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整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程地质复习
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
?活动性断裂:现今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1) ?活动性断裂:一般是指新生代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断裂构造。(2)
软弱夹层:岩层中厚度相对薄弱、力学强度较低的软弱层或带。
成因类型:①原生型:又分为沉积型、喷发沉积型、浅变质软弱矿物富集型。
②构造型:多为层间挤压错动形成的层见错动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
最主要的软弱夹层类型。
③次生型:次生夹层分为风化型、充填型。
软弱夹层特征:①厚度薄
②多层相互平行
③结构松散
④岩性、厚度、性状及延伸范围,常有很大的变化
⑤力学强度低
围岩压力(山岩压力):围岩的强度适应不了围岩应力而产生塑形变形或破坏时,作用在支
护或衬砌上的力
地热增温级:地热增温级又称地温深度,是地热梯度的倒数。指在常温层以下,地下水温每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
地热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指地球表面上的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数值。地热增温率平均每深33米,温度约升高1℃。这一增温率至地下深处(地幔)时,则不按
此规律进行。
外水压力:外水压力是指地下硐室外地下水作用在硐室衬砌上的静水压力,单位为帕。
弹性抗力系数:岩石抗力系数又称弹性抗力系数,是指使围岩产生单位长度的径向位移(向围岩内方向)所需单位面积上的径向压力。以k表示。即k=p/u,式中,p为作用在单位面积衬砌上的压力。
初始地应力:工程施工前就存在于岩体中的地应力
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地场条件下可能遇到最大
地震烈度。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构造运动,
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1、地球内圈层构造p10
①莫霍界面:30---80KM
②古登堡界面:2800KM
③地核:铁、硅、镍
④地幔:铁、硅、镍、二氧
化硅
2、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p13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地层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3、地质年代表p13
4、三大成因岩类的结构类型和构造特征及常见岩石名称p24 p28 p31
5、产状三要素p38
走向: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
6、岩层接触关系的六种类型 p15 补充断层接触
①整合:同一地区上、下两套沉积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
②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隔,但产状一致或基
本一致。
③不整合:又称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层,且两套岩层
呈一定角度相交。
④沉积接触:
⑤侵入接触:
⑥断层接触:
7、褶皱、断层、活动性断裂的主要识别证据p41 p45
①褶皱的识别: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若在岩层
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则可判断有褶皱存在;若虽有重复但不对称则可能是断层形成,不能误认为是褶皱。
②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向斜还是背斜。若核部较老,
两侧以此出现渐新的底层为背斜;反正核部较新,则两侧以此出现的渐老的地层为向斜。
③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
①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接触
②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式缺失
③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上、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及山地突然与
平原相接处等现象
④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
⑤某些喜湿性植物呈带状分布
⑥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
造变动现象,如相对错动、断层牵引褶皱等。
①直接标志:Ⅰ、错断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者
Ⅱ、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
次错动
Ⅲ、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大于0.1mm/a)者
Ⅳ、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古
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弱震活动者
Ⅴ、在地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
②间接标志:主要是沿所研究断层实际观察和测量到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地
球化学场、水文地质场等方面可成为线索,但不能成为依据
8、V字型法则讲义
A、岩层倾向与地层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是岩层
露头线的弯曲度总呈比等高线小,在河谷处“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指向让脊沟谷上游,在穿过山脊时,“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指向山脊下坡。
B、岩层脊倾角与底面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底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
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型露头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V”字型露头线尖端指向上坡。
C、岩层倾角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层坡度角:这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登高向
也呈相同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型露头的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游,与第一种情况类型,但露头线的弯曲程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程度。
注意几点:
(1)岩层的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向平行时,上述规则不适用,举例;
(2)适用于大比例,中小比例反映不明显,因此很少用“V”字型法则来分析。
9、河流地质作用及河谷地貌p54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①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主要受河床岩石的
性质、河流的含沙量、流速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
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冲刷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作用结果主要是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侵蚀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作用。
分为①拖运②悬运③溶运。前两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
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