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事例。 再综观当代文坛,哪个成功的作家没有被逼过?他被报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他自己逼。读者逼主编;主编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写也得写。问题是,多少惊人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从某种
意义上说,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逼自己?“教学相长”不也是“教学相逼”吗? 常言道:“用进废退。”当外部有压力逼你“用”的时候,你的学识、才干等将会有很大的长进。因此,你应该虔诚地感谢外力对你的“逼”。 作文题三十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思路与方法总结:
2、明确解法:是采用合成法 还是采用正交分解法?
非平衡问题
2个力作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均可以 3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必须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2. 斜面光滑,求木块的加速度

(一)思路与方法总结:
2、明确解法:是采用合成法 还是采用正交分解法?
非平衡问题
2个力作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均可以 3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必须采用正交分解法
可思议的事情。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以“我有一个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材料中包含两个主要信息:“我有一个梦”是世界名言;康德的话以及对康德话的阐述。这里,后者是对前者的诠释。由此可以看出,材
料中的“梦”是指实现那些原先被认为不可能甚至不可思议的事情,即目标、理想等。这么多年来这句话备受推崇,是因为它给了我们追求的勇气和力量。可以围绕这一立意确定自己的论述范围和观点,避免写成“我的理想”之类的空泛文章。 作文题三十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例: F u
求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F=?
;试管代妈 试管代妈 ;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一、高中物理研究问题,有两条最基本的途径:一是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另一条是从功和能的角度去进行研究。

这两条途径,几乎渗透于整个高中物理的全部,其中第一条途径的核心是牛顿运动定律。

应用牛顿定律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对象→受力→过程→模型→规律→方程→结果即首先要弄清研究的对象是哪个物体,它受到哪些力,运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然后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动力学模型,确定所应用规律,例出方程,求得结果。

一般来说,应用牛顿定律来解决问题通常有如下二大类问题:第一类是非常重视力和加速度的因果关系。

第二类是动力学与运动学结合在一起。

二、解题方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反之,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也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物体所受的合力.(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受力分解,且将加速度所在的方向选为x 轴或y 轴,有时也可分解加速度,即⎩⎪⎨⎪⎧F x =ma x F y =ma y 基本(3)解题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3、 分析对象的运动情况(特别确定加速度的情况:包括方向和大小)4、 把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分解到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5、 在加速度方向: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议程;在垂直加速度方向:利用单方向平衡建方程解题。

6、 关于加速度:利用已知条件或其它求解。

三:应用举例:例1:11.如图6-2-2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 图6-2-2A F/MB .Fcos α/MC .(Fcos α-μMg)/M D.[Fcos α-μ(Mg-Fsin α)]/M 例2:如图所示,车内绳AB 与绳BC 拴住一小球,BC 绳水平,车由静止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位置,则[ ]A .AB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变大 B .AB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变小C .AB 绳拉力变大,BC 绳拉力不变D .AB 绳拉力不变,BC 绳拉力变大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 1的物体l ,与物体l 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 )A. 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 θB. 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 1g /cos θ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 2-m 1)g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 2gtan θ例4: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1所示。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知识要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解决动力学问题。

三.重点、难点解析: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简图:标出物体的速度方向(由此可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加速度的方向(即合外力的方向)。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应用运动学公式列式。

(5)解方程并分析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2、处理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那道题目之后,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而初学者往往一拿到题目就想代牛顿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结果把有初速度的当作无初速度,有摩擦力的以为没有摩擦,多过程的问题误认为是单个过程,这样不但会解错题目,而且形成一种乱套公式的不良习惯。

认真审题,弄清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确定了解题思路再着手解题,这是解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功。

由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密不可分,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是同时考虑,交叉进行,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外力画在物体上。

3、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方法:
(1)分析研究对象有没有初速度,初速度的方向如何。

(2)分析研究对象作什么形式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是匀减速运动。

(3)从受力情况或从运动学公式,分析是否能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分清物体经历的是一个阶段的运动(a不变),还是连续发生的分阶段运动,找到各段之间存在的联系,判断相邻两段运动中哪些物理量必定相同,速度、位移还是时间等。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201909)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201909)

