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汉字和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汉字和汉语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汉字的基本概念1.汉字:汉字是中文书写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表意文字。
每个汉字都由若干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意义。
2.字形:汉字的形状是由它的笔画组成的,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字形。
3.拼音:拼音是汉字的音标,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
汉语拼音是目前最常用的拼音系统之一。
二、汉字的特点1.表意性: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意思或概念。
2.象形性:许多汉字的形状与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象形”。
例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座山峰,“日”字的形状就像太阳。
3.形声性:有些汉字的形状和发音有一定的关联,这种现象被称为“形声”。
例如,“言”字的形状像说话的人,而它的读音与“讠”(yán)这个部首有关。
三、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的商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甲骨文来记录各种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了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
到了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后来又演化成了楷书和行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四、汉语的特点1.语音:汉语是一种音节语言,有四个声调。
汉语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自己的发音规则和特点。
2.语法: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结构的语言,句子的主语通常位于句首。
汉语中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3.词汇:汉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其中包括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等特殊的表达方式。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简述汉字的特点及作用

简述汉字的特点及作用
汉字是中国最具有文化特性的文字,也是世界文字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
它不仅仅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也是汉语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汉字特点以极精简的少量笔画,妙语犹如行云流水般描绘宇宙间哲理,虽有变化但都有其广泛而深厚的内涵。
每一个汉字都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而且都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汉字既具有深奥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简洁明了的形象特点,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汉字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不仅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还可以表达深刻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蕴含中国智慧和大国格局,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历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汉字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使人们更清楚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而这是国家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教育中,都需要广大师生通过钻研汉字文化,进一步挖掘汉字的精妙,怀着对原生文化的尊重与宏伟,把文明之花盛开在一片明媚的乐章中。
总之,汉字兼具文化和文字特性,从古至今仍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及影响作出巨大贡献,是我们世世代代学习传承的重要财富,更是我们学知识、了解文化、学习历史、追求自由的根基和先决条件。
汉字 学概论2

汉字学概论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汉字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

汉字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功能一、汉字的语言功能1. 汉字的历史的纵向的流通性居世界之首在历史上,汉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字体系,千百年来一脉相承,显示了对语言的巨大承载力。
以甲骨卜辞、钟鼎铭文为发端,用汉字书写的古代文献,九牛充栋,举世无双。
以史书而言,二十五史以如椽巨笔,不间断地、全面细致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所走过的2000多年的历程。
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史学著作。
在汉字典籍中,有《尔雅》这样的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有《永乐大典》这样的世界上最大的丛书,有《孙子兵法》这样闻名世界的军事著作。
此外汉字还记录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专著、医学专著、数学专著、地理学专著、天文学专著,还有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文学作品,以及丰富的哲学著作和宗教经典。
直到17世纪中叶,汉字连同它所负载的科技文化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2. 汉字的现实的横向的流通性日益加强汉字连同它所负载的科技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陨落到谷底。
据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全世界的科技成果,在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所占比例是50﹪以上,以后直线下降,到19世纪已不足1﹪。
这种状况直到中国革命胜利才有可能改变。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表现为经济竞争力的增强,还体现为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汉字、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实用价值不断提升,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汉语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近3000万人。
汉语正日渐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一门世界性的语言。
为了满足世界人民学习汉语的需要,中国决定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汉办”承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于2007年4月9日在北京成立,设在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
汉字的文化功能及对汉文化传播的意义

