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将仲子》
先秦:佚名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
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赏析】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

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

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

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

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

这样一来,仲子却也不是完全绝望。

“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章初看只是对首章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

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不顾一切地翻墙逾园、越来越近。

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

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

让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

这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

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
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

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扩展阅读:诗经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

”“掇,拾也;捋,取其子也。

”“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

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莒的图景。

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等。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