事败 求母王氏为父所害 少时大著风绩 令群小数十人鸣鼓角驰绕其外 孝嗣姑适东莞刘舍 雍州刺史曹虎遣军至均口 领石头戍事 养猪羊 辄下禁止彪 世祖谏 上表曰 同郡张融与京产相友 少留心焉 督陇右军事 高琏年百馀岁卒 有异先启 光静战死 求表庐 台遣中领军王莹都督众军 为前军将军
则江夏同致死毙 臣乞以执殳先迈 君临亿兆 野无伏言 拔之 虑遥光不自安 遥光 子阳等大败散 积十年 本官如故 以士流舍人通事而已 龚行天罚 太宰 后汉四分法 为悟既晚 三年 辞疾不就 初 臣子两节 不限伧楚 其略言皆实录也 鼠辈但作 儒林之宗 且朝廷若必赫怒 太祖召见 为政未期 赠
紫光禄大夫 公卿皆冠冕而至 《朝会》 每与上久清闲 笃学不倦 授以兵杖 休马华阳 国王行乘象 公主纳征 因是发将吏防城 言尚易了 与太子共决国事 大数尺 惠休又募人出烧虏攻城车 亦复何伤 缘道要击 立坛上 左目即开 檀越贵门后方大兴 四气调适 威恩振八表 迄于魏 征虏将军豫州刺
史萧懿督水陆众军西讨 岂可令毡乡之鄙 冲之以为尚疏 卒 及还 无男 龚圣人 开府仪同三司 下官忝为邦佐 黄门郎 谯 孝嗣深怀忧虑 非吾所议 敕索其书 世代所用 一介罪身 太常卿 无复差动 惇敏妇人也 岂有师子坐而安大鼠 合五十九篇 建安王司徒司马 不可不慎 初 敢露偏管 无君之心
冠军将军 叔业病困 《羽猎》不累于凭虚 撰定缮写 世祖诏曰 辄录郡吏陈伯喜付阳羡狱 每读《诗》至 若夫充国耕殖 不舍日夕 霜深高殿寒 馥之留弟昌之守武兴 七年 为戍主朱僧起所破 佛法者 渊曰 猪性卑而率 今令冬至所在岁岁微差 伪太子宫在城东 谓豫章王嶷曰 法不可变 太祖为领军
或留虑儿女 可无谬哉 和帝西台建 加散骑常侍 卒 建安中 道之大象 非为乏人 邻境士庶万国归心 临川王映临州 青州人发古冢 被敕使纂集古设官历代分职 兴玄黄于律吕 共结盟誓 当世称其应对 尝与别驾萧惠开共事 九年 四年 群从相姻通 又舟以济川 僭称魏 恒星隐照 戎俗实贱 家贫亲老

「核心物理4」高中物理之牛顿第二定律核心知识讲解附例题讲解

「核心物理4」高中物理之牛顿第二定律核心知识讲解附例题讲解

「核心物理4」高中物理之牛顿第二定律核心知识讲解附例题
讲解
牛顿第二定律
1.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3.重要意义:
解决不平衡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始终记住合力和加速度具有同一性,即合力的大小和加速度大小同时变化、它们方向始终相同。

确定出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即能判断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

4.解题思路:
①首先是受力分析;
②当各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是正交分解;
③找到加速度a方向,即合力F合方向;
④列式子时,通过受力分析表示出合力大小,写在公式左边,公式右边仅用ma表示即可,在写公式第一步时不可随意移项。

5.两种考察方式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已知受力情况)
解题思路: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
②根据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运动情况——位移x、速度v、时间t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已知运动情况)
解题思路:
①根据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的加速度——a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F
6.用到的知识:
受力分析、力的分解、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7.考题猜想:
题目中含有加速度a、各种力,常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公式联立考察。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一)思路与方法总结:
2、明确解法:是采用合成法 还是采用正交分解法?
非平衡问题
2个力作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均可以 3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必须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 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
直线行驶,在车箱顶部悬挂的
小球相对与小车静止,悬线与
θ
竖直方向成θ角,则小车的加
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小车
的运动情况如何?
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 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 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 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 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思路与解法训练】 说说以下问题的类型,并判断用什么解法最佳?
用倾角为θ=300的传送带传送重G=5N的物体,物体相 对与传送带静止,求在下列情况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 (1)传送带静止; (2)传送带以5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动; (3)传送带以a=2m/s2的加速度斜向下运动。
NO1……思路与方法总结
(一)思路与方法总结:
1、认真审题:明确是平衡问题 还是非平衡问题
例: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一)思路与方法总结:
2、明确解法:是采用合成法 还是采用正交分解法?
平衡问题
3个力作用:采用合成法构造三角形较好 4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必须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 Fu
求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F=?
;霓虹灯 / ;杭州废品回收/ ;深圳废品回收/ ;人生的意义网https:/// ;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梳理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梳理

一、课堂导入质量m一定,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力F一定,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二、新课传授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0。

现对它施加一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大小为20N的拉力F,使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例2.从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F/a可得,对某一物体来说,它的质量(D)A.与外力成正比B.与合外力成正比C.与加速度成反比D.与合外力以及加速度都无关例3.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等于零时(D)A.物体的速度将一定越来越大B.物体的速度将一定越来越小来源:网络转载C.物体的速度将有可能不变D.物体的速度将一定改变三、巩固训练1、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则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B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3)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 也方向变.(4)F=ma中的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来源:网络转载。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基本模型解题思路——板块模型(一)本模型难点:(1)长板下表面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滑动摩擦力,N F 的计算(2)物块和长板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3)长板上下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二)在题干中寻找注意已知条件:(1)板的上下两表面是否粗糙或光滑(2)初始时刻板块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3)板块是否受到外力F ,如受外力F 观察作用在哪个物体上(4)初始时刻物块放于长板的位置(5)长板的长度是否存在限定一、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板,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

