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清热剂
方剂学---清热剂.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君 连翘
泻
黄芩
火 臣 山栀
通
大黄
便
芒硝
清 佐 薄荷
上
竹叶
泄 使 甘草
下
白蜜
重用以清热解毒 清心胸郁热 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 泻火通便以荡涤胸膈之热邪 导热下行,“以下代清”。 外疏内清,清疏肺胃心胸之热 , 兼有“火郁发之”之义 缓硝、黄之峻泻并能存胃津、 润燥结,调和诸药
暑热 余热
或虚烦不寐
未清 气逆欲呕
气津 口干喜饮
两伤 脉虚数
证
舌红苔少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未清。 热淫于内,热扰心神 。
余热内扰,胃气上逆。 热伤阴津。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
气热 津病 两之 伤后
余 热 未 清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解:
清 热 生 津 益 气 和
胃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君
竹叶—清热除烦
直入血分而凉血。
热 臣 生地—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
解
阴生津,既可复失之阴血,又可助君药
毒
解血分之热,且能止血。
凉
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
血佐
营泄热。
散 使 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瘀
二药伍用则能凉血以助犀角、生地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又能散瘀防止血止而留瘀,更能防止热与血结成瘀。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肝火 及利水以防苦燥伤阴
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和脾胃以防苦寒伤中
.
左金丸《丹溪心法》
肝 胁肋疼痛—火郁肝经,经气不利 火 嘈杂吞酸呕吐—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犯 口苦—肝病及胆,胆气上犯 胃 舌红苔黄脉舷数—肝经郁火之体征 证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课件
目录
• 清热剂概述 • 常见清热剂介绍 • 清热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清热剂概述
清热剂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分类
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 解毒剂、气血两清剂、清脏腑热 剂、清虚热剂。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成分、剂量、用法等。
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体质等。
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
长期用药
药物蓄积、慢性毒性等。
预防措施和建议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清热剂。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治疗方剂
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野菊 花、蒲公英等。
治疗效果
患者服用5天后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
05
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肾损害
尿频、尿急、尿痛、肾功能异常等。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肝损害
肝区不适、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通过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可以开发出更高效 、安全、便捷的清热剂新剂型,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如黄芩、黄柏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也有 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 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治 疗作用。
中医常用方剂-17种清热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医方集解》
11
清热剂
清脏腑热
清胃散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各6g),牡丹皮半钱(9g),黄连六分(6g),夏月倍之、升麻一钱(9g)。
1、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黄连三两(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栀子(擘)十四枚(9g)。
1、现代用法:水煎煮。
2、古代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两升,分二服。
《肘后备急方》
6
清热剂
清热解毒
凉膈散
泻火通便
清上泄下
上中焦邪郁生热证。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清热剂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15g),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 ,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
方剂学课件清热剂
扰注
龙胆泻肝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君 清清 泻利 臣
龙胆草 黄芩、栀子 泽泻、木通、车前
胆湿 佐
火热 使
生地、当归 柴胡 甘草
龙胆泻肝汤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 清利并用
清胃散
《脾胃论》
清胃散--病机与证候分析
胃化 中火 积上 热攻
口臭、口舌干燥 牙痛牵引头痛,面颊 发热 牙齿喜冷恶热 牙宣出血,颊腮肿痛,牙龈溃烂
清心火 黄连
清胃热
吴茱萸
疏肝 降逆 引经
左金丸
与龙胆泻肝汤比较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散
主治:肺中伏火,肺失肃降 治法: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泻白散
配伍特点: 清肺不伤阴 泻肺不伤正 用药清润
泻白散
与麻杏石甘汤比较
苇茎汤
《千金备急要方》
苇茎汤 --病机与证候分析
痰成 瘀脓 互为 结痈
痰热互结
高热烦躁,舌绛起刺
热
昏狂谵语
在
血
分
出血
犀角地黄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义分析: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 高热,烦躁,出血,舌绛起刺。
本方为热入血分的代表方、基础方。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清疏 热风 解散 毒邪
君 黄芩、黄连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
佐 陈皮
升麻、柴胡
使 甘草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清疏并用,升降同施
辨证要点: 头面肿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
竹叶石膏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半夏半升,洗(9g) 麦门冬一升,去心(20g) 人参二两(6g) 甘草二两,炙 (6g) 粳米半升(10g) •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 红少津,脉虚数。 •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内粳米, 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炙,三两(9g) 粳米六合(9g) • 功用:清热生津。 •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 恶热,脉洪大有力。 • 煎服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里热旺盛 温病气分实热 伤寒阳明经热 热邪逼迫津液外泄 热盛伤津,热扰心神 里热甚,鼓动气血, 大热 大汗 大烦渴 脉洪大