汉字的文化功能及对汉文化传播的意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汉字传承了中华5000年文化。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体形变化不像其他古文字那样大,所以发现甲骨文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得到了释读,外国有的古文字释读耗费了几百年才得以解释。
甲骨文很快得以释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祖先进行心灵碰撞,还有我们的《诗经》等,我们可以知道先人们的思想情感,再读《论语》等,里面的经典现在还管用,是真理嘛。
这是汉字第一功。
汉字是中国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普通话普及之前尤为重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
汉字从创造以来开始,一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对世界的文化也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字是我国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但继承了我国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手段。
在我国由汉字衍生出来的各种书法艺术更是我国文明的魂宝。
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是汉字第二大功。
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
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有汉字的维系,口头语言会向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统一的方向,民族会因为汉字而趋同于融合。
清王朝的文字尽管是当权者也没有吃掉汉字。
汉字成了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
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文化圈—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汉语汉字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提要: 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珠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 汉字形体结构文化功能传统思维一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汉字的结构是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组装灵活,变化多样,这种结构模式,使汉字增添了许多非语言性的独特功能。
因此,古人常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世说新语·捷悟》中记载了曹操与杨修(杨德祖>的三则故事:1.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建造相国府的大门,刚架好门椽,曹操亲自出来观看,叫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
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毁。
拆完以后,说道:“‘门’中加了一个‘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有人馈送曹操一杯酪,曹操稍稍吃了一点,就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拿给众人看,众人不解其意。
依次轮到杨修,杨修拿过来便吃,说道:“曹公教每人吃一口,还犹豫什么?”3.魏武帝曹操曾经从孝女曹娥碑旁路过,杨修跟随在他旁边。
看见碑的背面写道:“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对杨修说道:“理解吗?”杨修回答说:“理解。
”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道,“我已经想出来了。
”叫杨修把自己理解的另外写出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色之丝,在字当中,是个‘绝’字。
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个‘妙’字。
中 国语言有哪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语言有哪些独特的特点中国语言,即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魅力的语言之一。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汉语在世界语言之林中独树一帜。
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为基础的语言。
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通过字形来表达意义的。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日”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太阳,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天体;“山”字则像是一座山峰,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形态。
这种表意性使得汉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表现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
汉语拥有大量的词汇,不仅有基本的实词和虚词,还有众多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们往往由四个汉字组成,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画龙点睛”“狐假虎威”等,短短几个字就能传达出复杂的意义。
俗语和歇后语则更加贴近生活,充满了民间智慧和幽默,像“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汉语的语法灵活多变。
在句子结构上,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在表达语法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我吃饭”和“饭我吃”,通过语序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强调重点。
而且,汉语的句子成分可以省略,只要不影响理解,主语、宾语等成分在特定语境下都可以不出现。
这种灵活性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简洁高效,但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汉语的声调系统独具特色。
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声调的不同不仅能区分词义,还能使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比如“妈”“麻”“马”“骂”,虽然拼音相同,但声调不同,意思也就完全不同。
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更是充分利用了声调的特点,创造出了平仄相间、韵律和谐的优美作品。
汉语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被广泛运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摘要】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文字特点。
汉字还具有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特点,使得其表达丰富多样。
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严谨且独特,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字的包容性和变化性使其适应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需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可替代地位体现在其影响力和传播特点上。
汉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字文化、性质、特点、象形文字、多音字、多义字、结构、造字规律、包容性、变化性、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不可替代地位、延续、发展。
1. 引言1.1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汉字便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记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书法艺术、文学创作还是历史研究,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象征,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统。
1.2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汉字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形态和构造上,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汉字的字形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方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独树一帜。
汉字的历史传承也是其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分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具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功能。
汉语具有语音、语法与词汇三个方面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则包括高频字集中、形声字多、单音字多与构词潜力大。
传播功能、确证功能与镜像功能是汉语与汉字所具备的三大文化功能。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中文,即汉语与汉字,是当今世界流行语言体系里最大的一个分支。
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
是一种发源最早而成熟最晚的一个语言体系。
是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与成果,是人类用来精确命名与定义万事万物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
体系包括几千个常用单字和上万个字词成语,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一、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属汉藏语系。
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一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
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一)语音特点:汉语语音的配合非常富于系统性,不是每一个声母和任何一个韵母都能相配(一般说来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或者每一个韵母和任何一个声调都能相配,而是有规律的。
就声母而言,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6类:①b、p、m、f是唇音;②d、t、n、l是舌尖音;③z、c、s是舌尖前音;④zh、ch、sh、r是舌尖后音;⑤j、q、x是舌面音;⑥g、k、h是舌根音。
发音部位相同,语音配合情况一般也相同,例如,ū不在唇音b、p、m、f的后面出现。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的后面都没有i和ū;与此相反,舌面音后面只能有i和ū。
舌尖音后面没有in出现,也没有ūn。
就韵母而言,语音的配合也有规律。
例如,��i、ei的前面没有韵头i;��o、ou的前面没有韵头u;��i、ei、��o、ou的前面都没有韵头ū。
中文的语言特点