首先受力分析: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物块所受长板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即:⎪⎩⎪⎨⎧===m N N ma f F f mg F 动动μ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左)由于物块的初速度向右,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长板上表面所受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但下表面由于光滑不受地面作用的摩擦力。

即:动f N F N F '⎪⎩⎪⎨⎧==+='M N N N Ma f F f F Mg F 动动μM m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右) 由于长板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水平向右,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当M m v v=时,由于板块间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板块间的滑动摩擦力会突然消失。

则物块和长板将保持该速度一起匀速运动。

关于运动图像可以用t v -图像表示运动状态:公式计算:设经过时间 t 板块共速,共同速度为共v 。

由 共v v v M m == 可得: 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t a v v m -=0共M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a v M M =可计算解得时间: t a t a v M m =-0物块和长板位移关系:m : 2021t a t v x m m -= M : 221t a x M M = 相对位移:M m x x x -=∆v v二、粗糙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1μ,长板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长板足够长。

(完整)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完整)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基本模型解题思路——板块模型(一)本模型难点:(1)长板下表面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滑动摩擦力,N F 的计算(2)物块和长板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3)长板上下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二)在题干中寻找注意已知条件:(1)板的上下两表面是否粗糙或光滑(2)初始时刻板块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3)板块是否受到外力F ,如受外力F 观察作用在哪个物体上(4)初始时刻物块放于长板的位置(5)长板的长度是否存在限定一、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板,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

首先受力分析: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物块所受长板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即:⎪⎩⎪⎨⎧===m N N ma f F f mg F 动动μ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左)由于物块的初速度向右,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长板上表面所受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但下表面由于光滑不受地面作用的摩擦力。

即:动f N F N F '⎪⎩⎪⎨⎧==+='M N N N Ma f F f F Mg F 动动μM mg a M μ= (方向水平向右) 由于长板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水平向右,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当M m v v=时,由于板块间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板块间的滑动摩擦力会突然消失。

则物块和长板将保持该速度一起匀速运动。

关于运动图像可以用t v -图像表示运动状态:公式计算:设经过时间 t 板块共速,共同速度为共v 。

由 共v v v M m == 可得: 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t a v v m -=0共M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a v M M =可计算解得时间: t a t a v M m =-0物块和长板位移关系:m : 2021t a t v x m m -= M : 221t a x M M = 相对位移:M m x x x -=∆v v二、粗糙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1μ,长板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长板足够长。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 =max,Fy=may,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二、经典问题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例1、如图2(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高考物理 第三章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解析