白虎汤
君
臣 佐 佐使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清热透热,生津除烦
清热滋阴 益胃生津 护胃调药
白虎汤
•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 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脉见浮细或沉;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清热剂
• 清热剂应用的注意事项: 辨别里热的部位; 辨别热证之真假; 辨别热证之虚实; 权衡热势之轻重; 热邪炽盛而拒药者,可用反佐药物或服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 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症见身热不恶寒, 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 数有力等。 • 代表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方剂学-清热剂
热入血分—身热夜甚,舌绛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血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斑疹
【病机】温热病,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方解】
君:水牛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臣: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使:芍药—养血敛阴???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要点:
本方治证为热毒深陷血分,迫血妄行而 致。以血热发斑、吐衄神昏为特征,故治 法上与热初入营分之证不同,不能透热转 气,只宜凉血解毒,散血化斑,如叶天士 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 血。”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
白虎加人参汤(组成:白虎汤加人参) 白虎加桂枝汤(组成:白虎汤加桂枝) 白虎加苍术汤(组成:白虎汤加苍术)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
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冬一升
炙甘草二两
人参二两
粳米半升
【原方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汤成去 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方解
君:生地—清心凉血,养阴增液 臣: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佐: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木通配生地,利水不 伤阴,共用清心泄热。
佐、使: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淋痛;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清热、养阴、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伤阴, 泻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4、类方比较: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 营 凉 血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银花三钱 黄连一钱五 连翘二钱(连心用)
方剂学课件10清热剂
3、加减:
暑热证加人参;
消渴证加天花粉、石斛; 牙龈肿痛 加大黄。 4、现代用于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出血
热、风湿性关节炎证属气分热盛者。 5、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血虚发热;真寒假
热的阴盛格阳证。
五、加减方:
2023/5/24
课件
10
第十页,共64页。
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症状
白虎汤 膏、知 粳、草
旱莲草、小蓟;小便淋漓加海金沙、车前子。 4、现代用于急性口疮,小儿鹅口疮,慢性前
列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
2023/5/24
课件
40
第四十页,共64页。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一、组成:10药,轻用龙胆草 二、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
之证 循经发病 肝胆湿热下注
主症: 在上:巅顶头痛,口苦目赤,
耳聋耳肿 在中:胁肋胀满疼痛 在下:阴痒阴肿,小便淋浊,
课件
18
第十八页,共64页。
三、方解
1、作用特点—重在凉血清解,佐以散瘀
2、配伍
水牛角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凉血血安宁 生地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滋阴阴液复 赤芍 活血祛瘀,助生地凉血 祛瘀而
丹皮 凉血散瘀,清血中之热 生新
3、体现了“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散血”的温病治疗大法。
为什202么3/5/2出4 血不用止血药课,件而以凉血散瘀为主?19
课件
2
第二页,共64页。
五、分类:
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白虎汤
二级方: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凉血—营、血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解毒泄火—火毒炽盛证 代表方:一级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常用方剂—清热剂(方剂学课件)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细数
【使用注意】 苔白滑者(湿郁之象),禁用
芦根
芦苇
目 叁壹
录清
热 解 毒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叁 清热解毒剂
适应证
瘟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临床表现
三焦火热毒邪,见烦热、错语、吐衄、 发斑、痈疽疔毒;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 便秘溲赤; 风热疫毒发于头面,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不利
三
灼伤津液
焦
热迫血出
火 热
下迫大肠
毒
热毒熏蒸肌肤
盛
热壅肌肉
热毒炽盛之象
黄连解毒汤
【方解】
君:黄连—清心泻火,兼泻中焦之火 臣: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 佐:黄柏—清下焦之火 佐使:栀 子—清泻三焦之火,又导热下行,
—引药入三焦 ,并为使药。
黄连解毒汤
【
【辨证要点】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使用注意】 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
芦根 芦苇
目 伍壹
录清
退 虚 热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伍 清退虚热剂
功效
养阴透热、清热除烦
临床表现
热病后期,邪留未尽,阴液已伤,见暮热朝凉,舌 红少苔 肝肾阴虚,致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1)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和真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2)酌情配伍“反佐”药或应用反佐法; (3)防止寒凉败胃或伤阳,必要时可加入健脾和 胃之品。
方剂学--清热剂
