情主题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