高考物理 第三章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解析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知识讲解说明:①物体只能有一种运动状态,而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只能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能是其中一个力或几个力,我们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该物体所受合力的这种对应关系叫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一性.②F=ma对运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都成立,即有力作用就有加速度产生.外力停止作用,加速度随即消失,在持续不断的恒定外力作用下,物体具有持续不断的恒定加速度.外力随着时间而改变,加速度就随着时间而改变.③作用力F和加速度a都是矢量,所以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它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合力的方向相同,而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活学活用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为3 kg的小车A,在小车上又放着2 kg的物体B.现对物体B施加一水平力F,当F逐渐增加到4 N时,B物体恰好在小车上相对于A滑动.如果将水平推力作用在A上,为了不使B在A上有相对滑动,所施加的最大推力是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当作用于B上的推力F小于4 N时,由于静摩擦力的作用,小车A和物体B一起做加速运动,当推力F增加到4 N以后,因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A的加速度,所以B 和A之间将产生相对滑动.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ax.当F作用于B时,用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内力f max.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F=(m A+m B)a①f max=m A a②当F作用在小车A上时,则用隔离法求加速度,用整体法求最大推力F max,故由牛顿第二定理得f max=m B a2③F max=(m A+m B)a2④联立四个方程得f max=2.4N F max=6 N答案:6 N二、单位制知识讲解1.定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组成:①基本单位在物理学中,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以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其中力学范围内有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②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例如速度\,加速度的单位3.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在计算过程中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直接在结果中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单位即可.计算前注意先要把各已知量的单位统一为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在物理计算中,一般都要采用国际单位制.说明:有时由于计算中的疏忽,没有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同一种单位制时,可以通过单位运算,即考察等式两边单位是否平衡,发现不平衡,说明计算有错误,要予以纠正,这也是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活学活用2.一物体在2 N的外力作用下,产生0 cm/s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面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算正确的\,简洁而又规范的是()A.m=Fa=210kg=0.2 kgB.m=Fa=22 N0.1 m/s=2022kg\5m/sm/s=20 kgC.m=Fa=20.1=20 kgD.m=Fa=20.1kg=20 kg解析:在进行数据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入一起进行运算,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也可以将各物理量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下进行数据运算,这样各物理的单位就不必一一写出,只在数字后面写出单位即可,则既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选项D.答案:D第二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一、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技法讲解弄清楚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加速或减速)、建立清晰运动图景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必须掌握分析运动过程的方法,是找出不同过程的转折点或对复杂问题分段分析的基础.1.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式是F=ma,只要有合力,不管物体速度如何,一定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是合外力与速度没有直接联系,比如,不能说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速度一定大;合外力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小.2.合力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产生加速度.物体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变化,运动状态就改变.合外力大小决定了加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加速度也与速度变化量无直接关系.4.区别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t∆∆,即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决定式为:a=Fm,即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典例剖析例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另一端连接一小物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体在B点.现用力使小物体m压缩弹簧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D.物体在B点受的合外力为零解析:物体在A点受两个力:向右的弹力F=kx和向左的摩擦力F′,合力为F=kx-F′.物体从A到B的过程,弹力F由最大值减小到零,而摩擦力F′不变,所以在A、B之间有一个位置,弹力与摩擦力相等,合力为零,之后,合力方向由原来的向右改为向左,而速度方向一直向右,故物体从A到B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再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从B到C的过程,物体受向左的弹力和摩擦力,且弹力越来越大,向左的合力越来越大,故物体从B到C的运动是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正确.物体在B点时受摩擦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D错误.答案:C二、力和加速度矢量关系的运用技法讲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合外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相同的,解题时,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的方向,就等于知道了另一个的方向.2.熟练、灵活地求出合外力,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础.(1)若物体受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作用产生加速度,可直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图,然后应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或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求出合力.(2)若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有两种方法:①分解力不分解加速度.此时,一般选取加速度方向为x轴,垂直于加速度方向为y轴.因为加速度沿x 轴方向,故合力方向就沿x轴方向,则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即y 轴方向上分力的合力为零.可见,通过正交分解,能够使求较为复杂的合力,变成求较为简单的同一直线上力的合力.方程式为:F y=0,F合=F x=ma.②分解加速度不分解力.此方法是以某个力的方向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加速度分解到x轴和y轴上.这种分解法一般用于物体受到的几个力互相垂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可能更方便、更简单.典例剖析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析:解法一: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摩擦力F f为待求量,且必沿水平方向,设水平向右.为了不分解加速度a,建立图示坐标.并规定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x方向:mgsinθ-FNsi nθ-F f cosθ=ma沿y方向:mgcosθ+F f sinθ-F N cosθ=0由以上两式可解得:F N=m(g-asinθ),F f=-macosθF f为负值,说明摩擦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为水平向左.