清凉 热血 解止 毒痢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 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 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五节 清热祛暑
Formulae that Relieve Summer-heat by Clearing Heat
六一散
Six-to-One Powder
身热 心烦 口渴 小便 不利 或 泄泻
Clearing the Nutritive Stage Decoction
清 营 汤
伤及营阴
身热夜甚 舌绛而干 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口 渴
入营 犹可 透热 转气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
热 入 营 分
扰及心神 热伤血络 营热蒸腾 营阴上潮
或 不 渴
热 淫 于 内, 治 以 咸 寒, 佐 以 苦 甘
白头翁汤Pulsatilla Decoction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 以及口舌生疮; 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 刺痛,舌红,脉数。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
凉血养阴 以制心火 清心利水 导热下行 清心除烦 利水导热 泻火缓急
清利 心水 养通 阴淋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 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 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 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 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肝 胆 实 火 湿 热 壅 盛
实火上炎 肝失条达 湿热下注
头痛目赤 耳聋耳肿 口 苦 胁痛不舒 急躁易怒 小便淋浊 阴肿阴痒 妇女带下
病 在 肝 胆 性 属 实 热
表 现 有 循 经 性 趋 向 性
君
泻 肝清 胆下 实焦 火湿 热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柴胡 当归 生地 甘草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犀角地黄汤
主治
• 证候特点: 1、神志症状:身热、神昏、谵语 2、瘀血: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
易解 3、出血: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
黑
• 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症 吐血— 黄芩、石膏、白芨、三七 衄血— 黄芩、 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 地榆、槐花 尿血— 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紫草、仙鹤草、旱
白虎汤
现代运用
• 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 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 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 气分热盛者。具有解热、消炎、镇静等作 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石膏和知母,尤 其是石膏。
白虎汤
使用注意
a.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解表为主,兼清泄里热) b.脉见浮细或沉者;(正气亏虚较重) c.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当归补血汤证) d.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清营汤 《温病条辨》
• 1.清营汤“透热转气”法在方中的体现 • 2.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区别 • 3.本方为何用丹参?
清营汤
组成
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银花三钱 黄连一钱五 连翘二钱(连心用)
中医(专长)-方剂学-清热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一)概述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清热剂适用于里热病证,凡实热疫毒邪气入侵气分、营血、脏腑,或五志过极,脏腑偏胜,生热化火而导致的里热病证,见身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里热证常见临床表现的,均为清热剂的适应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明证候:清热剂须在表证已解,里热炽盛,或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方可运用。
(2)辨别病所:若邪热在气而治血,则必将引邪深入;若邪热在血而治气,则无济于事。
(3)辨别热证的真假: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而犯虚虚之戒。
(4)辨别热证的虚实: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若属阴虚发热者,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5)权衡轻重,量证投药:热盛而药量太轻,无异于杯水车薪;热微而用量太重,势必热去寒生。
(6)防止格拒: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反佐法。
(二)清气分热剂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乃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传入气分的热盛证。
治当清热生津。
重用石膏为君,既清阳明气分大热,又止渴除烦。
臣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并止渴除烦。
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又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为佐药。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取辛甘寒之石膏与苦寒润之知母相配,君臣相须,使清热生津之力倍增。
二是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和中护胃的甘草、粳米,以防寒凉伤胃,使祛邪而不伤正。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梗米半升【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剂学-清热剂
卫气被遏
痛,咳嗽,咽红肿痛,
舌尖红,脉浮数
热邪侵入气分,邪正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
斗争激烈
汗出,口渴,舌红,苔
黄,脉数
热入营分,营阴受损,身热夜甚,心烦不寐,
心神被扰
时有谵语,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数
热邪深入血分,耗血 出血,发斑,谵语,舌
动血,扰动心神
深绛暗紫起刺,脉数
白虎汤
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
口舌生疮
心移热于小肠 — 小溲赤涩刺痛
导赤散
木通(君药)
清心热 利小便
清 助心
火
竹叶(臣药)
清心、除烦、利尿
利水不伤阴 养阴不敛邪
生地(君药)
滋阴制火
甘草梢
(佐使药)
清热解毒止痛 调和诸药
导赤散加减
龙胆泻肝汤
实火上炎
肝郁化火 夹湿下注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 烦躁、胁痛 阴肿、阴痒、带下黄臭等
龙胆泻肝汤
清 热 剂
概
清
清
清
清
清
说
气
营
热
脏
虚
分
凉
解
腑
热
热
血
毒
热
剂
剂
剂
剂
剂
目录
Part.01 概说
1.
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 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 剂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
2.