中文的语言特点
中文的语言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汉字独特: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表意文字,字体优美,视觉感强。
汉字的书写顺序是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形成方块字,具有整体感。
2.声调丰富: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具有四种基本声调,这四种声调会使语义发生变化。
中文的声调在语音学上非常重要,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3.词义灵活:中文的词义比较灵活,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中文的语境对于理
解词义也非常重要。
4.注重语法:中文虽然也有一定的语法结构,但与西方语言相比,其语法结构相对松散。
中文更注重语义和语境的理解,而不是严格的语法结构。
5.文化内涵深厚: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词语、成语、
典故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6.表达简洁:中文的表达往往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同时,中文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
如对偶、排比、比喻等,使得中文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7.语言演变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文也在不断演变。
新的词汇、表达方式、网络语言
不断涌现,使得中文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五、汉语汉字的特点对汉语文学形式特点的影响-语文版汉语学习与应用教案

五、汉语汉字的特点对汉语文学形式特点的影响一、汉语汉字的词汇体系汉字是汉语特有的写作系统,它影响了汉语的词汇体系。
汉字中的每个字符均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汉语的一个单词往往由多个汉字构成,这种结构使得汉语的词汇个数比起其他各国语言要少,但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意义却非常丰富,汉语言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同的含义,造就出了汉语独有的丰富性。
这种特点对汉语文学的形式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字对汉语文学结构的影响1.诗歌体的特点古代汉语文学中,诗歌是一种主流的文学形式。
在汉语的诗歌中,它有着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
汉语文学在诗歌方面,重视韵律和音调的对比,以及象征和措辞的使用。
由于汉字的结构和意义都非常丰富,这种一种语言的特点被表达在诗歌中尤为明显。
当一些汉字被拼合在一起时,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会比单独使用时变得更为深刻而且美妙。
因此,汉字成为了诗歌创作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素材。
2.散文体的特点汉字的汉语文学体现还表现在散文的写作中。
相较于诗歌而言,散文是汉语文学更为普及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写作散文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汉字来表达,使得散文形式更加严谨和规范。
同时,汉字的多义性也为文学表达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在表达意义的时候也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学效果。
3.对话和叙述的特点汉字还对汉语课文中的对话和叙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中华文化中,对话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在这两种语言形式中,汉字的运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这两类语言形式,在表达和传达方面,汉字的丰富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汉字表达对话和叙述时,可以用不同几个汉字表达不同长短和含义的句子,这为对话和叙述的文学形式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和扩展。
三、汉字字义对汉语文学的影响1.文学表达方式的丰富性]汉语文学在词汇和字义形式方面给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这也为文学表达方式的丰富性带来了非常有益的影响。
汉字本身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汉字的多义性也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汉语的特点以及特色

汉语的特点以及特色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它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特色,下面将从声音、词汇、语法和书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音:1.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分别是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声调的使用对词义起到非常重要的区分作用。
2.声母和韵母: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是指在韵母之前产生的声音,韵母则是声调的载体。
汉语的声母相对较少,韵母相对较多。
二、词汇:1.字音:汉语的字音有合口韵、叠字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词汇的丰富性,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更加富有感染力。
2.形音:汉字往往通过形体来暗示其字义,这种形音的特点使得汉字在象形、会意和假借方面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得汉语更具语言描绘力。
三、语法:1.语序: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但是由于它没有严格的语序要求,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语序的排列顺序来表达。
这使得汉语的表达方式相对自由灵活。
2.语态:汉语的语态非常简单,只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没有中动、使动等其他语态,使得汉语在句式结构上相对简洁明了。
四、书写:1.汉字:汉语是以汉字作为书写形式的,汉字是一种非常古老且独特的文字系统。
汉字具有六种基本的书写结构,包括横、竖、撇、捺、点和折,这种结构的组合形成了大量的字形,使得汉字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2.书法:汉字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
书法通过笔画的形态、书写的技法和线条的流动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
汉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特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声音、词汇、语法和书写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汉语独具魅力,不仅成为了沟通交流的工具,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全文】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