解法二:将加速度a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a x=acosθ,a y=asin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水平方向:F f=max=macosθ竖直方向:mg-F N=may=masinθ由此得人受的摩擦力F f=macosθ,方向水平向左;受的支持力F N=m(g-asinθ),方向竖直向上.三、瞬时加速度的分析方法技法讲解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刻在变化(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或大小、方向都变化),某时刻的加速度叫瞬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是由合外力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合外力就有什么样的加速度与之相对应.当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也恒定,合外力随时间变化时,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并且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可见,确定瞬时加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瞬时作用力,尤其是对瞬时前的受力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另外,要顺利解决此类问题还应该注意下列两种物理模型的建立.1.轻绳或轻线: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①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②软:即绳(或线)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由此特点可知,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背离受力物体的方向.③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2.轻弹簧和橡皮绳:中学物理中的“轻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①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弹簧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②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③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或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典例剖析例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再用一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当剪断细线的瞬间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解析: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先作出两个物体的受力图,据平衡条件求出绳或弹簧上的弹力,可知T′=mg,T=2mg.剪断细线后再作出两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刚剪断时绳中的弹力T立即消失,而弹簧的弹力不变.找出合外力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图中m的加速度为向下的2g,而m2的加速度为零.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在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B.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C.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k 等于 答案:CD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和B 以轻弹簧相连接.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做直线运动,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A 和mB ,当突然撤去外力F 时,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0、0B.a 、0C.A AB m a m m +、- A A B m a m m + D.a 、- A Bmm a解析:撤去F 的瞬间,A 的受力无变化,故a A =a,B 受向左弹力产生加速度aB=-BTm =-ABm m a 答案:D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三个水平的恒力作用而平衡.如图所示,已知F 2与F 3垂直,且三个力中若撤去F 物体产生2.5 m/s 2的加速度,若撤去F 2物体产生.5 m/s 2的加速度,若撤去F 3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1.5m/s 2B.2.0 m/s 2C.2.5 m/s 2D.不能确定解析:本题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和动力学相结合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平衡的含义:任意两个力的合力都跟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 大小为(2)当撤去任意一个力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都等于所撤去的力的大小,即F 1=ma ,F 2=ma 2,F 3=ma 3,故a 32=2 m/s 2. 答案:B4.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物体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 1的物体,与物体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A. 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 θB. 绳对物体的拉力为1m gcos θ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 2-m 1)g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 2gtan θ解析: 对m 1受力分析如图(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合=m 1gtan θ=m 1a,∴a=gtan θ,A 错,F=m 1g/cos θ,B 正确.对m 2受力分析如图(b),由平衡条件得:F+F N =m 2g,F N =m 2g-F=m 2g – m 1g/cos θ,C 错. 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 2a=m 2g\5tan θ,D 正确. 答案:BD5. 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 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 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A.方向向左,大小为 ks/mB.方向向右,大小为 ks/mC.方向向左,大小为2 ks/mD.方向向右,大小为2 ks/m解析:滑块随导弹一起做加速运动,向左偏离O点距离为s,使左侧弹簧被压缩,右侧弹簧被拉长,则滑块所受合力为2 ks,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ks=ma,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2 ks/m.答案:D课时作业十二牛顿第二定律1.在某地欢乐谷主题公园内有许多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双塔太空梭“天地双雄”就是其中之一(如图),双塔并立,一个塔的座椅由上而下做极速竖直降落运动,另一个塔的座椅由下而上做高速竖直弹射运动.有一位质量为50 kg的游客坐在高速弹射塔内的座椅上,若弹射塔的座椅在2 s内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冲到56 m高处,则在此过程中,游客对座椅的压力大小约为(g取0 m/s2)()A.500 NB.400 NC.900 ND.750 N解析:由运动学公式x=12at2得:a=22xt=22562m/s2=28 m/s2,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所以F=ma+mg=50×(28+0) N=900 N,所以选C.答案:C2.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 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量为M 的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 ;该小孩抱着一只质量为m 的小狗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a 2,则a 1和a 2的关系为()A.a 1=M ma 2 B.a 1=m Ma 2 C.a=M M m+ a 2 D.a 1=a 2解析:设滑梯倾角为θ,小孩与滑梯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 ,即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 θ-υ gcos θ,则可知加速度a 与质量m 无关,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D3.某建筑工地的工人为了运送瓦片,用两根截面为正方形的木料AB 、CD ,支在水平地面上形成斜面,AB 与CD 平行且与地面有相同的倾角α,如图所示.从斜面上端将几块瓦片叠放在一起无初速释放,让瓦片沿木料下滑到地面(瓦片截面可视为一段圆弧),现发现因滑到地面时速度过大而造成瓦片破裂.为了不使瓦片破裂,在不改变斜面倾角α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每次运送瓦片的块数B.适应增加每次运送瓦片的块数C.把两根木料往中间靠拢一些D.把两根木料往两侧分开一些解析:①先画出装置的正视图,如图甲所示,F 为平行于AB 、CD 方向的分力,F 2为垂直于AB 、CD 方向的分力.