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病大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何为重症肌无力危象、处理原则
●定义:指MG患者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分类
1.肌无力危象:为最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展所致,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
如注射依酚氯铵或新斯的明后症状减轻则可诊断。
2.胆碱能危象:非常少见,由于抗胆碱能药物过量引起,患者肌无力加重,并且出现
明显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可静脉注射依酚氯铵2mg,如症状加重则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待药物排除后可重新调整剂量。
3.反拗危象:由于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腾喜龙试验无反
应,此时应停止抗胆碱酯酶药,对作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临床分型
Ⅰ眼肌型: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
ⅡA轻度全身型:可累及眼,面,四肢肌肉,生活多能自理,无明显咽喉肌受累
ⅡB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受累明显,除伴有眼外肌麻痹外,还有明显咽喉肌无力
现象,但呼吸肌不受累。
Ⅲ急性重症型:急性起病,常在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帯肌、躯干肌和呼吸肌,有
重症肌无力危象,须气管切开
Ⅳ迟发重症型:病程2年以上有上面各型发展而来,常合并胸腺瘤
Ⅴ肌萎缩型:少数
●处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应立即气管切开/插管,应用呼吸
机
2)停用抗胆碱酯酶药减少气管内的分泌物
3)选用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4)给予静脉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5)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
●鉴别
1.其他类型的危象
2.心功能不全
3.支气管哮喘
2 帕金森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常用药物
●定义: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
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点:中老年发病,进程缓慢
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及一侧上肢远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
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
3.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笨拙。
4.姿势步态障碍。平衡功能减退、姿势反射消失引起的姿势步态不稳、易跌跤。
5.自主神经症状常见。
6.感觉障碍:嗅觉减退,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
●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能仅顾及眼前,
而不考虑将来。
2.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治疗既应遵
循一般原则,又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病情特点,而
且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
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同时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
并发症。
●治疗药物:包括保护性治疗和症状性治疗
1.抗胆碱能药,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轻患者,老年患者慎用,闭角型青光眼及
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2.金刚烷胺,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对异动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3.复方左旋多巴,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均有较好疗效。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首选药物。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波动,单用有
轻度的症状改善作用。
6T抑制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可增强其疗效,改善症状波动,单独使用无效。
3 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原则
●定义: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
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治疗:
1.一般措施
①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尽可能对患者行心电监
护,血压,脑电的监护,血气分析、生化检查;查找诱因并治疗;有牙关紧闭者
带牙套
②建立静脉通道,生理盐水维持
③积极防治并发症:脑水肿,预防抗生素;高热;纠正代谢紊乱,酸中毒;营养
支持
2.药物选择(地西泮,苯巴比妥)
①能静脉给药
②可快速进入脑内,阻止癫痫发作
③无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在脑内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防止再次发作。
3.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迅速终止发作。(异戊巴比妥,咪达唑仑,丙泊酚)
4.联合用药:有多重类型的发作;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苯妥英钠治疗部分性发作时出现失神发作;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月经性癫痫患者可在月经前后加用乙酰唑胺提高疗效;对单药无效的患者可用。
4 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受损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髓休克症状,包括损害平面以下的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健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及尿潴留。一般持续2~4周,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
●高颈髓(C1~C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
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常伴有颈部疼痛和头部活动受限。C3~5节段受损出
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此外,如果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则出现同侧
面部外侧部痛温觉消失。如副神经核受损则可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如
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卢后窝,可引起小脑及延髓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
失调和眼球震颤。
●颈膨大(C5~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病灶平面一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尚志的放射性疼痛,便尿障碍。C8~T1节
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Honer征。上肢健反射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肱二
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损在C6或C5,而肱二头肌反射
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
●胸髓(T3~T12):T3~T5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生病损的部位。损害时,平面以
下各种感觉消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瘫痪,受损节段常伴有束
带感。如病变位于T10~11时导致腹直肌下部无力,当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
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比弗征。如发现上(T7~T8)、中(T9~T10)、下(T11~T12)腹壁反射消失,有助于各节段的定位。
●腰膨大(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位各种
感觉缺失及括约肌障碍。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
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损害平面在L2~L4膝反射往往消失,在S1~S2踝反射
消失。S1~S3受损出现阳痿。
●脊髓圆锥(S3~S5和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元来自腰膨大,脊髓圆锥受损无
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及会阴部感觉消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反射消
失,性功能障碍。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的副交感中
枢,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和肿瘤。
●马尾神经根:马尾和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类似,但马尾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
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疼痛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和马尾肿瘤。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定义: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