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七大陷阱你可别中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
如图. 平扫和增强 CT 显示远端 MCA 闭塞。(A)右侧 MCA-M2 段 出现局灶性高密度影,并且隐藏在外侧裂脑池中 ;(B)右侧额下 回出现低密度灶 ,表示近期梗死;(C)CT 增强血管造影显示右侧 M2 段充盈缺损,与 A、B 图中高密度和低密度影相对应。
因此,在检测 HMCAS 时,需要观察整段 MCA,有时甚至需要进 行薄层扫描。
案例1
71 岁男性患者,既往有过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内侧分水岭区梗 死,新发左侧肢体无力。
(A)既往 CT 显示右侧额叶局灶性低密度影; (B)此次就诊新的头颅 CT 显示更大范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疑似新 发梗死; (C)DWI 证实了新发梗死。
案例2
将现有 CT 与既往 CT 进行比较,对于鉴别轻微密度减低是否为新 发急性梗死十分关键。
尾状核头模糊,伴部分灰白质界限不清; (B)脑沟消失伴基底节模糊
和灰白质界限不清; (C)CTA 显示右侧 MCA 充盈缺损,
提示为血栓; (D)DWI 证实右侧 MCA 梗死。
案例6
41 岁女性,突发言语不清。 (A)CT 平扫示左侧顶叶轻微灰白质边界不清; (B)CT 增强显示低密度梗死区伴血管增强。 对于较年轻的患者,需要明确 是否有灰白质界限不清、 灰质肿胀、脑沟变浅等征象
63 岁男性 HIV 患者,2 天前出现头部疼痛及进行性加重的谵妄。
图示,轴位平扫 CT 示左侧乳突积液,提示左侧颞骨外侧骨折。
额叶挫伤提示存在对冲伤,需检查对侧是否存在骨折。 45 岁女性,跳舞时摔倒。 (A)轴位平扫 CT 显示左侧额叶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B、C)轴位 CT 显示右侧枕骨骨折。
头颈部损伤
5. 头颈部损伤
头颈连接部损伤不是很常见,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对高速车祸 幸存者进行初次影像学检查时,可能遗漏颈部脊柱损伤,高达 1/3 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后期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定位头颅 CT 检查十分重要,或能发现被遗漏的轻微征象。
A 图窗宽原因使得血肿 与邻近颅骨密度相混淆
此外,也需对既往 CT 进行 比较,进而明确是否为新发 出血或鉴别急性、慢性或亚急性血肿。
案例1
53 岁男性,既往有硬膜下血肿病史 本次因急性摔倒就诊。 (A)既往 CT 显示 新月形低密度病灶, 可能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所致; (B、C)本次就诊新的头颅 CT 显示左侧硬膜下血肿处 可见新的低密度灶, 提示为慢性期血肿叠加急性血肿; (D)随访 CT 显示为高密度, 证实为慢性期血肿叠加急性血肿。
头颅 CT 七大陷阱 你可别中招
神经内科 王蔚
Hale Waihona Puke 头颅平扫 CT头颅平扫 CT 是急诊筛查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大约 1/14 的急诊患者接受过头颅 CT 检查,然而急诊中容易忽视和漏诊的 头颅 CT 征象还有很多。近期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的一篇综述总结了临床中急诊医师容易忽略的头颅 CT 征象, 希望借此来帮助临床医生的诊疗。
案例4
63 岁男性,因右侧肢体麻木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病史。 (A)脑窗 CT 显示左侧丘脑轻微低密度影; (B)卒中窗 CT 提示明显低密度影; (C)DWI 证实急性梗死。 可增加急诊医师采用平扫 CT 检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比例
案例5
33 岁男性,突发左上肢无力。 (A)CT 显示右侧大脑半球脑沟消失,
案例1
29 岁患者 (A)CT 定位片显示由于头颈脱臼导致枕骨 - 齿突间隙增宽; (B)CT 证实头颈部脱臼。
头痛
6. 头痛
头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 3.1% 急诊患者因头痛就诊。 头痛的病因多样,如患者出现快速进展的脑实质萎缩和脑白质改变, 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以便帮助诊断 HIV 相关脑炎。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1.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是提示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 成的高度特异性征象,其可见于 35%-50% 的确诊 MCA 闭塞患者中, 该征象与早期出现脑实质低密度灶、出血转化及更大面积的梗死、预 后不良均相关。其中可能漏诊的是远端 MCA 闭塞,因 M2 段可能仅 出现轻微高密度影,并且隐藏在外侧裂脑池中。
外伤性颅骨骨折
4. 外伤性颅骨骨折
眶底是一层很薄的组织,在标准的轴位成像时可能存在盲点,与扫描 平面平行或略微倾斜的骨折很难发现,因此需要多平面成像以明确是 否存在骨折。
45 岁男性摔倒后就诊。 (A)轴位 CT 像显示右侧眶底骨折 (B、C)冠状位重建显示 右侧眶底极小的粉碎性骨折。
而更加容易发现的继发性征象可能有助于医生评估邻近组织,特别是 在外伤时出现静脉窦 / 乳突出血或积液。
63 岁男性患者,突发急性右侧肢体无力。 (A)既往 CT 显示年龄相关性脑改变; (B)新的头颅 CT 显示左侧放射冠区不对称性密度减低; (C)DWI 证实左侧皮质脊髓束梗死。
案例3
84 岁患者因失语和右侧肢体无力就诊。 (A)脑窗 CT 成像显示左侧颞上回后部的深部白质出现轻微低密度影, 延伸至 Wernicke 区; (B)卒中窗 CT 提示明显低密度灶; (C)DWI 证实为急性梗死; (D)与既往 MRI 成像比较无异常信号 CT 检查的窗宽太宽或太窄都会遗漏有 诊断价值的信息。 调整窗宽可提高对脑实质疾病的检出率
外伤性脑出血
3. 外伤性脑出血
不同时期的硬膜下血肿其 CT 成像密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急性期过后密度会减低,可与 邻近脑组织或颅骨密度类似而相混淆。因此,与卒中患者类似,调整窗宽对于不漏诊 异常征象十分重要。
49 岁男性,从自行车上摔下。 (A)CT 平扫显示左侧软组织肿胀; (B)硬膜下窗 CT 示前颅窝 和中颅窝血肿
脑实质异常
2. 脑实质异常
卒中发病 48 小时内首次 CT 扫描发现的缺血灶体积大小与卒中后 1 周 及 3 个月时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而超早期(<4 小时)即出现 CT 阳性征象可能提示出血转化及脑损伤风险。患者存在陈旧梗死灶时可 能发生误判,回顾既往 CT 检查结果对于判断新旧梗死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