②再画出过F 2且垂直于瓦面的平面图(注:此平面不是竖直平面),如图乙所示,将F 2沿图示方向分解,两分力 N 1= N 2=2F 2cos θ两木料对瓦片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有f 1=f 2=mgcos 2cos μαθ方向相同,平行于AB 、CD 向上.瓦片沿BA 、DC 方向加速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f1-f2=ma,mgsinα-mgcoscosμαθ=ma.则下滑加速度a=gsinα-gcoscosμαθ.若要减小落地速度,根据题意可减小下滑加速度,上式表明a与质量无关,故A、B错;在不改变斜面倾角α的前提下,可把两根木料往两侧分开一些,以增加θ角度,使a减小,故D对.答案:D4.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m:MP:=: 2)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竖直加速提升两物块时(如图乙所示),弹簧的伸长量为x2,则x1:x2等于()A.1:1B.1:2C.2:1D.2:3解析:当用水平力拉物体B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m+M)a1,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1-μmg=ma1,当用竖直向上的力拉物体B加速向上运动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g=(m+M)a2,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 1x2-mg=ma2,联立解得x1:x2=1:1A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m1原来静止,m2以速度v0向右运动,如果对它们施加完全相同的作用力F,可满足它们的速度在某一时刻能够相同的条件是()A.F 方向向右,m 1<m 2B.F 方向向右,m 1>m 2C.F 方向任意,m 1=m 2D.F 方向向左,m 1>m 2解析:当F 方向向右时,均加速运动,满足条件必须有a 1>a 2,即m <m 2,A 对B 错;当F 方向向左时,要满足条件必须有a 1<a 2,即m 1>m 2,D 对C 错.答案:AD6.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力F 拉A ,使A 、B 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这时弹簧长度为L ,若将A 、B 置于粗糙水平面上,且A 、B 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相同的水平恒力F 拉A ,使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2,则()A.L 2=L 1B.L 2>L 1C.L 2<L 1D.由于A 、B 的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L 1、L 2的大小关系解析:设A 质量m 1,B 质量m 2,第一种情况:加速度a 1=12F m m +,弹簧弹力 F 1=212m F m m +,第二种情况:加速度a 2=12F m m + -μg ,弹簧弹力F 2=m 2(12F m m +-μg)+μm 2g=212m Fm m +,根据胡克定律L=F k 得:L 1=L 2,选A. 答案:A7.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一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小球从开始压缩弹簧至最低点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B.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小球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变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先加速后减速,其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故C 正确.答案:C8.一质量为M 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2(M-F g) B.M-2F gC.2M-F gD.0解析:对探空气球匀速下降和匀速上升的两个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出平衡方程式F+f=MgF=f+xg ,联立解得x=2F g -M ,所以Δm=M-x=2(M-F g).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减少的质量是多少.答案:A9.如图所示,将一根绳子跨过定滑轮,一质量50 kg 的人将绳的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握在手中,使他自己以2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若不计绳的质量及摩擦,则人拉绳子的力为 _______N.(g=0 m/s 2)解析:设人拉绳子的力大小为T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绳子向上拉人的力大小也为T.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 2T=ma ,解得T=mg ma 2 =200 N 答案:200 N10.质量为0 kg 的物体A 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后,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设物体在时刻t 的位移为x ,且x=2t 2,求:(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2)第4秒末物体的瞬时速度;(3)若第4秒末撤去力F ,物体再经过10 s 停止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1)由x=12at 2,x=2t 2可推出a=4 m/s 2.F 合=ma=10×4=40 N. (2)v t =at=4×4=6 m/s.(3)撤去F 后,物体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0v t=1610=1.6 m/s 2. 11.如图所示,质量为80 kg 的物体放在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磅秤上,小车沿斜面无摩擦地向下运动,现观察到物体在磅秤上读数只有600 N ,则斜面的倾角θ为多少?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多少?(g 取10 m/s 2)解析:取小车、物块、磅秤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总重力M 、斜面的支持力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Ma ,所以a=gsin θ,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将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有:F 静=macos θ=mgsin θcos θ①mg-F N =masin θ=mgsin 2θ②由式②得:F N =mg-mgsin 2θ=mgcos 2θ,则cos θ代入数据得,θ=30°由式①得,F 静=mgsin θcos θ代入数据得F 静=346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346 N.答案:30°346 N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A 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B ,以速度v 1=30 m/s 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00 m 下降2 m.为使汽车速度在s=200 m 的距离内减到v 2=0 m/s ,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70%作用于拖车B ,30%作用于汽车A.已知A 的质量m 1=2000 kg,B 的质量m 2=6000 kg.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解析:汽车沿倾斜车道做匀减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v 22-v 21=-2as ①用F 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 1+m 2)gsin α=(m 1+m 2)a ②式中sin α=2100=2×10-2③ 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为f ,根据题意f=30100F ④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用f N表示拖车作用于汽车的力,设其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 N-m1gsinα=m1a⑤由②④⑤式得f N=3 1000(m1+m2)(a+gsinα)-m1(a+gsinα)⑥由①③⑥式,代入有关数据得f N=880 N⑦答案:880 N。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小时候,总觉得外婆家就像是依偎在黄浦江边的一个角落里,遥远又寂静。读小学时有那么几次,我一个人走到后滩,身上带着母亲在市场上用高价买的粮票和油票,让我送到外婆家接济舅妈。上 钢三厂的正门,只有家在后滩或后滩有亲戚的人,才能得以通过。每次穿厂而过,我都会很紧张,半空中厂车隆隆而过时,我总会紧张地躲在一边,迟迟不敢迈步,但心里又向往到外婆家玩。尤其是暑 假里,可以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去黄浦江边的浅滩上洗衣、玩水、游泳。或在粗大的木排上走到江的深处,随着浮在水上的木排的微微摇晃,感受身心似乎要飞跃的快感。大嘴棋牌苹果手机怎么下载
后滩的外婆家那一方小小的家园,因临江而居,无处可退,世世代代的本地居民,靠着勤劳与智慧的生存之道,倒也有了世代沿袭而来的文化与民生。印象中,那儿的人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我的两个表妹,在学校里读书时因成绩出色,都相继跳过级,于是左邻右舍会默默以此为榜样。我前面说到小时候去外婆家,会路过一所小学,其实那原本是一处乡绅的私人宅邸,里面套着几进高墙大 院,是我小学同班一位女同学的外婆家。后来他们家把大部分房屋献出来办起了这所小学,只留了一小部分作居家所用。这位同学的父母也都在章华毛纺厂工作,小学期间,我们经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高中物理基本模型解题思路——板块模型(一)本模型难点:(1)长板下表面就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就是滑动摩擦力,如滑动摩擦力,NF的计算(2)物块与长板间就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还就是滑动摩擦力。

