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及风险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及风险监管
摘要: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一个新威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阐述影子银行系统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风险,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金融监管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突然跃出水面,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的坍塌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其具有的严重金融脆弱性和巨大系统性风险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如何使影子银行阳光化,克服其脆弱性,更好的发挥融通资金的系统重要性功能,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并迫切寻求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第二次委员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面临三大风险:防范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同年的博鳌论坛上,刘明康主席再次提出,银监会会对造成高杠杆率的“影子银行”和银信合作高度关注。由此,“影子银行”迅速成为我国国内宏观调控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1、影子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所谓“影子银行”,国内界定为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公司(SPV)等。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
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所有影子银行沿着一条长而复杂的证券化链条相互关联,形成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体系。
“影子银行体系”(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这一概念于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体系”(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或“准银行体系”。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2、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以下特点:①基本不爱监管或受到的监管很少。这是影子银行最大的特点,由于影子银行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②高杠杆性。由于影子银行没有强制的法定准备金规定,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③表外性。由于自身缺乏渠道能力,影子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进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但这些业务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给商业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更大
的难度。
3、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的关系
影子银行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在美国,随着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兴起,影子银行经历了膨胀式的发展,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银行体系,逐渐成为与传统银行平行的信用创造主体。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前夕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已达21万亿美元,约是传统银行体系14万亿美元信贷规模的一倍。截至2008年6月底,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名义额达到673万亿美元,总市值高达20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是相互依赖的竞争关系。影子银行颠覆了传统银行模式,是对传统银行的运作模式、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的创新。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成功实现了对传统银行的信贷转换,将传统银行的信贷风险转移并隐藏在各种复杂的证券化产品中,帮助传统银行规避风险的同时,自身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两大体系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二、影子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分析
在资本市场主导金融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占据金融市场重要位置,并给居民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该体系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重大的潜在风险。影子银行体系通过将不同层面的流动性相互转换来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然而转换过程中风险并没有减少或者消失,只是在经济繁荣期内被隐藏了起来,当经济一旦发生逆转,这种以证券化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所潜藏的巨大风险就会全面暴露,从而导致整个影子银行体系的崩溃。影子银行体系所存在的严重金融脆弱性和潜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杠杆交易放大系统性风险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准备金,也没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危机前整个投资银行业杠杆率从2001年的24.72急剧膨胀到2007年的37.98倍,到2007年底,美国5大投行平均杆杆率超过40倍,住房抵押贷款的两大巨擎:房利美、房地美杠杆率更是高达75倍。高杠杆率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双向的,经济繁荣时意味着股东能够获得更高的权益和报酬,危机发生时意味着能用来吸收损失的资本更少、抗风险能力更差。同时,基于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影子银行由于金融创新、杠杆操纵和过度交易等带来的风险,可以自然地转移分散到银行业市场之中,这样资本市场的风险就演化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Baily等(2008)指出,影子银行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进行高杠杆操作,致使流动性更加脆弱,加上这些行为都是规避性质的金融活动,系统风险将被显著放大。
2、期限错配的业务模式
影子银行的负债主要是从短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是期限较短的负债;在资产方,由于影子银行必须提供利息并获得利润,影子银行必须投资期限更长(从而收益较高)的资产,比如资产抵押债券、股权等。影子银行通过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取得融资来购买贷款人发起的资产,即借短贷长。这种信贷关系的特点是债券先于资产到期,债券的本息偿还先于资产的本息收取,并通过新票据的发行来偿还已到期的旧票据。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市场流动不足、部分债券出现销售困难时,整个市场的证券销售都将变的困难,并加速债券市场的瓦解,进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