第二节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语的历史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的 各种要素——词汇、语音、语法——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语 言的三要素中,语法的变化最慢,其次是 语音,变化最快的是词汇。
4.印欧语系分布在西部边疆,包括 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中的俄 罗斯语,伊朗语族中的塔吉克语。
5.台湾的高山族属南岛语系(马 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二、汉语方言区
汉语方言的划分,观点不一,大致有三种划分 方法。
七大方言区包括:北方官话、吴语、闽语、赣 语、客语、湘语、粤语。
加上徽语为八大方言。 加上晋语,为九大方言。 北方官话使用的人最多,分布最广。除黄河流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一节 中国语言系统 第二节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第三节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第四节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中国语言系统
一、中国语言系统与汉语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机能;是一种以语 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 为结构条理而构成的符号体系与信息载体;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俗称话,在南方各省作方言岛分 布,尤以广东、福建为多。客家话是由移 民造成的。往往在一个地区形成一个独立 的生活集团。
语言特点是s与sh不分,没有撮口呼,有 6个声调,上声去声不分。
6.湘语
湘语分布于湖南省东南部,以长沙为代表。 湘语源于古楚语,但变化快。特点是n与 l不分,长沙人说lánde,很难听出 是“男的”还是“蓝的”。f和h不分, 毛泽东当年把刘扶兰烈士写成了刘胡兰, 就是因为湘语中“扶”’胡”不分的缘故。 湘语中保留入声。“伢子”、“堂客”也 是湘语词汇。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源远文化。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汉语是世界上的语言中孤立语的一个代表,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使用的人口多,范围广,历史悠久。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而汉语是汉民族长期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1 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
在全球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1.1语音特点汉语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每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组的,如“农(nong)业(ye)技(ji)术(shu)推(tui)广(guang)”这几个字中n、y、j、sh、t、g是声母,ong、e、i、u、ui、uang是韵母,再添上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后成为单音节。
声调,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各种形状,汉语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除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
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虫子”、“蒜头”。
因此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鸡”与“饥”同音又同声,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汉语是汉民族长期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1.汉语和汉字具有哪些特点呢?
1.1首先,汉语语音具有简洁美。
汉语基本音节为416个,而英语为476个。
基本音节决定发音动作,因此英语的发音动作比汉语多14%以上。
由于汉语有声调,因此汉语的全部音节多达1336个。
英语无声调,这样,它就要靠音节的不断重现来表达一定的内容。
在概率上,英语比汉语音节的重现率要多180%以上。
这就是汉语比英语简洁的根本原因。
1.2其次,汉语还有韵律美、声调美和节奏美。
其韵律美为我们进行歌诀创作提供了条件。
声调美则体现在汉语“平、起、洼、落”的四声调上,仔细研究,唱歌时汉字的声调变化始终没有超出四声,因此听汉语有如听唱歌的感觉。
节奏美不但体现在平时说话中,更体现在诗歌、快板书等许多艺术形式上。
掌握了汉语的这些特点,就可将许多教学内容编成歌诀或快板书等形式。
这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2.1.汉字的功能: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2.2.文化价值: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2.3.艺术价值:
汉字本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美学因素不断地作用于主体(即书写者),使主体产生一种审美感受,人们在书写实践中慢慢地从实用到追求装饰,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由此产生了独步世界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
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
3.汉字的优点:
3.1.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3.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汉字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3.3.汉字很好认。
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
拼音文字=线性文字;汉字=方块文字。
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3.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
3.5.汉字很形象,直观达意
3.6.汉字是象形文字,其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
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
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
只有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
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
可见,汉字更有利于读者形成“形-义”的直接联结。
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
结束语:
总之,汉字除了具有各种文字的共同功能之外,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
文化功能就是特殊功能中的一种。
特殊功能来源于汉字的特殊结构。
人们在利用汉字进行交际的实践中,发现汉字在文学艺术、民俗游艺等众多领域的特殊价值,通过拆字引发出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其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构思奇巧,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4
[2]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