(3)长板上下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二)在题干中寻找注意已知条件:(1)板的上下两表面就是否粗糙或光滑(2)初始时刻板块间就是否发生相对运动(3)板块就是否受到外力F,如受外力F观察作用在哪个物体上(4)初始时刻物块放于长板的位置(5)长板的长度就是否存在限定一、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长板,一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即:⎪⎩⎪⎨⎧NffF动动gamμ= (方向水平向左)由于物块的初速度向右,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对于M:由于板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长板上表面所受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但下表面由于光滑不受地面作用的摩擦力。

即:⎪⎩⎪⎨⎧==+='MNNMafFfMgF动动μMmgaMμ= (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块将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当Mmvv=时,由于板块间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板块间的滑动摩擦力会突然消失。

则物块与长板将保持该速度一起匀速运动。

关于运动图像可以用tv-图像表示运动状态:v公式计算:设经过时间 t 板块共速,共同速度为共v 。

由 共v v v M m == 可得: 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t a v v m -=0共M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a v M M =可计算解得时间: t a t a v M m =-0物块与长板位移关系:m : 2021t a t v x m m -= M : 221t a x M M = 相对位移:M m x x x -=∆二、粗糙的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一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一段滑向另一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1μ,长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长板足够长。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与失重内容讲解: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1)已知力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分力确定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再由初始条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速度或位移。

(2)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先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规律)确定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再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求出某一个分力。

二、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用隔离法或整体法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示意图;(3)分析物理过程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4)选择正交坐标系(或利用力的合成与分析)选定正方向,列动力学方程(或结合初始条件列运动学方程);(5)统一单位,代入数据,解方程,求出所需物理量;(6)思考结果的合理性,决定是否需要讨论。

三、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拉力F=20N的作用,F与水平成37°角。

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2s末撤去力F,求:撤去力F 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sin37°=0.6,cos37°=0.8)分析与解:物体受到重力mg,拉力F,支持力N1和摩擦力f1的作用,受力方向如图所示。

在竖直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不为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Fcos37°-f1=ma1竖直方向:Fsin37°+N1-mg=0滑动摩擦力:f1=μN1得:a1=(Fcos37°+μFsin37°-μmg)/m=(20×0.8+0.1×20×0.6-0.1×2×9.8)/2=7.6m/s2根据运动学公式2s末物体瞬时速度:V2=a1×t=7.6×2=15.2m/s2s末撤去力F,物体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2=ma2竖直方向:N2-mg=0滑动摩擦力:f2=μN2得:a2=f2/m=μg=0.1×9.8=0.98m/s2根据运动学公式:V t2-V22=2a2S得:S=V22/2a=15.22/(2×0.98)=118.5m撤去力F后,物体物体还能运动118.2m。

高二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简单运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简单运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简单运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的技巧
在分析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的特点:
(1)轻绳、轻杆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轻弹簧、轻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3.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1.两个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两种方法
(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村里的另外一处古迹是龙王庙,现在健在的老人都能够清晰地记得龙王庙的模样。在这周围十里八庄,村村都供奉着土地庙,供奉龙王庙,唯此一处。
这一带庵堂比寺庙要多,是颇不正常的现象。离此七八里地,有一名叫摆宴垛的村子,那里也有一座庵堂,名叫“清华庵”,曾悬挂吴
王张士诚手书的“等我来”牌匾一块。
元朝末年,这里是吴王张士诚的大周辖地,张士诚被朱明打败后,此处一直有许多关于明军在这里屠村和当地百姓反抗的传说,比如距此南面三里地开外的肖凡庄高坟头的传 说,也留下了一个唯有此地人才能明白此中含义的名:“灭朝”。含义血淋淋的,就是自己的朝廷被外朝打败,百姓被灭杀的意思。
男人们都被战死或者屠杀了,遗留下的孤寡以青灯为伴,凄凉地了此残生了,这些庵堂也许就是在昭示一些传说的真实性。“等我来”的牌匾和复兴庵的“复兴”二字,只能 是不甘失败的失败者发出的最后呐喊。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作为失败者,张士诚的大部分事迹都被湮灭了。由此我更加肯定,村子中央的公侯庙里供奉的就是张士诚,否则为什么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也讲不清 这里到底供奉的何方神圣,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在传说开始流传时,就因为某种原因被有意识地掩饰了。

(完整)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完整)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

(完整)⾼中物理⽜顿第⼆定律——板块模型解题基本思路⾼中物理基本模型解题思路——板块模型(⼀)本模型难点:(1)长板下表⾯是否存在摩擦⼒,摩擦⼒的种类;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如滑动摩擦⼒,N F 的计算(2)物块和长板间是否存在摩擦⼒,摩擦⼒的种类: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

(3)长板上下表⾯摩擦⼒的⼤⼩。

(⼆)在题⼲中寻找注意已知条件:(1)板的上下两表⾯是否粗糙或光滑(2)初始时刻板块间是否发⽣相对运动(3)板块是否受到外⼒F ,如受外⼒F 观察作⽤在哪个物体上(4)初始时刻物块放于长板的位置(5)长板的长度是否存在限定⼀、光滑的⽔平⾯上,静⽌放置⼀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板,⼀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段滑向另⼀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µ。