病邪性质
温甚为热→热极似火 →火热壅盛化毒
3.
定义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 实 温热病邪入里 热 五志过极、脏腑偏盛、过食
龙胆草(君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三、使用注意:
1、辨别热邪所在部位; 2、辨别热证真假; 3、辨别热证虚实; 4、注意保津、护胃; 5、药性寒凉,不宜过用; 6、服用格拒时,可用反佐法
2021/3/10
白虎汤
《伤寒论》
2021/3/10
医圣·张仲景
·白虎汤·
【组成】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炙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用法】
2021/3/10
·白虎汤·
【主治】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壮热,心烦
充斥内外
烦渴引饮 大汗
灼伤阴津 气分热盛 迫津外泄
脉洪有力
热盛于经
【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2021/3/10
方解
君: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白虎汤·
臣: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石膏配知母:石膏、知母相须为用,加强清热除 烦,生津止渴的作用。
2021/3/10
·白虎汤·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 —调和药物。
*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 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2021/3/10
运用
·白虎汤·
1.《名医论方》
—引药入心
·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 烦,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 解;(透热转气)
·热入营分易于致瘀,配用丹参一则加强清心解毒, 又能活血散瘀,以防瘀热互结,使清营泻热而不留 瘀。
2021/3/10
运用
·清营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3.临证加减: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 而干,脉数。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清热剂
2021/3/10
方剂学教研室
一、概念: 组成:清热药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治证:里热证
2021/3/10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辨证要点: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3.临证加减: ★若兼阳明腑实:+大黄、芒硝; ★若温热病气血两藩:+羚羊角、水牛角、钩藤 ★若温证,见寒热往来,热多寒少:+柴胡; ★若消渴见烦渴引饮属胃热:+麦冬、天花粉、芦根。
2021/3/10
·白虎汤·
4.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气分热盛者,均可加味用之。
若气分热盛,营分热轻:重用银花、连翘、竹叶,相对 减少水牛角、生地、玄参用量。
若神昏谵语较重:+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甚:-黄连
2021/3/10
4.现代应用:
·清营汤·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
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 干等营分见证者。
【用法】
2021/3/10
【主治】热入营分证。
·清营汤·
身热夜甚,口渴,脉 细数。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舌绛不渴
灼伤营阴
热传营分 热扰心营,神明烦乱 波及血分 蒸腾营阴上承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021/3/10
方解
·清营汤·
君: 臣: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
脉虚数。
3.临证加减: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加石斛、花粉等。 ·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加知母、花粉等。
2021/3/10
·竹叶石膏汤·
4.现代运用: ·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等发热气津已伤, 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2021/3/10
3、清热解毒—清热泄火解毒 —火热毒盛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
4、气血两清—清气凉血,泄火解毒 —气血两燔 —清温败毒饮
2021/3/10
5、清脏腑热—清解脏腑经络邪热 —脏腑火热证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 泻白散、玉女煎、白头翁汤
6、清虚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证 阴虚火扰之盗汗证
5.衍化方
2021/3/10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
2021/3/10
·竹叶石膏汤·
【组成】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人参(二两) 炙甘草(二两 )
【用法】
半夏(半升) 粳米(半升)
2021/3/10
·竹叶石膏汤·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虚烦不寐 心胸烦闷,气逆欲呕
—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以犀角(水牛角)为君,配生地、玄参清营解毒,三 药相须为 用,清营力优,体现了“热淫于内,治 以咸寒,佐以苦甘”的配伍方法。
·营热伤阴,故用麦冬、生地、玄参清热养阴,治热盛 伤阴。
2021/3/10
佐:
·清营汤·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5. 类方比较: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021/3/10
第二节 清 营 凉 血 剂
2021/3/10
清营汤
《温病条辨》
2021/3/10
吴鞠通
【组成】
·清营汤·
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银花(三钱) 黄连(一钱五) 连翘(二钱,连心用)
薰蒸于内 余热末清
犯胃,胃气不和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2021/3/10
方解
·竹叶石膏汤·
君: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
臣: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佐: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
使(兼):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2021/3/10
运用
·竹叶石膏汤·
5、名词解释 透热转气
2021/3/10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
2021/3/10
【组成】
水牛角(八两) 芍药(三两)
【用法】
·犀角地黄汤·
生地黄(八两) 牡丹皮(二两)
2021/3/10
【主治】
1. 热灼心营证。 2. 血伤血络证。 3. 蓄血瘀热证。
·犀角地黄汤·
身热夜甚,舌绛 神昏谵语 吐血、衄血、斑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