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6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2.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有关月球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地球的知识,指生说一说上一课学习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我们地球附近,有一颗始终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是月球。

2.是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大家知道月球的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月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6月球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有关环形山的资料,做环形山形成和阴影变化的模拟实验

1.教师引导:月球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古人是怎样认识月球的呢?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古人对月球的认识。

3.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地球,让我们跟随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

4.出示课本17页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伽利略观察到了月球表面有什么?。

预设:

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5.学生看旁边的月球表面图片,分别在这幅图上找一找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对于这些环形山,人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预设: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及火山喷发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比较一下,想象两者的相同之处。

8.教师引导:到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对于环形山又有了新的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为什么会形成环形山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一下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9.出示课本第17页下面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所需材料、方法及要求。

10.全班交流

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分别要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较沙盘里沙坑的情况。

11.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2.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模拟了环形山的形成,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从这个模拟活动中,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活动二:模拟月球公转,观察月相变化

1.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转,而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那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会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模拟月球公转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时,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状态,这样效果更好。

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4.教师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月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我们可以看到8个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

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绕着地球公转。

活动三: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1.出示课本18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2.出示18页中间有关月球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结合有关月球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知识。

3.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预设: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4.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27.3天。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

5.讨论交流:同学们,假如我们要登陆月球或者参加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需要带哪些物品?

出示课本18页最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第1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活动四:连续观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1.教师引导: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洒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月亮。出示课本19页上面连续观察月亮的要求。

2.提出要求:

①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②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

3.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和记录月相

月相的画法:先画一个圆,再通过圆心画圆的一条中心线,阴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黄色,这样一个月相就记录好了。

4.教师强调:每天观察月相要在固定时间观察,要记录月亮的相对位置,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00、9:00和夜里12:00,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天观察月亮的时间要固定。

说明:本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课堂上可以将活动要求布置下去,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整理。一个月后,再利用时间进行交流展示。在本次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提供1-2个月的月相记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得出月相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