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大龙邮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清代大龙邮票
中国清代大龙邮票
专题简介
大龙邮票是中国清代正式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也属于中国古典邮票范畴,现在大龙邮票特别是大龙阔边5分邮票早就跨进中国珍邮行列了。
中国邮票的起源
中国是开创邮驿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这是官办的旧式通信体制。
到了明代,民间又出现了为商人和私人通信服务的民信局组织。
清代发行邮票后,“龙头”就曾有一段时间成为国人对“邮票”的称呼。
将邮票叫“龙头”,现代人很难理解,认为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但通过“龙头”这一称呼来了解一下邮票别称的由来。
中国清代邮票一出现就没有袭用外国用人头像作主图的惯例,而是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象征至高无上的“龙”为图案。
清代邮票以龙为主图
或图案的占大多数,这一现象反映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表现了封建统治者自诩为尊龙天子,欲借龙的形象来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正因为如此,“龙头”这一邮票别称得以流传开来。
中国第一枚邮票图案
大龙邮票的设计过程
公元1840、公元1860年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订立了种种不平等条约,在北京设立使馆,多次在中国境内开辟商埠,在政治上、经济上侵略中国。
各国使馆往来公文函件交由清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代为递送,以后这任务就交给由外国人掌握的中国海关兼办。
公元1878年3月赫德奉令赴欧洲参加会议,行前将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即现在的营口)和上海5处海关试办邮政和印制邮票的任务交待给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
全权处理。
德璀琳是是个急性子,他立即把设计和印制邮票的事项分配给驻在上海的海关造册处。
造册处为此向德璀琳提供了“象驮万年青”、“宝塔”和“龙”三种图案,最后选中了龙图的一种。
至今在海关档案中找不到设计邮票人的姓名,起初集邮家认为是外国人,理由之一是宝塔绘成6层,是外国人不懂中国建塔一般是单数层次的习惯,有人甚至指出是曾任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马士,但后来马士本人在和友人通信中已否定此事。
以后又有人说是邮票由华人设计极有可能,因为不论是象驮万年青等样票以及后来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都具浓厚的中国气氛,而且邮票上中文写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则相对显得笨拙。
由于当时北京和天津之间信件起点邮资为关平银3分,和其他城市之间为5分,所以先印刷面值为5分银和3分银的邮票。
接着又印刷为寄递印刷品使用的1分银邮票。
什么叫[关平银]?当时清朝虽采用纹银为货币单位,但秤银两用的衡器砝码各系统互不相同,清代官府用的是库平银单位,海关用的是关平银,各省也有不同。
当时邮政从属于海关,当然使用海关的单位。
造册处印成的第一批大龙5分银邮票于公元1878年7月18日寄出,7月24日寄到天津。
7月29日天津海关分发给烟台、牛庄等海关,牛庄海关于8月1日复信说已收到并已交付使用。
虽然至今尚查不到天津海关何时开始发售大龙邮票,但集邮家根据前述资料已可推算大
龙发行首日应在7月底到8月1日之间。
大龙邮票从公元1878年印刷到公元1885年底开始发行小龙邮票时止,共经历了8个年头,有趣的是在大龙邮票使用期间并无“大龙”这个名称,直到出现小龙邮票以后,集邮家们见到二者图案相似,但票幅一套较大,一套较小,为了区别,前者称为大龙,后者称为小龙。
不仅如此,当时在中文里尚无“邮票”这个名词,而是称为“龙头”或“信票”,直到公元1899年左右才逐渐称为邮票。
大龙邮票三期印制资料
【清普1.1 】大龙(薄纸) 邮票介绍:
[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
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
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桔黄)。
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
图幅为22.5x25.5毫米。
齿孔度数为12.5。
雕刻铜版凸印,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
分三期印制发行,分别称“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日期:1878.7-9(光绪四年)。
齿孔度数:12.5。
印刷版别:凸版。
票幅:22.5x25.5。
全张枚数:25(5x5),3分银后期为
20(5x4)。
印刷:上海海关造册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清普1.2】大龙(阔边) 邮票介绍:
[阔边大龙邮票] 亦称薄纸阔纸大龙票。
1882年第二期发行的海关一次云龙邮票。
纸质同第一期,唯五分银用薄型书写纸印制,容易脆裂。
齿槽宽至4.5毫米。
一分银、二分银全张邮票枚数为3x5=15;枚五分银仍然为5x5=25枚。
“阔边黄五分银”25枚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为我国早期邮票中著名珍品。
发行日期:1882(光绪八年)。
齿孔度数:12.5 。
印刷版别:凸版。
纸质:薄纸、厚纸。
票幅:26.5x29.5(图幅:22.5x25.5;图距:4.5) 。
全张枚数:(1)(3)25(5x5);(2)15(5x3)。
印刷:上海海关造册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清普1.3】大龙(厚纸) 邮票介绍:
[厚纸大龙邮票] 1883年第三期发行的海关一次云龙邮票。
纸
质较厚而不透明。
因版模有损,图案不如前两期清晰。
全张邮票枚数改为4x5=20。
初印者齿孔光洁,称厚纸光齿大龙票;后期齿孔毛糙不光洁,称为厚纸毛齿大龙票。
发行日
期:1883(光绪九年)。
齿孔度数:12.5 。
印刷版别:凸版。
纸质:厚纸。
图幅:22.5x25.5 。
全张枚数:(1)(2)20(4x5);(3)25(5x5)。
印刷:上海海关造册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清代大龙邮票与小龙邮票的区别
大龙邮票先后发行三次,但仍不够使用,要继续印制,但版模因大量印刷已损坏,不能再用,于是照其图案,又重新绘图、设计、雕刻出新的印版,但印出的邮票票幅比大龙邮票小些,俗称小龙邮票,其三枚为绿色1分银、紫色3分银和黄色5分银。
两套邮票的另一区别是小龙票纸质白而薄,且有水印,图案为太极图,迎光一照即显出,这也是我国第一套有水印邮票;水印的位置有正有倒。
清代小龙邮票印刷特点:小龙邮票用含苯胺质的油墨印刷,受潮易变色,入水将褪色。
曾用粉纸印刷,这种纸脆而薄,
表面略带粉状物质,遇水后图案就会褪色。
使用这种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邮票两次使用。
用过的邮票如再使用必须用水洗下来,但粉纸经水便会褪色,故不易做手脚。
小龙邮票的资料
大龙邮票中的珍品
在清代大龙珍邮中,首屈一指的要数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新票。
大龙邮票自1878年发行以后,先后共发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质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
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阔边大龙于1882年2月发行。
这时,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求量增多。
在印制时,首先印制了3分银面值的票,所用纸张为先期印制薄纸大龙邮票时裁剩下的小张纸,全张枚数为15(5×3);随后印制面值1分银邮票时,改用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银邮票,
改用法国产的薄而易脆裂的葱皮纸来印制,全张枚数为25(5×5)。
由于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纸,只好用它暂印了2万枚,仅有800全张。
因印量少,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
再之这种邮票纸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仅有百余枚。
在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张邮票,仅有一件孤品。
这件孤品原为美国华邮集邮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
1991年9月,这件孤品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被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买得,使这件流落在外的中国第一珍邮,终于荣归故里。
在2010年,林文琰将这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转让给上海实力集邮家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