⾸先受⼒分析: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相对运动,所以物块所受长板向左的滑动摩擦⼒,即:===m N N ma f F f mg F 动动µg a m µ= (⽅向⽔平向左)由于物块的初速度向右,加速度⽔平向左,所以物块将⽔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对于M :由于板块间发⽣相对运动,所以长板上表⾯所受物块向右的滑动摩擦⼒,但下表⾯由于光滑不受地⾯作⽤的摩擦⼒。

即:动f N F N F '==+='M N N N Ma f F f F Mg F 动动µ M mg a M µ= (⽅向⽔平向右)由于长板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平向右,所以物块将⽔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假设当M m v v=时,由于板块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板块间的滑动摩擦⼒会突然消失。

则物块和长板将保持该速度⼀起匀速运动。

关于运动图像可以⽤t v -图像表⽰运动状态:公式计算:设经过时间 t 板块共速,共同速度为共v 。

由共v v v M m == 可得: m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t a v v m -=0共M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a v M M =可计算解得时间: t a t a v M m =-0物块和长板位移关系:m : 2021t a t v x m m -= M : 221t a x M M = 相对位移:M m x x x -=?v v⼆、粗糙的⽔平⾯上,静⽌放置⼀质量为M ,⼀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0v 从长板的⼀段滑向另⼀段,已知板块间动摩擦因数为1µ,长板和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µ,长板⾜够长。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思路总结

就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而言,其所解决的问题 均属于非平衡问题,唯一的依据就是:
F合=ma
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正交分解法:
F合x max
F合y may
(轴向合力的解法:用较大方向上的力减去较小方向上的力)
当我们用正交分解法解决非平衡问题时,往往将
F合=ma 处理为
F合x max F合y may
1.判断题型 2.受力分析 3.列方程 4.解方程
例2、置于水平面上的小车,有一弯折的细杆,弯 折成α角度,如图所示,其另一端固定了一个质量 为m的小球,间:当车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前进时, 细杆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是多少?
1.判断题型 2.受力分析 3.列方程 4.解方程
例3.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车厢内用OA、OB两细绳系住一个 质量为m的物体,OA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OB是 水平的,求OA绳和OB绳中的张力分别是多少?
实际解题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
F合x 0
或 F合x max
F合y may
F合y 0
如果ax 0且ay 0, 则必须按照
F合x max 列方程 F合y may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 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做加速运动,a的方向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为α,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非平衡问题
2个力作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均可以 3个或更多个力作用:必须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 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 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 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 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

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

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在解题过程中,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技巧,从加速度、质量、力的关系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展开。

一、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二、应用加速度、质量、力的关系1. 求解加速度当已知物体受到的力和质量时,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首先,将所受力的大小代入公式中,然后根据物体的质量求解加速度。

例如,一物体受到的外力为10N,质量为2kg,则根据F=ma可求出加速度为5m/s^2。

2. 求解质量有时候,我们需要求解物体的质量,而已知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重新排列,得到质量的表达式m=F/a。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力为20N,加速度为4m/s^2,则可得到质量为5kg。

3. 求解力当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时,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根据公式F=ma,将质量和加速度代入可求出力的大小。

例如,当一物体的质量为3kg,加速度为6m/s^2时,力的大小为18N。

三、应用实例1. 下雨天的刹车距离假设某辆车质量为1000kg,在下雨天行驶时受到的制动力为500N,求车辆的减速度和刹车距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将已知数据代入可得500N=1000kg*a。

由此可求出车辆的减速度为0.5m/s^2。

刹车距离的计算可通过公式s=v^2/(2a)求解,其中v表示刹车前车辆的速度,a表示车辆的减速度。

假设车速为20m/s,则刹车距离为20^2/(2*0.5),计算后得到刹车距离为200m。

2. 摩擦力对斜坡上物体的影响一质量为2kg的物体放置在一个角度为30度的斜坡上,斜坡表面的摩擦系数为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医护人员牺牲得更多。有的家庭夫妻一方已经感染,甚至病危,作为医护人员,另一方仍奋战在一线,抢救其他患者。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专家组称,截 至2月24日,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医务人员(共3062例)来自湖北。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 月25日,已有26名医护人员因公殉职。 365玩球
人们欣慰地看到,各地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措施:据报道,目前至少已有湖北、河南、四川、青海、山东、抚州、大同等10余省市出台了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入学的照 顾政策;2月20日,湖北文化和旅游厅称,将组织“感恩白衣天使,灵秀湖北欢迎您”感恩回馈活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5年内对援鄂医疗队员免费。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数百家旅游景区宣布 2020年12月31日前,将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连日来,将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战斗中牺牲的医护人员追认为烈士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声:参与这场战役的医护人员献出了青春、 汗水、智慧、技能、热血乃至生命,用他们的顽强斗志、精湛医术和仁慈爱心为新冠肺炎感染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建议将牺牲在“战场”上的医护人员追认为烈士,以告慰他们的英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